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8197U -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8197U
CN215418197U CN202120719902.6U CN202120719902U CN215418197U CN 215418197 U CN215418197 U CN 215418197U CN 202120719902 U CN202120719902 U CN 202120719902U CN 215418197 U CN215418197 U CN 215418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ayer
packaging layer
roof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99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199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8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8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8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了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屋面背板包括背板主体、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和耐候层,背板主体上开设第一通孔,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第一绝缘封装层,并在第一通孔内直接填充第二绝缘封装层,同时在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耐候层。在背板主体的第一通孔内直接填充第二绝缘封装层,并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将光伏组件技术与传统建筑结合的新技术,用来解决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的需求。
目前,普遍通过金属背板,将光伏组件设置在金属背板上形成光伏屋面件,用来与建筑结合。而由于金属背板为导体材料,光伏组件的汇流条与金属背板之间存在爬电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金属背板开孔处设置绝缘保护膜的方法来避免汇流条与金属背板之间的爬电问题。
但是,目前方案中,绝缘保护膜添加工艺复杂,而且制作成本很高,不具备量产的可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屋面件制作工艺复杂、爬电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背板及屋面件,所述屋面背板包括:
背板主体、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和耐候层;
所述背板主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背板主体背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所述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所述耐候层;
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有第二绝缘封装层,所述光伏组件的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和所述耐候层,并与设置在所述耐候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的一面的接线盒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与所述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开设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耐候层开设有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的中轴线共线;
所述光伏组件的线缆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以及所述第七通孔的孔径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有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所述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用于实现绝缘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屋面背板和所述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屋面背板背离屋面的一面。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盖板层、前封装层、发电单元和后封装层;
所述屋面背板背离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所述后封装层,所述后封装层背离所述屋面背板的一面设置所述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背离所述后封装层的一面设置所述前封装层,所述前封装层背离所述发电单元的一面设置所述盖板层。
可选的,所述屋面背板的第一绝缘封装层、所述屋面背板的第二绝缘封装层与所述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多个电池串组,所述电池串组包括多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片;
所述多个电池串通过汇流条连接且相邻电池串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5毫米;
所述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片中相邻电池片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包括多个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屋面件,所述多个屋面件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背板包括:背板主体、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和耐候层,背板主体上开设第一通孔,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第一绝缘封装层,并在第一通孔内直接填充第二绝缘封装层,同时在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耐候层,光伏组件的线缆依次穿过第二绝缘封装层、第一绝缘封装层和耐候层,并与设置在耐候层背离第一绝缘封装层的一面的接线盒连接。在背板主体的第一通孔内直接填充第二绝缘封装层,并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背板截面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背板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件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背板主体;20:第一绝缘保护层;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30:第二绝缘保护层;31:第四通孔;32第五通孔;40:耐候层;41:第六通孔;42:第七通孔;50:线缆;60:光伏组件;601:盖板层;602:前封装层;603:发电单元;604:后封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光伏组件技术与传统建筑结合的新的技术,具体的,通过屋面背板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屋顶、建筑外立面。而屋面背板大都采用金属导体材料,在进行封装时需要满足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61730的爬电距离的要求,爬电距离指的是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例如,假定整个封装体系的材料的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大于600伏特,则需要在金属背板上开30毫米以上的孔才能保证满足爬电要求。而由于光伏组件的线缆通过金属背板上的孔与接线盒连接,开孔太大的话无法兼容市场中常规的接线盒产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屋面背板,用于承载光伏组件。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背板截面图。所述屋面背板包括:背板主体10、第一绝缘封装层20、第二绝缘封装层30和耐候层40;所述背板主体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背板主体10背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20,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20背离所述背板主体10的一面设置所述耐候层40;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有第二绝缘封装层30,所述光伏组件的线缆50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30、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20和所述耐候层40,并与设置在所述耐候层40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20的一面的接线盒连接。
