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7471U - 面部佩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部佩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7471U
CN215387471U CN202022899660.1U CN202022899660U CN215387471U CN 215387471 U CN215387471 U CN 215387471U CN 202022899660 U CN202022899660 U CN 202022899660U CN 215387471 U CN215387471 U CN 21538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opening
lens
peripheral wall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96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合晃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kes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kes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kes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kes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7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面部佩戴装置,该面部佩戴装置包括镜片和用于支撑所述镜片的框架。框架包括支撑所述镜片的前侧部、面向佩戴者面部的面侧部、和连接所述前侧部和所述面侧部的周壁部。所述周壁部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包括复数个用以换气的开口部和所述开口部之间的条状部,所述悬挂部的至少一所述开口部包括通过窄部连通的小孔部,在受到前后方向的力时可弹性变形,使所述悬挂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发生改变。

Description

面部佩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目镜等的面部佩戴装置,在滑雪、单板滑雪、壁球、或骑行等运动时佩戴在面部,以及作为粉尘、花粉症、或干眼的应对措施佩戴在面部,具体地涉及可以适配于面部的护目镜等的面部佩戴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4所示,以往的面部佩戴装置包括镜片和支撑所述镜片的框架,并且所述框架通过左右的带体等适配于使用者的面部。所述框架包括支撑镜片的前侧部,面向佩戴者面部的面侧部,以及连接前侧部分和面侧部的周壁部。所述前侧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侧,通过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前侧部向后延伸,以保持镜片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空间。
所述框架由软的合成树脂等制成,根据需要,所述前侧部可以通过粘合剂等固定海绵等的缓部件。在所述周壁部包括复数个开口部和在所述开口部之间的条状体,所述开口部上贴设多孔的过滤片。为了防止镜片起雾,所述开口部用作面部佩戴装置的内外部的换风口,所述过滤片用作空气通过所述开口部的过滤器。
如上所述,以往的所述周壁部的所述开口部及所述条状体,是为了实现通风而开发的,而没有从将面部佩戴装置紧密接触到佩戴者的面部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尽管框架在某种程度上是柔性的,在镜片或框架的预设形状与佩戴者面部的形状不匹配时,难以使得面部佩戴装置与佩戴者面部紧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空气等可能进入面部佩戴装置,由于空气等的侵入(流入)导致面部佩戴装置容易起雾。因此,佩戴者被迫束紧安全带以对其进行应对,从而导致佩戴感受的降低,例如前额受到的压力等。
此外,在传统的面部佩戴装置中,所述缓冲部件被贴设到所述面侧部的后侧,因此,面侧部包括连接到所述周壁部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向所述面部安装装置的内部延伸的延伸部。通过尝试在延伸部中设置从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朝向基部延伸的复数个缝隙部,来改善面部、特别是鼻子周围的适配性。由于鼻子周围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容易产生间隙,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适配性来抑制间隙的产生的面部佩戴装置。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第6-7696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公开第6-5781号
专利文献3:JP2001-231905A
专利文献4:JP2016-49280A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其中,框架根据各人的面的形状而变形,增强与面部的紧密接触,并抑制间隙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框架的周壁部可以容易地实现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框架的面侧部可以容易地实现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部佩戴装置,包括镜片和用于支撑所述镜片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所述镜片的前侧部、面向佩戴者面部的面侧部、和连接所述前侧部和所述面侧部的周壁部,在该面部佩戴装置通过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前侧部向位于后侧的所述面侧部延伸来保持所述镜片与所述佩戴者面部之间的空间,并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面部佩戴装置中,所述周壁部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包括复数个用以换气的开口部和所述开口部(所述复数个开口部)之间的条状部,所述悬挂部的至少一所述开口部包括通过窄部连通的小孔部,形成弹性变形结构,使所述悬挂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发生改变。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挂部的所述复数个开口部用过滤片覆盖,所述开口部从上下方向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至少一个顶点设置有所述小孔部,所述小孔部包括圆的2/3以上圆弧形成的近圆形状。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数个开口部包括设置在中心的中心开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心开口左右两侧的左侧开口部和右侧开口部的至少三个开口部,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左侧开口部之间的左斜条和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右侧开口部之间的右斜条之间的角度为钝角。