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3111U -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3111U
CN215383111U CN202120436519.XU CN202120436519U CN215383111U CN 215383111 U CN215383111 U CN 215383111U CN 202120436519 U CN202120436519 U CN 202120436519U CN 215383111 U CN215383111 U CN 215383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plate
pot body
heating
base
cooking utens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65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李进
吴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65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3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3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3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电热锅,电热锅包括锅体、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及设于锅体底部的发热盘组件,底座包括底盖和中盖,发热盘组件包括设于锅体底部的铝板及设于铝板上的发热管,锅体底部设有与中盖连接的内固定支架,铝板外侧设有与底盖连接的外固定支架,如此不仅使得锅体与底座形成连接固定,还使得铝板与底座也形成连接固定,这样大大提升了锅体及发热盘组件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可靠性,使得锅体与铝板及发热管不易松脱,且即使在铝板出现松脱时,铝板也不会直接从锅体上脱落,避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还能很好的防止由于铝板脱落导致烹饪器具着火等安全问题,大大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锅作为一种常用的生活小家电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传统结构一般为锅体及底座,随着电热锅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电热锅采用底部复底结构,其在不锈钢锅体底部焊接一个铝制的底盘,底盘上再焊接铝管,铝制的底盘起到了节能,使锅体受热均匀的作用,为了保证锅体内表面的外形和美观,锅体和铝板之间通常采用钎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由于锅体的形状限制,一般为圆弧形,这就增加了钎焊的难度,再由于锅体和铝板的材料不同,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锈钢锅体和铝盘的受热膨胀和冷却收缩不同步,或者钎焊发热盘的时候,钎焊过程中出现了虚焊等钎焊工艺不过关的问题,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钎焊的发热盘开裂,脱落,影响客户的体验,甚至造成机器着火等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电热锅,电热锅包括锅体、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及设于锅体底部的发热盘组件,底座包括底盖和中盖,其中,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设于锅体底部的铝板及设于铝板上的发热管,锅体底部设有与中盖连接的内固定支架,铝板外侧设有与底盖连接的外固定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铝板上设有供内固定支架穿过以与中盖连接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中盖上设有固定孔,内固定架上设有锁紧孔,螺钉穿过固定孔与锁紧孔连接固定并将铝板压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定支架设有多个且沿铝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外固定支架设有多个且沿铝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内固定支架与多个外固定支架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盖的上端面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呈环形且位于发热盘组件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上设有环形安装槽,密封圈通过环形安装槽套设于中盖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定支架和/或外固定支架呈码仔状,内固定支架和/或外固定支架上设有加强筋或加强槽。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包括位于铝板中心处的第一发热管和/或位于第一发热管外围的第二发热管和/或位于第二发热管外围的第三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铝板的中心处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位于第一发热管内,避让槽内设有与锅体底部贴合的温控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发热盘组件设置成包括设于锅体底部的铝板及设于铝板上的发热管,锅体底部设有与中盖连接的内固定支架,铝板外侧设有与底盖连接的外固定支架,如此不仅使得锅体与底座形成连接固定,还使得铝板与底座也形成连接固定,这样大大提升了锅体及发热盘组件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可靠性,使得锅体与铝板及发热管不易松脱,且即使在铝板出现松脱时,铝板也不会直接从锅体上脱落,避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还能很好的防止由于铝板脱落导致烹饪器具着火等安全问题,大大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2、铝板上设有供内固定支架穿过以与中盖连接的缺口,这样方便锅体底部与中盖的连接固定,同时又能不减小铝板覆盖于锅体上的面积,从而方便发热管的安装固定,还能保证铝板的传热效率。
3、通过在中盖上设置固定孔,且内固定架上设有锁紧孔,这样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孔与锁紧孔连接固定并将铝板压紧固定,这样不仅很好的将底座与锅体连接固定,且固定可靠,同时还将铝板压紧固定,进一步提升了铝板固定的可靠性,使得铝板更加不易松脱。
