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1718U - 一种甘蔗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蔗收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1718U
CN215421718U CN202120264174.4U CN202120264174U CN215421718U CN 215421718 U CN215421718 U CN 215421718U CN 202120264174 U CN202120264174 U CN 202120264174U CN 215421718 U CN215421718 U CN 215421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garcane
cutting
roller
tai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641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兰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zhou Dayo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zhou Dayo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zhou Dayo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zhou Dayo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641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1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1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1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甘蔗收获机,涉及甘蔗收割机用具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扶正装置、压倒装置、切割装置、切尾装置以及输送装置,切尾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切尾盘,切尾盘沿进料方向设有呈渐扩式设置的喂入组件,切尾盘的上表面还沿其中心围设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拨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装置无法对倾斜生长的甘蔗进行扶正及避让;甘蔗易从压辊的侧部脱出;甘蔗顶部易从切割组件的侧壁滑过;无法保证输送通道内辊筒转动的同步性;以及无法保证切割后的甘蔗有序的输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甘蔗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甘蔗收割机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收获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较大的产糖国之一,甘蔗产量超过千万吨,涉及甘蔗种植人口达2000多万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后,食糖进口关税比较低,蔗糖业将直接受到国际上的产糖大国冲击,我国制糖业的国际竞争力面临到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包括国外的)甘蔗收割机负责切割甘蔗尾部的机构都是固定式结构,有些只有简单的高低调节功能,但实际情况是,不同蔗区的甘蔗生长状态不一样,甘蔗杆东歪西倒,长短不一,甘蔗被扶起后甘蔗尾部不能以平行的状态供给切刀切断,这种传统结构的切尾机构难以适应甘蔗杆体的造形情况,导致切尾效果差,经常出现很多甘蔗没有被切尾而进入剥叶工序,导致剥叶时堵塞,有些又会过多切掉尾部,浪费甘蔗杆体。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公开号为CN209390691U的专利,该专利包括切梢装置、驾驶室、散热装置、除杂装置、扶蔗装置、喂入装置、车架总成、收割装置、动力总成、剥叶输送装置、切段装置、行走装置总成、收集装卸机构;其收集装卸机构包括翻斗油缸、举升油缸和卸料油缸。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位卸载的切段式甘蔗收获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装卸机构需要翻转除杂机构,增加动作时间、长时间使用导致除杂机构振动噪声大、卸料高度有限无法直接装卸到运输车、无法单机作业等问题。
1、该装置的喂入装置部分随着生产使用过程中,就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其中部分甘蔗受生长环境限制,易出现沿田垄方向倾斜生长的现象,使得甘蔗收获机进行收割时无法将倾斜的甘蔗导入至收割组件中,降低了甘蔗收割机的工作效率。
第二,还有部分甘蔗朝田垄侧方倾斜生长的现象,使得甘蔗收获机在经过该区域内时,易对该部分甘蔗造成碾压,造成甘蔗的浪费,降低了经济的收入。
2、该装置的压倒装置部分随着生产使用过程中,就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装置在对甘蔗进行压倒时,由于压倒时的甘蔗具有弹性,易从压辊的侧部脱出,导致无法将脱出后的甘蔗进行收割,需后期人工进行收割,提高了劳动强度。
第二,该装置在对甘蔗进行压倒工作时,随着车体的前进,甘蔗易碰撞于压辊的动力机构上,造成甘蔗无法有序的压倒。
第三,该装置在对甘蔗进行压倒工作时,经常出现甘蔗倾斜的现象,这就使得无法对倾斜后的甘蔗进行导向切割,影响了甘蔗的收割效率。
第四,其中甘蔗在压倒时,由于与压倒部件进行硬性相抵,这就造成了易将甘蔗进行折断,影响后续的顺序输送。
