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0297U - 锁具及玻璃门 - Google Patents

锁具及玻璃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0297U
CN213980297U CN202021694316.2U CN202021694316U CN213980297U CN 213980297 U CN213980297 U CN 213980297U CN 202021694316 U CN202021694316 U CN 202021694316U CN 213980297 U CN213980297 U CN 213980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inkage
handle
latch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43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宝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l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nl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nl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nl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43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0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0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0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及玻璃门,一种锁具包括锁体、执手、传动机构及锁舌机构,锁体固定连接于门扇,执手转动连接于锁体,传动机构设于锁体内,转动执手能够带动第一拨动件转动,第一拨动件与第一联动件抵接,带动第一联动件转动,使导向柱从初始位滑入锁止位,并驱动第二联动件带动锁舌滑动,以使锁舌与锁扣盒插接配合。一种玻璃门包括门框、门扇、锁具及锁扣盒,门扇转动连接于门框,锁体固定于门扇,锁扣盒安装于门框,锁扣盒设有锁舌槽,锁舌可活动地插接于锁舌槽。上述锁具及玻璃门,通过上提执手,即可实现锁具从解锁状态到锁止状态的切换,操作便捷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锁具及玻璃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具及玻璃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璃门锁,一般需要先需转动门内把手来驱使主锁舌上锁,再转动旋钮来驱使保险锁舌上锁,若使用者忘记转动旋钮而导致未反锁,转动把手即可从室外打开门扇。并且锁体只能与一种执手固装匹配,无法适用于多种执手,门锁适用用性较差且更换拆装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门锁适用性较差且拆装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锁具及玻璃门。
一种锁具,安装于门扇并与门框上的锁扣盒配合,包括:
锁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扇;
执手,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
传动机构,设于所述锁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拨动件、第一联动件及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拨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执手,所述第一拨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联动件凸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二联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初始位及锁止位,所述导向柱活动插设于所述滑槽内;以及
锁舌机构,包括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二联动件固定连接,所述锁舌可活动地穿设所述锁体朝向所述锁扣盒的一侧;
其中,转动所述执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拨动件转动,所述第一拨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抵接,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使所述导向柱从所述初始位滑入所述锁止位,并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锁舌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盒插接配合,所述门扇锁止于所述门框上。
上述锁具,当门扇及门框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外力作用转动执手,执手带动第一拨动件转动,第一拨动件与第一联动件抵接,并带动第一联动件转动,使导向柱从初始位滑入锁止位,并驱动第二联动件带动锁舌滑动,以使锁舌插设于锁扣盒内,从而将门扇及门框切换至锁止状态,操作方便快捷;同时下压无法转动执手,防止通过下压执手而随意打开门扇,影响使用的安全性;锁体便于更替,以与不同的执手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件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凸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拨动件包括第一本体及沿所述第一本体径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本体连接于所述执手,转动所述执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伸出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凸块抵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拨动件还包括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本体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伸出部间隔设置,所述锁体上设有限位柱,转动所述执手时,所述第二伸出部能抵接于所述限位柱以限制所述第一拨动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