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5029U - 耳机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耳机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5029U
CN215345029U CN202121890241.XU CN202121890241U CN215345029U CN 215345029 U CN215345029 U CN 215345029U CN 202121890241 U CN202121890241 U CN 202121890241U CN 215345029 U CN215345029 U CN 215345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tube
sound guide
ear
earphon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902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露
孙施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902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5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5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5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耳机包括壳体和耳套;壳体具有导音管;耳套包括入耳部和与入耳部连接的连接件,入耳部设有与导音管连通的出音孔,连接件与导音管滑动连接;导音管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弹性卡扣,其中之另一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弹性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至少两个卡槽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耳机能够实现调节入耳部伸入用户耳朵内的深度,进而实现耳机能够在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之间切换的功能,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佩戴需求和音效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耳机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耳机类产品主要分为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深入耳道,物理密封性好,音质表现优异,但用户长时间佩戴会有疲劳感;半入耳式耳机入耳较浅,适配人群广,长时间佩戴舒适性较好,两种形式耳机各有优点与缺点,也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但现有技术中,耳机无法实现半入耳式与入耳式的切换,导致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旨在实现耳机的半入耳式和入耳式的切换,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包括:
壳体,壳体具有导音管;和
耳套,耳套包括入耳部和与入耳部连接的连接件,入耳部设有与导音管连通的出音孔,连接件与导音管滑动连接,以带动入耳部靠近或远离壳体运动;
其中,导音管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弹性卡扣,其中之另一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弹性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至少两个卡槽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音管设有弹性卡扣,连接件设有两个卡槽;
连接件可相对导音管滑动,以使弹性卡扣在两个卡槽之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性卡扣包括可沿导音管径向伸缩的卡凸;连接件设置在导音管的外部,连接件朝向导音管的内表面设有两个卡槽;卡凸用于与卡槽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音管的管壁设有通孔;
弹性卡扣还包括设于导音管内侧的弹性件,卡凸设于弹性件,并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伸出通孔以与卡槽配合,或者缩回通孔以脱离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音管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孔,弹性件对应两个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凸,每个卡凸对应安装于一通孔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音管的内腔设有安装支架;弹性件包括:
安装部,设于安装支架;和
两个弹性弯折臂,两个弹性弯折臂分别设于安装部相对的两端,每个弹性弯折臂背离安装部的一端设有一卡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件套设在导音管的外周,卡槽呈环状围设于连接件的内周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凸的外表面呈弧面结构;和/或,卡槽的槽侧壁设有导向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在导音管的外周间隔设有限位部,连接件位于限位部与导音管之间;限位部朝向导音管的表面设有第一卡扣,连接件背离入耳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扣合连接;
和/或,入耳部为软胶结构,连接件为硬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耳机;耳机包括壳体和耳套;壳体具有导音管;耳套包括入耳部和与入耳部连接的连接件,入耳部设有与导音管连通的出音孔,连接件与导音管滑动连接,以带动入耳部靠近或远离壳体运动;
其中,导音管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弹性卡扣,其中之另一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弹性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至少两个卡槽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耳机中,耳机包括壳体和耳套,耳套包括入耳部和连接件,入耳部设有与壳体的导音管连通的出音孔,以实现耳机的出声功能。连接件与导音管滑动连接,且在连接件和导音管中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弹性卡扣,在其中之另一上设有至少两个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卡槽,通过弹性卡扣与不同的卡槽卡接配合,使得连接件与导音管之间至少具有两个相对固定的连接位,从而使得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导音管在该至少两个连接位之间切换移动,能够带动入耳部靠近或者远离壳体运动,实现调节入耳部伸入用户耳朵内的深度,进而实现耳机能够在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之间切换的功能,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佩戴需求和音效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半入耳状态实施例的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入耳状态实施例的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半入耳状态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实施例耳套调节过程中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入耳状态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入耳状态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220 连接件
