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0707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0707U
CN215420707U CN202121762434.7U CN202121762434U CN215420707U CN 215420707 U CN215420707 U CN 215420707U CN 202121762434 U CN202121762434 U CN 202121762434U CN 215420707 U CN215420707 U CN 215420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ound guide
buckle
main body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24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鑫
赵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624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0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0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0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塞,耳机主体的壳体上设有导音管,耳塞包括主体连接部和弹性部,主体连接部套设在导音管上并可沿导音管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导音管上设有弹性卡扣,主体连接部上设有卡槽,当主体连接部移动至各位置时,弹性卡扣与卡槽配合将主体连接部定位在该位置;弹性部位于主体连接部外围,其一端与主体连接部固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耳机,其耳塞主体连接部可沿导音管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并能定位在该位置,从而可以沿导音管轴向调节耳塞的位置,实现耳机入耳深度的调节,实现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的切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耳机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入耳式耳机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监听器(即IEM,英文全称:In-Ear-Monitor),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密封住用户的耳道。
目前市场上入耳式佩戴使用的耳机按照入耳深度大致分为两类: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通常,入耳式耳机带有耳塞套,半入耳式耳机不带耳塞套。入耳式耳机的优势在于耳塞套与用户耳道接触,会形成很好的密封性及佩戴稳固性,满足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的一些技术要求,但缺点在于耳塞套会对耳道造成压迫感,耳朵就会有肿胀感,不利于长时间佩戴;而半入耳耳机的优势是没有耳塞套,不会对耳道造成压迫,长时间佩戴舒适性好,但缺点在于密封较差,要实现降噪功能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节耳机入耳深度,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塞,所述耳机主体的壳体上设有导音管,所述耳塞包括:
主体连接部,其呈两端贯通的筒状,所述主体连接部套设在所述导音管上并可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所述导音管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主体连接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卡扣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嵌入或脱离所述卡槽;,当所述主体连接部移动至各位置时,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将所述主体连接部定位在该位置;所述弹性卡扣设置1处或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所述卡槽设置1处或沿所述主体连接部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
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连接部的外围且可径向弹性形变,且其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固连为一体。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弹性部件,所述导音管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导音管的安装孔,所述卡扣本体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其顶端露出于所述导音管外部,所述弹性部件设在所述导音管内,其与所述卡扣本体接触,按压所述卡扣本体时驱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形变。
所述卡扣本体的底端上形成有防止其脱离所述安装孔的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态使其抵靠在所述卡扣本体的底端上。
所述弹性部件为与所述导音管同轴设置的弹性钢圈,各处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多个所述卡扣本体和一个所述弹性钢圈,多个所述卡扣本体沿所述弹性钢圈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钢圈同时抵靠在多个所述卡扣本体上,相应地,所述安装孔数量为多个,各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卡扣本体的底面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弹性钢圈的抵靠部位对应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以对所述弹性钢圈进行轴向限位。
各处所述弹性卡扣对应的所述卡扣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卡扣本体沿所述导音管的周向均布。
当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时,距离所述导音管的自由端最近处的所述卡扣本体,其露出于所述导音管外部的长度大于其他所述卡扣本体露出于所述导音管外部的长度。
