CN210835508U -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35508U CN210835508U CN201921008815.9U CN201921008815U CN210835508U CN 210835508 U CN210835508 U CN 210835508U CN 201921008815 U CN201921008815 U CN 201921008815U CN 210835508 U CN210835508 U CN 2108355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sm sheet
- prism
- optical film
- film structure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棱镜片与下棱镜片的贴合工艺要求高且良品率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棱镜片、下棱镜片、以及用于贴合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的贴合胶,所述上棱镜片中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雾度的扩散粒子;本申请通过在上棱镜片中添加用于增加光学膜片的雾度的扩散粒子,从而无需在上贴合胶中增加扩散粒子,进而降低贴合工艺的要求,提高良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液晶电视的超薄和大尺寸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背光组件的光学膜片厚度和挺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光学膜片,通过增加PET基材的厚度,能够提升挺性,但是厚度和成本都会增加。
目前,通过复合膜片的新工艺,解决了厚度和挺性两者的矛盾,通过将传统的两张或多张光学膜片贴合,在降低原有PET基材厚度的前提下,由于多张膜片的贴合,能够保证挺性满足大尺寸要求。
在背光组件的光学膜片架构设计中,两张棱镜片的搭配是一种性价比高的设计方案。但是,如果把两张棱镜片贴合后使用,由于上下棱镜片都具有一定规则的棱镜结构,两者均通过折射改变光线的传输,把大部分光线往垂直于背光出光面方向出射。两者贴合后会产生较明显的镜面效应。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阶段的改进技术是在上下两张棱镜片中的贴合胶水中,添加一种具有扩散性能的粒子,利用光扩散解决镜面效应问题。但是这种技术对于贴合工艺的要求高,良品率差,导致成品的成本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旨在改善上下棱镜贴合膜片的贴合工艺,提升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其中,包括上棱镜片、下棱镜片、以及用于贴合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的贴合胶,所述上棱镜片中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雾度的扩散粒子。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上棱镜片包括上PET基材,所述扩散粒子分散于所述上PET基材中。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上PET基材上设置有锯齿状或微球状的上棱镜层。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上棱镜层包括设置为周期排布的上微棱镜结构。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下棱镜片包括下PET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下PET基材上且为锯齿状或微球状的下棱镜层。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下棱镜层包括设置为周期排布的下微棱镜结构;所述下PET基材具有经过抗静电处理的下表面。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贴合胶为均匀涂抹在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光学贴合胶。
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中,所述光学贴合胶包括由光学丙烯酸压敏胶制成的无基材,以及分别贴在所述无基材上下底层的光学离型薄膜。
一种液晶模组,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上棱镜片中添加用于增加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雾度的扩散粒子,从而无需在上贴合胶中增加扩散粒子,进而降低贴合工艺的要求,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棱镜片贴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上PET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棱镜片贴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上棱镜片;11、扩散粒子;12、上PET基材;13、上棱镜层;20、下棱镜片;21、下PET基材;22、下棱镜层;23、下表面;30、贴合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上棱镜片10、下棱镜片20、以及用于贴合所述上棱镜片10与所述下棱镜片20的贴合胶30,所述上棱镜片10中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上棱镜片10与所述下棱镜片20之间的雾度的扩散粒子11。
所述扩散粒子11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PBMA(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粒子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粒子。
所述上棱镜片10包括上PET基材1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PET基材12上且为锯齿状或微球状的上棱镜层13,所述扩散粒子11分散于所述上PET基材12中。
棱镜膜片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折射的原理改变光路方向,使光能量集中在正视角出射,提升正视面的亮度,因此也叫增亮膜。由于棱镜膜片上表面的棱镜结构,均为具有一定周期的棱镜排布,即对光的引导具有强的指向性。当两张棱镜膜片叠加贴合后,若上下两张棱镜膜片中间没有扩散雾化,会产生很明显的镜面效应。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设置了一种具有扩散粒子11的上PET基材12。
也即,光学膜片采用PET基材,并在其原材料中添加扩散粒子,因此,雾度可调整范围大,一般在5%~85%之间,在此范围内可保证其具有遮蔽效果及亮度效果。而传统的PET基材,通常雾度在1%~5%之间。
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技术中上下棱镜贴合膜片的结构图,为了解决上下棱镜膜片之间的干涉和镜面效应问题,传统的工艺是在上棱镜片10′的下表面与下棱镜片20′的上表面中间的贴合胶30′中,添加扩散粒子11′,增加两者之间的雾度,使光均匀扩散。其中,贴合胶30′的厚度通常为10微米,如果扩散粒子11′的分布不均匀或密度太高的话,会导致上下棱镜膜片的贴合的效果变差,因此,此方案在雾度的调整上有一定的局限。
所述上棱镜层13包括设置为周期排布的上微棱镜结构。
所述下棱镜片20包括下PET基材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PET基材21上且为锯齿状或微球状的下棱镜层22。所述下棱镜层22包括设置为周期排布的下微棱镜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述棱镜片均采用涂布亚克力树脂的方式,然后通过预铸微结构的滚轮转印,同时配合高能紫外光将微细的微棱镜结构硬化,从而制作出锯齿状的棱镜层,可让原已扩散开的光线再度集中、减少光耗损率,以便增加亮度。
其中,通过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棱镜片的入光面及透明的基材层,在所述棱镜层透过其表层精细的微棱镜结构时将经过折射、全反射、光累积等来控制光强分布,进而光源散射的光线向正面集中,并且将视角外未被利用的光通过光的反射实现再循环利用,减少光的损失,同时提升整体辉度与均匀度,对显示面板的显示起到增加亮度和控制可视角的效果。
