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1627B -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1627B
CN107611627B CN201710728638.0A CN201710728638A CN107611627B CN 107611627 B CN107611627 B CN 107611627B CN 201710728638 A CN201710728638 A CN 201710728638A CN 107611627 B CN107611627 B CN 107611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ylindrical body
connecting tube
region
laminated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86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1627A (zh
Inventor
杨黎明
江贞星
朱智恩
马力
马一力
胡列翔
郑海
王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7286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1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1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1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1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1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电力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由位于导体中央的第一圆柱体以及套设于第一圆柱体之外的中心镂空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分层绝缘导体从导体连接管的两端插入中空的导体连接管内;压接时,压接模具包围导体连接管的压接段的上下两侧,通过压接模具合模挤压电缆导体接头,导体连接管和分层绝缘导体发生微量形变。本发明降低具有分层绝缘式结构的大截面电缆导体在导体接头部位的交流电阻,克服大截面分层绝缘导体在应用时出现的导体与接头部位温度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电力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集肤效应亦称趋肤效应,是指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称“集肤效应”。集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在低频电流流过细导线时,集肤效应可不加考虑,但频率越高、导体截面越大集肤效应就越不可忽略。特别是在800mm2以上的大截面电缆导体中的集肤效应是造成交流电阻大幅高于直流电阻的主要原因。
海底电缆输电工程是跨海域联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交流海底电缆具有传输容量高、安装方便、无敷设落差限制、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因而已基本取代第一代充油海底电缆。海底电缆因要采取导体阻水措施,在电缆导体截面较大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交流电阻最大可达到直流电阻的160%,造成大截面海底电缆的运行损耗较大。
现有的电缆导体如截面高于800mm2需要采取分割导体技术,将导体分成等面积的若干个扇形导体块,每一块之间采用电缆绝缘纸进行绝缘,主要是减少导体外层到中心的距离,实际效果是增加了导体的等效表面积。
现有的压接式导体接头在压接部位的电缆导体不做特殊处理,电流在从一侧导体流入另一侧导体时,必须从导体与连接管的接触表面向导体内侧流入,在截面较大时,由于集肤效应,导体内侧的电流密度小于导体外侧,从而在额定载流量下长期运行的电缆中,在接头处产生较高温升,使电缆导体接头处成为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具有分层绝缘式结构的大截面电缆导体在导体接头部位的交流电阻的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导体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由位于导体中央的第一圆柱体以及套设于第一圆柱体之外的中心镂空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分别从导体连接管的两端插入中空的导体连接管内,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缝隙;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连接为整体结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分别与第一圆柱体连接。
压接时,六边形哈弗式压接模具作用于导体连接管的压接段,通过压接模具合模挤压电缆导体接头,导体连接管和分层绝缘导体发生10~15%的塑性形变;压接前,导体连接管内壁与分层绝缘导体表面有微量间隙;压接后,分层绝缘导体的各层导体单丝紧密连接且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与导体连接管内壁紧密连接。
所述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沿着第一圆柱体的轴向长度方向排列,第二圆柱体相对第三圆柱体更靠近所述的缝隙;所述的缝隙位于导体连接管中空部。