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两处,所述卡槽与所述弹性卡扣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弹性卡扣为成型在所述导音管上的塑胶卡扣,各处所述弹性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导音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弹性卡扣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卡槽为梯形槽,且由其槽口向其槽底方向所述卡槽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弹性卡扣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部分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耳机,其耳塞包括主体连接部和弹性部,主体连接部用于与耳机主体上的导音管连接,且其可沿导音管的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并通过定位结构使主体连接部定位在该位置,从而可以沿导音管轴向调节耳塞的位置,实现耳机入耳深度的调节,实现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的切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耳机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调节成半入耳式耳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调节成入耳式耳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其耳塞脱离耳机主体壳体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调节过程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环形凸出部;
200-耳塞;210-主体连接部;220-弹性部;230-形变避让空间;240-卡槽;
300-导音管;310-弹性卡扣;311-卡扣本体;312-弹性部件;313-限位部;314-限位槽;32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耳机,其改进之处仅涉及到耳机主体壳体和耳塞配合部位的结构改进,则图1至图7中仅给出了耳机主体的壳体和耳塞的装配处结构,耳机主体的其他部件及结构同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塞200,耳机主体的壳体100上设有导音管300,导音管300具体位于耳机的头部并与壳体100的内部空间连通,耳塞200安装在导音管300上,本实施例中耳塞200包括主体连接部210和弹性部220。
其中,主体连接部210为实现耳塞200与壳体100连接的部分,其呈两端贯通的筒状,套设在导音管300上并可沿导音管300的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导音管300上设有弹性卡扣310,主体连接部210上设有卡槽240,弹性卡扣310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嵌入或脱离卡槽240;当主体连接部210移动至各位置时,弹性卡扣310嵌入卡槽240内与卡槽240配合将主体连接部210定位在该位置,当弹性卡扣310脱离卡槽240时,主体连接部210可继续沿导音管300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耳塞200的位置;弹性卡扣310设置1处或沿导音管3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卡槽240设置1处或沿主体连接部21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
具体地,主体连接部210为塑料材质或其他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硬质材料,以便于在其上成型卡槽240,同时保证耳塞200的整体结构强度。主体连接部210的内部贯通通道构成耳塞200的传声声道,以使声音通过导音管300传出后能够进入人耳。
弹性部220为佩戴时与用户耳道口处或耳道内壁接触的部分,其柔软的材质保证佩戴舒适度,具体地,弹性部220可以选用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或硅胶,TPE和硅胶的材质柔软,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以提供较好的佩戴舒适度;弹性部220位于主体连接部210的外围,且其一端与主体连接部210固连为一体。如图1至图5所示,弹性部220为锥形筒状,轮廓近似伞状,其与主体连接部210之间形成环形的形变避让空间230,形变避让空间230为弹性部220的形变提供避让空间,佩戴时通过弹性部220的弹性形变回复力使其周向外表面与用户耳道口处或耳道内壁配合。
本实施例中主体连接部210和弹性部220通过硬软胶双色注塑为一体,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当然,两部分也可以分别单独成型,通过胶粘或其他固连结构固连为一体。
另外,当弹性卡扣310设置1处时,卡槽240沿主体连接部21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通过弹性卡扣310与不同位置的卡槽240配合实现主体连接部210的定位;当弹性卡扣31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时,卡槽240可设置1处,此时通过该卡槽240与不同位置的弹性卡扣310配合实现主体连接部210的定位;当弹性卡扣31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时,卡槽240也可沿主体连接部21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各弹性卡扣310与对应的卡槽240配合共同对主体连接部210进行定位,以提高耳塞200的定位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耳塞200的主体连接部210可沿导音管300的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并能够定位在对应位置,从而实现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调节耳塞200的位置。当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向靠近壳体100的方向(图1中水平箭头所指方向)移动至某一位置并定位在该位置时,如图1所示,耳塞200与壳体100之间距离变短,耳机入耳深度变小,实现耳机半入耳式佩戴;当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向远离壳体100的方向(图2中水平箭头所指方向)移动至某一位置并定位在该位置时,如图2所示,耳塞200与壳体100之间距离变大,耳机入耳深度变小,实现耳机入耳式佩戴。从而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的切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耳机使用便利性。
同时,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形成有位于导音管300外围且向耳塞200所在侧凸出的环形凸出部110,主体连接部21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向靠近壳体100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环形凸出部110嵌入弹性部220与主体连接部210之间的形变避让空间230内。优选地,环形凸出部110的外周面呈延伸趋势与弹性部220的延伸趋势一致的弧形,则在半入耳状态,弹性部220弹性收缩时,其最终与环形凸出部110的弧形面贴合,环形凸出部110支撑弹性部220使其不再继续形变,从而顺利地保持在半入耳状态。另外,外轮廓呈弧形的弧形凸出部110也有利于提高耳机的外观性。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10包括卡扣本体311和弹性部件312,导音管300上设有沿径向(也即导音管300的厚度方向)贯穿导音管300的安装孔320,卡扣本体311穿设在安装孔320内且其顶端露出于导音管300外部,弹性部件312设在导音管300管内,其与卡扣本体311接触,按压卡扣本体311时驱使弹性部件312弹性形变。
