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0823U - 一种发热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0823U
CN215420823U CN202121659437.8U CN202121659437U CN215420823U CN 215420823 U CN215420823 U CN 215420823U CN 202121659437 U CN202121659437 U CN 202121659437U CN 215420823 U CN215420823 U CN 215420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wire
heating element
electric heating
condu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94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红兵
窦小明
潘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ick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ick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ick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ick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94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0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0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0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热芯,该发热芯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电热元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绝缘,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组合后通过电热元件包覆,所述电热元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线上,所述电热元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线上,本实用新型发热芯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去除原有陶瓷棒,将发热元件包覆在绝缘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这样相比于原有陶瓷棒的发热芯,在发热芯相等的直径下,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直径最大化、强度高、截面积大以及电阻小,这样就使得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发热量小,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工序,便于制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热芯。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烙铁电阻发热芯绕制,通常采用在一个单孔或多孔(孔内用于穿设圆形导线)的陶瓷圆柱棒上,绕制一段弹簧状发热区,然后头尾与陶瓷圆柱棒中的导线连接。应用时,发热芯嵌套于外套管内,且外套管直径有限制,相应导致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限制导线的直径比较小,截面积小,电阻高,导线发热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电烙铁限制导线的直径比较小,截面积小,电阻高,导线发热量大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发热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热芯,该发热芯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电热元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绝缘,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组合后通过电热元件包覆,所述电热元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线上,所述电热元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线上。
本实用新型去除原有陶瓷棒,将发热元件包覆在绝缘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这样相比于原有陶瓷棒的发热芯,在发热芯相等的直径下,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直径最大化、强度高、截面积大以及电阻小,这样就使得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发热量小,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工序,便于制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包覆有耐高温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丝。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丝缠绕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
进一步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组合后,用于嵌套在外套管或者金属件内,其中,二者组合后形成的外周面与外套管或金属件的内腔面相适配。二者组合后,比如一方面发热芯可以埋在某些金属件结构里面,对这一结构加热,也可以埋在钢管里面制作成一个加热棒,作为独立的加热棒使用。二者组合后恰好容纳在外套管或金属件的内腔面中,这样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容腔空间,间接增加了整体导线直径。
为了便于加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截面形状一致。其中的截面是指,沿导线长度的垂直方向的截面。通过将两根导线截面形状设置呈一致的便于导线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接触面为基本平面。有利于提高组合导线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远离其绝缘接触面的一侧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导线的圆弧面与第二导线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设为直径一致的半圆柱体。
为了便于加热元件与导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两者中的其中一者的导线凸出于所述绝缘,所述电热元件的一端设置在该导线凸出于绝缘的一端,所述电热元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两者中的另一者的导线上。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其中一根凸出绝缘,这样使得导线之间不会相互接触,同时也便于导线与加热元件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的直径与电热元件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和/或,所述第二导线的直径与电热元件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减小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电阻,也就降低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发热。
一种发热芯的应用,包括如上述的发热芯,用于安装在元件内,使元件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芯在使用时,去除原有陶瓷棒,将发热元件包覆在绝缘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这样相比于原有陶瓷棒的发热芯,在发热芯相等的直径下,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直径最大化、强度高、截面积大以及电阻小,这样就使得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发热量小,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工序,便于制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发热芯嵌套于外套管内,且外套管直径有限制,相应导致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限制导线的直径比较小,截面积小,电阻高,导线发热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烙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热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发热芯,2、第一导线,3、耐高温绝缘层,4、电热元件,6、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一种发热芯,该发热芯1包括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6和电热元件4,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绝缘,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组合后通过电热元件包覆,所述电热元件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线2上,所述电热元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线6上。
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均包覆有耐高温绝缘层3。耐高温绝缘层3为陶瓷材质,陶瓷材质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所述电热元件4为电热丝,电热丝缠绕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上。
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二者组合后,用于嵌套在外套管或者金属件内,其中,二者组合后形成的外周面与外套管或金属件的内腔面相适配。在实际应用中,发热芯一般用于嵌套在外套管内,外套管的截面一般呈圆形,相应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组合后的截面形状也基本呈圆形。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线2与第二导线6相互并列设置。
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截面形状一致。
所述第一导线2及第二导线6远离其绝缘接触面的一侧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导线2的圆弧面与第二导线6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由于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的圆弧面在同一圆周上,两者形成截面基本为圆形。