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开口部之前设置前侧开口部,所述前侧开口部和所述左侧开口部之间的左横条与所述左斜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前侧开口部和所述右侧开口部之间的右横条与所述右斜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面侧部的后侧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面侧部包括连接至所述周壁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向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从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向所述基部延伸的复数个缝隙部,在至少一个的所述缝隙部的延长线上具有凹槽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面部佩戴装置中,所述周壁部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包括复数个用以换气的开口部和所述开口部(所述复数个开口部)之间的条状部,所述复数个开口部包括设置在中心的中心开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心开口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开口部和右侧开口部中的至少三个开口部,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左侧开口部之间的左斜条和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右侧开口部之间的右斜条之间的角度为钝角,形成弹性变形结构,使所述悬挂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发生改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面部佩戴结构优选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周壁部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包括复数个用以换气的开口部和所述开口部(所述复数个开口部)之间的条状部,所述悬挂部的至少一所述开口部包括通过窄部连通的小孔部,通过所述窄部或所述小孔部的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变化,形成弹性变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复数个开口部包括设置在中心的中心开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心开口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开口部和右侧开口部中的至少三个开口部,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左侧开口部之间的左斜条和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右侧开口部之间的右斜条之间的角度为钝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悬挂部收到前后方向上的力时,通过所述窄部或所述小孔部的前后宽度的减小,所述条状体平滑地弹性变形,使所述悬挂部的前后宽度减小。另外,面部大的人佩戴时,(面部佩戴装置)会受到增加框架的曲率半径的力,窄部或小孔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增加,使悬挂部实现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框架根据每个人的面部形状而变形,以提高与面部的密切接触性能,并抑制间隙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框架的周壁部可以容易地实现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框架的面侧部可以容易地实现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面部佩戴装置,作为提高适应性能的结果,无需束紧带体,以没有间隙的方式均一地佩戴于各种面部,即使长时间使用,也可以抑制压力感,可以舒适地佩戴。
即,以往由于空气等的进入(流入),护目镜容易起雾,需要束紧带体,可能会部分地压迫额头,脸颊等,对于改善了个性佩戴的面部佩戴装置而言,无需束紧带体,配合各个面部整体地(均匀地)分散压力,抑制佩戴感受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面部佩戴装置中,面部佩戴装置的前方等受到冲击时,框架的周壁部也起到悬挂部的作用,以分散和缓和冲击。作为结果,不管镜片的厚度和强度,在抑制镜片的变形的同时,可以减轻施加到佩戴者的面部的冲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面部佩戴装置的框架从斜后方角度的立体图;
图2为所述框架的平面图;
图3为所述框架的仰视图;
图4中,图4A为框架的后视图,图4B是沿图4A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C是沿图4A的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透镜,过滤片和缓冲部件的左半部分被去除的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中,图6A是所述框架的悬挂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6B是在前后方向上对悬挂部施加力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中,图7A、图7B和图7C分别是所述框架的开口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总体概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面部佩戴装置为护目镜,特别地,如图5所示,具有镜片11和支撑透镜11的框架12。框架12由如柔性合成树脂或橡胶系材料等的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且大致分成环状的前侧部13、环状的面侧部14、和周壁部15(从面部佩戴装置的外部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方向)。
前侧部13设置在用以支撑镜片11的面部佩戴工具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前侧部13的内周侧设置有用以安装镜片11的周缘部的凹槽。
如图1和图4所示,面侧部14设置在面部佩戴装置的后侧上,面向佩戴者的面部(图中未示)。如图5所示,通过粘合剂等将泡沫树脂等制成的海绵制品等的缓冲部件18固定在面侧部14上,也可以将缓冲部件18省略。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周壁部15为连接前侧部13和面侧部14的部件,从前侧部13向面侧部14方向向后延伸使得镜片和佩戴者的面部之间保持有空间。周壁部15的约整个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具有开口部21的悬挂部20,左右两侧设置用以使带体(图中未示)通过的带体支撑部16。
