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3149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83149U CN215383149U CN202120705868.7U CN202120705868U CN215383149U CN 215383149 U CN215383149 U CN 215383149U CN 202120705868 U CN202120705868 U CN 202120705868U CN 215383149 U CN215383149 U CN 2153831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body
- heating
- energy
- cavity
- hea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2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0029822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29822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6 car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18 hypoglycae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第一锅体设于第二锅体上以在第二锅体内形成腔室,还包括将腔室分隔成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聚能罩,聚能罩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与第一锅体的透气孔,聚能罩下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与第二加热腔的透孔;第二锅体设有用于在第一加热腔内产生蒸汽的第一加热装置和用于改变第二加热腔内气压的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腔内气压增大,第二加热腔中的水自透孔流入聚能罩并通过透气孔进入第一锅体;第二加热腔内气压减小,第一锅体内的水自透气孔流入聚能罩并通过透孔回流进第二加热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电磁烹饪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烹饪器具,为改善烹饪米饭口感,引入沥米蒸饭技术,米粒经浸泡后与水分离,用蒸汽将米饭蒸熟。目前的沥米饭烹饪方式主要有两种:1.米饭及盛米饭的蒸格与水位机械式分开,如升降式蒸格。2.通过储水容器压力差控制水位与米粒浸泡或者分离。如增加加压装置或者减压装置。
采用升降式蒸格沥米蒸饭或采用压力机构控制液位位置,需要额外增加升降机构或加减压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实际使用容易出现故障,稳定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第一锅体设于第二锅体上以在第二锅体内形成腔室,还包括将腔室分隔成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聚能罩,聚能罩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与第一锅体的透气孔,聚能罩下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与第二加热腔的透孔;第二锅体设有用于在第一加热腔内产生蒸汽的第一加热装置和用于改变第二加热腔内气压的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腔内气压增大,第二加热腔中的水自透孔流入聚能罩并通过透气孔进入第一锅体;第二加热腔内气压减小,第一锅体内的水自透气孔流入聚能罩并通过透孔回流进第二加热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聚能罩位于腔室中部,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聚能罩外侧且沿周向均布。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控组件,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通过电控组件独立控制加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锅体底部向第一锅体与聚能罩的连接处凹陷设置,第一锅体内设有蒸格,蒸格与第一锅体底部之间形成沥蒸腔,沥蒸腔通过透气孔与第一加热腔连通。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蒸格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钮,凸钮外侧均布开设有若干通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蒸格中部向上方凸起,蒸格上开设有若干沥水槽,若干沥水槽沿蒸格周向均布且延伸至蒸格边缘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采用卡扣连接以对两者进行锁合或解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聚能罩下端通过设置在腔室内底壁的限位凸台限位,聚能罩上端与第一锅体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聚能罩呈上小下大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聚能罩为双层真空结构聚能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加热腔内设置第一加热装置,在第二加热腔内设置第二加热装置,烹饪时第二加热装置能够通过对第二加热腔中的水加热产生蒸汽,利用蒸汽改变第二加热腔内的气压,第二加热腔内的气压增大时能够将腔室内的水压入第一锅体内对米粒进行浸泡,这样就不需要设置调压机构来对第二加热腔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有助于减少在烹饪器具上的占用空间,缩小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降低烹饪器具的整体成本。此外,由于第二加热装置对第二加热腔内水的加热,使得流入第一锅体对米粒浸泡的水为经过加热的第二加热腔内的水与第一加热腔内的水混合而成的温水,相比于现有采用常温水对米粒浸泡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从一开始就使用温水对米粒进行浸泡,有助于提高米粒中的淀粉释放到水中的速度。