4、通过将内固定支架设有多个且沿铝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而外固定支架也设有多个且沿铝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如此使得锅体和铝板能更加准确定位,以确保发热盘组件能位于锅体的中间位置,使得锅体受热均匀,还能大大增强锅体和发热盘组件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5、多个内固定支架与多个外固定支架错开设置,如此使得锅体和发热盘组件能更好的与底座连接固定,且锅体和发热盘组件受力更均匀,不会因局部受力不均匀而导致锅体或铝板在锁紧时变形,可保证锅体和铝板正常的使用寿命。
6、中盖的上端面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呈环形且位于发热盘组件的外围,这样保证中盖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固定为软性连接,避免硬性连接导致锁紧固定时导致锅体或中盖破裂,以提升中盖和锅体的耐用性,同时还能防止水进入发热盘组件内,避免发热盘组件遇水损坏,以提升发热盘组件的耐用性。
7、密封圈上设有环形安装槽,密封圈通过环形安装槽套设于中盖的上端面上,通过环形安装槽以方便密封圈的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很好的保证密封圈的密封及缓冲作用。
8、通过将内固定支架和/或外固定支架设置呈码仔状,此种结构的固定支架,不仅结构简单,且固定可靠,也方便固定支架的加工成型,并在内固定支架和/或外固定支架上设置加强筋或加强槽,从而提升了固定支架的强度,进而提升了固定支架的耐用性。
9、发热管包括位于铝板中心处的第一发热管和/或位于第一发热管外围的第二发热管和/或位于第二发热管外围的第三发热管,如此设置,大大提升了发热管的发热面积,从而大大提升了发热管的发热效率,也即是提升了烹饪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进而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10、通过铝板的中心处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位于第一发热管内,并在避让槽内设有与锅体底部贴合的温控器,如此能很好的检测锅体的温度,以避免锅体温度过高而导致底座变形,保证底座的耐用性,提升底座的使用寿命,更能避免由于底座受热变形而导致起火的问题,很好的保证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烹饪器具中电热锅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烹饪器具中电热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烹饪器具中内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底座;11、底盖;12、中盖;2、电热锅;21、锅体;22、锅盖;23、发热盘组件;231、铝板;2311、缺口;2312、避让槽;232、发热管;2321、第一发热管;2322、第二发热管;2323、第三发热管;31、内固定支架;311、锁紧孔;32、外固定支架;33、加强槽;4、密封圈;41、环形安装槽;5、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及设于底座1上的电热锅2,电热锅2包括锅体21、设于锅体21上方的锅盖22及设于锅体21底部的发热盘组件23,底座1包括底盖11和中盖12,底盖11和中盖12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发热盘组件23包括设于锅体21底部的铝板231及设于铝板231上的发热管232,锅体21底部设有与中盖12连接的内固定支架31,铝板231外侧设有与底盖11连接的外固定支架32,如此不仅使得锅体与底座形成连接固定,还使得铝板与底座也形成连接固定,这样大大提升了锅体及发热盘组件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可靠性,使得锅体与铝板及发热管不易松脱,且即使在铝板出现松脱时,铝板也不会直接从锅体上脱落,避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还能很好的防止由于铝板脱落导致烹饪器具着火等安全问题,大大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为保证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可以将发热管232设置成包括位于铝板231中心处的第一发热管2321和位于第一发热管2321外围的第二发热管2322和位于第二发热管2322外围的第三发热管2323,并且,第一发热管2321、第二发热管2322和第三发热管2323均呈具有缺口的环形,也可以理解为C形,如此设置,大大提升了发热管的发热面积,从而大大提升了发热管的发热效率,也即是提升了烹饪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进而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为了保证烹饪器具工作时的安全性,可以在铝板231的中心处设有避让槽2312,避让槽2312位于第一发热管2321内,且避让槽2312内设有与锅体21底部贴合的温控器5,如此能很好的检测锅体的温度,以避免锅体温度过高而导致底座变形,保证底座的耐用性,提升底座的使用寿命,更能避免由于底座受热变形而导致起火的问题,很好的保证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铝板231上设有供内固定支架31穿过以与中盖12连接的缺口2311,且缺口2311的大小及形状与内固定架支架31的大小及形状相一致,这样方便锅体底部与中盖的连接固定,同时又能不减小铝板覆盖于锅体上的面积,从而方便发热管的安装固定,还能保证铝板的传热效率。
为方便中盖与内固定架之间的锁紧固定,可以在中盖12上设置固定孔,且内固定架31上设有锁紧孔311,这样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孔与锁紧孔连接固定并将铝板压紧固定,这样不仅很好的将底座与锅体连接固定,且固定可靠,同时还将铝板压紧固定,进一步提升了铝板固定的可靠性,使得铝板更加不易松脱。
为提升电热锅与底座之间固定的可靠性和受力均匀性,可以将内固定支架31设有多个且沿铝板231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外固定支架32设有多个且沿铝板231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如此使得锅体和铝板能更加准确定位,以确保发热盘组件能位于锅体的中间位置,使得锅体受热均匀,还能大大增强锅体和发热盘组件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可靠性;同时,可以将多个内固定支架31与多个外固定支架32错开设置,如此使得锅体和发热盘组件能更好的与底座连接固定,且锅体和发热盘组件受力更均匀,不会因局部受力不均匀而导致锅体或铝板在锁紧时变形,可保证锅体和铝板正常的使用寿命,且具体的,内固定支架31设有四个,外固定支架32设有四个,如此使得内固定支架和外固定支架的数量合适,既方便安装,且固定可靠。
并且,为简化内固定支架和外固定支架的结构,且方便装配固定,可以将内固定支架31和外固定支架32均设置呈码仔状,其中锁紧孔311设于码仔的顶部,此种结构的固定支架,不仅结构简单,且固定可靠,也方便固定支架的加工成型;同时,可以在内固定支架31和外固定支架32上设有加强槽33,加强槽33位于内固定架31的顶部两侧处,从而提升了内固定支架和外固定支架的强度,进而提升了内固定支架和外固定支架的耐用性。