所述下PET基材21具有经过抗静电处理的下表面23。
所述贴合胶30为均匀涂抹在所述上棱镜片10与所述下棱镜片20之间的光学贴合胶。所述光学贴合胶通过将光学丙烯酸压敏胶做成无基材,并在所述无基材上下底层各贴一层光学离型薄膜。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光学贴合胶将上棱镜片10和下棱镜片20粘接为一体,下PET基材21的下表面23采用抗刮擦及抗静电处理,防止产生静电等引起的异物的附着或划痕等表面缺陷,提高生产率。
其中,所述光学贴合胶优选光学丙烯酸压敏胶作为无基材,并在所述无基材的上下底层各贴一层光学离型薄膜,形成双面贴合胶带。所述光学贴合胶具有高洁净度、高透光率、低雾度、高粘着力、无晶点、无气泡、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等优点,并且其厚度均匀平整度高,与玻璃、PC、PMMA折射率接近,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老化、发雾、脱离被粘表面及发生气泡等问题。
本申请采用了具有扩散性的PET基材,其应用于上棱镜膜片中,可解决上棱镜膜片与下棱镜膜片贴合后,两者产生的光学问题,一般表现为干涉、镜面效应。在上下两张棱镜膜片的贴合工艺中,中间的贴合胶不需要增加扩散粒子,使其在贴合制程中可采用普遍的贴合膜工艺生产,提升贴合的生产良率。同时,得益于体积的不受限,本申请的光学膜片设计方案,可扩大光学膜片的雾度调整幅度,雾度可调范围一般在5%~95%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所述液晶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扩散膜、反射膜及光源。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上棱镜片中添加用于增加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雾度的扩散粒子,从而无需在上贴合胶中增加扩散粒子,进而降低贴合工艺的要求,提高良品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上棱镜片、下棱镜片、以及用于贴合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的贴合胶,所述上棱镜片中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雾度的扩散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棱镜片包括上PET基材,所述扩散粒子分散于所述上PET基材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PET基材上设置有锯齿状或微球状的上棱镜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棱镜层包括设置为周期排布的上微棱镜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棱镜片包括下PET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下PET基材上且为锯齿状或微球状的下棱镜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棱镜层包括设置为周期排布的下微棱镜结构;所述下PET基材具有经过抗静电处理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贴合胶为均匀涂抹在所述上棱镜片与所述下棱镜片之间的光学贴合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光学贴合胶包括由光学丙烯酸压敏胶制成的无基材,以及分别贴在所述无基材上下底层的光学离型薄膜。
9.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8815.9U CN210835508U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8815.9U CN210835508U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35508U true CN210835508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6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08815.9U Active CN210835508U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35508U (zh) |
-
2019
- 2019-07-01 CN CN201921008815.9U patent/CN2108355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990843U (zh) |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扩散增光复合光学膜 | |
KR101859413B1 (ko) | 표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8246188B2 (en) |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 |
US10175522B2 (en) | Optical deflection diffusion sheet, laminated optical deflection diffusion sheet, laminated optical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 |
CN113296312A (zh) | 显示装置 | |
KR100945392B1 (ko) |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2081177A (zh) |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 | |
KR20120115897A (ko) | 광학 플레이트,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플레이트의 제조 방법 | |
CN101819289A (zh) | 复合式光学膜结构 | |
CN104698518A (zh) | 棱镜片、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111913320A (zh)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TWI459088B (zh) | 具導光板稜柱結構的背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
US20090296022A1 (en) |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206990986U (zh) |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复合膜 | |
CN104566041A (zh) |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终端 | |
CN206990982U (zh) |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增光复合光学膜 | |
KR101718486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210835508U (zh) | 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及其液晶模组 | |
KR100989046B1 (ko) |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
CN204462427U (zh) | 棱镜片、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215932185U (zh) | 复合光学膜片与显示装置 | |
CN206990983U (zh)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微透复合膜 | |
CN206892377U (zh)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复合膜 | |
CN109814185A (zh) | 一种大尺寸微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0123507U (zh)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