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聚能罩位于腔室中部,使得聚能罩上方的透气孔位于第一锅体底部的中心位置,优化了蒸汽通过透气孔进入第一锅体后的加热效果,使得蒸汽对第一锅体内的米粒加热更加均匀;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聚能罩外侧且沿周向均布,这样设置优化了第二加热装置对第二加热腔中的水的加热效果,使得加热更加均匀。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锅体底部向第一锅体与聚能罩的连接处凹陷设置,第一锅体内设有蒸格,蒸格与第一锅体底部之间形成沥蒸腔,沥蒸腔通过透气孔与第一加热腔连通。在第一加热装置加热第一加热腔中的水形成蒸汽后,蒸汽先通过聚能罩上的透气孔进入沥蒸腔中,然后再透过蒸格对蒸格上方的米粒进行加热,沥蒸腔的设置为进入第一锅体的蒸汽提供了一个扩散的空间,这样能够避免蒸汽从透气孔进入第一锅体后,只对靠近透气孔处的米饭进行加热,从而导致米饭加热不均匀,影响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蒸格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钮,凸钮外侧均布开设有若干通孔。用户可以通过凸钮对蒸格进行取放,优化了使用体验,蒸汽在进入沥蒸腔后,可以通过蒸格上的通孔进入蒸格上方加热米粒,若干通孔均布开设使得蒸汽能够在米粒之间的各个位置进行扩散,从而加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蒸格中部向上方凸起,蒸格上开设有若干沥水槽,若干沥水槽沿蒸格周向均布且延伸至蒸格边缘处。蒸格中部上凸的设计能够在烹饪器具整体结构较为紧凑的情况下,使得沥蒸腔依旧具有合适的空间保障蒸汽的扩散;均布的沥水槽有助于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蒸格的水量,在第一锅体进行沥水时,使第一锅体内的水快速通过蒸格进入沥蒸腔,最后回流入第二锅体内。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控组件,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通过电控组件独立控制加热。通过设置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加热装置加热,也可以单独控制第二加热装置加热,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聚能罩为双层真空结构聚能罩,提高了聚能罩的隔热性能,降低了两个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对隔壁加热腔产生的影响,缩短第二加热装置工作改变第二加热腔内压力的所需时间,加快第一加热装置工作时,第一加热腔内蒸汽产生的速度,使得烹饪器具工作更加稳定,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烹饪器具未开始烹饪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烹饪器具浸泡米粒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烹饪器具用蒸汽蒸制米粒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聚能罩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锅体;10、蒸格;100、凸钮;101、通孔;102、沥水槽;11、沥蒸腔;2、第二锅体;20、腔室;201、第一加热腔;202、第二加热腔;203、限位凸台;21、第一加热装置;22、第二加热装置;3、聚能罩;30、透气孔;31、透孔;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大多数烹饪器具由于采用升降结构或者压力控制结构来实现沥米饭的烹饪,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导致烹饪器具体积较大,并且成本较高,减少了用户的购买欲望。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第一锅体1和第二锅体2,第一锅体1设于第二锅体2上以在第二锅体2内形成腔室20,还包括将腔室20分隔成第一加热腔201和第二加热腔202的聚能罩3,聚能罩3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201与第一锅体1的透气孔30,聚能罩3下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201与第二加热腔202的透孔31;第二锅体2设有用于在第一加热腔201内产生蒸汽的第一加热装置21和用于改变第二加热腔202内气压的第二加热装置22;第二加热腔202内气压增大,第二加热腔202中的水自透孔31流入聚能罩3并通过透气孔30进入第一锅体1;第二加热腔202内气压减小,第一锅体1内的水自透气孔30流入聚能罩3并通过透孔31回流进第二加热腔202。
需要进行烹饪时,在腔室20内加入适量的水,水的量至少保证当第二锅体2内的水被压入第一锅体1对米粒进行浸泡时,液面不低于透孔31,避免第二锅体2内的空气通过聚能罩3直接进入第一锅体1内影响烹饪,将用于盛放米粒的第一锅体1安装至第二锅体2上,第一锅体1底部与第二锅体2配合在第二锅体2内形成腔室20,聚能罩3内部形成第一加热腔201,上端与第一锅体1的底部连接,第一加热腔201通过聚能罩3上的透气孔30与第一锅体1连通,聚能罩3外壁与第二锅体2内壁及第一锅体1底壁之间围成第二加热腔202,第二加热腔202不与第一锅体1直接连通。
开始烹饪时,第二加热装置22对第二加热腔202中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腔202中的水受热形成蒸汽,使得第二加热腔202内的气压增大,由于第一加热腔201通过第一锅体1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第二加热腔202中的水就会通过透孔31被压向第一加热腔201,使得第一加热腔201内的液面升高,并最终通过聚能罩3顶端的透气孔30进入至第一锅体1内对米粒进行浸泡,此时进入第一锅体1内对米粒进行浸泡的为第一加热腔201中与第二加热腔202中混合形成的温度高于常温的水,使得米粒的吸水更快,有助于缩短烹饪时长;同时因为大米在浸泡或加热的过程中,温度越高淀粉释放到水中的速度越快,通过温水对米粒浸泡有助于优化降糖效果。
