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7801U - 复合滤芯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7801U
CN215387801U CN202121289926.9U CN202121289926U CN215387801U CN 215387801 U CN215387801 U CN 215387801U CN 202121289926 U CN202121289926 U CN 202121289926U CN 215387801 U CN215387801 U CN 215387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wall
water
assembly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99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世武
许经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99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7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7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7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包括:外壳体、前置滤芯组件、隔水件和后置组件,前置滤芯组件的第一滤芯与外壳体形成第一流道;隔水件外壁与第一滤芯内壁间隔形成第二流道;后置组件连接在隔水件下方,后置组件上部连接有中心管,中心管穿设于隔水件内,中心管外壁与隔水件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三流道,中心管内部形成第四流道,水从第三流道进入后置组件内过滤后经第四流道排出;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组件之间通过隔水件进行连接,前置滤芯组件配合外壳体和隔水件形成前置过滤水路,后置组件配合中心管使得后置组件形成独立于外壳体的后置过滤水路;整体结构排布合理,有效避免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组件之间发生窜水,且能方便安装。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具有前后置过滤组件的复合滤芯,其常用的结构是,利用隔水组件将外壳体内部分隔为两个滤腔,后置过滤组件通过外围的水流通道进入后置过滤组件过滤,然后经过中心管穿过前置过滤组件后排出;而前置过滤组件的水路则为原水直接进入到前置过滤组件内过滤排出。这种结构在安装时对后置过滤组件的上下部密封装配要求高,否则容易出现前后置过滤组件之间发生窜水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滤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滤芯,包括:
外壳体;
前置滤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流道;
隔水件,穿插于所述第一滤芯中部,所述隔水件与所述第一滤芯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水进入所述第一流道经过所述第一滤芯后从所述第二流道排出;
后置组件,连接在所述隔水件下方,所述后置组件上部连接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穿设于隔水件内,所述中心管外壁与所述隔水件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三流道,所述中心管内部形成第四流道,水从所述第三流道进入所述后置组件内过滤后经所述第四流道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组件之间通过隔水件进行连接,前置滤芯组件配合外壳体和隔水件形成前置过滤水路,后置组件配合中心管使得后置组件形成独立于外壳体的后置过滤水路;整体结构排布合理,有效避免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组件之间发生窜水,且能方便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水件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管部,所述第一滤芯套设于所述管部外,所述管部外壁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壁之间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后置组件包括桶体和安装在所述桶体内的后置滤芯组件;所述管部底端与所述桶体上端连接,所述中心管穿设于所述管部内,所述中心管外壁与所述管部内壁之间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三流道,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外壁与所述桶体内壁之间间隔且该间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中心管内部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内部连通以形成所述第四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体其中一端部设有原水进口、前置出口、后置进口和纯水出口,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前置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后置进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滤芯组件还包括密封于所述第一滤芯上端面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敞口;所述隔水件还包括盖部,所述盖部从所述管部外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盖部上端面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底面紧密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桶体上端面设有可插入所述管部内的接口,所述接口外壁与所述管部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接口后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体远离其进出水端的另一端部处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旋熔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密封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心管外壁绕周向设有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抵接在所述管部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第二滤芯、第二端盖和第三端盖,所述第二端盖盖合在所述第二滤芯上端,所述中心管通过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滤芯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端盖密封所述第二滤芯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芯包括至少一层滤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滤芯包括至少一层滤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置滤芯组件水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置组件水路图。