其中,背板主体10的材料可以是单属性的金属材料,可以为具有多层结构的金属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具有金属核心层,金属核心层的材料可以为铝,铝合金,镀锌钢,镀铝锌钢,锌铝镁钢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绝缘封装层20和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料在电性能方面的相对热指数(RTI,Relative Thermal Index)/热指数(TI,Thermal Index)大于90摄氏度,在机械性能方面的相对热指数/热指数也同样大于90摄氏度,并且第一绝缘封装层20和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料的体阻大于50×106欧姆厘米,且满足IEC61730-2 MST36的剪切强度的测试要求。
背板主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光伏组件的线缆50从第一通孔中穿过,线缆50是光伏组件的汇流条的引出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背板主体的第一通孔内直接填充第二绝缘封装层,并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
可选的,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件截面图,第一绝缘封装层20、第二绝缘封装层30与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
具体的,封装过程中,在光伏组件中铺设完后封装层的材料后,在后封装层背离发电单元的一面放置背板主体10,并在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相同的材料作为第二绝缘封装层30,填充材料的形态可以为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形状一致的片状膜材料,并尽量将第一通孔填充饱满。
在将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填充完成之后,在背板主体10背离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的一面铺设一层或者多层与后封装层相同的膜状材料作为第一绝缘封装层20,同时在此基础上再铺设一层耐候保护材料作为耐候层的材料。
在将上述材料都铺设完成之后,进行层压,在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的材料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内的材料,以及铺设在背板主体10背离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的一面的材料发生熔融交联,形成一体结构,也就是第一绝缘封装层20、第二绝缘封装层30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同时,在层压过程中耐候保护层材料与铺设在背板主体表面的封装材料建立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可以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进行一体式封装,封装工艺更简单,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同时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不容易从背板主体剥离,降低了剥离风险,提高了爬电的可靠性。并且,耐候层与第一绝缘封装层建立可靠连接,可以保障第一绝缘封装层可以经受室外环境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等,防止第一绝缘封装层被破环而产生爬电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爬电的可靠性。
可选的,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背板局部放大截面图,第一绝缘封装层20开设有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22,第二绝缘封装层30开设有第四通孔31和第五通孔32,耐候层40开设有第六通孔41和第七通孔42,第二通孔21、第四通孔31和第六通孔41的中轴线共线,第三通孔22、第五通孔32和第七通孔42的中轴线共线。
光伏组件的线缆50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第一线缆依次穿过第四通孔31、第二通孔21和第六通孔41,第二线缆依次穿过第五通孔32、第三通孔22和第七通孔42。
具体的,封装过程中,在光伏组件中铺设完后封装层的材料后,在后封装层背离发电单元的一面放置背板主体10,并在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相同的材料作为第二绝缘封装层30,填充材料的形态可以为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形状一致的片状膜材料,在膜材料上设置用于光伏组件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四通孔31和光伏组件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五通孔32,并尽量将第一通孔填充饱满.
在将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填充完成之后,然后在背板主体10背离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的一面铺设一层或者多层与后封装层相同的膜状材料作为第一绝缘封装层20,在一层或者多层膜状材料上设置用于光伏组件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二通孔21和光伏组件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三通孔22。
在第一绝缘封装层20的材料铺设完成后,在第一绝缘封装层20背离背板主体10的一面再铺设一层耐候保护材料作为耐候层40的材料,这层耐候保护材料上同样设置用于光伏组件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六通孔41和光伏组件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七通孔42。并且,第二通孔21、第四通孔31和第六通孔41的中轴线共线,第三通孔22、第五通孔32和第七通孔42的中轴线共线。
在将上述材料都铺设完成后,将光伏组件的第一线缆依次穿过第四通孔31、第二通孔21和第六通孔41,第二线缆依次穿过第五通孔32、第三通孔22和第七通孔42,然后进行层压。
在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材料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内的材料,以及铺设在背板主体10背离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的一面的材料发生熔融交联,形成一体结构,也就是第一绝缘封装层20、第二绝缘封装层30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同时,在层压过程中耐候保护层材料与铺设在背板主体表面的封装材料建立可靠连接。并且,光伏组件的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可以穿过第二绝缘封装层30、第一绝缘封装层20和耐候层40,与耐候层40一侧的接线盒连接。
可选的,参照图2,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31、第五通孔32、第六通孔41以及第七通孔42的孔径相等。
具体的,第一绝缘封装层20开设的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22,第二绝缘封装层30开设的第四通孔31和第五通孔32以及耐候层40开设的第六通孔41和第七通孔42的孔径可以为同一尺寸。
可选的,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有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30,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30用于实现绝缘功能。