扭转部、第二扭转部及第三扭转部,所述第二扭转部位于所述第一扭转部及所述第一扭转部之间,所述第一扭转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三扭转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卡槽、导向槽及第二卡槽,所述导向槽相对于水平线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导向槽呈夹角且位于所述锁止位,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导向槽大致垂直且位于所述初始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二拨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当转动所述第二拨动件时,所述第二拨动块能与所述第一联动件抵接,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使所述导向柱从所述锁止位滑入所述初始位,并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锁舌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盒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拨动件包括第二本体及沿所述第二本体径向延伸的第三伸出部,所述第一联动件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有勾形部,转动所述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三伸出部能够卡接所述勾形部,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补偿组件,所述补偿组件包括补偿条、支杆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补偿条连接于所述锁舌的侧面且活动设于所述锁体,所述支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补偿条,所述支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杆且抵持于所述锁舌的端面及所述锁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钩舌组件,所述钩舌组件包括两个钩舌及第三弹性件,所述锁舌设有内腔,两个所述钩舌转动连接于锁舌,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持于两个所述钩舌之间,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自然态时,两个所述钩舌分别穿设并露出于所述锁舌的两个端面,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态时,两个所述钩舌能够收容于所述内腔。
一种玻璃门,包括:
门框;
门扇,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框;
上述锁具,所述锁体固定于所述门扇;以及
锁扣盒,安装于所述门框,所述锁扣盒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锁舌槽,以使所述门扇及所述门框锁止或解锁。
上述玻璃门,设有锁具及锁扣盒,通过外力作用转动执手,能快速上锁,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玻璃门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锁具的组合示意图(此时门扇处于解锁状态);
图3为图2所示锁具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锁具中第一联动件的轴测图;
图5为图3所示锁具中第二联动件的轴测图;
图6为图2的正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锁具的组合示意图(此时门扇处于未完全锁止状态一);
图8为一实施例中锁具的组合示意图(此时门扇处于未完全锁止状态二);
图9为一实施例中锁具的组合示意图(此时门扇处于完全锁止状态)。
附图标记:
10、锁具;60、门扇;70、门框;80、锁扣盒;81、锁舌槽;100、锁体; 101、容腔;110、限位柱;111、第一限位柱;112、第二限位柱;120、定位块; 121、插槽;200、执手;300、传动机构;310、第一拨动件;311、第一本体; 312、第一伸出部;313、第二伸出部;320、第一联动件;321、导向柱;322、凸块;323、勾形部;330、第二联动件;331、滑槽;331a、初始位;331b、锁止位;332、第一卡槽;333、导向槽;334、第二卡槽;340、第二拨动件;340a、锁孔;341、第二本体;342、第三伸出部;400、锁舌机构;410、锁舌;411、安装槽;412、内腔;420、补偿组件;421、补偿条;422、支杆;423、第二弹性件;430、钩舌组件;431、钩舌;432、第三弹性件;500、第一弹性件;510、第一扭转部;520、第二扭转部;530、第三扭转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锁具10的示意图,上述锁具 10安装于门扇60并与门框70上的锁扣盒80插接配合,以将门扇60锁止于门框70。请结合参考图2,该锁具10包括锁体100、执手200、传动机构300及锁舌机构400,锁体100固定连接于门扇60,执手200转动连接于锁体100,传动机构300活动设于锁体100内并与锁舌410固定连接。
通过转动执手200,执手200带动传动机构300转动,传动机构300可以驱使锁舌机构400滑动,并将锁舌机构400推入锁扣盒80中,从而将门扇60锁止于门框70。其中,当执手200位于室内时,通过上提执手200,即可实现锁具10从解锁状态到锁止状态的切换,完成从室内快速上锁的过程;当执手200 位于室外时,通过上提执手200,即可实现锁具10从解锁状态到锁止状态的切换,完成从门外锁紧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锁体100为执手200、传动机构300及锁舌机构400的承载体,锁体100与门扇60固定连接,锁体100靠近门扇60的一侧设有容腔101,传动机构300及锁舌机构400均设于容腔101内。通过该结构设置,便于锁具10拆装,及时更换锁体100,以与不同的执手200、传动机构300及锁舌机构400装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体100的形状为方形,锁体1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门扇60。锁舌机构400包括锁舌410,锁舌410活动设于锁体100的容腔101 内,当执手200转动时,执手200能够驱动锁舌410朝靠近锁扣盒80的一侧移动至容腔101外并与锁扣盒80插接配合,从而将门扇60锁止。