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经电热元件4所包覆段的所述第一导线2及第二导线6的接触面为平面。由于加工中,耐高温绝缘层3形成的绝缘接触面可能达不到严格数学意义上的平面,大致呈现为肉眼所观察到的平面也属于该范畴;在实际应用中,外套管的截面一般为圆形,第一导线2及第二导线6设为截面一致的半圆柱,此时能在有限的外套管空间内,使导线获得最佳的直径和截面积。
此处另一者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第一导线2及第二导线6的接触面呈S型,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呈太极状拼接。
此外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之间的绝缘接触面还可以是通过其它异形结构等进行工位卡合而成的结合面,比如二者的绝缘接触面为锯齿或者U型与倒U型交替结合的卡合面,更有利于电热元件4在二者外周紧密缠绕。
上述几种组合均是为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获得更大的直径和截面积,降低电阻率,减少导线发热量。
为了便于设置,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中的其中第二导线6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绝缘,所述电热元件4的一端焊接在第二导线6凸出于绝缘的一端,第一导线2的耐高温绝缘层3上开设有通孔,此处所述电热元件4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焊接在第一导线2上。
所述第一导线2的直径与电热元件4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以及所述第二导线6的直径与电热元件4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也可以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线2的直径与电热元件4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或者所述第二导线6的直径与电热元件4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
所述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6及电热元件4的材质为合金。此处第一导线2和电热元件4为同一材质且均为镍铬电热合金丝,第二导线6为铁铬铝电热合金丝,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6及电热元件4组成热电偶,可以用于测温。
一种如上述发热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具有绝缘层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压扁为半圆柱状;其中,可以是对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的部分进行压扁,如图所示;
S2、将半圆柱状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组合后的截面基本呈圆形;
S3、半圆柱状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导线凸出于绝缘层;
S4、将电热元件4包覆在半圆柱状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上,并且电热元件4的一端焊接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中凸出绝缘层一者的导线上,电热元件4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中另一者上。
如图1、3和4所示,一种发热芯的应用,包括如上述的发热芯,用于安装在元件内,使元件加热。此处具有应用于电烙铁上。
上述一种发热芯在使用时,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分别与外部电路元器件连接,并使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通电,两根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与电热元件4处的电热丝被导通,随着时间电热丝会逐渐升温并到达所需加热稳定;
通过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上设置耐高温绝缘层3,并且将电热丝直接盘绕在两根并列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上,这样相比于原有陶瓷棒的发热芯1,本申请的第一导线2的直径和第二导线6的直径大于原有导线直径的2.5倍,本申请中导线的强度高,并且电阻小,这样就使得发热量减小,同时没有了陶瓷棒,减少了加工工序,便于制造生产。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热芯,其特征在于:该发热芯(1)包括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6)和电热元件(4),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绝缘,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组合后通过电热元件(4)包覆,所述电热元件(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线(2)上,所述电热元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线(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均包覆有耐高温绝缘层(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4)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缠绕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二者组合后,用于嵌套在外套管或者金属件内,其中,二者组合后形成的外周面与外套管或金属件的内腔面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截面形状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的绝缘接触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及第二导线(6)远离其绝缘接触面的一侧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导线(2)的圆弧面与第二导线(6)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及第二导线(6)设为直径一致的半圆柱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中的其中一者的导线凸出于所述绝缘,所述电热元件(4)的一端设置在该导线凸出于绝缘的一端,所述电热元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6)两者中的另一者的导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的直径与电热元件(4)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和/或,所述第二导线(6)的直径与电热元件(4)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2.5。
CN202121659437.8U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发热芯 Active CN215420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9437.8U CN215420823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发热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9437.8U CN215420823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发热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0823U true CN215420823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1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9437.8U Active CN215420823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发热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0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8593B (zh)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GB2052838A (en) Superconducting cable
JP2013041813A (ja) 内面に画定されたらせん形配列構造を含む接点要素
CN104517656A (zh) 一种细长型非均匀加热元件及其加工工艺
CN215420823U (zh) 一种发热芯
CN108288770B (zh) 一种窄头端子、窄头端子生产方法以及专用扩口装置
CN113573428A (zh) 一种发热芯、发热芯制作方法及发热芯的应用
JPS5825015A (ja) 超電導中空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6229058A (zh) 一种强导电耐温升铜铝界面合金复合管母线
JP5731627B1 (ja) 超電導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超電導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体
CN212629868U (zh)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US11380480B2 (en) Strip induction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 vehicle battery
US4739155A (en) Mineral insulated parallel-type heating cables
CN107611627B (zh)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CN106711627A (zh) 一种铝导线抗蠕变压接端子
KR101059192B1 (ko) 굽힘성이 개선된 정전력히팅선 구조 및 제조방법
JP7454224B2 (ja) ステンレス発熱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ースヒータの製造方法
CN219780427U (zh) 一种单头电热管
TWI505297B (zh) Multi - core conductive metal wi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5102132B (zh) 一种新型铁路信号电缆成端方法及成端盒
US2888510A (en) Fluid cooled terminals
Gung et al. Fabrication of the first US ITER TF conductor sample for qualification in SULTAN facility
CN215469017U (zh) 一种具有极小偏心度的高利用率不锈钢焊条
JPS5830682B2 (ja) チヨウデンドウホロ−コンダクタ−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CN211090028U (zh) 螺栓加热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