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7993U - 一种门锁及围栏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锁及围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7993U
CN215407993U CN202120129894.XU CN202120129894U CN215407993U CN 215407993 U CN215407993 U CN 215407993U CN 202120129894 U CN202120129894 U CN 202120129894U CN 215407993 U CN215407993 U CN 215407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urnbuckle
lock
tongue
sea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98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箭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Koni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Koni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Koni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Koni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298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7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7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7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锁及围栏,所述门锁包括:锁体部,包括座体、锁舌、翻扣和联动件,锁舌滑动设置于座体,翻扣适于转动设置于座体,且翻扣适于通过联动件与锁舌驱动连接;配合部,开设有与锁舌配合的配合孔;翻扣适于转动以驱动锁舌相对于座体滑动,锁舌插入或者脱离配合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锁体部和配合部不易受外力而解除锁定,同时方便锁体部和配合部的锁紧和解锁操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门锁及围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锁及围栏。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围栏上的门锁,一般使用卡扣和卡口的方式,锁紧过程简单,但是容易受到触碰而开启,导致卡扣从卡口中脱落,从而使围栏门打开,若使用传统的挂锁以限制围栏门的开启,需要经常进出围栏门时,传统的挂锁严重影响围栏门的开启和关闭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锁体部和配合部不易受外力而解除锁定,同时方便锁体部和配合部的锁紧和解锁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包括:
锁体部,包括座体、锁舌、翻扣和联动件,所述锁舌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翻扣适于转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翻扣适于通过所述联动件与所述锁舌驱动连接;
配合部,开设有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配合孔;
所述翻扣适于转动以驱动所述锁舌相对于所述座体滑动以插入或者脱离所述配合孔。
可选地,所述锁舌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座体内部,所述座体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连接位于所述座体内部的所述锁舌,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翻扣连接,当所述翻扣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时,所述翻扣适于驱动所述联动杆在所述滑动槽中移动,以使所述锁舌相对于所述座体滑动。
可选地,所述翻扣上开有嵌设槽,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设于所述嵌设槽内。
可选地,该门锁还包括保险装置,所述保险装置适于限制所述翻扣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
可选地,所述翻扣上开设有防护槽,所述翻扣适于罩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保险装置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于滑动设置于所述防护槽,且所述限位部适于插设于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翻扣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