3、该装置的切尾装置部分随着生产使用过程中,就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装置通过切尾组件对甘蔗的顶部进行切割时,部分甘蔗易从切割组件的侧壁滑过,造成漏割,导致出现需操作人员进行二次切尾的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
第二,通过切尾组件对甘蔗顶部进行切割时,切割后的尾部易卡于切尾组件上,使得影响后续甘蔗顶部切割的整齐度,影响甘蔗切尾质量。
第三,甘蔗利用切尾组件进行切割时,切割后的甘蔗尾部易与切割组件出现多次接触的现象,使得不仅影响后续甘蔗的切尾操作,还影响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4、该装置的输送装置部分随着生产使用过程中,就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装置通过设置多对辊筒对甘蔗进行导向输送,由于每对辊筒分别通过独立的动力组件进行驱动,这就造成了当其中一个动力组件出现故障时,则无法保证输送通道内辊筒转动的同步性,造成甘蔗与辊筒之间易打滑,无法保证甘蔗输送的稳定性。
第二,辊筒与压倒后的甘蔗进行导向输送时,由于甘蔗与辊筒的硬性相抵,这就造成了易将甘蔗进行折断,影响后续的顺序输送。
第三,该装置通过辊筒上的波形条与甘蔗摩擦,将甘蔗输送,使得波形条磨损较快,该装置在对波形条进行更换时,得需要将辊筒进行拆卸,操作繁琐,维护不便。
5、该装置的切割装置部分随着生产使用过程中,就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装置对甘蔗根部切割后,在输送过程中,需利用橡胶板对放倒后的甘蔗进行导向输送,由于橡胶板的安装方式,使得橡胶板受相邻的多个甘蔗的挤压力,易出现变形的现象,造成无法对甘蔗的导向输送,且相邻的甘蔗之间存在刚性挤压,造成甘蔗破损的现象,影响质量。
第二,该装置再对根部进行切割时,由于切割后的甘蔗依然与刀具进行接触,这就造成了易出现刀具与甘蔗出现多次切割的现象,影响了甘蔗的完整性。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甘蔗收获机,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装置无法对倾斜生长的甘蔗进行扶正及避让;甘蔗易从压辊的侧部脱出;甘蔗顶部易从切割组件的侧壁滑过;无法保证输送通道内辊筒转动的同步性;以及无法保证切割后的甘蔗有序的输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甘蔗收获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扶正装置、压倒装置、切割装置、切尾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切尾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切尾盘,所述切尾盘沿进料方向设有呈渐扩式设置的喂入组件,所述切尾盘的上表面还沿其中心围设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拨板。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扶正装置位于车体两侧的扶正机构,两个扶正机构之间形成喂入通道,所述压倒装置安装于所述喂入通道内。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扶正机构分别包括扶正导辊,两个所述扶正导辊分居于车头的两侧,两个所述扶正导辊位于喂入方向的一侧相向转动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每个所述扶正导辊的外侧还分别转动安装有侧拨辊,两个所述侧拨辊位于喂入方向的一侧相反转动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扶正导辊的上端部向车体后方倾斜延伸。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侧拨辊的上端部朝车体侧方倾斜延伸。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扶正导辊与所述侧拨辊的周壁上均固接有螺旋叶片。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压倒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压辊,所述压辊的两侧还相对设有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罩。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压辊的周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围设有压倒橡胶板,所述压倒橡胶板上沿所述压辊的轴向方向设有波浪形导槽。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压辊进行方向的后方还固定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压辊的两端还设有锥形导向段,所述锥形导向段的大口径端位于外侧。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螺旋叶片的上端部还固接有向上延伸的直导板,所述直导板的外壁上设有波浪形导槽。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处于同侧的所述扶正导辊与所述侧拨辊共同安装于辊架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辊架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上摆臂与下摆臂,所述上摆臂与下摆臂的外端部之间相靠近。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摆臂与下摆臂的外端部分别设有相平齐设置的连接段。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每个所述连接段上分别设有安装销孔。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下摆臂上还设有油缸连接销孔。