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均为2个,且左右对称。
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均为若干层导体单丝结构,导体单丝均为铜层。
所述的压接段位于导体连接管外表面,且压接段为2组,左右对称设置;每组压接段对应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外侧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6个面,压接段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的第二圆柱体轴向位置以及第三圆柱体轴向位置对应。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导体总层数为N层,从中心导体算起至M层为内部焊接层,内部焊接层为M层,M取整数,对应于第一圆柱体所在区域3’;M层至N层导体单丝定为第三圆柱体所在区域2’和第二圆柱体所在区域为区域1’,区域1’和区域2’具有相同的导体结构;所述的区域1’和区域2’沿着第一圆柱体的轴向长度方向排列,区域1’相对区域2’更靠近两根分层绝缘导体端面之间形成的缝隙;
焊接开始前,需确保压接段的漆膜已去除干净,每层导体单丝扎紧固定;
在压接有效距离内,区域3’内的各层导体单丝之间和表面用焊条A进行长度为L的气体火焰钎焊,焊接完之后打磨为均匀的第一圆柱体,控制第一圆柱体外径与M层导体焊接前的总外径一致;区域2’内的各层导体单丝之间和表面用焊条B进行长度为L1的气体火焰钎焊;区域1’和区域2’再焊接为整体结构;
压接前,导体连接管内壁与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之间有微量间隙;压接时,六边形哈弗式压接模具作用于导体连接管的压接模具作用段,通过压接模具合模挤压电缆导体接头,导体连接管和分层绝缘导体发生10~15%的塑性形变;压接后,分层绝缘导体的各层导体单丝紧密连接且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与导体连接管内壁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30%~70%,铜25%~65%,磷1%~5%;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5%~40%,铜50%~85%,磷2%~10%。
更优选地,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50%~60%,铜36%~47%,磷2%~4%;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20%~35%,铜60%~75%,磷4%~8%。
进一步的,压接模具作用段位于导体连接管外表面,且分为2组,左右对称设置;每组压接模具作用段对应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外侧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沿圆周的6个面;合模时,针对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分别挤压分层绝缘导体对应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沿圆周的6个面,即从6个方向对导体连接管的表面向内挤压,压接完后的压接模具作用段横截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大截面分层绝缘导体压接式接头的交流电阻过大的问题,现有的大截面漆包线分层绝缘导体由于采取了漆包线与裸铜导体分层绞合的技术,从而可降低导体的集肤效应,使交流电阻得到有效降低,但是目前的该种结构未考虑到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出线端的导体连接问题。本发明专利提出的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即可用于以上场合,从而均化电流,降低交流电阻。
本专利中声明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采用多种工艺提高大截面分层绝缘导体本体以及在接头处的电流分布均匀性,可以克服大截面分层绝缘导体在应用时出现的导体与接头部位温度升高的问题。在确保分层绝缘导体发挥其降低交流电阻的有效作用同时,改善了传统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长期额定工况运行下存在的交流电阻偏大,温度偏高的现象,工艺简单,现场可操作性强,可减少大截面交流电力电缆的线路运行损耗,提高输电效率,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结构图;
图2为分区域焊接示意图;
图3为分层绝缘导体结构图;
图4为对比试验回路图;
图5为计算分层焊接的参数示意图;
图6为接头等效电路(右侧压接导体)图;
图7为压接完后的压接模具作用段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降低大截面漆包线分层绝缘导体的交流电阻的导体接头原理:
该项技术依据集肤效应的电流分布趋向于导体表面的原理,在导体压接接头这段距离内,需要对分层绝缘导体做特殊的处理,以使压接处的各层漆包线漆膜去除干净,并能克服集肤效应使电流往内侧流,最后达到在压接管处和分层绝缘导体内部的电流均匀一致。所述的分层绝缘导体与专利ZL201620238533.8和201610177281.7中的结构类似,结构图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焊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导体由多层单丝绞合而成,导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呈同心圆分布的中心圆铜线层1、第一漆包线隔离层2、第一圆铜线层3、第二漆包线隔离层4、第二圆铜线层5、第三漆包线隔离层6和第三圆铜线层7,所述中心圆铜线层包括二圈圆铜线导体,最内圈的圆铜线导体数量为1根,第二圈的圆铜线导体数量为6根,所述第一漆包线隔离层包括一圈数量为12根的漆包圆绕组线导体,所述第一圆铜线层包括一圈数量为17根的圆铜线导体,所述第二漆包线隔离层包括一圈数量为22根的漆包圆绕组线导体,所述第二圆铜线层包括一圈数量为25根的圆铜线导体和2根对称分布的漆包圆绕组线导体,所述第三漆包线隔离层包括一圈数量为32根的漆包圆绕组线导体,所述第三圆铜线层包括一圈数量为37根的圆铜线导体,所述漆包圆绕组线导体内的铜导体直径与所述圆铜线导体的直径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用于本发明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时,该导体的所有漆包线隔离层(即漆膜)全部去除,仅保留铜线层。
要达到均化电流效果,本专利采取如下方案:
图1中,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导体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由位于导体中央的第一圆柱体3’以及套设于第一圆柱体3’之外的中心镂空的第二圆柱体1’和第三圆柱体2’,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分别从导体连接管的两端插入中空的导体连接管5’内,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缝隙7’;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连接为整体结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分别与第一圆柱体连接。
所述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沿着第一圆柱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二圆柱体相对第三圆柱体更靠近所述的缝隙;所述的缝隙位于导体连接管中空部。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均为2个,且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均为若干层导体单丝结构,导体单丝均为铜层。
压接前,导体连接管内壁6’与分层绝缘导体表面有微量间隙,比如2-3mm;压接时,六边形哈弗式压接模具作用于导体连接管的压接模具作用段,通过压接模具合模挤压电缆导体接头,导体连接管和分层绝缘导体发生10~15%的塑性形变(导体形变主要是指去除各层之间间隙);压接后,分层绝缘导体的各层导体单丝紧密连接且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与导体连接管内壁紧密连接。
所述的压接模具作用段位于导体连接管外表面,且压接段为2组,左右对称设置;每组压接段对应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外侧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沿圆周方向6个面。压接段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的第二圆柱体轴向位置以及第三圆柱体轴向位置对应。即压接模具作用段受到压迫时,对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对应的第一圆柱体以及对应的导体连接管具有压接作用。导体连接管由纯铜制成,管外表面经过抗氧化表面处理。
区域3’为第一圆柱体,左右对称。区域1’、2’为中心镂空的第二和第三圆柱体且套设于区域3’之外,同样左右对称,区域1’和区域3’焊接后紧密配合为整体;4’为分层绝缘导体(由区域1’、2’、3’一起组成),左右对称;5’为导体连接管,导体连接管作为连接部件,将两根电缆导体连接起来,起到导体接续作用。图2中斜线区域为1’的结构。
针对均流型压接式接头与没有做相应处理的分层绝缘导体传统压接接头进行了载流量试验。将两根分层绝缘导体用以上方法进行处理,制作了均流型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两端用连接端子与一根相同截面的裸铜导体连成回路,用穿心变给回路施加电流。共进行两次试验,第一次试验分层绝缘导体未做处理,第二次采用均流型压接式导体接头处理方式制作,记录连接管接头处8与9的温度,两次试验数据见表1。试验回路见附图4,图中在1”~9位置分别布置安装热电偶测温,并记录各点在导体温度稳定后的温度,得到的温度数据如下表1。其中:1”铜单丝导体压接端子;2”铜单丝导体;3”铜单丝导体压接端子;4”分层绝缘导体去漆压接端子;5”分层绝缘导体;6”分层绝缘导体;7”分层绝缘导体去漆压接端子;8分层绝缘导体去漆压接连接管;9分层绝缘导体去漆压接连接管;10短铜排;11长铜排。
表1温度试验数据
序号 T2 T3 T5 T6 T8 T9
1 72.9 75.3 95.6 93.4 127.5 125.3
2 73.0 74.8 72.6 70.3 67.6 66.3
从表1中前后两次的温度数据对比结果看出,第一次试验的压接连接管的温度远高于裸铜导体和分层绝缘导体,而第二次试验的压接管温度与第一次相比,降低50%,同时分层绝缘导体的温度也得到降低,比相同情况下的裸铜导体温度低约2.7℃。因此,试验数据很好的说明了采用新型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的降低分层绝缘导体本体和连接管部位的交流电阻,均化电流,最终降低导体温升的作用。
假设导体总层数为N层,内部焊接层为M层,此处需对M取整数。在焊接开始前,需确保压接段的漆膜已去除干净,并每层都已经扎紧固定。在压接有效距离内,从中心导体(即中心层)算起至M层定为区域3’如图1中所示,M层至N层定为区域2’和区域1’。区域2’和区域1’均位于区域3’的外侧,且区域2’和区域3’临接。区域3’内的各层导体用焊条A进行长度为L的气体火焰钎焊,焊接完之后用锉刀和电动砂条机打磨为均匀的第一圆柱体,控制第一圆柱体外径与M层导体焊接前总外径一致;区域1’内的各层导体用焊条B进行长度为L1的气体火焰钎焊;区域2’内的各层导体不做焊接处理。