请参考图2,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拨动件310、第一联动件320及第二联动件330。其中,第一拨动件310固定连接于执手200,第一拨动件310与第一联动件320相邻设置,第一联动件320转动连接于锁体100,第二联动件330与锁舌410固定连接,第二联动件330及第一联动件320活动连接。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及图4,第一联动件320凸设有导向柱321,结合图6所示,第二联动件330设有滑槽331,滑槽331包括初始位331a及锁止位331b,导向柱321能够在滑槽331内滑动并在初始位331a及锁止位331b 之间切换。
当门扇60及门框70处于解锁状态时,如图6所示,通过外力作用转动执手200(沿图7所示箭头方向转动),执手200带动第一拨动件310转动,第一拨动件310与第一联动件320抵接,并带动第一联动件320转动,使导向柱321 从初始位331a滑入锁止位331b,并驱动第二联动件330带动锁舌410滑动,以使锁舌410插设于锁扣盒80内,如图8所示,从而将门扇60及门框70切换至锁止状态,操作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一联动件320远离导向柱321的一端凸设有凸块322,转动执手200能够使凸块322与第一拨动块的构件抵接。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联动件320设于第二联动件330的前侧,导向柱321沿靠近第二联动件330的一侧(即后侧)延伸,凸块322沿远离第二联动件330的一侧(即前侧)延伸,且导向柱321及凸块322在纵向错开设置,纵向错开可以理解为凸块322及导向柱321连线与纵向方向形成偏置角。通过该设置,第一拨动块与第一联动件320、第一联动件320及第二联动件330 的传动能够顺畅进行,且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拨动件310包括第一本体311及沿第一本体311径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312。该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11连接于执手200,转动执手200能够带动第一伸出部312转动,以使第一伸出部312与凸块322抵接,并带动第一联动件320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凸块322呈圆柱形,第一伸出部312靠近导向柱321的一侧呈弧形,不易刮损凸块322及第一伸出部312,以使第一联动件320及第一拨动件310更好地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块322也可以呈棱柱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拨动件310还包括第二伸出部313,第二伸出部313 沿第一本体311径向延伸且与第一伸出部312间隔设置。该实施例中,锁体100 上设有限位柱110,转动执手200时,第二伸出部313能抵接于限位柱110以限制第一拨动件310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柱110的数量为两且间隔设置,为便于区分,两个限位柱110分别为第一限位柱111及第二限位柱112,第二伸出部313限位于第一限位柱111及第二限位柱112之间。
当门扇60处于解锁状态时,导向柱321位于初始位331a,第二伸出部313 与第一限位柱111抵接,如图6所示;当门扇60处于锁止状态时,导向柱321 由初始位331a滑动至锁止位331b,第一拨动块转动以使第二伸出部313与第二限位柱112抵接,如图8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限位柱111及第二限位柱112横向错开设置且位于第二伸出部313的移动路径上,从而有效限位第二伸出部313而限制第一拨动件 310转动。横向错开可以理解为第一限位柱111及第二限位柱112的连线与横向方向形成偏置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滑槽331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卡槽332、导向槽333及第二卡槽334。该实施例中,导向槽333相对于水平线呈倾斜设置,第一卡槽332与导向槽333呈夹角且位于锁止位331b,第二卡槽334与导向槽 333大致垂直且位于初始位331a。
当门扇60处于解锁状态时,导向柱321卡持于第二卡槽334,如图6所示;请结合图7,通过外力作用转动执手200,执手200带动第一拨动件310转动(沿图7所示箭头方向转动),第一拨动件310与第一联动件320抵接,并带动第一联动件320转动,使导向柱321从第二卡槽334沿导向槽333滑入第一卡槽 332,以使门扇60处于锁止状态,如图8所示。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00还包括复位弹簧(图未示),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锁体100及执手200。如此,在转动执手200以将门扇 60锁止后,松开执手200,可以依靠复位弹簧的扭力作用使得执手200以及第一拨动件310回复到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即为复位弹簧处于未发生扭曲的状态。此时,如图9所示,第一拨动件310抵接于第一限位柱111,此时下压无法转动执手200,而将门扇60解锁,防止通过下压执手200而随意打开门扇60,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上述锁具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00,第一弹性件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锁体100及第一联动件320。该实施例中,当转动执手200时,导向柱321能够从第二卡槽334滑入导向槽333,以使第一弹性件 500发生扭曲,此时,锁舌410插入锁扣盒80当并未锁止,第一弹性件500通过扭力使导向柱321能够从导向槽333滑入第一卡槽332,此时,锁舌410与锁扣盒80锁止。即通过外力使导向柱321能够从第二卡槽334滑入导向槽333,在撤掉外力后,第一弹性件500通过扭力使使导向柱321能够从导向槽333滑入第一卡槽332,实现锁止。
例如,请参考图3,第一弹性件50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扭转部510、第二扭转部520及第三扭转部530,第二扭转部520位于第一扭转部510及第一扭转部510之间,第一扭转部510固定连接于锁体100,第三扭转部530固定连接于第一联动件320。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弹性件500,直接通过外力转动执手 200,使导向柱321从第二卡槽334沿导向槽333滑入第一卡槽332,而实现锁止。