可选地,所述保险装置还包括滑动块,所述翻扣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防护槽相通的启闭槽,所述滑动块适于滑动设置于所述启闭槽,且所述滑动块适于与所述限位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座体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锁舌适于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锁舌一部分适于伸出所述容纳槽,所述锁体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适于分别与所述锁舌和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锁舌包括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所述第一锁舌的一部分适于伸出所述容纳槽,所述联动件适于与所述第二锁舌连接,且所述联动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锁舌带动所述第一锁舌缩至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二锁舌和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围栏,包括门体、门框和如上所述的门锁,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适于通过所述门锁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锁体部的锁舌插设至配合部的配合孔内时,此时锁体部和配合部形成锁紧配合,即使锁体部和配合部受到外力时,翻扣不易发生转动,因此锁舌不易退出配合孔,以此维持锁体部和配合部的锁紧状态;需要解锁时,转动翻扣使其相对于座体转动,此时翻扣通过联动件而驱动锁舌缩至座体内,方便锁舌退出配合孔,而方便解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部和配合部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扣翻起状态的半剖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部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7中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部的俯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沿图10中D-D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扣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扣与保险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锁体部、101-座体、1011-第一分体、1012、第二分体、1013-卡接部、1014-滑动槽、1015-限位槽、1016-容纳槽、1017-安装槽、102-锁舌、1021-第一锁舌、1022-第二锁舌、103-翻扣、1031-防护槽、1032-嵌设槽、1033-启闭槽、1034-滑轨、104-联动杆、105-限位块、106-弹性件、1061-第一弹簧、1062-第二弹簧;2-配合部、201-配合孔、202-卡接槽、203-安装杆;3-保险装置、301-限位部、3011-插入部、3012-主体部、3013-导向部、3014-保险弹簧、302-滑动块、3021-卡扣;4-门体、401-横杆;5-门框、501-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门锁,包括:
锁体部1,包括座体101、锁舌102、翻扣103和联动件,锁舌102滑动设置于座体101,翻扣103适于转动设置于座体101,且翻扣103适于通过联动件与锁舌102驱动连接;
配合部2,开设有与锁舌102配合的配合孔201;
翻扣103适于转动以驱动锁舌102相对于座体101滑动以插入或者脱离配合孔201。
参照图1-图6,其中,门锁由锁体部1和配合部2构成。锁体部1包括座体101、锁舌102、翻扣103和联动件。锁舌102与座体10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锁舌102滑动设置于座体101内,且锁舌102的一部分适于穿出座体101。翻扣103转动设置于座体101,本实施例中,翻扣103通过销轴与座体101转动连接,销轴的长度方向与座体10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销轴的两端分别穿出座体101的相对两侧面。翻扣103与座体101的外侧面连接,且销轴也穿过翻扣103,以此将翻扣103转动安装在座体101上,因此翻扣103适于相对于座体101相对转动。联动件分别与锁舌102和翻扣103连接,翻扣103转动时,联动件随即移动而带动锁舌102滑动,方便带动锁舌102伸出座体101或缩至座体101内。
参照图1和图2,配合部2朝向锁体部1的一端面开设有配合孔201,锁舌102适于插入配合孔201内,而便于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配合部2朝向锁体部1的侧面的相对两边沿处均设有第一斜面。随着锁体部1转动对准配合部2时,锁舌102的端部与第一斜面接触,并在第一斜面上滑动,而方便第一斜面推动锁舌102使其缩至座体101内,而便于锁舌102转动至对准配合孔201,从而方便了锁舌102插设至配合孔201内。
这样设置,锁体部1的锁舌102插设至配合部2的配合孔201内时,此时锁体部1和配合部2形成锁紧配合,即使锁体部1和配合部2受到外力时,翻扣103不易发生转动,因此锁舌102不易退出配合孔201,以此维持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状态;需要解锁时,转动翻扣103使其相对于座体101转动,此时翻扣103通过联动件而驱动锁舌102缩至座体101内,方便锁舌102退出配合孔201,而方便解锁操作。
可选地,锁舌102的一部分位于座体101内部,座体101上开设有滑动槽1014,联动件包括联动杆104,联动杆104的一端连接位于座体101内部的锁舌102,联动杆104的另一端穿过滑动槽1014与翻扣103连接,当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时,翻扣103适于驱动联动杆104在滑动槽1014中移动,以使锁舌102相对于座体101滑动。