参照图1和图6,R1j为区域1’径向电阻,如图2中打斜线位置所示,焊条焊接完后,焊料将填补各圆铜单丝间的缝隙,电流流过时,区域1’由圆铜单丝绞合导体和焊料在电路关系上可等效为串联;
R2j为区域2’径向电阻,径向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半径方向流动时导体的电阻;R3Z为区域3’轴向电阻,轴向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轴向流动时导体的电阻,由铜导体和焊条并联而成;R2Z为区域2’轴向电阻;
L1为区域1’的轴向长度,L2为区域2’的轴向长度,L=L1+L2,紧压系数0.9。
ρcu:是指纯铜的电阻率;ρB:是指区域1’使用的焊条电阻率;ρA:是指区域3’使用的焊条电阻率;D2:节能降损导体外径;D1:区域3’导体的外径;I1:是指流过区域2’的电流;I2是指流过区域3’的电流。
内层与外层分流相等,则有如下关系:
R1j+R3z=R2j+R2z (5)
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中,通过控制变量法控制D1、D2、L1、L2、ρA、ρB等参数中的部分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得到其他参数的计算值。
焊条A和焊条B的选取: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30%~70%,铜25%~65%,磷1%~5%;优选银50%~60%,铜36%~47%,磷2%~4%。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5%~40%,铜50%~85%,磷2%~10%;优选银20%~35%,铜60%~75%,磷4%~8%。
实施例一:
1假设导体总层数为N层,内部焊接层为M层,此处需对M取整数。在焊接开始前,需确保压接段的漆膜已去除干净,并每层都已经扎紧固定。在压接有效距离内,从中心导体算起至M层定为区域3’如图1中所示,M层至N层定为区域2’。区域3’内的各层导体用焊条A进行长度L的气体火焰钎焊,焊接完之后用锉刀和电动砂条机打磨为均匀的圆柱体,控制外径与M导体外径一致。区域1’内的各层导体用焊条B进行长度L1的气体火焰钎焊。
根据图4和图5,R1j为区域1’径向电阻,由铜导体和焊料串联而成;
R2j为区域2’径向电阻;
R3Z为区域3’轴向电阻,由铜导体和焊料并联而成;
R2Z为区域2’轴向电阻;
L1为区域1’的轴向长度,L2为区域2’的轴向长度,压接段长度L=L1+L2,紧压系数0.9。
内层与外层分流相等,则有如下关系:
R1j+R3z=R2j+R2z (5)
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中,通过控制变量法控制D1、D2、L1、L2、ρA、ρB等参数中的部分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得到其他参数的计算值。
设L1=0.5L2,D2=2D1,ρA=aρcu,ρB=bρcu,ρcu为20℃时的纯铜的电阻率,ρcu=1.7241×10-8Ω·m,取b=0.96,则计算得:a=1.972。即ρA=1.6551×10-8Ω·m,ρB=3.3999×10-8Ω·m。a:焊条A电阻率与纯铜电阻率(ρcu)的比值;b:焊条B电阻率与纯铜电阻率(ρcu)比值。
焊条A和焊条B的选取: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45%,铜50%,磷4%;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15%,铜83%,磷2%。
实施例二:
1假设导体总层数为N层,内部焊接层为M层,此处需对M取整数。在焊接开始前,需确保压接段L的漆膜已去除干净,并每层都已经扎紧固定。在压接有效距离内,从中心导体算起至M层定为区域3’如图1中所示,M层至N层定为区域2’。区域3’内的各层导体用焊条A进行长度L的气体火焰钎焊将各层导体之间缝隙和表面用焊条填满,焊接完之后用锉刀和电动砂条机打磨为均匀的圆柱体,控制外径与M层导体外径一致。区域1’内的各层导体用焊条B进行长度L1的气体火焰钎焊。区域2’内的各层导体不用焊接。区域2’和3’焊接前结构均为由纯铜单丝螺旋绞合而成,焊接完成后,先将两端导体(即两根导体)分别从连接管左、右两端插入导体连接管中,然后使用液压钳和液压泵配合相应尺寸的压接模具在连接管的压接段L,通过液压压力使导体连接管和导体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导体连接管与导体成为一体。
根据图1、5和图6,R1j为区域1’径向电阻,由铜导体和焊料串联而成;
R2j为区域2’径向电阻;
R3Z为区域3’轴向电阻,由铜导体和焊料并联而成;
R2Z为区域2’轴向电阻;
L为压接模具作用段长度,L1为区域1’的轴向长度,L2为区域2’的轴向长度,紧压系数0.9。
内层与外层分流相等,则有如下关系:
R1j+R3z=R2j+R2z (5)
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中,通过控制变量法控制D1、D2、L1、L2、ρA、ρB等参数中的部分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得到其他参数的计算值。
设L1=0.319L2ρA=aρcu,ρB=bρcu,ρcu为20℃时的纯铜的电阻率,ρcu=1.7241×10-8Ω·m,取b=9.84,则计算得:a=8.34。即ρA=1.4353×10-7Ω·m,ρB=1.6969×10-7Ω·m。
