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5844U -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5844U
CN215375844U CN202122181406.2U CN202122181406U CN215375844U CN 215375844 U CN215375844 U CN 215375844U CN 202122181406 U CN202122181406 U CN 202122181406U CN 215375844 U CN215375844 U CN 215375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frame strip
fixing plate
wal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14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俊威
刘子平
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an Da M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an Da M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an Da Me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an Da M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14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5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5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5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包括底框、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底框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上的边框,边框与底板之间形成容置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容置腔,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固定连接于边框的内壁上,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底部与光学膜片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优化了车载背光源模组的成本和工艺,提高了品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显示屏的尺寸越来越大,显示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当车内显示屏尺寸比较大的时候,显示屏安装在车内就需要多方面考虑强度和可靠性问题,同时成本也是必要考虑的。所以,大尺寸的车载显示屏往往会考虑采用压铸件的结构来做背光模组的底框。其中,显示屏往往是固定在底框的四周。而此时,背光模组的中框基本大多会采用中铁框或中胶框的形式卡在底框的内侧的四周。
但由于大尺寸的车载显示屏会考验窄边框的设计需求。因此,中铁框的边框就会变得超窄,如2-3mm左右,这样对于大尺寸(比如27寸或16寸)中框边是非常窄的,容易变形,难组装,难拆卸,不可返修,成本高昂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优化了车载背光源模组的成本和工艺,提高了品质。
一种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包括底框、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底框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上的边框,边框与底板之间形成容置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容置腔,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固定连接于边框的内壁上,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底部与光学膜片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中框条、所述第二中框条、所述第三中框条和所述第四中框条采用热弯热定型工艺单独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边框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内壁与所述第四内壁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中框条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中框条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第三中框条连接于所述第三内壁,所述第四中框条连接于所述第四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中框条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垂直连接;
上述第二中框条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连接;
上述述第三中框条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垂直连接;
上述第四中框条包括第四固定板和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限位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垂直连接;
上述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以及第四限位板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板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边框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耳板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上述第二固定板设有多个第二耳板,所述边框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耳板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上述第三固定板设有多个第三耳板,所述边框设有多个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耳板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
上述第四固定板设有多个第四耳板,所述边框设有多个第四定位槽,所述第四耳板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四定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边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的外壁,所述外壁向着所述内壁凹陷形成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中框条还包括第五固定板和第六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所述第六固定板均与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六固定板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安装槽内还设有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五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凸块固定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还设有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六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凸块固定与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包边胶和第二包边胶,所述第一包边胶固定于所述边框并覆盖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包边胶固定于所述边框并覆盖所述第二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边框,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中框条与所述底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泡棉胶固定于所述边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通过将原常规设计的中铁框裁切成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其中,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分别固定连接于边框的内壁上,同时,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之间形成一个背光的有效发光区,而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底部与光学膜片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因此,不仅能起到抵住光学膜片的功能,还可以完全实现常规中框的功效。最终成本得到超大的优化,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底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底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底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底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新型中框结构的第一中框条、第二中框条、第三中框条和第四中框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7,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包括底框10、反射片13、导光板14、光学膜片15、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底框10包括底板12以及连接在底板12上的边框11,边框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容置反射片13、导光板14和光学膜片15的容置腔101,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固定连接于边框11的内壁上,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的底部与光学膜片15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底框10为铝合金ADC12或镁合金AZ91D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通过将原常规设计的中铁框裁切成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其中,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分别固定连接于边框11的内壁上,同时,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之间形成一个背光的有效发光区,而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的底部与光学膜片15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因此,不仅能起到抵住光学膜片15的功能,还可以完全实现常规中框的功效。最终成本得到超大的优化,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
