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9879U - 内通风电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通风电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19879U CN215419879U CN202121598430.XU CN202121598430U CN215419879U CN 215419879 U CN215419879 U CN 215419879U CN 202121598430 U CN202121598430 U CN 202121598430U CN 215419879 U CN215419879 U CN 2154198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end
- end cover
- rotor
- fan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包括转轴、前端盖、转子风叶、机座、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后端盖、风扇和风罩,风罩罩设于机座外,并与机座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空腔,转子风叶设置于后端盖后侧与风罩之间并与转轴末端固连,后端盖侧壁设有后端盖挡板,后端盖挡板为后端盖侧壁径向延伸形成的弧形密封板,弧形密封板外缘与风罩内壁密封接触,后端盖侧壁与后端盖挡板对应位置处设有进风口,前端盖侧壁与进风口对应位置处设有出风口,转子铁芯上设有轴向贯穿的转子通风孔,风罩内壁与机座外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进风口、转子通风孔、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起重及冶金用变频调速电动机大多都采用轴流风机强迫冷却方式,因为轴流风机自带一个小型电机,其单独供电带动风机风叶高速旋转,可以为变频电机源源不断的输送冷空气,散热能力非常突出,所以轴流风机会一直处于持续工作状态。轴流风机功率的大小由变频电机自身的损耗所决定,其功率范围在230~3000W之间。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要求企业节约能源,减少排放,轴流风机因为自带的小型电机效率太低,甚至达不到3级能效标准,非常的耗电。很多北方钢厂由于环保压力,开始将变频电机由轴流风机冷却方式改为风扇冷却方式。但风扇散热也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当变频电机在低频工作时,由于电机的转速较低,风扇的冷却风量不足,使电机升温很快甚至烧毁电机,而多速变极电机在高极数低转速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节约用电,并且克服风扇在低转速下自身散热能力不足的缺陷,过调整电机结构和风路设计,提供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转轴、前端盖、转子风叶、机座、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后端盖、风扇和风罩,所述转轴、定子铁芯、转子铁芯设置于所述机座内,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与机座的前端和后端密封连接,所述风罩罩设于所述机座外,并与机座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转子风叶设置于所述后端盖后侧与风罩之间并与转轴末端固连,所述后端盖侧壁设有后端盖挡板,所述后端盖挡板为所述后端盖侧壁径向延伸形成的弧形密封板,所述弧形密封板外缘与所述风罩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后端盖侧壁与所述后端盖挡板对应位置处设有进风口,所述前端盖侧壁与所述进风口对应位置处设有出风口,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轴向贯穿的转子通风孔,所述风罩内壁与机座外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进风口、转子通风孔、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较为优选的,所述后端盖挡板为1/4圆弧形挡板。
较为优选的,所述后端盖侧壁与所述后端盖挡板对应位置处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前端盖侧壁与所述进风口对应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出若干个出风口。
较为优选的,所述转子通风孔为环绕转轴分布的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结构简单,电机有内外两种通风路径,提高了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散热能力,解决了风扇冷却的变频电机在低频工作时风扇风量不足的问题,保证了电机安全运行;
2、风扇冷却替代风机冷却的方式,可以节约用电,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减小钢厂面临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2-前端盖,3-转子风叶,4-机座,5-定子铁芯,6-转子铁芯,7-转子通风孔,8-后端盖,9-风扇,10-风罩,11-进风口,12-后端盖挡板,1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较佳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包括转轴1、前端盖2、转子风叶3、机座4、定子铁芯5、转子铁芯6、后端盖8、风扇9和风罩10,转轴1、定子铁芯5、转子铁芯6设置于机座4内,前端盖2和后端盖8分别与机座4的前端和后端密封连接,风罩10罩设于机座4外,并与机座4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空腔,转子风叶3设置于后端盖8后侧与风罩10之间并与转轴1末端固连,后端盖8侧壁设有后端盖挡板12。
如图2所示,后端盖挡板12为后端盖8侧壁径向延伸形成的弧形密封板,弧形密封板外缘与风罩10内壁密封接触,后端盖8侧壁与后端盖挡板12对应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
如图3所示,前端盖2侧壁与进风口11对应位置处设有出风口13,转子铁芯6上设有轴向贯穿的转子通风孔7,风罩10内壁与机座4外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进风口11、转子通风孔7、出风口13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后端盖挡板12为1/4圆弧形挡板。