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辊架上分别设有驱动所述扶正导辊和所述侧拨辊转动的第一马达。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辊架处于支撑所述扶正导辊下端部的位置设有朝车体前进方向呈渐缩式设置的导向座。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导向座的上表面还朝车体前进方向呈渐低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辊架处于支撑所述侧拨辊下端部的位置设有朝下的锥形导向座。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锥形导向段分别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墙板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导罩包括固接于所述墙板上的锥形导向筒壳,所述锥形导向筒壳的小口径端朝向所述墙板,所述锥形导向筒壳与所述锥形导向段分居于所述墙板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锥形导向筒壳的小口径端还固接有连接环片,所述连接环片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墙板的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接于其中一侧所述墙板上的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位于所述墙板的内侧。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墙板延伸至外侧并固接有主动链轮,所述压辊的转轴穿过所述墙板延伸至外侧并固接有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墙板的外壁还固接有链轮罩,所述链轮罩包覆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以及所述链条。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链轮罩沿所述压辊轴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锥形导向筒壳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锥形导向筒壳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位于所述压辊前进方向的后方。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压辊上并列设置有若干组匹配所述压倒橡胶板的固定件,每组固定件包括两个并列固接于所述压辊上的固定板,所述压倒橡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两个转动设置的切割盘,所述切割盘的上方沿其外周壁随形设置有两个弧形导杆,且两个所述弧形导杆倾斜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导杆的处于上方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弧形导杆处于下方的端部相靠近。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割盘处于所述弧形导杆上方的区域还固接有甘蔗导向输送部件。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甘蔗导向输送部件包括固接于所述切割盘的上表面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周壁上围设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喂入导板,所述喂入导板上沿竖向并列开设有导槽,并通过相邻的导槽之间的区域形成分隔凸起部。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安装筒的外壁上围设有若干组用以固定所述喂入导板的安装件,每组所述安装件包括两个沿所述安装筒轴向方向并列固接的安装板,所述喂入导板固定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外壁与所述导槽的槽底相平齐。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割盘的上表面中心处还固接有主轴,所述安装筒套装固定于所述主轴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部还固接有朝向所述主轴倾斜延伸的导向板。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切割盘的主轴上端部共同转动安装于驱动箱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弧形导杆的下端部通过固定段固接于切割盘的上表面,上端部通过固定段固接于所述导向板的上端部。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切割盘处于喂入端的一侧相向转动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每个所述切割盘的周壁上均布固接有三个砍刀,两个所述切割盘上的砍刀之间交错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喂入导板为橡胶板体。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若干个所述拨板的外壁由上到下呈渐扩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喂入组件包括两个呈渐扩式设置的喂入板组,所述切尾盘靠近两个所述喂入板组的末端。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喂入板组的首端还分别固接有呈渐扩式设置的导入杆。