进一步地,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采用热弯热定型工艺单独形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薄型的PC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片用热折弯定型的方法,再将PC薄膜片冲切成相应需要的尺寸,然后分开形成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并贴附在底框10的四周的内壁上。其中,PC薄膜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由0.2-1.0mm去选型,优选为0.3-0.5mm。
进一步地,边框11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111、第三内壁112和第四内壁,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111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三内壁112与第四内壁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中框条16连接于第一内壁,第二中框条17连接于第二内壁111,第三中框条18连接于第三内壁112,第四中框条19连接于第四内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条16连接于第一内壁,第二中框条17连接于第二内壁111,第三中框条18连接于第三内壁112,第四中框条19连接于第四内壁后形成一个闭合的框体结构,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固定于对应第一内壁、第二内壁111、第三内壁112和第四内壁。
进一步地,第一中框条16包括第一固定板161和第一限位板162,第一固定板161与边框11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162与第一固定板161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61与边框11的第一内壁固定连接;
第二中框条17包括第二固定板171和第二限位板172,第二固定板171与边框11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172与第二固定板171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171与边框11的第二内壁111固定连接;
第三中框条18包括第三固定板181和第三限位板182,第三固定板181与边框11固定连接,第三限位板182与第三固定板181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板181与边框11的第三内壁112固定连接;
第四中框条19包括第四固定板191和第四限位板192,第四固定板191与边框11固定连接,第四限位板192与第四固定板191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固定板191与边框11的第四内壁固定连接;
光学膜片15组与第一限位板162、第二限位板172、第三限位板182以及第四限位板192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当光学膜片15在受热膨胀发生拱膜时,第一限位板162、第二限位板172、第三限位板182以及第四限位板192能够压住光学膜片15对其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161设有多个第一耳板1611,边框11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第一耳板1611通过粘胶固定于第一定位槽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由第一内壁向着边框11的外壁凹陷形成;
第二固定板171设有多个第二耳板1711,边框11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102,第二耳板1711通过粘胶固定于第二定位槽10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102由第二内壁111向着边框11的外壁凹陷形成;
第三固定板181设有多个第三耳板1811,边框11设有多个第三定位槽103,第三耳板1811通过粘胶固定于第三定位槽10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槽103由第三内壁112向着边框11的外壁凹陷形成;
第四固定板191设有多个第四耳板1911,边框11设有多个第四定位槽,第四耳板1911通过粘胶固定于第四定位槽内,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槽由第四内壁向着边框11的外壁凹陷形成。
进一步地,边框11还包括与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的外壁,外壁向着内壁凹陷形成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04和第二安装槽105,第一中框条16还包括第五固定板163和第六固定板164,第五固定板163、第六固定板164均与第一限位板162固定连接,第五固定板163通过粘胶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04内,第六固定板164通过粘胶固定于第二安装槽105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固定板163、第六固定板164与第一固定板161上下设置,采用第一中框条16通过第一固定板161固定于第一内壁的,第五固定板163、第六固定板164固定于外壁的第一安装槽104和第二安装槽105内的这种固定方式,能够使得第一中框条16更加牢固的固定于边框11。其中,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与第四中框条19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采用此种方式与边框11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04内还设有第一定位凸块21,第五固定板163设有与第一定位凸块21对应的第一卡槽106,第一定位凸块21固定与第一卡槽106内,第二安装槽105还设有第二定位凸块22,第六固定板164设有与第二定位凸块22对应的第二卡槽107,第二定位凸块22固定与第二卡槽107内。
进一步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包边胶23和第二包边胶24,第一包边胶23固定于边框11并覆盖第一安装槽104,第二包边胶24固定于边框11并覆盖第二安装槽1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边胶23覆盖第一安装槽104;第二包边胶24覆盖第二安装槽105后能够防止边框11漏光,同时,还可以加强第五固定板163、第六固定板164与第一安装槽104和第二安装槽105的固定强度。
进一步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光源25,光源25固定于边框11,光源25位于第一中框条16与底板12之间。光源25包括柔性电路板251和多个贴附在柔性电路板251上的Mini LED灯珠。其中,固定Mini LED有柔性电路板251的一端通过导热胶26固定于第一内壁、第三内壁112和/或第四内壁中的其中一个内壁或者多个内壁。未固定MiniLED有柔性电路板251的另一端穿过底板12卡设在底板12远离容置腔101的一侧。并且,未固定Mini LED有柔性电路板251的另一端还设有连接外部电源的金手指。
进一步地,底板12设有用于柔性电路板251穿过的过孔,当柔性电路板251穿过过孔后,通过第三包边胶27将柔性电路板251固定于底板12上并且覆盖过孔。
进一步地,底板12远离容置腔101的一侧还贴附有双面胶28。因此,底框10能够通过双面胶28与其他设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导光板14与反射片13固定连接,反射片13与底板12和边框11固定连接,导光板14包括入光侧面以及上下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固定面,其中,出光面和固定面均平行于底板12,固定面位于靠近底板12的一侧,出光面位于远离底板12的一侧,入光侧面与光源25相对设置,反射片13贴附在导光板14的表面后并露出入光侧面和出光面。