关于悬挂部20:
悬挂部20包括复数个贯通周壁部15内外的换气用的开口部21。开口部21和开口部21之间设置有比较细的条状体22,通过条状体22将前侧部13和面侧部14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开口部21的周围是由条状体22、前侧部13、和面侧部14的任一种围成的空间。开口部21的形状可以是如三角形或四边形等的各种多边形,也可以是像图7中的中心前侧的七边形的开口21(A)那样的变形多边形,也可以是包括至少一条边为如弓状等的曲线的大致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等。开口部21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化而得以实现,如图7A所示的开口部21和图7B所示的开口部21那样。图7C的开口部21中,也不必均包括后面描述的窄部23和小孔部24。
如图5中所示,为了防止异物在面部佩戴装置的内外部通风期间进入,开口部21使用由泡沫树脂或无纺布制得的过滤片17覆盖。
关于小孔部24:
如图6A中所示,优选在至少一个的开口部21的端部设置有小孔部24。设置小孔部24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的是,小孔部24通过开口宽度小的窄部23与开口部21的本体连接。小孔部24的开口面积小于开口部21的开口面积,窄部23的开口宽度小于开口部21和小孔部24的开口宽度。小孔部24的形状可以在平面上中以各种形状实现,考虑到力的分散,小孔部24优选具有略圆形或略椭圆形。具体地,限定由圆的2/3以上(240度以上)的圆弧是合适的。
如图6B中所述,悬挂部20受到前后方向(图的上下方向)的力时,窄部23或小孔部24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变小从而使条状体22平滑地实现弹性变形,悬挂部2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减小。另外,对于面部大的人佩戴来说,(面部佩戴装置)会受到增加框架12的曲率半径的力,窄部23或小孔部24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增加,使悬挂部20实现弹性变形。
关于开口部21:
为增强悬架20的弹性变形能力,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口部21可以通过各种设置组合来实现,本实施例中悬挂件20的开口部21可设置成在中心的中心开口部21(C)的左右两侧设置左侧开口部21(L)和右侧开口部21(R),如图6中所示。
此外,也可以在中心开口部21(C)的前侧设置前侧开口部21(F)。
中心开口部21(C)和左侧开口部21(L)之间设置左斜条22(SL),中心开口部21(C)和右侧开口部21(R)之间设置右斜条22(SR)。此外,在前侧开口部21(F)和左侧开口部21(L)之间设置有左横条22(HL),并在前侧开口部21(F)和右侧开口部21(R)之间设置有左横条22(HR)。也可以说,这4个条状体22可向集合部25集合,并且该集合部25位于中心开口部21(C)的一个顶点和前侧开口部21(F)的一侧之间。
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左横条22(HL)和右横条22(HR)大致在直线上连续。并且,左斜条22(SL)和右斜条22(SR)形成的角度是钝角。左斜条22(SL)和左横条22(HL)形成的角度是锐角。更优选地,左斜条22(SL)和右斜条22(SR)形成的角度是120度以上,左斜条22(SL)和左横条22(HL)形成的角度以及右斜条22(SR)和右横条22(HR)形成的角度分别在30度以下。
这样,由于左斜条22(SL)和右斜条22(SR)形成的角度是钝角,且他们之间没有别的条状体22,即,中心开口部21(C)为具有钝角的多边形,形成了容易弹性变形的结构,在前后方向施加力时,左斜条22(SL)和右斜条22(SR)容易以进一步加大钝角角度的方式变形,使得悬挂部20的前后宽度变小,如图6B中所示。
此外,所述小孔部24分别设置在左侧开口部21(L)和右侧开口部21(R)中,且小孔部24之间夹设有集合部25,形成了容易弹性变形的结构,在前后方向施加力时,左斜条22(SL)和左横条22(HL)之间的间隔以及右斜条22(SR)和右横条22(HR)之间的间隔变小。
这样,在前后方向受到力时,通过窄部23和小孔部24的作用,不管开口部21与条状体22的排列配置如何,通过窄部23和小孔部24的变形,各个开口部21及条状体22的变形容易实现。
此外,通过前述的开口部21与条状体22的排列配置,不管窄部23和小孔部24的排列配置为何,开口部21及条状体22的变形容易实现。
因此,由于这两种结构的协同作用,在前后方向上受到力时,悬挂部20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变形性能,作为结果,本实施例中的面部佩戴装置包括通过弹性变形在前后方向实现宽度变化的悬挂部。
关于面侧部14:
接下来,如图1和图4所示,面侧部14整体上形成平坦带状的环形面用以支撑缓冲部件18,平坦带状形成的环形面的环形为不容易变形的形状。作为结果,可以柔软地应对各个佩戴者的面部形状的差异。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面侧部14的约整个周面设置的缝隙部43以外,还设置凹槽部44,向框架12施加的压力从缝隙部43传递到凹槽部44,缝隙部的变形自由度得到提高,配合佩戴者鼻子的宽度和高度,以及面部的凹凸进行自由的变形。这样,每个佩戴者都可以在感觉不到面部不适的情况下适配,从而形成具有舒适佩戴感的个人佩戴结构。进一步地,凹槽部44并不需要与全部的缝隙部43相对应地设置,而可以仅与一部分的缝隙部43相对应地设置。
更进一步的结构中,图4B和图4C中所示,面侧部14包括与周壁部15连接的基部41和从基部41向面部佩戴装置的至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42。延伸部42也可以从基部41向面部佩戴装置的内侧和外侧延伸。延伸部42中的复数个位置设置从面部佩戴装置的内侧向位于外侧的基部41延伸的缝隙部43。进一步地,在缝隙部43的延长线上向外形成凹槽部44。缝隙部43贯穿延伸部42厚度方向,凹槽部44则是没有穿透,并且是槽状的凹入。凹槽部44的高度低于基部41和延伸部42的背表面(即后侧)。在该实施例中,凹槽部44可以到达面侧部14的外周,但是可以在中间停止,或者凹槽的深度可以逐渐减小。此外,凹槽部44可以形成于延伸部42的背表面上,可以形成在前表面上,或者可以形成在两个表面上。
通过在缝隙部43的延长线上设置这样的凹槽部44,各个佩戴者可以都可以在感觉不到面部不适的情况下配合,从而形成具有舒适佩戴感的个人佩戴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风和异物的侵害等的各种目的,适用于运动、医疗、防疫、干眼症应对、花粉症应对、防尘、或医疗用眼镜等。镜片的数量可以是左镜片和右镜片连接的单眼镜片,也可以是左右各一枚的双眼镜片等的复数个镜片。将框架固定在面部上的装置,除带体以外,也可以是镜腿,也可以是现代化的物品,本实用新型中带体佩戴式的护目镜以外,也可以变换为太阳镜以及眼镜来实现。
符号说明:
镜片 11
框架 12
前侧部 13
面侧部 14
周壁部15
带体孔 16
过滤片 17
缓冲部件 18
悬挂部 20
开口部 21
开口部 21(A)
左侧开口部 21(L)
中心开口部 21(C)
右侧开口部 21(R)
前侧开口部 21(F)
条状体 22
左斜条 22(SL)
右斜条 22(SR)
左横条 22(HL)
左横条 22(HR)
窄部 23
小孔部 24
集合部 25
基部 41
延伸部 42
缝隙部 43
凹槽部 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6)