如图5所示,当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移动至卡槽240与弹性卡扣310错开时,主体连接部210的内壁挤压卡扣本体311促使弹性部件312压缩使卡扣本体311缩回安装孔320内,此时耳塞200可正常移动,当卡扣本体311与卡槽240正对时,卡扣本体311在弹性部件312的形变恢复力作用下嵌入卡槽240内,实现定位;耳塞200继续移动使卡槽240与其配合的卡扣本体311脱离,继续移动以在到达另一位置时卡槽240与卡扣本体311配合,在另一位置对耳塞200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 7所示,卡扣本体311的底端上形成有防止其脱离安装孔320的限位部313,弹性部件312处于压缩态从而使其抵靠在卡扣本体311的底端上,即通过弹性部件312的弹性恢复力使其时刻抵靠在卡扣本体311上,保证卡扣本体311可被按压缩回至安装孔320内或在弹性部件312的弹性恢复力下复位。则此时,卡扣本体311和弹性部件312之间可不设置相关连接结构,仅通过弹性部件312的弹性恢复力保证卡扣本体311安装在安装孔320内,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并便于拆装。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12为一弹性钢圈,其与导音管300同轴设置,同时,各处弹性卡扣310包括多个卡扣本体311和一个弹性钢圈(即弹性部件312),多个卡扣本体311沿弹性钢圈(即弹性部件312)的周向间隔设置,弹性钢圈同时抵靠在多个卡扣本体311上,相应地,安装孔320数量为多个,各处卡槽240的数量对应为多个,从而可以沿周向对主体定位部220进行定位,以使耳塞200受力均衡,便于移动调节。通过一弹性钢圈同时对多个卡扣本体311施加抵靠力,如图6所示,无需每个卡扣本体311各对应设置一个弹性部件,则大大简化了整体结构,尤其适用于耳机这种安装空间狭窄、有限的产品使用;主体连接部210同时挤压所有卡扣本体311时,所有卡扣本体311共同挤压弹性钢圈使其产生压缩形变,弹性钢圈对所有卡扣本体311同时施加抵靠力。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弹性钢圈(即弹性部件312)优选为C形圈,即具有一缺口,以提高其弹性形变能力。
为尽可能地保证弹性钢圈(即弹性部件312)的稳固性,如图1和图2、图5至图7所示,卡扣本体311的底面上形成有限位槽314,弹性钢圈(即弹性部件312)的抵靠部位对应嵌入限位槽314内以对弹性钢圈进行轴向限位,有利于防止弹性钢圈沿轴向脱离限位槽314。
进一步地,各处弹性卡扣310对应的卡扣本体311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扣本体311沿导音管300的周向均布,则安装孔320数量为两个且均布,卡槽240数量为两个且均布。
当弹性卡扣31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时,距离导音管300的自由端(也即图1至图5中导音管300的右端)最近处的卡扣本体311(即右侧卡扣本体311),其露出于导音管300外部的长度L1大于其他卡扣本体311(即右侧卡扣本体311)露出于导音管300外部的长度L2。则当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向远离壳体100的方向移动至其最左端的卡槽240与导音管300最右端的卡扣本体311配合时,由于此卡扣本体311露出的长度大,则在此位置耳塞200不易与导音管300直接脱离。
当然,若耳塞200与导音管300脱离,则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更换合适的耳塞200,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鉴于按入耳深度划分,耳机通常只有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两种形式,同时兼顾耳塞20的定位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卡扣310设置两处,卡槽240对应设置两处,当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向靠近壳体100的方向移动至两处弹性卡扣310和两处卡槽240分别对应配合时,耳塞200定位在半入耳位置;当耳塞200沿导音管300的轴向向远离壳体100的方向移动至最左端的卡槽240与最右端的弹性卡扣310配合时,耳塞200定位在入耳位置,如图2所示。
对于卡槽240,本实施例中其为梯形槽,且由其槽口向其槽底方向卡槽240的宽度逐渐减小,即为敞口梯形槽,弹性卡扣310上与卡槽240配合的部分与卡槽240相适配。这种结构形式的卡槽240及弹性卡扣312,梯形的侧面构成弹性卡扣312嵌入或脱离卡槽240时的导向面,从而有利于弹性卡扣312顺利地嵌入或脱离卡槽240。
当然,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弹性卡扣310也可以为成型在导音管300上的塑胶卡扣,优选地,各处弹性卡扣3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卡扣沿导音管300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处卡槽240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弹性卡扣310一一对应设置。由于耳机主体的壳体100及导音管300通常为塑胶件,则弹性卡扣310、导音管300可与壳体100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通过主体连接部210也为塑胶件,则通过塑胶件本身的弹性形变能力实现弹性卡扣310嵌入或脱离卡槽2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塞,所述耳机主体的壳体上设有导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包括:
主体连接部,其呈两端贯通的筒状,所述主体连接部套设在所述导音管上并可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移动至多个位置,所述导音管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主体连接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卡扣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嵌入或脱离所述卡槽;当所述主体连接部移动至各位置时,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将所述主体连接部定位在该位置;所述弹性卡扣设置1处或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所述卡槽设置1处或沿所述主体连接部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