参照图3-图5,其中,座体101包括第一分体1011和第二分体1012,第一分体1011和第二分体1012一体成型或者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分体1011和第二分体1012一体成型设置。锁舌102滑动设置于第二分体1012内。联动件包括联动杆104,联动杆104为方形杆或圆形杆,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圆形杆。联动杆104的长度方向与翻扣103的转动轴线方向一致,座体101的相对两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1014,联动杆104设有两个,两个联动杆104分别位于锁舌102的相对两侧面,两个联动杆104的一端均与锁舌102连接,联动杆104与锁舌102之间焊接固定或粘结固定,本实施例中,联动杆104穿设于锁舌102,两个联动杆104的另一端均穿过滑动槽1014而伸出座体101的相对两侧面。两个联动杆104位于锁舌102内的一端相互抵接,本实施例中,两个联动杆104一体成型设置。滑动槽1014的长度方向与座体10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联动杆104适于在滑动槽1014内滑动。联动杆104伸出座体101的端部均与翻扣103连接,且随着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联动杆104被翻扣103带动而在滑动槽1014内滑动,以此锁舌102被带动相对于座体101滑动。由于联动杆104在滑动槽1014内滑动,不易发生偏斜的情况。
这样设置,需要带动锁舌102滑动时,带动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此时翻扣103带动联动杆104在滑动槽1014内沿座体101的长度方向滑动,随着联动杆104的滑动,滑动杆带动锁舌102也沿着座体101的长度方向滑动,而方便带动锁舌102伸出座体101而插至配合孔201内,且也方便调动锁舌102缩至座体101内部而退出配合孔201,便于完成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和解锁操作。联动杆104在被翻扣103带动时,滑动槽1014的槽壁对联动杆104进行限制,使得联动杆104仅能沿滑动槽1014的长度方向滑动,而便于直接驱动锁舌102滑动。
可选地,翻扣103上开有嵌设槽1032,联动杆104的一端设于嵌设槽1032内。
参照图3、图6和图13,其中,翻扣103的侧壁凹设成型有嵌设槽1032,在其他实施例中,嵌设槽1032也可直接开设。嵌设槽1032的一端呈开口状设置,安装翻扣103时,联动杆104的端部适于从嵌设槽1032的开口处进入嵌设槽1032内。
这样设置,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时,嵌设槽1032的位置跟随翻扣103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此时嵌设槽1032的槽壁推动联动杆104,而便于带动联动杆104发生滑动。
可选地,该门锁还包括保险装置3,保险装置3适于限制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
可选地,翻扣103上开设有防护槽1031,翻扣103适于罩设于座体101,座体101上设有限位槽1015,保险装置3包括限位部301,限位部301适于滑动设置于防护槽1031,且限位部301适于插设于限位槽1015,以限制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
参照图4、图7、图9-图12,其中,保险装置3设于翻扣103上,保险装置3包括插销、螺钉、扎带、限位部301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插销、螺钉或扎带将翻扣103与座体101固定,而限制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的转动。本实施例中,保险装置3包括限位部301。翻扣103的下侧面开设有防护槽1031,使得翻扣103适于罩设于座体101,防护槽1031的相对两槽壁分别与座体101的相对两侧面贴合。第一分体1011的上侧面和第二分体1012上侧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且台阶结构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连接面,所述第一平面设于第一分体1011的上侧面,第二平面设于第二分体1012的上侧面,连接面用于连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参照图6,翻扣103与座体101的铰接处位于第二分体1012上,当翻扣103罩设座体101时,台阶结构遮挡,且第一平面被遮挡,此时锁舌102的一部分伸出座体101插设至配合孔201内。转动翻扣103时,此时第一平面被逐渐暴露在外,且随着翻扣103与座体101之间的夹角变大,锁舌102逐渐被带动缩至座体101内。
参照图6、图9、图10和图12,连接面上设有限位块105,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05与座体101一体成型设置。限位块105的下侧面、连接面和第一平面之间形成限位槽1015。限位部301滑动设置在防护槽1031内,且限位部301沿第一分体1011翻扣103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翻扣103转动至遮挡第一平面时,此时滑动限位部301,使限位部301插入限位槽1015内,且限位部301与限位槽1015的槽壁抵接,此时即可限制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转动。
参照图9,翻扣103罩设在座体101上时,此时防护槽1031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空腔,而便于提供限位部301在防护槽1031内滑动的空间。