110 导音管 221 第二卡扣
111 通孔 300 弹性卡扣
120 安装支架 310 卡凸
130 限位部 320 弹性件
131 第一卡扣 321 安装部
200 耳套 322 弹性弯折臂
210 入耳部 400 卡槽
201 出音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旨在实现耳机的入耳和半入耳的切换功能,以适应用户不同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耳机包括壳体100和耳套200。
壳体100具有导音管110;
耳套200包括入耳部210和与入耳部210连接的连接件220,入耳部210设有与导音管110连通的出音孔201,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滑动连接,以带动入耳部210靠近或远离壳体100运动;
其中,导音管110和连接件220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弹性卡扣300,其中之另一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弹性卡扣300卡接配合的卡槽400,至少两个卡槽400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耳机是用于佩戴在用户耳朵处的音频播放设备,耳机包括壳体100和耳套200,可以理解的,壳体100内可以设置音频播放的相关器件,比如音频处理器、传感器或者扬声器等,耳套200用于佩戴在用户的耳朵处,以使得耳机的声音能够传到用户的耳朵内,实现耳机播放声音的功能。耳套200包括入耳部210和连接件220,连接件220起到连接入耳部210和壳体100的导音管110的功能,入耳部210设有与导音管110连通的出音孔201以实现耳机的出声功能。
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滑动连接,且连接件220和导音管110中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弹性卡扣300,在其中之另一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槽400,通过弹性卡扣300分别与至少两个卡槽400卡接配合,使得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之间至少具有相对固定的两个连接位,从而使得连接件220能够相对于导音管110在该至少两个连接位之间切换移动,能够带动入耳部210靠近或者远离壳体100运动,调节入耳部210与壳体100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调节耳机入耳深度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在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之间相对运动时,弹性卡扣300与卡槽400的配合起到对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之间相对位置的限位作用,从而起到对耳套200与壳体100之间相对位置的限位作用。当用户想要耳机半入耳状态时,可将连接件220朝向靠近壳体100的方向运动,弹性卡扣300与远离壳体100一侧的卡槽400卡接,实现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的相对固定,此时连接件220会带动入耳部210运动至靠近壳体100的位置,即缩短了入耳部210与壳体100的间距,形成半入耳式的耳机。当用户想要耳机入耳状态时,可将连接件220远离壳体100运动,弹性卡扣300与靠近壳体100一侧的卡槽400卡接,实现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的相对固定,此时连接件220会带动入耳部210运动至远离靠近100的位置,即增大了入耳部210与壳体100的间距,形成入耳式的耳机。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卡扣300与卡槽40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弹性卡扣300设置在导音管110上,卡槽400设置在连接件220上,或者弹性卡扣300设置在连接件220上,卡槽400设置在导音管110上。可选地,连接件220可以设置在导音管110的外部或者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卡槽400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在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相对滑动时,能够有至少两个相对的固定位,可以理解的,卡槽4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限定于两个卡槽400,也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其卡槽400的数量可相当于耳机调节入耳深度的不同档位。
可选地,为了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入耳部210可采用硅胶材料或者海绵材料等制成,以使得与用户耳朵接触的入耳部210具有一定的柔性,减小了对用户耳朵的冲击。而连接件220由于需要保证与导音管1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连接件220可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硬胶材料,通过双料注塑的方式与入耳部210一体成型,提高成型效率,减小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耳机中,耳机包括壳体100和耳套200,耳套200包括入耳部210和连接件220,入耳部210设有与壳体100的导音管110连通的出音孔201,以实现耳机的出声功能。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滑动连接,且在连接件220和导音管110中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弹性卡扣300,在其中之另一上设有至少两个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卡槽400,通过弹性卡扣300与不同的卡槽400卡接配合,使得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之间至少具有两个相对固定的连接位,从而使得连接件220能够相对于导音管110在该至少两个连接位之间切换移动,能够带动入耳部210靠近或者远离壳体100运动,实现调节入耳部210伸入用户耳朵内的深度,进而实现耳机能够在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之间切换的功能,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佩戴需求和音效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导音管110设有弹性卡扣300,连接件220设有两个卡槽400;