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喂入板组的宽度朝所述导入杆方向呈渐缩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喂入板组包括导入板段,所述导入板段的上表面朝进料方向的前方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喂入板组还包括导出板段,所述导出板段的上表面朝进料方向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导入板段与所述导出板段的上端部之间相固接。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喂入板组的末端固接有支架,所述切割盘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割盘转动设置于所述喂入板组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尾盘的上表面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支架上还固接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三马达。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尾盘的转轴上还固接套装有筒体,若干个所述拨板的内壁固接于所述筒体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割盘的周壁上均布有四个切刀。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切刀呈三角形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内部沿其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组输送辊组,相邻的所述输送辊组之间通过联动件同步驱动,每组所述输送辊组包括由上到下水平并列设置的两个辊筒,两个所述辊筒通过联动组件同步转动安装。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辊筒的周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围设有若干个可拆卸设置的橡胶拨板,所述橡胶拨板上沿所述辊筒的延伸方向设有波浪形导槽。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辊筒上并列设置有若干组匹配所述橡胶拨板的固定件,每组固定件包括两个并列固接于所述辊筒上的固定板,所述橡胶拨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辊筒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输送通道内。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输送通道外侧壁上的联动齿轮箱,所述联动齿轮箱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同组的两个辊筒。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联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另一外侧壁上的联动箱,所述联动箱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相邻组上的两个辊筒。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辊筒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对应转动安装于所述输送通道相对内壁上,所述主轴上沿其轴向方向并列固接有若干个连接环,所述固定板固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周壁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两个所述辊筒上的橡胶拨板之间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中通过两个拨正辊相对转动设置,实现将沿田垄方向倾斜生长或正常生长的甘蔗导入至车体内的收割组件中进行切割,实现了对该部分的甘蔗进行扶正喂入切割;
通过两侧的侧拨辊向外侧转动设置,实现对朝侧方倾斜生长的甘蔗像车体的侧方拨动,使其偏离于车体的进行的轨迹上,有效的克服了因车体前进导致对甘蔗造成碾压的现象发生,为车体后续对该类甘蔗进行收割起到了有序的拨动导向作用;
其中通过压辊两侧的锥形导向筒壳可以不进可以实现对压倒前的甘蔗进行导向,导入至压辊内,并且可以实现在压辊对甘蔗压倒时的甘蔗进行导向约束,防止其从压辊的侧部滑出,保证了甘蔗的有序放倒,省去了人工二次的操作;
其中动力机构位于压辊前进方向的后方,且位于内侧,可克服动力机构与甘蔗接触,防止出现动力机构将甘蔗折断的现象;
其中通过压倒橡胶板的波浪形导槽实现对甘蔗进行导向,使得当甘蔗卡入至波浪形的槽内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甘蔗倾斜,利用波浪形导槽的凸起方向,可以实现对甘蔗进行分拨,将甘蔗分拨至槽内进行导向压倒,保证甘蔗压倒后导向的有序性,保证甘蔗的收割效率;
其中通过压倒橡胶板为橡胶板,实现了与甘蔗的非刚性接触,保证甘蔗在压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折断的现象,保证了后续输送的顺序性;降低了劳动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通过两个喂入板组实现将甘蔗的尾部聚集起来,然后利用切尾盘实现对甘蔗的尾部进行切割,可以防止甘蔗从切尾盘的侧部滑过,保证了对甘蔗尾部的切割效率;
其中喂入板组上还分别设有导入杆,实现了将倾斜的甘蔗尾部进行导向,使甘蔗导入至两个喂入板组之间,保证了对甘蔗尾部切割的有序性,防止出现漏割的现象;
其中通过位于切尾盘上的拨板,实现了将切割后的甘蔗尾部进行分散导出,不仅可以克服甘蔗尾部聚集于切割组件上的现象,并且可以防止切割后的尾部因掉落导致与切刀出现多次接触切割的现象,保证了后续甘蔗切尾操作的连续性的同时,还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