请参考图3,传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二拨动件340,第二拨动件340转动连接于锁体100且靠近执手200。当通过转动执手200将门扇60从门内锁止后,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拨动件340,第二拨动块能与第一联动件320抵接,带动第一联动件320转动,使导向柱321从锁止位331b滑入初始位331a,并驱动第二联动件330带动锁舌410滑动复位到容腔101内,将门扇60从锁止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拨动件340上设有锁孔340a,可以通过机械钥匙插设于锁孔340a并转动第二拨动件3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拨动件340包括第二本体341及沿第二本体341径向延伸的第三伸出部342,第一联动件320远离导向柱321的一端设有勾形部 323。该实施例中,转动第二拨动件340,第三伸出部342能够卡接勾形部,并带动第一联动件320转动,操作方便。
请参考图3,锁舌机构400还包括补偿组件420,补偿组件420夹设于锁舌 410及锁扣盒80之间,以提高锁舌410及锁扣盒80的密封性,避免锁舌410在锁扣盒80内晃动而发出噪音。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补偿组件420包括补偿条421、支杆422及第二弹性件 423,补偿条421凸设于锁舌410的侧面,支杆4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补偿条 421,支杆422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锁体100,第二弹性件423套设于支杆422 且抵持于锁舌410的端面及锁体100之间。当锁舌410滑动超出容腔101外时,补偿条421在第二弹性件423的作用下也会伸出于容腔101外,并卡持于锁舌 410及锁扣盒8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锁体100内设有定位块120,定位块120上设有插槽121,支杆422的第二端插设于插槽121,以使支杆422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插槽121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舌410的侧面设有安装槽411,补偿条421连接于支杆 422且卡设于安装槽411,当锁舌410滑动超出容腔101外时,补偿条421在第二弹性件423的作用下也随锁舌410同步伸出于容腔101外。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锁舌机构400还包括钩舌组件430,钩舌组件430 可活动地穿设所述锁舌410的端面。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钩舌组件430包括两个钩舌431及第四弹性件432,请结合图2,锁舌410设有内腔412,两个钩舌431转动连接于锁舌410,第三弹性件432抵持于两个钩舌431之间,当第三弹性件432处于自然态时,两个钩舌431分别穿设并露出于锁舌410的两个端面,当第三弹性件432处于压缩态时,两个钩舌431能够收容于内腔412。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锁扣盒80设有锁舌槽81,当门扇60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410位于锁体100的容腔101内,锁体100与钩舌431抵持而使钩舌431收容于锁舌410的内腔412;当门扇60切换至锁止状态时,锁舌410 带动钩舌431滑出容腔101外但并未插设于锁舌槽81时,钩舌431穿设并露出于锁舌410的端面,当锁舌410带动钩舌431滑入锁舌槽81时,钩舌431滑过锁舌槽81的槽壁并露出于钩舌431的端面外,此时,钩舌431凸伸露出于内腔412外并卡持于锁舌槽81的槽壁,可防止撬锁行为。
请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的玻璃门包括门扇60、门框70、锁扣盒80及上述锁具10,门扇60转动连接于门框70,锁具10锁体100固定于门扇60,锁扣盒 80安装于门框70,锁舌410可活动地插接于锁舌槽81,以使门扇60及门框70 锁止或解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锁具,安装于门扇并与门框上的锁扣盒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扇;
执手,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
传动机构,设于所述锁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拨动件、第一联动件及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拨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执手,所述第一拨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一联动件凸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二联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初始位及锁止位,所述导向柱活动插设于所述滑槽内;以及
锁舌机构,包括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二联动件固定连接,所述锁舌可活动地穿设所述锁体朝向所述锁扣盒的一侧;
其中,施加外力转动所述执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拨动件转动,所述第一拨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抵接,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使所述导向柱从所述初始位滑入所述锁止位,并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锁舌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盒插接配合,卸除外力所述执手能够复位,所述门扇锁止于所述门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凸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拨动件包括第一本体及沿所述第一本体径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本体连接于所述执手,转动所述执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伸出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凸块抵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动件还包括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本体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伸出部间隔设置,所述锁体上设有限位柱,转动所述执手时,所述第二伸出部能抵接于所述限位柱以限制所述第一拨动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扭转部、第二扭转部及第三扭转部,所述第二扭转部位于所述第一扭转部及所述第