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01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12015U CN215412015U CN202121937064.6U CN202121937064U CN215412015U CN 215412015 U CN215412015 U CN 215412015U CN 202121937064 U CN202121937064 U CN 202121937064U CN 215412015 U CN215412015 U CN 2154120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ob
- housing
- recess
- electrical isolator
- cooking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15 non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旋钮开关的使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该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旋钮组件(20)及电性隔离件(30),壳体(10)内形成有容置腔(101),旋钮组件(20)包括旋钮(21)和编码器(22),旋钮(21)位于壳体(10)的外部,编码器(22)位于容置腔(101)中,至少部分编码器(22)穿设壳体(10)与旋钮(21)连接;电性隔离件(30)设置在壳体(10)和旋钮组件(20)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保证了在使用时的绝缘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厨房家电的结构不断改进,用户不仅追求使用方便,还非常注重烹饪器具外观的质感,以电陶炉为例,电陶炉主要包括面板、壳体及加热盘等。
工作时,加热盘中的发热丝发热产生红外线,该红外线照射到电陶炉的面板上使面板产生热能,从而对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其中,为了便于对烹饪器具的功率进行调节,相关技术中往往在壳体的外部设有供用户使用的旋钮开关,用户可以通过旋转该旋钮开关,以调整烹饪器具的功率。另外,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往往将旋钮开关与壳体设置为金属件。
然而,上述的旋钮开关绝缘性能较差,导致该旋钮开关的使用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旋钮开关的使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旋钮组件及电性隔离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编码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编码器位于所述容置腔中,至少部分所述编码器穿设所述壳体与所述旋钮连接;
所述电性隔离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旋钮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壳体与旋钮组件之间设置电性隔离件,能够确保壳体和旋钮组件不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其中,电性隔离件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和旋钮组件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区,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所述壳体为平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编码器穿设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旋钮连接。通过设置安装区,并且该安装区为平面结构,这样便于加工制造烹饪器具。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编码器本体上的旋钮杆,所述编码器本体位于所述容置腔中。通过在壳体上开设贯穿孔,所述旋钮杆可以穿设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旋钮连接。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电性隔离件包括第一电性隔离件,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和所述旋钮之间,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通过设置第一电性隔离件,第一电性隔离件将壳体的外壁面与旋钮分隔开,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确保壳体和旋钮不直接接触,第一电性隔离件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和旋钮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
另外,通过在第一电性隔离件与壳体的外壁面之间设置第一间隙,使得第一电性隔离件与壳体的外壁面之间不直接接触,并且对于连接件而言,具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旋钮与编码器,连接件与第一电性隔离件之间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隙的范围介于0.2-1mm。一方面第一间隙的间距不能设置过小,这样对于连接件而言,能够确保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供连接件实现连接,另一方面第一间隙的间距不能设置过大,这样对于编码器和旋钮而言,能够保证编码器与旋钮的相连,从而避免当第一间隙的间距过大时,旋钮容易从旋钮杆上脱落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位于壳体外部的所述旋钮杆上设置有止挡部,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旋钮杆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抵接在所述止挡部上。
通过设置止挡部,使得第一电性隔离件与旋钮杆之间相互卡紧,避免了在组装以及旋转旋钮时,旋钮杆在第一通孔中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编码器脱出的问题,进而确保装配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陷部,部分所述旋钮杆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壁面抵接在所述止挡部上。
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可以为部分旋钮杆提供容置区域,旋钮杆从第一凹陷部中穿出,同时,第一凹陷部的内壁面抵接在止挡部上,有利于增大第一电性隔离件与止挡部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进一步确保装配时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壳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所述旋钮杆上,且所述连接件抵接在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
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旋钮包括旋钮壳,所述旋钮壳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通过设置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与旋钮壳的形状相适配,旋钮壳的端部嵌入第二凹陷部中,并有利于实现旋钮的转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三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旋钮壳的内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凹陷部内,所述旋钮杆穿设在所述套筒内。
通过设置第三凹陷部,第三凹陷部可以与套筒的形状相适配,套筒的端部嵌入第三凹陷部中,便于旋钮杆穿设在套筒内。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相互连通的深凹陷区和浅凹陷区,所述深凹陷区靠近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的中心,所述浅凹陷区环绕设置在所述深凹陷区的外周;所述深凹陷区的内壁面抵接所述止挡部,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深凹陷区内。通过设置深凹陷区和浅凹陷区,这样能够形成第二凹陷部,从而使得旋钮壳的端部嵌入第二凹陷部中。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深凹陷区的内腔为圆柱状,所述深凹陷区的直径范围介于13-19mm。