其中输送通道一侧的联动箱实现将相邻两组的两个辊筒之间进行联动,利用输送通道另一侧上的联动齿轮箱,实现驱动处于同组的另一个辊筒进行转动,依次循环连接,实现各个辊筒之间的同步驱动;降低了故障率的发生,且还可以保证各个辊筒之间转动的同步性;
其中橡胶拨板为橡胶材质,利用其特性不仅可以防止与甘蔗的硬性接触,并且还可以起到与甘蔗之间的防滑作用;
当甘蔗卡入至波浪形的槽内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甘蔗倾斜,利用波浪形导槽的凸起方向,可以实现对甘蔗进行分拨,保证了甘蔗输送的有序性;
其中橡胶拨板利用螺栓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板上,实现了当对其进行维护时,只需要将橡胶拨板进行拆卸更换即可,省去了传统技术中多道的拆卸步骤,操作简便;
两切割盘相对旋转,还起到将甘蔗往内输送的功能,通过提升叶片和喂入导板将甘蔗往通道内输送;
其中通过喂入导板上的导槽实现对切割后单个甘蔗进行导向输走,其中相邻的导槽之间的分隔凸起部实现对相邻的甘蔗进行分隔,降低甘蔗在利用喂入导板输送时的挤压,并且喂入导板为橡胶板体,其中的导槽的槽底部与安装板的外壁平齐,利用安装板可以实现对喂入导板进行支撑,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因无法对橡胶板的稳定固定,导致橡胶板出现挤压变形的现象,保证了甘蔗的导向输送,降低了甘蔗表面的破损;
其中通过提升叶片,实现对切割后的甘蔗将其向上提升,防止甘蔗与砍刀多次接触,防止砍刀多次切割甘蔗的现象发生,保证了甘蔗的完整性;
制造成本低廉,维护方便;设计合理,结构间配合精密;方便快捷;简化随动部件,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率的发生;提高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正机构主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正机构俯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正机构侧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切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切尾装置俯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输送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扶正导辊;2-侧拨辊;3-直导板;4-波浪形导槽;5-辊架;6-导向座;7-锥形导向座;8-螺旋叶片;9-上摆臂;10-下摆臂;11-安装销孔;12-油缸连接销孔;13-第一马达;14-锥形导向段;15-锥形导向筒壳;16-墙板;17-第二马达;18-链轮罩;19-连接环片;20-避让缺口;21-主动链轮;22-从动链轮;23-链条;24-固定板;25-压辊;26-压倒橡胶板;27-波浪形导槽;28-扶正机构;29-压倒装置;30-切刀;31-切尾盘;32-导入板段;33-导出板段;34-拨板;35-导入杆;36-筒体;37-马达;38-支架;39-连接环40-联动箱;41-辊筒;42-橡胶拨板;43-波浪形导槽;44-固定板;45-螺栓;46-输送通道;47-联动齿轮箱;48-导向板;49-砍刀;50-主轴;51-驱动箱;52-第四马达;53-安装板;54-安装筒;55-弧形导杆;56-导槽;57-分隔凸起部;58-切割盘;59-弧形导杆;60-切割装置;61-切尾装置;62-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4所示,甘蔗收获机,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扶正装置、压倒装置29、切割装置60、切尾装置61以及输送装置62,切尾装置61包括转动设置的切尾盘31,切尾盘31沿进料方向设有呈渐扩式设置的喂入组件,切尾盘31的上表面还沿其中心围设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拨板34。
切尾装置61位于扶正装置的上方,切割装置60位于压倒装置29的后方;
扶正装置、压倒装置29、切割装置60、切尾装置61以及输送装置62与车体安装位置关系属于日常所常见的,且不属于本方案的创新之处,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
扶正装置位于车体两侧的扶正机构28,两个扶正机构28之间形成喂入通道,压倒装置29安装于喂入通道内。
两个扶正机构28分别包括扶正导辊1,两个扶正导辊1分居于车头的两侧,两个扶正导辊1位于喂入方向的一侧相向转动设置。
每个扶正导辊1的外侧还分别转动安装有侧拨辊2,两个侧拨辊2位于喂入方向的一侧相反转动设置。
扶正导辊1的上端部向车体后方倾斜延伸。
侧拨辊2的上端部朝车体侧方倾斜延伸。
扶正导辊1与侧拨辊2的周壁上均固接有螺旋叶片8。
压倒装置29包括转动设置的压辊25,压辊25的两侧还相对设有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罩。
压辊25的周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围设有压倒橡胶板26,压倒橡胶板26上沿压辊25的轴向方向设有波浪形导槽。
压辊25进行方向的后方还固定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
压辊25的两端还设有锥形导向段14,锥形导向段14的大口径端位于外侧。
螺旋叶片8的上端部还固接有向上延伸的直导板3,直导板3的外壁上设有波浪形导槽。
处于同侧的扶正导辊1与侧拨辊2共同安装于辊架5上。
辊架5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上摆臂9与下摆臂10,上摆臂9与下摆臂10的外端部之间相靠近。
上摆臂9与下摆臂10的外端部分别设有相平齐设置的连接段。
每个连接段上分别设有安装销孔11。
下摆臂10上还设有油缸连接销孔12。
辊架5上分别设有驱动扶正导辊1和侧拨辊2转动的第一马达13。
辊架5处于支撑扶正导辊1下端部的位置设有朝车体前进方向呈渐缩式设置的导向座6。
导向座6的上表面还朝车体前进方向呈渐低式设置。
辊架5处于支撑侧拨辊2下端部的位置设有朝下的锥形导向座7。
两个锥形导向段14分别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墙板16上。