连接件220可相对导音管110滑动,以使弹性卡扣300在两个卡槽400之间运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00设于导音管110,连接件220上设有两个卡槽400,该两个卡槽400在连接件220的运动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当连接件220相对于导音管110滑动时,能够带动不同的卡槽400与弹性卡扣300卡接,以使得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能够在不同位置相对固定,从而维持在耳机的半入耳状态或者入耳状态,提高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弹性卡扣300和卡槽400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当连接件220位于导音管110的外部时,弹性卡扣300可设置在导音管110的外侧或者穿设管壁设置,相应的,卡槽400可设置在连接件220的内壁;当连接件220位于导音管110的内部时,弹性卡扣300可设置在导音管110的内侧或者穿设管壁设置,相应的,卡槽400可设置在连接件220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弹性卡扣300包括可沿导音管110径向伸缩的卡凸310;连接件220设置在导音管110的外部,连接件220朝向导音管110的内表面设有两个卡槽400;卡凸310用于与卡槽400卡接。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00包括可伸缩的卡凸310,该卡凸310能够沿着导音管110的径向伸缩,以能够卡持或脱离连接件220上的卡槽400内,从而实现导音管110与连接件220的相对固定或者相对滑动。
连接件220设置在导音管110的外部,则卡凸310位于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之间,卡槽400设置在连接件220的内表面。可以理解的,卡凸310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在伸出状态时,卡凸310卡入卡槽400内,此时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相对固定;在缩回状态,卡凸310脱出卡槽400,此时连接件220可相对于导音管110滑动,以调节耳套200的入耳深度。
可选地,卡凸310的伸缩方式可采用弹性伸缩或者折叠伸缩等结构。
可选地,连接件220可设置为筒体结构,套设在导音管110的外周,以进一步提升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导音管110的管壁设有通孔111;
弹性卡扣300还包括设于导音管110内侧的弹性件320,卡凸310设于弹性件320,并能够在弹性件320的弹力作用下伸出通孔111以与卡槽400配合,或者缩回通孔111以脱离卡槽400。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0设置在导音管110的内腔,卡凸310活动安装在导音管110的通孔111上,弹性件320在形变伸缩运动时,能够带动安装在弹性件320上的卡凸310伸出或者缩回通孔111,当卡凸310伸出通孔111时,卡入连接件220的卡槽400内,实现耳套200与壳体100的相对位置固定;当卡凸310缩回通孔111内时,脱离卡槽400,此时耳套200可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以调节耳套200的入耳深度。
可以理解的,弹性件320对卡凸310具有朝向导音管110外侧的弹性压力,也即卡凸310在弹性件320的弹力作用下卡入卡槽400中,当需要调整耳机的入耳深度时,朝远离壳体100的方向拉扯耳套200,使得连接件220相对于导音管110远离壳体100滑动运动,此时会将原本与卡凸310相配合的卡槽400向外拉动以脱离卡凸310,同时连接件220会将卡凸310压至通孔111内,直到另一卡槽400运动至通孔111处,卡凸310再次伸出通孔111并卡入该另一卡槽400内,实现耳机入耳深度调节的切换功能。
可选地,卡凸310的外表面呈弧面结构,减小对连接件220的冲击,同时便于连接件220的滑动运动,减小用户拔推耳塞200的作用力。
可选地,卡槽400的槽侧壁设有导向斜面,以便于在用户拔推耳塞200时,卡凸310更容易从卡槽400中脱出。
可选地,弹性件320可以是弹片或者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音管110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孔111,弹性件320对应两个通孔111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凸310,每个卡凸310对应安装于一通孔111处;
弹性件320可驱动两个卡凸310相向运动以缩回对应的通孔111,或者背向运动以伸出对应的通孔1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弹性件32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卡凸310,同时在导音管110对应的位置设置两个通孔111,使得弹性件320能够同时将两个卡凸310伸出或者缩回对应的通孔111,简化了整体结构,同时使得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的受力更加均衡,从而提升两者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音管110的内腔设有安装支架120;弹性件320包括安装部321和两个弹性弯折臂322,安装部321设于安装支架120;两个弹性弯折臂322分别设于安装部321相对的两端,每个弹性弯折臂322背离安装部321的一端设有一卡凸310。
可以理解的,安装支架120安装在导音管110的内腔,其可以是从导音管110的内壁向内腔延伸出的悬空支架,也可以是安装支架120与导音管110的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支架120与导音管110可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
弹性件320包括安装部321和设置在安装部321相对两端的两个弹性弯折臂322,两个弹性弯折臂322具有相向或者背向的形变行程,两个卡凸310分别设置在两个弹性弯折臂322背向的两端,并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通孔111处。
可选地,弹性件320为一体结构的弹性片,两个卡凸310分别设置在弹性片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连接件220套设在导音管110的外周,卡槽400呈环状围设于连接件220的内周壁。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卡槽400设置为环形槽结构,并且围设于连接件220的内周壁,使得无论通孔111的形状、位置或者数量等如何改变,当卡凸310从通孔111伸出时,均会对应的卡入卡槽400内,而避免了周向上的安装错位情况。本实施例无需专门在周向上对通孔111与卡槽400定位,简化了连接件220与导音管110的装配难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孔111可设置为圆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多个通孔111的分布方式不限定,可以是围绕导音管110的周缘间隔均匀设置或者不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壳体100在导音管110的外周间隔设有限位部130,连接件220位于限位部130与导音管110之间;限位部130朝向导音管110的表面设有第一卡扣131,连接件220背离入耳部21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221,第一卡扣131与第二卡扣221扣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音管110与限位部130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置连接件220的空间,连接件220能够在该空间内滑动运动。为了防止连接件220从导音管110上脱落的情况发生,限位部130朝向导音管110的表面设有第一卡扣131,连接件220设有第二卡扣221,使得当连接件220向外运动时,第一卡扣131能够通过与第二卡扣221的卡持作用,实现对连接件220的止挡作用,从而防止连接件220从导音管110上脱落,进而防止耳套200从壳体100上脱落的现象发生,保证了耳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耳机,该耳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可选地,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穿戴手表或手环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导音管;和