一方面深凹陷区的直径不能设置过小,这样对于旋钮杆而言,能够确保具有足够的空间为部分旋钮杆提供容置区域,另一方面可以避开连接件的干涉。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三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之间的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的厚度范围介于0.5-2mm;所述第三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旋钮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介于8-15mm。
这样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旋钮轴的有效长度,从而使得旋钮轴连接在旋钮壳内部的套筒内。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电性隔离件包括第二电性隔离件,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编码器本体之间,且所述编码器本体抵接在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的靠近所述容置腔一侧的面上;
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旋钮杆依次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旋钮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电性隔离件,第二电性隔离件将壳体的内壁面与编码器分隔开,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确保壳体和编码器本体不直接接触,第二电性隔离件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和编码器本体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在所述壳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在所述壳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确保了电性隔离件是位于旋钮组件与壳体之间的,从而最大程度上起到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和所述编码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嵌合组件,所述嵌合组件包括凸出部和凹陷部;
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和所述编码器本体中的一个上,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和所述编码器本体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凸出部嵌入所述凹陷部中。
通过设置嵌合组件,以完成第二电性隔离件和编码器本体之间的装配,并且通过凸出部和凹陷部的配合,以提高装配时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的厚度范围介于 2-5mm,这样在最大程度上起到绝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一种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另一种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0-壳体; 101-容置腔; 102-贯穿孔;
20-旋钮组件; 21-旋钮; 211-旋钮壳; 212-套筒;
22-编码器; 221-编码器本体; 222-旋钮杆;
2221-止挡部 30-电性隔离件; 31-第一电性隔离件;
311-第一通孔; 312-第一凹陷部; 3121-深凹陷区;
3122-浅凹陷区; 313-第二凹陷部; 314-第三凹陷部;
32-第二电性隔离件; 321-第二通孔; 40-连接件;
50-嵌合组件; 51-凸出部; 52-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烹饪器具作为现代家庭中一种常用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主要包括电磁炉和电陶炉等,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对烹饪器具的功率进行调节,往往在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可供用户使用的旋钮开关。
在操作时,旋转该旋钮开关,旋钮开关转动,并带动烹饪器具内部的编码器转动,当编码器旋转到某一特定旋转角度时,对应的功能模块启动,同时,与该功能模块对应的指示灯会亮起并通过指示灯显示孔散发出来,因此,用户能够从视觉上感知功能模块的切换,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具体的,可以顺时针旋转该旋钮开关,也可以逆时针旋转该旋钮开关,例如,可以将顺时针旋转旋钮开关表示为调大烹饪器具的功率,将逆时针旋转旋钮开关表示为调小烹饪器具的功率,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进行设置。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旋钮开关,通常设置为塑料件,即由塑料材料制成,这样在使用时产品的美观性不足,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可以对旋钮开关进行电镀,或者在旋钮开关的外侧使用电镀装饰件,从而提高产品的美观性,但同时使用电镀,使得旋钮开关的绝缘性能也至关重要,目前的旋钮开关的绝缘性较差,导致旋钮开关的使用安全性较低。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壳体与旋钮组件之间设置电性隔离件,能够确保壳体和旋钮组件不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其中,旋钮组件设置为电镀件,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另外,电性隔离件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和旋钮组件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一种视角下的分解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另一种视角下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面图,图7是图6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结构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壳体10、旋钮组件20及电性隔离件30,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 101,旋钮组件20包括旋钮21和编码器22,电性隔离件30设置在壳体10 和旋钮组件20之间。其中,本实施中,壳体10和旋钮21均设置为金属件,这样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美观性。示例性的,壳体10和旋钮21可以由不锈钢制成,可以由铜制成,或者,还可以由钛合金材料等制成,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组装时,旋钮21位于壳体10的外部,这样便于用户操作,编码器22位于容置腔101中,至少部分编码器22穿设壳体10并与旋钮21连接,组装后的图具体可以参见图3至图6所示,使用时,旋转该旋钮21开关,旋钮21 开关转动,并带动编码器22转动,由于旋钮21与壳体10均设置为金属件,使得旋钮21与壳体10在绝缘失效的情况下可能带电,从而容易导致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