具体的,封装过程中,在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同样的材料,填充材料的形态可以为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形状一致的片状膜材料作为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料,在填充时,可以填充多层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形状一致的片状膜材料作为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料,然后将铺设的材料进行层压固化,实现绝缘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通孔内填充的第二绝缘封装层和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的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直接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同时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不容易从背板主体剥离,降低了剥离风险,提高了爬电的可靠性。并且,耐候层与第一绝缘封装层建立可靠连接,可以保障第一绝缘封装层可以经受室外环境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等,防止第一绝缘封装层被破环而产生爬电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爬电的可靠性。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件截面图,包括如前述任一所述的屋面背板和光伏组件60,所述光伏组件60设置于所述屋面背板背离屋面的一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件包含前述任一所述的屋面背板,也就是说,屋面件中的屋面背板在第一通孔内填充第二绝缘封装层,并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直接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同时在屋面件中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耐候层,可以保障第一绝缘封装层可以经受室外环境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等,防止第一绝缘封装层被破环而产生爬电的风险,提高了屋面件的爬电的可靠性。
可选的,参照图3,光伏组件60包括:盖板层601、前封装层602、发电单元603和后封装层604;屋面背板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后封装层604,后封装层604背离屋面背板的一面设置发电单元603,发电单元603背离后封装层604的一面设置前封装层602,前封装层602背离发电单元603的一面设置盖板层601。
具体的,参照图3,光伏组件60由盖板层601、前封装层602、发电单元603和后封装层604。在屋面背板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后封装层604,后封装层604背离屋面背板的一面设置发电单元603,发电单元603背离后封装层604的一面设置前封装层602,前封装层602背离发电单元603的一面设置盖板层601。
其中,盖板层601的材料可以是透光率大于等于94%的润眼玻璃(AR玻璃,Anti-reflection Glass)厚度为1毫米~5毫米的钢化或者半钢化玻璃,也可以为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如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缩甲醛、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等,也可以为其他的透光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前封装层602的材料可以为透光率大于等于90%,且克重大于等于360克每平方米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和丁烯高聚物、乙烯和辛烯高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离子聚合物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后封装层604的材料在电性能方面的相对热指数/热指数大于90摄氏度,在机械性能方面的相对热指数/热指数也同样大于90摄氏度,并且后封装层604材料的体阻大于50×106欧姆厘米,且满足IEC61730-2 MST36的剪切强度的测试要求。在后封装层604上设置有缝隙状的孔洞用于发电单元603的汇流条的引出。后封装层604的材料可以是膜状材料。
可选的,参照图3,屋面背板的第一绝缘封装层20、屋面背板的第二绝缘封装层30与后封装层604为一体结构。
具体的,封装过程中,可以先铺设一层盖板层601的材料,然后在盖板层601的一面铺设前封装层602的材料,在前封装层602背离盖板层601的一面铺设发电单元603,在发电单元603背离前封装层602的一面铺设后封装层604的材料,到此,组成光伏组件60的所有材料铺设完成。
在光伏组件60铺设完后封装层604的材料之后,在后封装层604背离发电单元603的一面放置背板主体10,并在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与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同样的材料作为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料,填充材料的形态可以为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形状一致的片状膜材料,且在膜材料上设置用于光伏组件60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四通孔和光伏组件60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五通孔,并尽量将第一通孔填充饱满,当然填充材料的形态也可以是碎片状的。
在将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填充完成之后,然后在背板主体10背离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的一面铺设与后封装层604相同的膜状材料作为第一绝缘封装层20,在膜状材料上设置用于光伏组件60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二通孔和光伏组件60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三通孔。
在第一绝缘封装层20的材料铺设完成后,在第一绝缘封装层20背离背板主体10的一面再铺设一层耐候保护材料作为耐候层40的材料,这层耐候保护材料上同样设置用于光伏组件60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六通孔和光伏组件60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七通孔。并且,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的中轴线共线,第三通孔、第五通孔和第七通孔的中轴线共。
在将上述材料都铺设完成后,将光伏组件60的第一线缆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二线缆依次穿过第五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七通孔,然后进行层压。
在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的材料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内的材料,以及铺设在背板主体10背离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的一面的材料发生熔融交联,形成一体结构,也就是第一绝缘封装层20、第二绝缘封装层300与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为一体结构。同时,在层压过程中耐候保护层材料与铺设在背板主体10表面的封装材料建立可靠连接。然后对制备的层压件进行常规的接线盒安装与装框,完成组件产品的制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的材料还可以为液态材料,相应的,第一绝缘封装层20和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质与所述后封装层604的材质相同,也是液态材料,此时在封装时,需要在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的四周构筑模具,将液态材料浇筑在模具中,并在其上表面铺设耐候保护材料,并设置用于光伏组件60的第一线缆穿出的第六通孔和光伏组件60的第二线缆穿出的第七通孔,将光伏组件80的线缆从背板主体10的第一通孔中引出,并对液体材料进行固化,固化方式可以采用热固化,紫外光固化等。需要说明的是,背板主体10的表面第一绝缘封装层20的材料、第一通孔中第二绝缘封装层30的材料以及光伏组件60的后封装层604的材料是一次浇筑,不能分步浇筑。
可选的,发电单元603包括多个电池串组,电池串组包括多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片;多个电池串通过汇流条连接且相邻电池串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5毫米;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片中相邻电池片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