导罩包括固接于墙板16上的锥形导向筒壳15,锥形导向筒壳15的小口径端朝向墙板16,锥形导向筒壳15与锥形导向段14分居于墙板16的两侧。
锥形导向筒壳15的小口径端还固接有连接环片19,连接环片19通过螺栓45固定于墙板16的外壁上。
动力机构包括固接于其中一侧墙板16上的第二马达17,第二马达17位于墙板16的内侧。
第二马达17的输出端穿过墙板16延伸至外侧并固接有主动链轮21,压辊25的转轴穿过墙板16延伸至外侧并固接有从动链轮22,主动链轮21与从动链轮22之间通过链条23连接。
墙板16的外壁还固接有链轮罩18,链轮罩18包覆主动链轮21、从动链轮22以及链条23。
链轮罩18沿压辊25轴向方向的宽度小于锥形导向筒壳15的宽度。
锥形导向筒壳15设有避让缺口20,避让缺口20位于压辊25前进方向的后方。
压辊25上并列设置有若干组匹配压倒橡胶板26的固定件,每组固定件包括两个并列固接于压辊25上的固定板,压倒橡胶板26通过螺栓45固定于两个固定板之间。
切割装置60包括两个转动设置的切割盘58,切割盘58的上方沿其外周壁随形设置有两个弧形导杆,且两个弧形导杆倾斜设置,其中一个弧形导杆的处于上方的端部与另一个弧形导杆处于下方的端部相靠近。
切割盘58处于弧形导杆上方的区域还固接有甘蔗导向输送部件。
甘蔗导向输送部件包括固接于切割盘58的上表面的安装筒54,安装筒54的周壁上围设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喂入导板,喂入导板上沿竖向并列开设有导槽56,并通过相邻的导槽56之间的区域形成分隔凸起部57。
安装筒54的外壁上围设有若干组用以固定喂入导板的安装件,每组安装件包括两个沿安装筒54轴向方向并列固接的安装板53,喂入导板固定于两个安装板53之间的区域。
安装板53的外壁与导槽56的槽底相平齐。
切割盘58的上表面中心处还固接有主轴50,安装筒54套装固定于主轴50上。
安装板53的下端部还固接有朝向主轴50倾斜延伸的导向板48。
两个切割盘58的主轴50上端部共同转动安装于驱动箱51上,驱动箱51上还安装有驱动其转动的第四马达52。
弧形导杆的下端部通过固定段固接于切割盘58的上表面,上端部通过固定段固接于导向板48的上端部。
两个切割盘58处于喂入端的一侧相向转动设置。
每个切割盘58的周壁上均布固接有三个砍刀49,两个切割盘58上的砍刀49之间交错设置。
喂入导板为橡胶板体。
若干个拨板34的外壁由上到下呈渐扩式设置。
喂入组件包括两个呈渐扩式设置的喂入板组,切尾盘31靠近两个喂入板组的末端。
两个喂入板组的首端还分别固接有呈渐扩式设置的导入杆35。
喂入板组的宽度朝导入杆35方向呈渐缩式设置。
喂入板组包括导入板段32,导入板段32的上表面朝进料方向的前方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喂入板组还包括导出板段33,导出板段33的上表面朝进料方向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导入板段32与导出板段33的上端部之间相固接。
两个喂入板组的末端固接有支架38,切割盘58转动安装于支架38上。
切割盘58转动设置于喂入板组的上方。
切尾盘31的上表面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支架38上。
支架38上还固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三马达37。
切尾盘31的转轴上还固接套装有筒体36,若干个拨板34的内壁固接于筒体36上。
切割盘58的周壁上均布有四个切刀30。
切刀30呈三角形设置。
输送装置62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输送通道46,输送通道46内部沿其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组输送辊组,相邻的输送辊组之间通过联动件同步驱动,每组输送辊组包括由上到下水平并列设置的两个辊筒41,两个辊筒41通过联动组件同步转动安装。
两个辊筒41的周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围设有若干个可拆卸设置的橡胶拨板42,橡胶拨板42上沿辊筒41的延伸方向设有波浪形导槽。
辊筒41上并列设置有若干组匹配橡胶拨板42的固定件,每组固定件包括两个并列固接于辊筒41上的固定板,橡胶拨板42通过螺栓45固定于两个固定板之间。
两个辊筒4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输送通道46内。
联动组件包括固接于输送通道46外侧壁上的联动齿轮箱47,联动齿轮箱47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同组的两个辊筒41。
联动件包括安装于输送通道46的另一外侧壁上的联动箱40,联动箱40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相邻组上的两个辊筒41。
辊筒41包括主轴50,主轴50的两端对应转动安装于输送通道46相对内壁上,主轴50上沿其轴向方向并列固接有若干个连接环39,固定板固接于连接环39的周壁上。
两个辊筒41上的橡胶拨板42之间交错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扶正装置、压倒装置(29)、切割装置(60)、切尾装置(61)以及输送装置(62),所述切尾装置(61)包括转动设置的切尾盘(31),所述切尾盘(31)沿进料方向设有呈渐扩式设置的喂入组件,所述切尾盘(31)的上表面还沿其中心围设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拨板(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位于车体两侧的扶正机构(28),两个扶正机构(28)之间形成喂入通道,所述压倒装置(29)安装于所述喂入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扶正机构(28)分别包括扶正导辊(1),两个所述扶正导辊(1)分居于车头的两侧,两个所述扶正导辊(1)位于喂入方向的一侧相向转动设置,每个所述扶正导辊(1)的外侧还分别转动安装有侧拨辊(2),两个所述侧拨辊(2)位于喂入方向的一侧相反转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倒装置(29)包括转动设置的压辊(25),所述压辊(25)的两侧还相对设有