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0974U - 一种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0974U
CN215360974U CN202120737348.4U CN202120737348U CN215360974U CN 215360974 U CN215360974 U CN 215360974U CN 202120737348 U CN202120737348 U CN 202120737348U CN 215360974 U CN215360974 U CN 215360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contactor
circuit breaker
incoming line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73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亮
周成华
张青锋
丁增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73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0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0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0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包括壳体、安装板、进线断路器以及交流接触器,其中,安装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进线断路器位于壳体内且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面,交流接触器位于壳体内且安装在安装板的另一侧面,交流接触器与进线断路器电连接,使得进线断路器与交流接触器背靠背安装,该布局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壳体的高度以及宽度空间,降低整机材料成本和现场占地及施工等成本,也便于在壳体内部进行接线。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主要是用来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与我们也越来越紧密。现有充电桩的交流侧为了便于接线,通常将进线断路器与交流接触器安装在安装板的同一侧面上,并且在安装板上上下排布或者左右排布,此种布局较占用充电桩壳体的高度(上下排布)空间或宽度(左右排布)空间,使得安装板的另一侧面闲置,造成充电桩壳体深度方向空间的浪费,使得壳体尺寸加大,成本增高,同时可能造成壳体内部接线空间不足,造成现场安装接线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壳体的高度以及宽度空间,降低整机材料成本和现场占地及施工等成本,也便于在壳体内部进行接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桩,包括:
壳体;
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进线断路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面;以及
交流接触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面,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进线断路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桩还包括:
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交流接触器以及所述进线断路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铜排呈Z型,所述连接铜排的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连接铜排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进线断路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线断路器包括断路器进线铜排、断路器本体以及断路器出线铜排,所述断路器本体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断路器进线铜排以及所述断路器出线铜排,所述连接铜排的一端与所述断路器出线铜排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交流接触器包括接触器进线铜排、接触器本体以及接触器出线铜排,所述接触器本体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接触器进线铜排以及所述接触器出线铜排,所述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进线铜排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铜排的两端分别朝向各自接线的所述断路器出线铜排和所述接触器进线铜排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铜排为软铜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所述交流接触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面,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线断路器位于所述壳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桩还包括:
支撑座,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其包括壳体、安装板、进线断路器以及交流接触器,安装板、进线断路器以及交流接触器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进线断路器与交流接触器电连接,通过将进线断路器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面,交流接触器安装在安装板的另一侧面,使得进线断路器与交流接触器背靠背安装,该布局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壳体的高度以及宽度空间,降低整机材料成本和现场占地及施工等成本,也便于在壳体内部进行接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交流侧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安装板;21、第一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21、穿线孔;23、第三固定板;3、进线断路器;31、断路器进线铜排;32、断路器本体;33、断路器出线铜排;4、交流接触器;41、接触器进线铜排;42、接触器本体;43、接触器出线铜排;5、连接铜排;6、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主要用于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该充电桩包括壳体1、安装板2、进线断路器3以及交流接触器4。其中,安装板2、进线断路器3以及交流接触器4均设置在壳体1内部,壳体1对内部器件具有保护支撑的作用。进线断路器3与市面上的交流进线电连接,进线断路器3具有切断和接通电路、、切断故障电路的作用,可以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充电桩的安全运行,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电连接,交流接触器4能够频繁地切断和连通电路,具有过载保护的作用。进线断路器3以及交流接触器4均安装在安装板2上,安装板2起到一定的安装固定作用。此外,如图1所示,充电桩还包括支撑座6,支撑座6用于支撑壳体1,进而增加充电桩放置的稳定性。
现有充电桩的交流侧为了便于接线,通常将进线断路器3与交流接触器4安装在安装板2的同一侧面上,并且在安装板2上上下排布或者左右排布,此种布局较占用充电桩壳体1的高度(上下排布)空间或宽度(左右排布)空间,使得安装板2的另一侧面闲置,造成充电桩壳体1深度方向空间的浪费,使得壳体1尺寸加大,成本增高,同时可能造成壳体1内部接线空间不足,造成现场安装接线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通过将进线断路器3安装在安装板2的一侧面,交流接触器4安装在安装板2的另一侧面,使得进线断路器3与交流接触器4背靠背安装,该布局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内部的空间,提高壳体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壳体1的高度以及宽度空间,降低整机材料成本和现场占地及施工等成本,也便于在壳体1内部进行接线。
优选地,如图1所示,由于市面上的交流电大都通过地下进行传输,进线断路器3位于壳体1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便于进线断路器3与交流进线电连接,使得走线更短,节省资源,方便操作者进行接线,当进线断路器3与交流进线连接出现问题故障时,也便于操作者进行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桩还包括连接铜排5,连接铜排5的两端分别与交流接触器4以及进线断路器3电连接,从而实现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之间的电连接。