耳套,所述耳套包括入耳部和与所述入耳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入耳部设有与所述导音管连通的出音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音管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入耳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运动;
所述导音管和所述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弹性卡扣,其中之另一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弹性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至少两个所述卡槽在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设有所述弹性卡扣,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所述卡槽;
所述连接件可相对所述导音管滑动,以使所述弹性卡扣在两个所述卡槽之间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可沿所述导音管径向伸缩的卡凸;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音管的外部,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导音管的内表面设有两个所述卡槽;所述卡凸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的管壁设有通孔;
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音管内侧的弹性件,所述卡凸设于所述弹性件,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伸出所述通孔以与所述卡槽配合,或者缩回所述通孔以脱离所述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所述弹性件对应两个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卡凸,每个所述卡凸对应安装于一所述通孔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的内腔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弹性件包括:
安装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和
两个弹性弯折臂,两个所述弹性弯折臂分别设于所述安装部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弹性弯折臂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有一所述卡凸。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导音管的外周,所述卡槽呈环状围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周壁。
8.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的外表面呈弧面结构;和/或,所述卡槽的槽侧壁设有导向斜面。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导音管的外周间隔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音管之间;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导音管的表面设有第一卡扣,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入耳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扣合连接;
和/或,所述入耳部为软胶结构,所述连接件为硬胶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
CN202121890241.XU 2021-08-12 2021-08-12 耳机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345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0241.XU CN215345029U (zh) 2021-08-12 2021-08-12 耳机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0241.XU CN215345029U (zh) 2021-08-12 2021-08-12 耳机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5029U true CN215345029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90241.XU Active CN215345029U (zh) 2021-08-12 2021-08-12 耳机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50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40A (zh) * 2022-01-07 2022-05-27 深圳市丰景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40A (zh) * 2022-01-07 2022-05-27 深圳市丰景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
CN114554340B (zh) * 2022-01-07 2022-12-30 深圳市丰景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2347B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tention members
CN220087447U (zh) 一种耳机
CN111656801B (zh) 具有稳定特征的耳机和相关技术
US4455457A (en) Adjuster means for headset
US9264792B2 (en) Ear tip with stabilizer
KR101762142B1 (ko) 이어윙
US7548629B1 (en) Earpiece adapter for an earphone or a headphone
US11706558B2 (en) Earphone case and earphone assembly
US20080144877A1 (en) Antihelix stabilizer with easy donning action for wearable audio device
WO2006007541A1 (en) Wearable audio device with easy donning action and antihelix stabilizer
CN215345029U (zh) 耳机和电子设备
CN213403448U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CN115299072A (zh) 一种声学装置及其组件
CN215420707U (zh) 耳机
CN213280046U (zh) 一种扁平式耳机
CN214675622U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CN113316056B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CN215871774U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CN215453255U (zh) 耳机和tws耳机
CN214205818U (zh) 一种具有斜扣式伸缩耳帽的耳机
CN113557749A (zh) 耳机
CN210868091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0986375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9834344U (zh) 一种耳塞及具有该耳塞的耳机
CN216795250U (zh) 一种头带护套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