参照图6、图12-图15,限位槽1015的相对两侧壁均设有滑轨1034,滑轨1034与翻扣103一体成型或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滑轨1034与翻扣103一体成型设置,限位部301滑动设置在滑轨1034内,而对限位部301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限位部301包括插入部3011、主体部3012和导向部3013,插入部3011和导向部3013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3012的相对两端面。插入部3011适于插入限位槽1015内,导向部3013为杆状,且本实施例中,导向部3013为圆柱杆。导向部3013上套设有保险弹簧3014,保险弹簧3014的一端抵接在主体部3012的端面,保险弹簧3014的另一端抵接在滑轨1034的一端部,且当保险弹簧3014处于正常状态时,插入部3011呈插入限位槽1015的状态。限位块105的上侧面呈斜面设置,翻扣103转动至罩设第一平面时,插入部3011随着翻扣103转动,而在限位块105的上侧面上滑动,便于使得插入部3011朝保险弹簧3014的一端滑动,此时保险弹簧3014被压缩,随着插入部3011滑动至限位块105下方,保险弹簧3014的弹力推动限位部301朝限位槽1015内滑动,而方便插入部3011插设至限位槽1015内,完成对翻扣103转动的限制。
这样设置,锁舌102插入配合孔201内时,此时锁体部1和配合部2呈锁紧状态,此时限位部301的插入部3011插设至限位槽1015内,且保险弹簧3014的弹力限制插入部3011脱离限位槽1015,因此翻扣103和座体101之间通过限位部301与限位槽1015的配合而连接,限制了翻扣103相对于座体101发生转动,因此翻扣103不易翻起而带动锁舌102缩至座体101内,便于维持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状态。需要解锁时,滑动限位部301使得插入部3011脱离限位槽1015,再转动翻扣103即可方便带动锁舌102脱离配合孔201,而完成解锁操作。可以得知,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状态稳定,且解锁过程方便。
可选地,保险装置3还包括滑动块302,翻扣103的侧壁开设有与防护槽1031相通的启闭槽1033,滑动块302适于滑动设置于启闭槽1033,且滑动块302适于与限位部301连接。
参照图13-图15,其中,翻扣103的侧面开设有启闭槽1033,启闭槽1033的长度方向与翻扣103的长度方向一致,启闭槽1033使得防护槽1031与翻扣103的外侧连通。且启闭槽1033与滑轨1034连通。滑动块302滑动设置在启闭槽1033内,滑动块302与限位部301连接。滑动块302与限位部301焊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设置。本实施例中,滑动块302朝向防护槽1031内部的侧面一体成型有卡扣3021,卡扣3021滑动设置在启闭槽1033内,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302通过卡扣3021滑动设置在启闭槽1033内。限位部301的主体部3012开设有通孔,卡扣3021穿过通孔与主体部3012扣合,以此完成滑动块302与限位部301的可拆卸连接。
这样设置,滑动块302位于翻扣103的外侧,解锁操作时,通过带动滑动块302滑动而便于带动限位部301滑动,方便带动插入部3011滑动至脱离限位槽1015,而便于解除对翻扣103的限制。
可选地,座体101开设有容纳槽1016,锁舌102适于滑动设置于容纳槽1016,且锁舌102一部分适于伸出容纳槽1016,锁体部1还包括弹性件106,弹性件106适于分别与锁舌102和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
参照图8和图9,其中,容纳槽1016开设在第二分体1012朝向配合部2的端面,锁舌102滑动设置在容纳槽1016内,且锁舌102的一部分适于伸出容纳槽1016,可以理解的是,锁舌102伸出容纳槽1016的部分即为锁舌102伸出座体101的部分,也是锁舌102插入配合孔201的部分。弹性件106包括弹簧、弹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弹性件106分别于锁舌102和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弹性件106处于正常状态时,此时锁舌102呈插设至配合孔201的状态,而通过弹性件106维持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状态。
这样设置,弹性件106的弹力维持锁舌102的一端伸出容纳槽1016,便于维持锁舌102与配合孔201的配合状态,且不易锁舌102不易受到外力而脱离配合孔201,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状态因此更加稳定。锁舌102滑动设置在容纳槽1016内,容纳槽1016的槽壁对锁舌102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锁舌102在滑动过程中不易所以偏斜,锁舌102更容易精准的插入配合孔201内。
可选地,锁舌102包括第一锁舌1021和第二锁舌1022,第一锁舌1021的一部分适于伸出容纳槽1016,联动件适于与第二锁舌1022连接,且联动件适于通过第二锁舌1022带动第一锁舌1021缩至容纳槽1016内。
参照图3、图8和图11,其中,锁舌102包括第一锁舌1021和第二锁舌1022,第一锁舌1021滑动设置在第二锁舌1022的上侧面,第一锁舌1021的下侧面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与第一锁舌1021一体成型设置。第二锁舌1022的上侧面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锁舌1022的长度方向一致,导向块滑动设置于导向槽。第一锁舌1021的一端适于伸出容纳槽1016而插设至配合孔201内,当第一锁舌1021与配合孔201呈插设配合时,此时第二锁舌1022的端面与第二分体1012朝向配合部2的端面平齐,同时,导向块与导向槽的一个端面抵接。联动杆104穿设于第二锁舌1022,且联动杆104与第二锁舌1022连接。解锁时,翻扣103通过联动杆104带动第二锁舌1022朝容纳槽1016内部滑动,导向槽的槽壁即可推动导向块和锁舌102一并朝容纳槽1016内部滑动,以此使第一锁舌1021完全缩至容纳槽1016内。