附图标记:外壳体100;原水进口101;前置出口102;后置进口103;纯水出口104;前置滤芯组件200;第一滤芯210;第一端盖220;敞口221;第一流道301;第二流道302;第三流道303;第四流道304;隔水件400;管部410;盖部420;后置组件500;桶体510接口511;后置滤芯组件520;中心管530;支撑条531;盖板610;滤板组件620;第二滤芯521;第二端盖522;第三端盖5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滤芯,包括外壳体100、前置滤芯组件200、隔水件400和后置组件500。外壳体100可呈筒状,其上端为进出水端,下端密封。如图2所示,前置滤芯组件200和后置组件500分布在外壳体100内的上下部。前置滤芯组件200包括第一滤芯210,第一滤芯210的外壁与外壳体100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流道301。其中一种实施方式,隔水件400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管部410,第一滤芯210套设于管部410外,管部410外壁与第一滤芯210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二流道302。后置组件500包括桶体510、后置滤芯组件520和中心管530。后置滤芯组件520安装在桶体510内,桶体510上端开口,可呈如图1所示桶体510上端设有向上凸起的端口,该端口插接在管部410底部内,管部410内部通过该端口连通至桶体510内部。中心管530穿设于管部410内,中心管530外壁与管部410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三流道303;后置滤芯组件520安装在桶体510内,后置滤芯组件520的外壁与桶体510内壁之间间隔,该间隔与第三流道303连通。中心管530的下端伸入至桶体510内与后置滤芯组件520连接。中心管530内部与后置滤芯组件520内部连通形成第四通道。
该复合滤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原水从外壳体100上端处先进入到第一流道301内,原水从第一流道301通过第一滤芯210进行前置过滤形成净水,净水进入第二流道302,从第二流道302通过外壳体100的上端排出。排出后的净水可连通至外置的RO滤芯进行二次净化。如图4所示,二次净化后的净水再通过外壳体100上端处进入到第三流道303,净水沿第三流道303流入到桶体510内,在桶体510内经过后置滤芯组件520进行后置过滤形成纯水,纯水再流经第四流道304后从外壳体100的上端排出供用户使用。
前置滤芯组件200和后置组件500之间通过隔水件400进行连接,前置滤芯组件200配合外壳体100和隔水件400形成前置过滤水路,后置组件500配合中心管530使得后置组件500形成独立于外壳体100的后置过滤水路;整体结构排布合理,有效避免前置滤芯组件200和后置组件500之间发生窜水,且能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壳体100其中一端部设有原水进口101、前置出口102、后置进口103和纯水出口104,原水进口101与第一流道301连通,前置出口102与第二流道302连通,后置进口103与第三流道303连通,纯水出口104与第四流道304连通。如图1所示,原水进口101、前置出口102、后置进口103和纯水出口104可设置在外壳体100的上端,前置滤芯组件200位于外壳体100内的上部,后置组件500位于外壳体100内的下部。原水经过原水进口101进入第一流道301,净水经过第二流道302从前置出口102排出,二次净化后的净水经过后置进口103进入第三流道303,纯水流经第四流道304后从纯水出口104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组件200还包括密封于第一滤芯210上端面的第一端盖220,第一端盖220中部设有与第二流道302连通的敞口221;隔水件400还包括盖部420,盖部420从管部410外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盖部420上端面与前置滤芯组件200的底面紧密贴合。如图2所示,第一滤芯210的上下端面分别利用第一端盖220和隔水件400的盖部420进行密封,以此保证原水从第一流道301经过第一滤芯210过滤后进入到第二流道302内。盖部420可从管部410的下端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桶体510上端面设有可插入管部410内的接口511,接口511外壁与管部410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中心管530穿过接口511后与后置滤芯组件520连接。接口511外壁和管部410内壁之间可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三流道303通过接口511连通至桶体51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壳体100远离其进出水端的另一端部处设有盖板610,盖板610通过旋熔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密封固定在外壳体100端部;当外壳体100内部的各组件装配完成后,将盖板610密封连接在外壳体100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心管530外壁绕周向设有若干支撑条531,支撑条531抵接在管部410内壁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中心管530穿设于管部410内,中心管530和管部410之间通过支撑条531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后置滤芯组件520包括第二滤芯521、第二端盖522和第三端盖523,第二端盖522盖合在第二滤芯521上端,中心管530通过第二端盖522与第二滤芯521内部连通,第三端盖523密封第二滤芯521底部。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端盖522上端插入中心管530底端,中心管530通过第二端盖522连通至第二滤芯521内部。利用第二端盖522和第三端盖523将第二滤芯521的上下端面与桶体510内壁隔离,第二滤芯521外侧壁与桶体510内壁之间间隔。
第一滤芯210包括至少一层滤材。第二滤芯521包括至少一层滤材。其中,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521的滤材可以是PP棉、RO膜、活性炭等现有滤材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00);
前置滤芯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00)内,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00)包括第一滤芯(210),所述第一滤芯(210)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100)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流道(301);
隔水件(400),穿插于所述第一滤芯(210)中部,所述隔水件(400)与所述第一滤芯(210)之间形成第二流道(302),水进入所述第一流道(301)经过所述第一滤芯(210)后从所述第二流道(302)排出;