为了防止液体进入进入发热盘组件内,以保证发热盘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可以在中盖12的上端面与锅体21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呈环形且位于发热盘组件23的外围,这样保证中盖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固定为软性连接,避免硬性连接导致锁紧固定时导致锅体或中盖破裂,以提升中盖和锅体的耐用性,同时还能防止水进入发热盘组件内,避免发热盘组件遇水损坏,以提升发热盘组件的耐用性。
其次,为了方便安装密封圈以及保证密封圈安装后的牢固性,可以在密封圈4上设有环形安装槽41,密封圈4通过环形安装槽41套设于中盖12的上端面上,通过环形安装槽以方便密封圈的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很好的保证密封圈的密封及缓冲作用。
可以理解的,内固定支架也可以设有两个、三个、五个或六个等,外固定支架的数量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仅内固定支架设有加强槽;或者,也可以仅外固定支架设有加强槽;当然,还可以理解的,加强槽也可以为加强筋。
可以理解的,发热管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或者其中两个。
可以理解的,温控器也可以为可恢复式温控器,如突跳式温控器;也可以为不可恢复式温控器,如熔断体。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电热锅,电热锅包括锅体、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及设于锅体底部的发热盘组件,底座包括底盖和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设于锅体底部的铝板及设于铝板上的发热管,锅体底部设有与中盖连接的内固定支架,铝板外侧设有与底盖连接的外固定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上设有供内固定支架穿过以与中盖连接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上设有固定孔,内固定架上设有锁紧孔,螺钉穿过固定孔与锁紧孔连接固定并将铝板压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支架设有多个且沿铝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外固定支架设有多个且沿铝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多个内固定支架与多个外固定支架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的上端面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呈环形且位于发热盘组件的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设有环形安装槽,密封圈通过环形安装槽套设于中盖的上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支架和/或外固定支架呈码仔状,内固定支架和/或外固定支架上设有加强筋或加强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包括位于铝板中心处的第一发热管和/或位于第一发热管外围的第二发热管和/或位于第二发热管外围的第三发热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中心处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位于第一发热管内,避让槽内设有与锅体底部贴合的温控器。
CN202120436519.XU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383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6519.XU CN215383111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6519.XU CN215383111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3111U true CN21538311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6519.XU Active CN215383111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3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83111U (zh) 一种固定可靠的烹饪器具
CN203244268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1459857U (zh) 一种电饭煲的排气阀
CN103142139B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103120541B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5502460U (zh)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CN201091492Y (zh) 多蒸层的电饭锅
CN217039665U (zh) 烹饪器具蒸汽发生器
CN214147832U (zh) 蒸汽发生装置、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3786781U (zh) 一种高温节能砂锅
CN220089237U (zh) 一种同步加热式电热锅
CN214906543U (zh) 一种洗碗机防止无水加热装置
CN212788290U (zh) 发热煲体组件
CN220937683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6239139U (zh) 玻璃电水壶
CN209863729U (zh) 一种洗涤设备
CN214010058U (zh) 一种糖化冷凝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17004939U (zh) 一种ptc加热器双重保温结构
CN219962580U (zh) 一种防溢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14433736U (zh) 一种饭煲盖及电饭煲
CN217039726U (zh) 烹饪器具
CN209899085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双层蒸锅
CN213930015U (zh) 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16932723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962535U (zh) 一种一体式加热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