可选地,弹性件106包括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第一弹簧1061适于分别与第一锁舌1021和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第二弹簧1062适于分别与第二锁舌1022和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
参照图8和图11,其中,第一锁舌1021和第二锁舌1022背离配合部2的端面均设有导向孔,第一弹簧1061位于第一锁舌1021的导向孔内,第二弹簧1062位于第二锁舌1022的导向孔内。第一弹簧1061的一端与第一锁舌1021上的导向孔的孔底焊接固定,第一弹簧1061的另一端与容纳槽1016的内壁焊接固定,第二弹簧1062的一端与第二锁舌1022上的导向孔的孔底焊接固定,第二弹簧1062的另一端与容纳槽1016的内壁焊接固定。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锁舌1021一端伸至容纳槽1016外,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的弹力均限制第一锁舌1021回缩至容纳槽1016内。
这样设置,正常状态下,第一锁舌1021的一端处于容纳槽1016外,锁体部1与配合部2锁紧时,第一锁舌1021顺着配合部2上的第一斜面滑动,此时第一锁舌1021在第二锁舌1022上滑动,第二锁舌1022维持不动,第一锁舌1021滑动仅压缩第一弹簧1061,便于第一锁舌1021滑动至对准配合孔201,而完成锁紧操作。当第一锁舌1021插入配合孔201后,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的弹力一并限制第一锁舌1021脱离配合孔201,使得锁体部1和配合部2的锁紧状态更稳定。需要解锁时,转动翻扣103,翻扣103通过联动杆104带动第二锁舌1022滑动,第二锁舌1022滑动时,导向槽的槽壁推动导向块,而是带动第一锁舌1021朝容纳槽1016内滑动,完成解锁操作。翻扣103转动过程中,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均被压缩,翻扣103转动受到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的弹力限制,因而翻扣103不易被随意转动而带动第一锁舌1021脱离配合孔201,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锁舌1021处于配合孔201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座体101还包括卡接部1013,卡接部1013位于第二分体1012背离第一分体1011的端面,且卡接部1013朝向配合部2设置。卡接部1013呈L形设置,卡接部1013一端与第二分体1012一体成型设置,卡接部1013另一端朝下弯折。配合部2的上侧面开设有卡接槽202。当锁体部1和配合部2锁紧时,此时卡接部1013的一端插设在卡接槽202内,进一步提高了锁紧部和配合部2锁紧状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围栏,包括门体4、门框5和如上的门锁,门体4和门框5适于通过门锁连接。
参照图1、图2、图16和图17,其中,门体4铰接于门框5,门体4包括横杆401,锁紧部的第一分体1011下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017,第一分体1011适于通过安装槽1017而插设在横杆401端部。门框5包括竖杆501,竖杆501为空心杆。配合部2的下侧面一体成型有安装杆203,安装杆203适于插设至竖杆501内,而完成配合部2与竖杆501的安装。随着门体4的转动,锁紧部逐渐靠近配合部2,便于第一锁舌1021插设至配合孔201内,而限制门体4相对于门框5的转动。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部(1),包括座体(101)、锁舌(102)、翻扣(103)和联动件,所述锁舌(102)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101),所述翻扣(103)适于转动设置于所述座体(101),且所述翻扣(103)适于通过所述联动件与所述锁舌(102)驱动连接;
配合部(2),开设有与所述锁舌(102)配合的配合孔(201);
所述翻扣(103)适于转动以驱动所述锁舌(102)相对于所述座体(101)滑动以插入或者脱离所述配合孔(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10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座体(101)内部,所述座体(101)上开设有滑动槽(1014),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杆(104),所述联动杆(104)的一端连接位于所述座体(101)内部的所述锁舌(102),所述联动杆(10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槽(1014)与所述翻扣(103)连接,当所述翻扣(103)相对于所述座体(101)转动时,所述翻扣(103)适于驱动所述联动杆(104)在所述滑动槽(1014)中移动,以使所述锁舌(102)相对于所述座体(101)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扣(103)上开有嵌设槽(1032),所述联动杆(104)的一端设于所述嵌设槽(103