后置组件(500),连接在所述隔水件(400)下方,所述后置组件(500)上部连接有中心管(530),所述中心管(530)穿设于隔水件(400)内,所述中心管(530)外壁与所述隔水件(400)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三流道(303),所述中心管内部形成第四流道(304),水从所述第三流道(303)进入所述后置组件(500)内过滤后经所述第四流道(304)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件(400)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管部(410),所述第一滤芯(210)套设于所述管部(410)外,所述管部(410)外壁与所述第一滤芯(210)的内壁之间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流道(302);所述后置组件(500)包括桶体(510)和安装在所述桶体(510)内的后置滤芯组件(520);所述管部(410)底端与所述桶体(510)上端连接,所述中心管(530)穿设于所述管部(410)内,所述中心管(530)外壁与所述管部(410)内壁之间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三流道(303),所述后置滤芯组件(520)外壁与所述桶体(510)内壁之间间隔且该间隔与所述第三流道(303)连通,所述中心管(530)内部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520)内部连通以形成所述第四流道(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0)其中一端部设有原水进口(101)、前置出口(102)、后置进口(103)和纯水出口(104),所述原水进口(101)与所述第一流道(301)连通,所述前置出口(102)与所述第二流道(302)连通,所述后置进口(103)与所述第三流道(303)连通,所述纯水出口(104)与所述第四流道(30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00)还包括密封于所述第一滤芯(210)上端面的第一端盖(220),所述第一端盖(220)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302)连通的敞口(221);所述隔水件(400)还包括盖部(420),所述盖部(420)从所述管部(410)外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盖部(420)上端面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00)的底面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510)上端面设有可插入所述管部(410)内的接口(511),所述接口(511)外壁与所述管部(410)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中心管(530)穿过所述接口(511)后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5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0)远离其进出水端的另一端部处设有盖板(610),所述盖板(610)通过旋熔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密封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00)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530)外壁绕周向设有若干支撑条(531),所述支撑条(531)抵接在所述管部(410)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520)包括第二滤芯(521)、第二端盖(522)和第三端盖(523),所述第二端盖(522)盖合在所述第二滤芯(521)上端,所述中心管(530)通过所述第二端盖(522)与所述第二滤芯(521)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端盖(523)密封所述第二滤芯(521)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210)包括至少一层滤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521)包括至少一层滤材。
CN202121289926.9U 2021-06-09 2021-06-09 复合滤芯 Active CN215387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9926.9U CN215387801U (zh) 2021-06-09 2021-06-09 复合滤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9926.9U CN215387801U (zh) 2021-06-09 2021-06-09 复合滤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7801U true CN21538780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3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9926.9U Active CN215387801U (zh) 2021-06-09 2021-06-09 复合滤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7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2892A (zh) 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109912059B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110038439B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15387801U (zh) 复合滤芯
US20230416114A1 (en) Filter element assembly and water purifier
CN208660533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0404333B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08553324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0710985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CN207871710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10313759U (zh) 一种滤芯组件
CN210313758U (zh) 一种密封分流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110404329B (zh) 滤芯组件、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110404327B (zh) 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0145599U (zh) 一体式多级滤芯
CN209872554U (zh) 一种复合式滤芯组件
CN112624367A (zh) 前后置可拆一体化滤芯结构
CN110040860B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10559707U (zh) 一种过滤提效的复合滤芯
CN110694329A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2403698U (zh) 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110694330A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4327329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mposite filter ele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Foshan Lecong Sub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571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