焊条A和焊条B的选取: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56%,铜40%,磷4%;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25%,铜71%,磷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导体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由位于导体中央的第一圆柱体以及套设于第一圆柱体之外的中心镂空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分别从导体连接管的两端插入中空的导体连接管内,第一分层绝缘导体和第二分层绝缘导体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缝隙;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连接为整体结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分别与第一圆柱体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均为若干层导体单丝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其特征在于:压接时,六边形哈弗式压接模具作用于导体连接管的压接段,通过压接模具合模挤压电缆导体接头,导体连接管和分层绝缘导体发生10~15%的塑性形变;压接前,导体连接管内壁与分层绝缘导体表面有微量间隙;压接后,分层绝缘导体的各层导体单丝紧密连接且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与导体连接管内壁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沿着第一圆柱体的轴向长度方向排列,第二圆柱体相对第三圆柱体更靠近所述的缝隙;所述的缝隙位于导体连接管中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均为2个,且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其特征在于:导体单丝均为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其特征在于:压接段位于导体连接管外表面,且压接段为2组,左右对称设置;每组压接段对应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外侧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6个面,压接段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的第二圆柱体轴向位置以及第三圆柱体轴向位置对应。
7.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导体总层数为N层,从中心导体算起至M层为内部焊接层,内部焊接层为M层,M取整数,对应于第一圆柱体所在区域3’;M层至N层导体单丝定为第三圆柱体所在区域2’和第二圆柱体所在区域为区域1’,区域1’和区域2’具有相同的导体结构;所述的区域1’和区域2’沿着第一圆柱体的轴向长度方向排列,区域1’相对区域2’更靠近两根分层绝缘导体端面之间形成的缝隙;
焊接开始前,需确保压接段的漆膜已去除干净,每层导体单丝扎紧固定;
在压接模具作用段L内,区域3’内的各层导体单丝之间和表面用焊条A进行长度为L的气体火焰钎焊,焊接完之后打磨为均匀的第一圆柱体,控制第一圆柱体外径与M层导体焊接前的总外径一致;区域1’内的各层导体单丝之间和表面用焊条B进行长度为L1的气体火焰钎焊;区域2’内的各层导体单丝不用焊接;区域1’和区域3’再焊接为整体结构;先焊接区域3’,最后焊接区域1’;
压接前,导体连接管内壁与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之间有微量间隙;压接时,六边形哈弗式压接模具作用于导体连接管的压接模具作用段,通过压接模具合模挤压电缆导体接头,导体连接管和分层绝缘导体发生10~15%的塑性形变;压接后,分层绝缘导体的各层导体单丝紧密连接且分层绝缘导体表面与导体连接管内壁紧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30%~70%,铜25%~65%,磷1%~5%;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5%~40%,铜50%~85%,磷2%~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条A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50%~60%,铜36%~47%,磷2%~4%;焊条B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银20%~35%,铜60%~75%,磷4%~8%。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接模具作用段位于导体连接管外表面,且分为2组,左右对称设置;每组压接模具作用段对应于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外侧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沿圆周的6个面;合模时,针对每个分层绝缘导体,分别挤压分层绝缘导体对应的导体连接管外表面的沿圆周的6个面,即从6个方向对导体连接管的表面向内挤压。
CN201710728638.0A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611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8638.0A CN107611627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8638.0A CN107611627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1627A CN107611627A (zh) 2018-01-19
CN107611627B true CN107611627B (zh) 2019-03-19

Family