进一步地,光学膜片15包括扩散膜151、增光膜152、增亮膜或防窥膜153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学膜片15。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一张扩散膜151、一张增光膜152和一张防窥膜153,扩散膜151覆盖导光板14,增光膜152覆盖扩散膜151,防窥膜153覆盖增光膜152,扩散膜151、增光膜152和防窥膜153通过一张或多张透明胶带依次固定于导光板14。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车载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泡棉胶29固定于边框11远离底板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车载显示装置包括车载中控显示屏,车载行车记录仪,车载DVD导航,车载驾驶台一体显示屏,车载流媒体后视镜,汽车座椅头枕显示器等。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0)、反射片(13)、导光板(14)、光学膜片(15)、第一中框条(16)、第二中框条(17)、第三中框条(18)和第四中框条(19),所述底框(10)包括底板(12)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12)上的边框(11),所述边框(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反射片(13)、所述导光板(14)和所述光学膜片(15)的容置腔(101),所述第一中框条(16)、所述第二中框条(17)、所述第三中框条(18)和所述第四中框条(19)固定连接于所述边框(1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中框条(16)、所述第二中框条(17)、所述第三中框条(18)和所述第四中框条(19)的底部与所述光学膜片(15)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条(16)、所述第二中框条(17)、所述第三中框条(18)和所述第四中框条(19)采用热弯热定型工艺单独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1)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111)、第三内壁(112)和第四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111)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内壁(112)与所述第四内壁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中框条(16)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中框条(17)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壁(111),所述第三中框条(18)连接于所述第三内壁(112),所述第四中框条(19)连接于所述第四内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条(16)包括第一固定板(161)和第一限位板(162),所述第一固定板(161)与所述边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6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61)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中框条(17)包括第二固定板(171)和第二限位板(172),所述第二固定板(171)与所述边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7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71)垂直连接;
所述第三中框条(18)包括第三固定板(181)和第三限位板(182),所述第三固定板(181)与所述边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板(182)与所述第三固定板(181)垂直连接;
所述第四中框条(19)包括第四固定板(191)和第四限位板(192),所述第四固定板(191)与所述边框(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限位板(192)与所述第四固定板(191)垂直连接;
所述光学膜片(15)组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62)、所述第二限位板(172)、第三限位板(182)以及第四限位板(192)接触或上下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61)设有多个第一耳板(1611),所述边框(11)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耳板(1611)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第二固定板(171)设有多个第二耳板(1711),所述边框(11)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102),所述第二耳板(1711)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02)内;
所述第三固定板(181)设有多个第三耳板(1811),所述边框(11)设有多个第三定位槽(103),所述第三耳板(1811)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槽(103)内;
所述第四固定板(191)设有多个第四耳板(1911),所述边框(11)设有多个第四定位槽,所述第四耳板(1911)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四定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的外壁,所述外壁向着所述内壁凹陷形成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04)和第二安装槽(105),第一中框条(16)还包括第五固定板(163)和第六固定板(164),所述第五固定板(163)、所述第六固定板(164)均与第一限位板(1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163)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4)内,所述第六固定板(164)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05)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4)内还设有第一定位凸块(21),所述第五固定板(163)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21)对应的第一卡槽(106),所述第一定位凸块(21)固定与所述第一卡槽(106)内,所述第二安装槽(105)还设有第二定位凸块(22),所述第六固定板(164)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22)对应的第二卡槽(107),所述第二定位凸块(22)固定与所述第二卡槽(107)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包边胶(23)和第二包边胶(24),所述第一包边胶(23)固定于所述边框(11)并覆盖所述第一安装槽(104),所述第二包边胶(24)固定于所述边框(11)并覆盖所述第二安装槽(10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光源(25),所述光源(25)固定于所述边框(11),所述光源(25)位于所述第一中框条(16)与所述底板(12)之间。
10.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泡棉胶固定于所述边框(11)远离所述底板(12)的一侧。
CN202122181406.2U 2021-09-09 2021-09-09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375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1406.2U CN215375844U (zh) 2021-09-09 2021-09-09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1406.2U CN215375844U (zh) 2021-09-09 2021-09-09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5844U true CN215375844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1406.2U Active CN215375844U (zh) 2021-09-09 2021-09-09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5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JP2009020168A (ja) 表示装置
CN10392553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8367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661553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US20040257791A1 (en) Thin backlight module
CN2116279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CN215375844U (zh) 新型中框结构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CN212723599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339448U (zh) 改善膜片异响的窄边框化背光源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10038400U (zh) 一种包括垫块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US20100002417A1 (en) Back bezel for use in a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the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and th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ck bezel
CN216119299U (zh) 车载曲面显示装置
CN213691264U (zh) 防止胶框与铁框装配外扩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728928U (zh) 实现窄边框膜片固定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20855412U (zh) 侧入式窄边框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18037607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265337U (zh) 防止柔性电路板破损的背光源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14253703U (zh) 无中框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CN216562311U (zh) 防止内嵌式中铁框内缩的车载背光源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13781459U (zh) 防止中框外扩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487085U (zh) 防止导光板出现亮块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10432158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18273012U (zh) 改善背光角漏光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18512665U (zh) 一种光学膜片和扩散板的贴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