弹性部,其位于所述主体连接部的外围且可径向弹性形变,且其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固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弹性部件,所述导音管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导音管的安装孔,所述卡扣本体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其顶端露出于所述导音管外部,所述弹性部件设在所述导音管内,其与所述卡扣本体接触,按压所述卡扣本体时驱使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本体的底端上形成有防止其脱离所述安装孔的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态使其抵靠在所述卡扣本体的底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为与所述导音管同轴设置的弹性钢圈,各处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多个所述卡扣本体和一个所述弹性钢圈,多个所述卡扣本体沿所述弹性钢圈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钢圈同时抵靠在多个所述卡扣本体上,相应地,所述安装孔数量为多个,各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本体的底面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弹性钢圈的抵靠部位对应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以对所述弹性钢圈进行轴向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各处所述弹性卡扣对应的所述卡扣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卡扣本体沿所述导音管的周向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多处时,距离所述导音管的自由端最近处的所述卡扣本体,其露出于所述导音管外部的长度大于其他所述卡扣本体露出于所述导音管外部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导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两处,所述卡槽与所述弹性卡扣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扣为成型在所述导音管上的塑胶卡扣,各处所述弹性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导音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弹性卡扣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为梯形槽,且由其槽口向其槽底方向所述卡槽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弹性卡扣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部分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CN202121762434.7U 2021-07-30 2021-07-30 耳机 Active CN215420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2434.7U CN215420707U (zh) 2021-07-30 2021-07-30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2434.7U CN215420707U (zh) 2021-07-30 2021-07-30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0707U true CN21542070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2434.7U Active CN215420707U (zh) 2021-07-30 2021-07-30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07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0794A (zh) * 2022-11-24 2022-12-30 成都弱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16389966A (zh) * 2023-05-24 2023-07-04 成都弱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0794A (zh) * 2022-11-24 2022-12-30 成都弱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15550794B (zh) * 2022-11-24 2023-03-24 成都弱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16389966A (zh) * 2023-05-24 2023-07-04 成都弱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
CN116389966B (zh) * 2023-05-24 2023-08-22 成都弱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20707U (zh) 耳机
US11825260B2 (en) Earphone
EP3082347B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tention members
US8270657B2 (en) Earphone device and sound generat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KR20100103812A (ko) 형태 조절식 이어폰
US20120243724A1 (en) Ear pad and earphone having the same
US10735847B2 (en) Earphone
KR101473474B1 (ko) 크기조절이 가능한 이어커널 적응형 이어폰
CA2658156A1 (en) Earbud adapter with increased flexibility region
KR100878597B1 (ko) 이어폰
CN101267683A (zh) 耳机
KR101503327B1 (ko) 이어커널 적응형 가변 이어폰
CN112272343B (zh) 耳机
CN215529267U (zh) 一种耳帽结构及耳机
CN215345029U (zh) 耳机和电子设备
CN215420708U (zh) 耳机
CN212936149U (zh) 一种可调节喇叭前腔长度的入耳式耳机
CN210431814U (zh) 可替换入耳形式的耳机
CN214675622U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KR100962169B1 (ko) 밀착형 이어폰
CN216086961U (zh) 耳机
KR101484182B1 (ko) 이어커널 적응형 이어폰
CN215420709U (zh) 耳机
CN216086962U (zh) 耳机
CN111970594A (zh) 一种可调节喇叭前腔长度的入耳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