1.面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和用于支撑所述镜片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所述镜片的前侧部、面向佩戴者面部的面侧部、和连接所述前侧部和所述面侧部的周壁部,该面部佩戴装置通过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前侧部向位于后侧的所述面侧部延伸来保持所述镜片与所述佩戴者面部之间的空间,所述周壁部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包括复数个用以换气的开口部和所述开口部之间的条状部,所述悬挂部的至少一所述开口部包括通过窄部连通的小孔部,形成弹性变形结构,使所述悬挂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面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的所述复数个开口部用过滤片覆盖,所述开口部在上下方向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至少一个顶点设置有所述小孔部,所述小孔部为包括圆的2/3以上圆弧形成的近圆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面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开口部包括设置在中心的中心开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心开口左右两侧的左侧开口部和右侧开口部的至少三个开口部,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左侧开口部之间的左斜条和所述中心开口部与所述右侧开口部之间的右斜条之间的角度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面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开口部之前设置前侧开口部,所述前侧开口部和所述左侧开口部之间的左横条与所述左斜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前侧开口部和所述右侧开口部之间的右横条与所述右斜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面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侧部的后侧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面侧部包括连接至所述周壁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向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从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向所述基部延伸的复数个缝隙部,在至少一个的所述缝隙部的延长线上具有凹槽部。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面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侧部的后侧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面侧部包括连接至所述周壁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向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从所述面部佩戴装置的内部向所述基部延伸的复数个缝隙部,在至少一个的所述缝隙部的延长线上具有凹槽部。
CN202022899660.1U 2020-04-07 2020-12-03 面部佩戴装置 Active CN2153874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1247 2020-04-07
JP2020001247U JP3227024U (ja) 2020-04-07 2020-04-07 顔面装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7471U true CN21538747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173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9660.1U Active CN215387471U (zh) 2020-04-07 2020-12-03 面部佩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27024U (zh)
CN (1) CN21538747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27024U (ja) 2020-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0763A (en) Eyeshield with detachable components
KR101680907B1 (ko) 헤드 서스펜션 헤드밴드
EP2389149B1 (en) Controlled deflection goggle
KR102013953B1 (ko) 김서림 방지 패드와 이를 구비한 마스크
TW201741201A (zh) 水鏡面罩結構
US6062222A (en) Face mask for self 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US20060143766A1 (en) Ergonomic, temple-vented, lightweight, anti-glare eye shield &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6666554B2 (en) Protective eyewear kit
WO2003098325A1 (en) Eyewear with ventilation
US11042042B2 (en) Flexible temples for glasses frames
US20130298318A1 (en) Eye Protection for Equestrian Use
WO2004069530A3 (en) Protective sideshield with comfort safety wing
KR20000012102U (ko) 완충형 안경 코받침
US6976275B1 (en) Protective ear shield
CN215387471U (zh) 面部佩戴装置
JP2022014933A (ja) フェイスガード
EP0982049A1 (en) Improved face mask for self 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US6902272B2 (en) Soft wrap frames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es
CN211577582U (zh) 一种舒适可调节式护目镜
CN212574228U (zh) 多功能调节器、口罩
CN212650983U (zh) 一种护目镜
US20230200479A1 (en) Goggle brace for a helmet
JP3228822U (ja) フェイスカバー
GB2519346A (en) Swimming goggles
JP3691006B2 (ja) 防塵眼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