后端盖8侧壁与后端盖挡板12对应位置处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11前端盖2侧壁与进风口11对应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出若干个出风口13。
转子通风孔7为环绕转轴1分布的多个。
电机转动时转轴会带动风扇一起旋转,风扇强迫冷空气流动,一部分冷空气会经第一风道带走机座外表面的热量,另一部分冷空气则经由后端盖挡板导向到进风口进入电机内部,然后穿过转子通风孔,在带走转子铁芯内部热量的同时会形成对流,转子风叶将加速电机内部空气的流动,电机内部经过充分的热交换后,热量最终从出风口流出,从而形成内外两种不同路径的风路,极大的提高了电机的散热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内通风电机结构,包括转轴(1)、前端盖(2)、转子风叶(3)、机座(4)、定子铁芯(5)、转子铁芯(6)、后端盖(8)、风扇(9)和风罩(10),所述转轴(1)、定子铁芯(5)、转子铁芯(6)设置于所述机座(4)内,所述前端盖(2)和后端盖(8)分别与机座(4)的前端和后端密封连接,所述风罩(10)罩设于所述机座(4)外,并与机座(4)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风叶(3)设置于所述后端盖(8)后侧与风罩(10)之间并与转轴(1)末端固连,所述后端盖(8)侧壁设有后端盖挡板(12),所述后端盖挡板(12)为所述后端盖(8)侧壁径向延伸形成的弧形密封板,所述弧形密封板外缘与所述风罩(10)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后端盖(8)侧壁与所述后端盖挡板(12)对应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所述前端盖(2)侧壁与所述进风口(11)对应位置处设有出风口(13),所述转子铁芯(6)上设有轴向贯穿的转子通风孔(7),所述风罩(10)内壁与机座(4)外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进风口(11)、转子通风孔(7)、出风口(13)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通风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挡板(12)为1/4圆弧形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通风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8)侧壁与所述后端盖挡板(12)对应位置处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11)前端盖(2)侧壁与所述进风口(11)对应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出若干个出风口(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通风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通风孔(7)为环绕转轴(1)分布的多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98430.XU CN215419879U (zh) | 2021-07-14 | 2021-07-14 | 内通风电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98430.XU CN215419879U (zh) | 2021-07-14 | 2021-07-14 | 内通风电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19879U true CN215419879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4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98430.XU Active CN215419879U (zh) | 2021-07-14 | 2021-07-14 | 内通风电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19879U (zh) |
-
2021
- 2021-07-14 CN CN202121598430.XU patent/CN2154198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93138Y (zh) | 一种带立体散热结构的水泵电机 | |
CN102104297B (zh) | 内循环油冷式永磁直流电机 | |
CN201656725U (zh) | 高压永磁同步自起动电动机 | |
CN215419879U (zh) | 内通风电机结构 | |
CN102148553A (zh) | 高压永磁同步自起动电动机 | |
CN215072020U (zh) | 一种叶轮泵式电机 | |
CN115912728A (zh) | 一种高效率的同步电动机 | |
CN211039120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重卡空调用离心机 | |
CN114039446A (zh) | 一种高效电机风冷结构 | |
CN212360024U (zh) | 一种智能风力发电机组 | |
CN212130836U (zh) | 一种设置有集流片的风机 | |
CN211183621U (zh) | 一种电机外壳的降噪散热结构 | |
CN210137251U (zh) | 一种一体式的电机装置 | |
CN216134381U (zh) | 低噪音无刷电机 | |
CN213511364U (zh) | 一种风机风门的节能安装结构 | |
CN220440496U (zh) | 一种吸尘器电机 | |
CN218041024U (zh) | 一种干湿吸风高速无刷电机 | |
CN206164292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安全稳定式电机 | |
CN215990391U (zh) | 无刷直流电机 | |
CN110492652A (zh) | 一种小体积稀土永磁发电机结构 | |
CN221862568U (zh) | 三相电机外壳高温保护组件 | |
CN212850202U (zh) | 一种新型农用变载调速永磁同步电机 | |
CN218183181U (zh) | 一种直驱马达的高效散热装置 | |
CN211930406U (zh) | 一种电机端盖 | |
CN201821216U (zh) | 轴流风冷外转子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