优选地,连接铜排5为软铜排,软铜排可以根据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可以避免由于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背靠背安装的尺寸误差,造成的连接铜排5连接不方便等问题,保证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正常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板2上开设有穿线孔221,连接铜排5呈Z型,连接铜排5的一端与交流接触器4电连接,连接铜排5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221与进线断路器3电连接。通过将连接铜排5设计成Z型,并在安装板2上开设有穿线孔221,使得连接铜排5与交流接触器4和进线断路器3背靠背安装的形状相适配,使得两者之间的接线更加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进线断路器3包括断路器进线铜排31、断路器本体32以及断路器出线铜排33,断路器本体32两端分别连接有断路器进线铜排31以及断路器出线铜排33,交流进线与断路器进线铜排31相连接,连接铜排5的一端与断路器出线铜排33电连接,从而将进线断路器3连接在电路中。
如图2所示,交流接触器4包括接触器进线铜排41、接触器本体42以及接触器出线铜排43,接触器本体42两端分别连接有接触器进线铜排41以及接触器出线铜排43,连接铜排5的另一端与接触器进线铜排41电连接,接触器出线铜排43与电路中的其他器件相连接,从而将交流接触器4连接在电路中。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由于进线断路器3需要与地下进行传输的交流进线电连接,断路器进线铜排31通常位于断路器本体32的下方,断路器出线铜排33位于断路器本体32的上方,同样的,交流接触器4为了便于与其上部的器件进行电连接,接触器进线铜排41通常位于接触器本体42的下方,接触器出线铜排43位于接触器本体42的上方,通过将连接铜排5呈Z字型的两端分别朝向各自接线的断路器出线铜排33和接触器进线铜排41延伸,使得连接铜排5与断路器出线铜排33以及接触器进线铜排41的接线更加便捷,布局也更加合理。
为了保护交流接触器4以及更加充分地利用壳体1内部的空间,如图3所示,安装板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以及第三固定板23,交流接触器4安装在第二固定板22的另一侧面,交流接触器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三固定板23,使得交流接触器4位于安装板2形成的容纳腔内,对交流接触器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三固定板23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保证安装板2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稳固连接,通过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三固定板23上再安装其他器件,能够提高壳体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布局更加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22上开设有穿线孔221。
需要说明的是,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可以通过螺栓紧固件安装在第二固定板22上,螺栓连接属于可拆卸连接,便于将交流接触器4与进线断路器3从第二固定板22上拆卸下来进行替换与维修,螺栓连接也具有连接可靠,成本低的优点。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安装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
进线断路器(3),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面;以及
交流接触器(4),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的另一侧面,所述交流接触器(4)与所述进线断路器(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
连接铜排(5),所述连接铜排(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交流接触器(4)以及所述进线断路器(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穿线孔(221),所述连接铜排(5)呈Z型,所述连接铜排(5)的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4)电连接,所述连接铜排(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221)与所述进线断路器(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断路器(3)包括断路器进线铜排(31)、断路器本体(32)以及断路器出线铜排(33),所述断路器本体(32)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断路器进线铜排(31)以及所述断路器出线铜排(33),所述连接铜排(5)的一端与所述断路器出线铜排(3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4)包括接触器进线铜排(41)、接触器本体(42)以及接触器出线铜排(43),所述接触器本体(42)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接触器进线铜排(41)以及所述接触器出线铜排(43),所述连接铜排(5)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进线铜排(4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铜排(5)的两端分别朝向各自接线的所述断路器出线铜排(33)和所述接触器进线铜排(41)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铜排(5)为软铜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以及第三固定板(23),所述交流接触器(4)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另一侧面,所述交流接触器(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3),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3)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断路器(3)位于所述壳体(1)内靠近底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
支撑座(6),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壳体(1)。
CN202120737348.4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充电桩 Active CN215360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7348.4U CN215360974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7348.4U CN215360974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0974U true CN215360974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6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7348.4U Active CN215360974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60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60974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5527855U (zh) 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
CN217406008U (zh) 储能集装箱配电汇流柜及储能集装箱
CN109873488A (zh) 一种多功能后备电源装置
CN214564706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0693035U (zh) 一种通信电源隔离保护装置
CN21101726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210016296U (zh) 一种充电模块及使用该充电模块的充电机
CN210225261U (zh) 储能变流器
CN217085060U (zh) 一种带防盗接线盒的计量箱
CN217114370U (zh) 一种新型5g防反二极管
CN213845432U (zh) 可循环使用的软包方形单体电芯组成模块
CN217607491U (zh) 一种智能无功电抗装置
CN212518289U (zh) 一种母线槽阻尼减振装置
CN212098518U (zh) 一种v2g充放电设备
CN219181057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柜和直流断路器
CN211858745U (zh) 一种动力电池pack
CN211349143U (zh) 一种低功耗电脑一体机
CN220586157U (zh) 一种功率单元机械旁路装置
CN219698228U (zh) 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
CN220544516U (zh) 一种固体绝缘环网柜柜体单元与柜体机构
CN21004247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低压控制盒
CN212124877U (zh) 一种充电机及充换电站
CN218976968U (zh) 控制器总成
CN213734628U (zh) 车载充电机的继电器安装结构、车载充电机及车载配电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