具体的,可以对双面发电的光伏电池片采用切片技术进行切割,将一整片光伏电池片切割为N(N大于等于2)片电池片,且相邻电池片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通过互联条将电池片的正极与相邻电池片的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形成电池串。然后将多个电池串用汇流条按照一定的电路要求连接起来形成电池串组,且电池串组中相邻电池串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5毫米。从而将多个电池串组连接形成发电单元60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件中的背板主体由于在第一通孔内填充的第二绝缘封装层和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的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直接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同时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与光伏组件的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不容易从背板主体剥离,降低了剥离风险,提高了屋面件的爬电的可靠性。并且在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耐候层,可以保障第一绝缘封装层可以经受室外环境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等,防止第一绝缘封装层被破环而产生爬电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屋面件的爬电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用于设置在屋面上,包括多个如前述任一项所述屋面件,多个屋面件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通孔内填充的第二绝缘封装层和在背板主体背离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的第一绝缘封装层,对用于安装接线盒的第一通孔直接进行完全封装,使得屋面背板封装更简单,从而降低了屋面件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减少了制作成本。同时在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耐候层,可以保障第一绝缘封装层可以经受室外环境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等,防止第一绝缘封装层被破环而产生爬电的风险,提高了爬电的可靠性。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屋面背板,用于承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背板包括:
背板主体、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二绝缘封装层和耐候层;
所述背板主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背板主体背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背离所述背板主体的一面设置所述耐候层;
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有第二绝缘封装层,所述光伏组件的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和所述耐候层,并与设置在所述耐候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的一面的接线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与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绝缘封装层开设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耐候层开设有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的中轴线共线;
所述光伏组件的线缆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以及所述第七通孔的孔径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内填充有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所述多层第二绝缘封装层用于实现绝缘功能。
6.一种屋面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屋面背板和所述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屋面背板背离屋面的一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盖板层、前封装层、发电单元和后封装层;
所述屋面背板背离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所述后封装层,所述后封装层背离所述屋面背板的一面设置所述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背离所述后封装层的一面设置所述前封装层,所述前封装层背离所述发电单元的一面设置所述盖板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背板的第一绝缘封装层、所述屋面背板的第二绝缘封装层与所述后封装层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多个电池串组,所述电池串组包括多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片;
所述多个电池串通过汇流条连接且相邻电池串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5毫米;
所述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片中相邻电池片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
10.一种屋面结构,用于设置在屋面上,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屋面件,所述多个屋面件相互连接。
CN202120719902.6U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Active CN215418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9902.6U CN215418197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9902.6U CN215418197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8197U true CN21541819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9902.6U Active CN215418197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8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74404B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801889B1 (en) Thin-film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12352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s Having Improved Back Sheet
CN101419990B (zh) 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组件
CN102473787B (zh) 用于光电作用的综合系统
JP2009502044A5 (zh)
TW201349529A (zh) 背接觸型太陽能電池模組
CN102916067A (zh) 一种建材型双面玻璃光伏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90422B (zh)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
JP265112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CN215418197U (zh) 一种屋面背板、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CN209981247U (zh) 一种曲面叠瓦光伏组件
CN208986000U (zh) 一种电池顶电极、太阳能电池、电池串及电池组件
JP200225236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67363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JP2000216421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当該半導体装置を使用した光起電力素子モジュ―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ル、建材
CN208352345U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8198885B (zh) 一种可提升发电量的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JP446160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電力リード引き出し方法
JP200024399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182346U (zh) 金属背板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20272483U (zh)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17115971U (zh) 一种用于建筑的光伏组件
CN116072753B (zh) 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CN217719616U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用连接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Address after: 710018 No. 8369,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69 Shangyu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