当浸泡一定时间后,第二加热装置22停止工作,第二加热腔202内的蒸汽重新冷凝液化,使得第二加热腔202内的压力逐渐降低并恢复至正常大气压,在此过程中,第一锅体1内水的液面随着第二加热腔202内压力的降低逐渐下降至米粒下方,通过透气孔30流入聚能罩3,并最终通过透孔31回流进第二加热腔202。然后使第一加热装置21开始工作加热第一加热腔201内的水以形成高温的蒸汽,高温的蒸汽通过透气孔30进入第一锅体1对米粒进行蒸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烹饪米粒,也可以对其他食材进行烹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电控组件,第一加热装置21和第二加热装置22通过电控组件独立控制加热。电控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锅体2上,电控组件可以为现有的能够对两个加热单元独立进行控制的结构,通过电控组件及预设的烹饪模式可以独立控制第一加热装置21和第二加热装置22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工作,以实现多种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烹饪模式,优化了烹饪效果。举例来说,当第二加热腔202内压力增大,第二锅体2内的水流入第一锅体1内对米粒进行浸泡时,可以利用第一加热腔201与第二加热腔202中混合形成的温水对米粒进行浸泡,此时通过电控组件控制第一加热装置21不工作。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电控组件控制第一加热装置21对第一加热腔201中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加热腔201通过透气孔30与第一锅体1连通,第一锅体1内的水也得到加热,因此在浸泡过程中,第一加热装置21能够对米水混合物进行加热,提高米水混合物的温度以促进米粒表面和内部的淀粉快速释放至水中,进一步优化了降糖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烹饪模式不做限定,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烹饪方式亦不局限于上述几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5所示,第一锅体1底部向第一锅体1与聚能罩3的连接处凹陷设置,第一锅体1内设有蒸格10,蒸格10与第一锅体1底部之间形成沥蒸腔11,沥蒸腔11通过透气孔30与第一加热腔201连通。第一锅体1底部开设有用于与聚能罩3连接的连接口,当第一锅体1安装至第二锅体2上时,第一加热腔201通过透气孔30和连接口与第一锅体1放置米粒的空间连通,第一锅体1内底壁向连接口的方向凹陷设置,使得在进行沥水的操作步骤时,水能够更快的向聚能罩3与第一锅体1的连接处汇聚,并通过聚能罩3上的透气孔30回流进第二锅体2。同时由于蒸格10的设置,米粒在第一锅体1内时位于蒸格10的上方,与第一锅体1内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形成沥蒸腔11,这样能够防止用户将第一锅体1从第二锅体2上拆下时,米粒从第一锅体1底部掉落。此外,第一加热装置21加热第一加热腔201中的水所产生的蒸汽经过聚能罩3上方的透气孔30流入第一锅体1内时,可以先在沥蒸腔11内进行扩散,然后再通过蒸格10向蒸格10上方的米粒渗透扩散,沥蒸腔11的设置为从聚能罩3流入第一锅体1内的蒸汽提供了一个缓冲和扩散的空间,避免蒸汽从透气孔30流入第一锅体1后,直接对透气孔30附近的米粒进行蒸制,导致加热不均匀,影响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蒸格10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钮100,凸钮100的设置方便了用户对蒸格10进行取放,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凸钮100外侧均布开设有若干通孔101,蒸汽进入沥蒸腔11缓冲扩散后,可以通过蒸格10上开的通孔101进入到蒸格10上方对上方的米饭进行蒸制,若干通孔101均布的设置使得蒸汽能够从米粒底部多个位置处向上渗透扩散,使得蒸汽对米粒的加热效果更佳均匀。
进一步地,蒸格10中部向上方凸起,蒸格10中部上凸的设计能够在烹饪器具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不增加烹饪器具整体高度的情况下,使得沥蒸腔11依旧具有大小合适的空间保障蒸汽的扩散,蒸格10上开设有若干沥水槽102,若干沥水槽102沿蒸格10周向均布且延伸至蒸格10边缘处,与蒸格10上凸的形状配合,能够使得沥水更加彻底,避免了再沥水步骤中有水残留在蒸格10上对底部的米粒浸泡,导致底部米饭过软,影响烹饪质量。
进一步地,聚能罩3位于腔室20中部,第二加热装置22设置在聚能罩3外侧且沿周向均布,这样的设置,透气孔30上方正对着蒸格10没有开孔的位置,使得蒸格10能够对第一加热腔201内的水在加热过程中向上方飞溅的部分进行阻挡,避免位于透气孔30上方的米饭过于潮湿,影响口感。同时,第二加热装置22还可以靠近第二锅体2的外侧壁设置,便于通过与外界的热交换进行冷却,迅速降低自身温度,优化米水的分离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加热装置22的具体设置形式不做限定,第二加热装置22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加热腔202底部的一个连续的加热线圈,也可以是至少一个加热单元沿聚能罩3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加热腔202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聚能罩3呈上小下大设置。聚能罩3整体采用类似锥形台的形状,第一加热腔201产生的蒸汽在聚能罩3中由下而上流动时压力逐渐增加,然后经透气孔30进入第一锅体1,带有压力的蒸汽在第一锅体1内的米粒中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使得蒸汽对第一锅体1中的米粒加热更加均匀,优化了烹饪质量。
进一步地,聚能罩3为双层真空结构聚能罩3。双层真空结构的设置提高了聚能罩3的隔热性能,在加热第一加热腔201内的水时,优化了聚热效果,保障了蒸汽产生的速率,在加热第二加热腔202内的水时,减少了对第一加热腔201内的水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锅体1与第二锅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5进行密封,聚能罩3上端与第一锅体1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圈6密封,聚能罩3下端通过设置在腔室20内底壁的限位凸台203限位,第一锅体1与第二锅体2采用卡扣连接以对两者进行锁合或解锁,通过卡扣结构对第一锅体1和第二锅体2进行固定时,能够使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受到一定的挤压,进一步保障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烹饪器具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在第二锅体2的侧壁上开设一个泄压孔,泄压孔设置的高度高于烹饪器具在烹饪时第二加热腔202内液面的高度。