一扭转部之间,所述第一扭转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三扭转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卡槽、导向槽及第二卡槽,所述导向槽相对于水平线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导向槽呈夹角且位于所述锁止位,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导向槽大致垂直且位于所述初始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二拨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当转动所述第二拨动件时,所述第二拨动块能与所述第一联动件抵接,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使所述导向柱从所述锁止位滑入所述初始位,并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锁舌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盒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拨动件包括第二本体及沿所述第二本体径向延伸的第三伸出部,所述第一联动件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有勾形部,转动所述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三伸出部能够卡接所述勾形部,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补偿组件,所述补偿组件包括补偿条、支杆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补偿条连接于所述锁舌的侧面且活动设于所述锁体,所述支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补偿条,所述支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杆且抵持于所述锁舌的端面及所述锁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钩舌组件,所述钩舌组件包括两个钩舌及第三弹性件,所述锁舌设有内腔,两个所述钩舌转动连接于锁舌,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持于两个所述钩舌之间,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自然态时,两个所述钩舌分别穿设并露出于所述锁舌的两个端面,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态时,两个所述钩舌能够收容于所述内腔。
10.一种玻璃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框;
门扇,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框;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具,所述锁体固定于所述门扇;以及
锁扣盒,安装于所述门框,所述锁扣盒设有锁舌槽,所述锁舌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锁舌槽,以使所述门扇及所述门框锁止或解锁。
CN202021694316.2U 2020-08-14 2020-08-14 锁具及玻璃门 Active CN213980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316.2U CN213980297U (zh) 2020-08-14 2020-08-14 锁具及玻璃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316.2U CN213980297U (zh) 2020-08-14 2020-08-14 锁具及玻璃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0297U true CN21398029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38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4316.2U Active CN213980297U (zh) 2020-08-14 2020-08-14 锁具及玻璃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0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1244B2 (en) Fire door lock
US7836738B2 (en) Mortise lock for ordinary door and panic door
US20090151407A1 (en) Door lock with automatic locking of deadbolt
US7264319B2 (en) Drawer locking apparatus of a cabinet
EP1335085A1 (en) Lock for a sliding door or gate
WO2020211324A1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US6164099A (en) Door lock
CN213980297U (zh) 锁具及玻璃门
KR101598958B1 (ko) 래치볼트 방향 설정 자동 변환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락
US11408207B2 (en) Lock with a long-travel deadbolt
US20090229322A1 (en) Storm door lock assembly
CN115110840A (zh) 锁体结构及无钥匙门锁
JP3035252B2 (ja) 引き出し回転型クレモンロック装置
EP3653816A1 (en) Lock with replaceable modules
CN212271832U (zh) 一种能够防止呆舌摔出的锁具及玻璃门
CN213234577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锁具及玻璃门
GB2130287A (en) Door fastener
CN215332005U (zh) 一种新型插芯锁
CN219931880U (zh) 一种自锁插销
CN211422173U (zh) 一种门锁
JPH10102846A (ja) カードキー式錠前の非常解錠装置
CN111648662A (zh) 一种能够防止呆舌摔出的锁具及玻璃门
CN213245310U (zh) 一种防盗门锁
EP3653815B1 (en) Lock with emergency unlocking feature
CN210768209U (zh) 一种双快真插芯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