ID=6106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8638.0A Active CN107611627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16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8337B (zh) * 2021-05-13 2022-07-12 广州高力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压接管和压接模以及包含该压接管的电缆连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6565A (en) * 1981-10-22 1984-03-13 Ricwil,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heating device for utilizing the skin effect of alternating current
JP3694825B2 (ja) * 1999-11-18 2005-09-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導体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コネクタ、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異方導電性部材
JP4579448B2 (ja) * 2000-06-12 2010-11-10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雑音除去装置
CN201533025U (zh) * 2009-10-16 2010-07-21 周明 电力接地网
CN102122542A (zh) * 2010-12-17 2011-07-13 谭锐 一种柔性空心电缆
CN105679450A (zh) * 2016-03-28 2016-06-15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适用于交流海底电缆的节能降损大截面导体
CN205508493U (zh) * 2016-03-28 2016-08-24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适用于交流海底电缆的节能降损大截面导体
CN206022662U (zh) * 2016-08-30 2017-03-1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中压三芯电缆单相故障修复连接管
CN207353484U (zh) * 2017-08-23 2018-05-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1627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8593B (zh) 电机绕组生产方法和绕组结构
US3467767A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able rope
US9293240B2 (en) Low inductance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cable
CN104584341B (zh) 绞合线的端子连接方法及带端子连接件的绞合线
US4963694A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internally-cooled Litz-wire cable
CN103106970B (zh) 高频电流供给电线
CN207353484U (zh)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
TW201940320A (zh) 集合導線、集合導線之製造方法及分段線圈
CN107611627B (zh)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压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制备方法
CN113380464A (zh) 一种节本增效用海底电缆导体加工方法
KR20150053550A (ko) 케이블 접속구조 및 케이블 압착방법
CN107579356B (zh)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焊接式电缆导体接头及焊接方法
JP5032405B2 (ja) 超電導ケーブル用のフォーマ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超電導ケーブル
CN208623424U (zh) 电机绕组结构
CN208284256U (zh) 冷却型直流充电桩电缆
CN206461100U (zh) 一种铝导线抗蠕变压接端子
CN210467538U (zh) 螺旋式线圈及具有其的电力变压器
US20170018331A1 (en) Multi-core electric power metal conductive w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207676670U (zh) 一种漆包线
CN202454769U (zh) 一种具有绞线式弹性插针的电连接器
KR101059192B1 (ko) 굽힘성이 개선된 정전력히팅선 구조 및 제조방법
CN104539074A (zh) 一种发电机定子线圈换位结构
JP388554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TWI505297B (zh) Multi - core conductive metal wi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5453317U (zh) 一种长距离使用的自限温伴热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