为了确保该烹饪器具1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电性隔离件30,其中,电性隔离件30设置在旋钮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电性隔离件30能够对金属件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从而在提高产品美观性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在使用时的防触电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壳体10、旋钮组件20及电性隔离件 30的型号以及尺寸不做进一步限定,因为壳体10、旋钮组件20及电性隔离件30的型号以及尺寸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烹饪器具100进行设置,只要是在提高产品美观性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在使用时的防触电安全性能,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壳体10、旋钮组件20及电性隔离件30,壳体10内形成有容置腔101,旋钮组件20包括旋钮21和编码器22,旋钮21位于壳体10的外部,编码器22位于容置腔101中,至少部分编码器22穿设壳体10与旋钮21连接;电性隔离件30设置在壳体10和旋钮组件20之间。
通过在壳体10与旋钮组件20之间设置电性隔离件30,能够确保壳体10 和旋钮组件20不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其中,电性隔离件30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10和旋钮组件20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从而提高烹饪器具 100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安装区,位于安装区内的壳体10 为平面结构,至少部分编码器22穿设位于安装区内的壳体10,并与旋钮21 连接。其中,通过设置安装区,并且该安装区可以设置为平面结构,这样在加工制造烹饪器具100时,操作更加简单,从而有利于节省制造时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位于安装区内的壳体10上可以开设有贯穿孔 102(具体参见图7所示),其中,编码器22包括编码器本体221和设置在编码器本体221上的旋钮杆222,编码器本体221位于容置腔101中,通过设置贯穿孔102,这样在装配时,旋钮杆222穿设贯穿孔102,从而便于与旋钮21连接。其中,对于贯穿孔102的直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旋钮杆 222的尺寸具体进行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中,旋钮杆222可以为转轴,其中,该转轴可以为异型轴,异型轴与贯穿孔102之间具有间隙,这样便于装配,并且有利于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电性隔离件30可以包括第一电性隔离件 31,第一电性隔离件31位于壳体10的外壁面和旋钮21之间,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与壳体10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d1(具体参见图7所示)。
通过设置第一电性隔离件31,第一电性隔离件31将壳体10的外壁面与旋钮21分隔开,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确保壳体10和旋钮21不直接接触,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10和旋钮21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
另外,通过在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与壳体10的外壁面之间设置第一间隙,使得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与壳体10的外壁面之间不直接接触,并且对于连接件而言,具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旋钮21与编码器22,连接件与第一电性隔离件31之间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一间隙的范围可以介于0.2-1mm,其中,第一间隙可以设置为d1,示例性的,第一间隙d1可以为0.2mm,第一间隙d1 可以为0.4mm,第一间隙d1也可以为1mm,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第一间隙d1设置为0.4mm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第一间隙的范围进行限定,其中,一方面第一间隙的间距不能设置过小,这样对于连接件而言,能够确保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供连接件实现连接,另一方面第一间隙的间距不能设置过大,这样对于编码器22和旋钮21 而言,能够保证编码器22与旋钮21的相连,从而避免当第一间隙的间距过大时,旋钮21容易从旋钮杆222上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位于壳体10外部的旋钮杆222上可以设置有止挡部2221,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1,需要说明的是,该止挡部2221可以为环状,另外,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通孔311的直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旋钮杆222的尺寸来进行设置。
这样在装配时,旋钮杆222穿设第一通孔311,并且第一电性隔离件31 抵接在止挡部2221上,通过设置止挡部2221,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与旋钮杆 222之间相互卡紧,从而避免在组装以及旋转旋钮21时,旋钮杆222在第一通孔311中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编码器22脱出的问题,进而确保装配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一电性隔离件31靠近壳体10的一侧设置可以有第一凹陷部312,部分旋钮杆222位于第一凹陷部312内,第一凹陷部 312的内壁面抵接在止挡部2221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凹陷部312的深度和直径不做进一步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312,第一凹陷部312可以为部分旋钮杆222提供容置区域,旋钮杆222从第一凹陷部312中穿出,同时,第一凹陷部312的内壁面抵接在止挡部2221上,有利于增大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与止挡部2221 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进一步确保装配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编码器22与壳体10可以通过连接件40连接,连接件40连接在位于壳体10外部的旋钮杆222上,且连接件40抵接在壳体 10的外壁面上,至少部分连接件40位于第一凹陷部312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可以为螺母,当然,连接件40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连接作用的部件。
通过设置连接件40,并且连接件40抵接在壳体10的外壁面上,有利于提高壳体10与编码器22在装配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一电性隔离件31远离壳体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凹陷部313,旋钮21包括旋钮壳211,旋钮壳211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凹陷部313内。其中,第二凹陷部313与旋钮壳211的形状设置为相适配,这样一方面便于组装,并且便于旋钮壳211的端部嵌入第二凹陷部313中,另一方面在旋转旋钮壳211时,旋钮壳211在第二凹陷部313中转动,有利于实现旋钮21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凹陷部313的深度和直径不做进一步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一电性隔离件31远离壳体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三凹陷部314,第三凹陷部314位于第二凹陷部313的靠近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中心的一侧;这样在装配时,旋钮壳211的内部设置有套筒212,套筒212的端部抵接在第三凹陷部314内,旋钮杆222穿设在套筒212内,以实现旋钮21与编码器22的相连。另外,通过设置第三凹陷部314,第三凹陷部314可以与套筒212的形状相适配,套筒212的端部嵌入第三凹陷部 314中,便于旋钮杆222穿设在套筒212内。