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60)包括两个转动设置的切割盘(58),所述切割盘(58)的上方沿其外周壁随形设置有两个弧形导杆,且两个所述弧形导杆倾斜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导杆的处于上方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弧形导杆处于下方的端部相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盘(58)处于所述弧形导杆上方的区域还固接有甘蔗导向输送部件,所述甘蔗导向输送部件包括固接于所述切割盘(58)的上表面的安装筒(54),所述安装筒(54)的周壁上围设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喂入导板,所述喂入导板上沿竖向并列开设有导槽(56),并通过相邻的导槽(56)之间的区域形成分隔凸起部(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62)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输送通道(46),所述输送通道(46)内部沿其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组输送辊组,相邻的所述输送辊组之间通过联动件同步驱动,每组所述输送辊组包括由上到下水平并列设置的两个辊筒(41),两个所述辊筒(41)通过联动组件同步转动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辊筒(41)的周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围设有若干个可拆卸设置的橡胶拨板(42),所述橡胶拨板(42)上沿所述辊筒(41)的延伸方向设有波浪形导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输送通道(46)外侧壁上的联动齿轮箱(47),所述联动齿轮箱(47)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同组的两个辊筒(4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甘蔗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通道(46)的另一外侧壁上的联动箱(40),所述联动箱(40)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相邻组上的两个辊筒(41)。
CN202120264174.4U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甘蔗收获机 Active CN215421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4174.4U CN215421718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甘蔗收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4174.4U CN215421718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甘蔗收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1718U true CN215421718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64174.4U Active CN215421718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甘蔗收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1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449B (zh) 一种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
CN102812817B (zh) 一种甘蔗收割机
CN113179755A (zh) 一种甘蔗收获机
CN106804204B (zh) 割台和收割机
CN111887016B (zh) 纵横向叶杆分离装置
CN111887017B (zh) 整杆甘蔗脱叶断梢纵横向叶杆分离装置
CN215421718U (zh) 一种甘蔗收获机
CN111296075A (zh) 一种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摘果装置
CN111386846A (zh) 高效率双行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CN109907008B (zh) 一种回转链式自动采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79756A (zh) 一种甘蔗收割进料总成
CN215421714U (zh) 一种甘蔗收割进料总成
CN112237094B (zh) 一种大喂入量多拨禾盘式的高粱穗头割台及高粱收割机
CN213485773U (zh) 一种新型罂粟收获机
CN213603259U (zh) 整杆甘蔗脱叶断梢纵横向叶杆分离装置
CN215957216U (zh) 一种甘蔗喂入切割装置
CN213214384U (zh) 一种整杆式甘蔗收割机
CN2822155Y (zh) 玉米联合收割机
CN209824441U (zh) 一种不对行大喂入量高速玉米联合收获机
CN109526380B (zh) 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
CN112119757A (zh) 一种新型罂粟收获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9676884U (zh) 小型多功能甘蔗收割机
CN215421715U (zh) 一种甘蔗切尾总成
CN213214383U (zh) 一种甘蔗切割刀具总成
CN104813804A (zh) 一种应用于甘蔗收获机中的新型割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