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险装置(3),所述保险装置(3)适于限制所述翻扣(103)相对于所述座体(10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扣(103)上开设有防护槽(1031),所述翻扣(103)适于罩设于所述座体(101),所述座体(101)上设有限位槽(1015),所述保险装置(3)包括限位部(301),所述限位部(301)适于滑动设置于所述防护槽(1031),且所述限位部(301)适于插设于所述限位槽(1015),以限制所述翻扣(103)相对于所述座体(10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装置(3)还包括滑动块(302),所述翻扣(103)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防护槽(1031)相通的启闭槽(1033),所述滑动块(302)适于滑动设置于所述启闭槽(1033),且所述滑动块(302)适于与所述限位部(3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1)开设有容纳槽(1016),所述锁舌(102)适于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016),且所述锁舌(102)一部分适于伸出所述容纳槽(1016),所述锁体部(1)还包括弹性件(106),所述弹性件(106)适于分别与所述锁舌(102)和所述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102)包括第一锁舌(1021)和第二锁舌(1022),所述第一锁舌(1021)的一部分适于伸出所述容纳槽(1016),所述联动件适于与所述第二锁舌(1022)连接,且所述联动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锁舌(1022)带动所述第一锁舌(1021)缩至所述容纳槽(101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06)包括第一弹簧(1061)和第二弹簧(1062),所述第一弹簧(1061)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锁舌(1021)和所述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62)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二锁舌(1022)和所述容纳槽(1016)的内壁连接。
10.一种围栏,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4)、门框(5)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所述门体(4)和所述门框(5)适于通过所述门锁连接。
CN202120129894.XU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门锁及围栏 Active CN215407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9894.XU CN215407993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门锁及围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9894.XU CN215407993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门锁及围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7993U true CN215407993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9894.XU Active CN215407993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门锁及围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7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07993U (zh) 一种门锁及围栏
KR200469307Y1 (ko) 미닫이 창호용 자동잠금장치
JP2008308943A (ja) 開き戸の施解錠機構
KR200475818Y1 (ko) 잠금 여부 표시기능을 구비한 열쇠
KR101498259B1 (ko) 잠금여부를 확인할 수 있는 열쇠
CN115110840B (zh) 锁体结构及无钥匙门锁
CN216949910U (zh) 解锁机构以及耗材柜
JP2887109B2 (ja) スライド式ラッチ錠
CN210768245U (zh) 一种车门电控锁
CN112031554B (zh) 按压式门锁锁定、解锁结构及具有其的按压式门锁
CN111911009B (zh) 一种门锁强制锁定结构及具有其的门锁
JP3318294B2 (ja) クレモンロック装置
CN209976204U (zh) 开关锁机构、锁具及车辆
CN218541876U (zh) 一种新型的开锁方式多样的电气柜锁
CN108798267B (zh) 一种防盗锁和与之相匹配的钥匙
CN218597972U (zh) 锁具以及智能门锁
CN112012585B (zh) 一种轴向闭锁机构、锁具及其解闭锁方法
CN213980297U (zh) 锁具及玻璃门
KR101034037B1 (ko) 디지털 도어락
CN219220032U (zh) 一种按键式门锁
CN220705597U (zh) 一种人字伸缩梯的插销锁
JP4273552B2 (ja) 建具の施錠機構
CN217028465U (zh) 一种便于开锁的锁体
JP3035249B2 (ja) クレモンロック装置
CN213953298U (zh) 具有把手自动回位功能的车门安防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