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三凹陷部314的深度和直径不做进一步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一凹陷部312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深凹陷区 3121和浅凹陷区3122,其中,深凹陷区3121靠近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中心,浅凹陷区3122环绕设置在深凹陷区3121的外周;深凹陷区3121的内壁面抵接止挡部2221,至少部分连接件40位于深凹陷区3121内。通过设置深凹陷区3121和浅凹陷区3122,这样能够形成第二凹陷部313,从而使得旋钮壳 211的端部嵌入第二凹陷部313中。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深凹陷区3121和浅凹陷区3122的深度之差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深凹陷区3121的内腔可以为圆柱状,这样便于旋钮杆222穿设,其中,深凹陷区3121的直径范围可以介于13-19mm。其中,深凹陷区3121的直径可以设置为D,示例性的,D可以为13mm,D可以为15mm,D可以为19mm,本实施例中,具体以D为15mm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深凹陷区3121的直径范围进行限定,其中,一方面深凹陷区3121 的直径不能设置过小,这样对于旋钮杆222而言,能够确保具有足够的空间为部分旋钮杆222提供容置区域,另一方面在装配时可以避开连接件40的干涉。
进一步的,位于第三凹陷部314与第二凹陷部313之间的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厚度范围介于0.5-2mm,其中,该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d2,示例性, d2可以为0.5mm,d2可以为1mm,d2可以为2mm。本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位于第三凹陷部314与第二凹陷部313之间的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厚度为 1mm为例进行说明。
同时,第三凹陷部314的底面与旋钮杆2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介于8-15mm,或者,第三凹陷部314的底面与旋钮杆2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介于11-15mm,其中,该距离范围可以设置为d3,示例性的,d3 可以为8mm,d3可以为11mm,d3可以为15mm。本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第三凹陷部314的底面与旋钮杆2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介于11-15mm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位于第三凹陷部314与第二凹陷部313之间的第一电性隔离件31 的厚度进行限定,以及对第三凹陷部314的底面与旋钮杆2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这样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旋钮21轴的有效长度,从而使得旋钮21轴连接在旋钮壳211内部的套筒212内。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电性隔离件30可以包括第二电性隔离件32,第二电性隔离件32位于壳体10的内壁面和编码器本体221之间,且编码器本体221抵接在第二电性隔离件32的靠近容置腔101一侧的面上。第二电性隔离件3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1,这样在装配时,旋钮杆222依次穿设第二通孔321和贯穿孔102,并与旋钮21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电性隔离件32,第二电性隔离件32将壳体10的内壁面与编码器22分隔开,具有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确保壳体10和编码器本体221 不直接接触,另外,第二电性隔离件32为绝缘件,这样即使在壳体10和编码器本体221中的一个处于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触电的风险。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二电性隔离件32在壳体10上的投影,与第一电性隔离件31在壳体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性隔离件32在壳体10上的投影可以与第一电性隔离件31在壳体10上的投影完全重叠,或者,第二电性隔离件32在壳体10上的投影也可以与第一电性隔离件31在壳体10上的投影部分重叠。这样确保了电性隔离件30是位于旋钮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从而最大程度上起到一定的安全隔离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编码器本体221之间可以设置有嵌合组件50,嵌合组件50包括凸出部51和凹陷部52,其中,凸出部 51设置在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编码器本体221中的一个上,凹陷部52设置在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编码器本体221中的另一个上,凸出部51嵌入凹陷部52中,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凸出部51设置在编码器本体221上、凹陷部 52设置在第二电性隔离件32上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设置嵌合组件50,以完成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编码器本体221之间的装配,并且通过凸出部51和凹陷部52的配合,能够提高装配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二电性隔离件32的厚度范围可以介于2-5mm,这样在最大程度上起到绝缘的作用。其中,该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d4,示例性,d4可以为2mm,d4可以为4mm,d4还可以为5mm。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磁炉或者电陶炉等,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旋钮21的烹饪器具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旋钮组件(20)及电性隔离件(3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容置腔(101),所述旋钮组件(20)包括旋钮(21)和编码器(22),所述旋钮(21)位于所述壳体(10)的外部,所述编码器(22)位于所述容置腔(101)中,至少部分所述编码器(22)穿设所述壳体(10)与所述旋钮(21)连接;
所述电性隔离件(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和所述旋钮组件(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安装区,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所述壳体(10)为平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编码器(22)穿设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所述壳体(10),并与所述旋钮(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贯穿孔(102),所述编码器(22)包括编码器本体(221)和设置在所述编码器本体(221)上的旋钮杆(222),所述编码器本体(221)位于所述容置腔(101)中,所述旋钮杆(222)穿设所述贯穿孔(102),并与所述旋钮(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隔离件(30)包括第一电性隔离件(31),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位于所述壳体(10)的外壁面和所述旋钮(21)之间,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与所述壳体(10)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的范围介于0.2-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壳体(10)外部的所述旋钮杆(222)上设置有止挡部(2221),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1),所述旋钮杆(222)穿设所述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抵接在所述止挡部(2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靠近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陷部(312),部分所述旋钮杆(222)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2)内,所述第一凹陷部(312)的内壁面抵接在所述止挡部(22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22)与所述壳体(10)通过连接件(40)连接,所述连接件(40)连接在位于所述壳体(10)外部的所述旋钮杆(222)上,且所述连接件(40)抵接在所述壳体(10)的外壁面上;