第二加热腔202与外界大气通过泄压孔直接连通,第二加热装置22对第二加热腔202内的水进行加热,当蒸汽产生的速度大于泄压孔排气的速度即可使得第二加热腔202内的气压增大,实现对第一锅体1内米粒的浸泡,当需要沥水时,第二加热装置22停止工作,此时泄压孔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加热腔202内的压力快速恢复到正常大气压,从而使米水快速分离,缩短烹饪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上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第一锅体设于第二锅体上以在第二锅体内形成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腔室分隔成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聚能罩,聚能罩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与第一锅体的透气孔,聚能罩下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与第二加热腔的透孔;第二锅体设有用于在第一加热腔内产生蒸汽的第一加热装置和用于改变第二加热腔内气压的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腔内气压增大,第二加热腔中的水自透孔流入聚能罩并通过透气孔进入第一锅体;第二加热腔内气压减小,第一锅体内的水自透气孔流入聚能罩并通过透孔回流进第二加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聚能罩位于腔室中部,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聚能罩外侧且沿周向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组件,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通过电控组件独立控制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锅体底部向第一锅体与聚能罩的连接处凹陷设置,第一锅体内设有蒸格,蒸格与第一锅体底部之间形成沥蒸腔,沥蒸腔通过透气孔与第一加热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蒸格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钮,凸钮外侧均布开设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蒸格中部向上方凸起,蒸格上开设有若干沥水槽,若干沥水槽沿蒸格周向均布且延伸至蒸格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采用卡扣连接以对两者进行锁合或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聚能罩下端通过设置在腔室内底壁的限位凸台限位,聚能罩上端与第一锅体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聚能罩呈上小下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聚能罩为双层真空结构聚能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05868.7U CN215383149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一种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05868.7U CN215383149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一种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83149U true CN215383149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7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05868.7U Active CN215383149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一种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83149U (zh) |
-
2021
- 2021-04-07 CN CN202120705868.7U patent/CN2153831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45850B2 (ja) | 炊飯器 | |
CN107811499B (zh) | 烹饪装置 | |
CN208371521U (zh) | 一种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 |
CN211534051U (zh) |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 | |
CN210354295U (zh) | 食物蒸煮装置 | |
CN21044664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383149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110881840A (zh) | 蒸汽加热式电饭煲的烹饪控制方法 | |
CN112006522B (zh) |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以及控制方法 | |
CN211559750U (zh) | 沥水组件及具有沥水组件的烹饪器具 | |
CN106983357B (zh) | 具有加热式压力调节功能的木桶饭电饭煲 | |
CN209826258U (zh) | 一种新型蒸饭保温电饭煲 | |
CN213640537U (zh) |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 |
CN213640538U (zh) |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 |
CN112006533B (zh) |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 |
CN110856601A (zh) |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 | |
CN110856602A (zh) | 烹饪器具以及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 | |
CN210870991U (zh) |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附件 | |
CN210227794U (zh) | 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 | |
CN112741477B (zh) | 烹饪方法及烹饪器具 | |
CN111887703A (zh) | 食物蒸煮装置 | |
CN216221157U (zh) |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 |
CN107019414B (zh) | 木桶饭蒸煮设备的烹饪方法 | |
CN201356428Y (zh) | 多功能压力锅盖 | |
CN216569585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