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40)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远离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陷部(313),所述旋钮(21)包括旋钮壳(211),所述旋钮壳(21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二凹陷部(31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远离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陷部(314),所述第三凹陷部(314)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313)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中心的一侧;
所述旋钮壳(211)的内部设置有套筒(212),所述套筒(212)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凹陷部(314)内,所述旋钮杆(222)穿设在所述套筒(21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2)包括相互连通的深凹陷区(3121)和浅凹陷区(3122),所述深凹陷区(3121)靠近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中心,所述浅凹陷区(3122)环绕设置在所述深凹陷区(3121)的外周;
所述深凹陷区(3121)的内壁面抵接所述止挡部(2221),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40)位于所述深凹陷区(312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凹陷区(3121)的内腔为圆柱状,所述深凹陷区(3121)的直径范围介于13-19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三凹陷部(314)与所述第二凹陷部(313)之间的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的厚度范围介于0.5-2mm;
所述第三凹陷部(314)的底面与所述旋钮杆(2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介于8-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4-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隔离件(30)包括第二电性隔离件(32),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面和所述编码器本体(221)之间,且所述编码器本体(221)抵接在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的靠近所述容置腔(101)一侧的面上;
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1),所述旋钮杆(222)依次穿设所述第二通孔(321)和所述贯穿孔(102),并与所述旋钮(21)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在所述壳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性隔离件(31)在所述壳体(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所述编码器本体(221)之间设置有嵌合组件(50),所述嵌合组件(50)包括凸出部(51)和凹陷部(52);
所述凸出部(51)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所述编码器本体(221)中的一个上,所述凹陷部(52)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和所述编码器本体(221)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凸出部(51)嵌入所述凹陷部(52)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隔离件(32)的厚度范围介于2-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37064.6U CN215412015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37064.6U CN215412015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12015U true CN215412015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6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37064.6U Active CN215412015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12015U (zh) |
-
2021
- 2021-08-17 CN CN202121937064.6U patent/CN2154120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41201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4119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1245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108426274B (zh) | 一种智能灶 | |
CN215687265U (zh) | 把手组件、锅具和烹饪器具 | |
CN216364834U (zh) | 把手和烹饪器具 | |
CN215838431U (zh) | 锅具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069714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926093U (zh) |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 |
CN21501647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0344176U (zh) | 一种嵌入式多功能厨用烹饪器具 | |
CN216822897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2339319U (zh) | 开关组件及燃气灶具 | |
CN211795822U (zh) | 一种电炖锅的发热结构及电炖锅 | |
CN210040006U (zh) | 家用电器 | |
CN21611419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309308U (zh) | 锅具 | |
CN221153883U (zh) | 一种高压锅握把组件 | |
CN2099661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496764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6114184U (zh) | 一种多侧开门的微波炉门及微波炉 | |
CN217852500U (zh) | 一种烹饪器具用保温罩 | |
CN21067304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0933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383342U (zh) | 一种食物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