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4652U -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4652U
CN215344652U CN202121992179.5U CN202121992179U CN215344652U CN 215344652 U CN215344652 U CN 215344652U CN 202121992179 U CN202121992179 U CN 202121992179U CN 215344652 U CN215344652 U CN 215344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connecting portion
middle frame
display devic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21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浚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21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4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4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4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中框,中框具有用于安装显示模组的安装区域,中框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显示模组可分离地固定于安装区域。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通过在显示模组的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在中框设有第二连接部,显示模组和中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以实现显示模组可分离地固定于中框,使得显示模组易拆卸,不仅可以可供用户自行拆卸显示模组,且还使得显示模组无需送至维修店且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拆卸,降低了显示模组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显示模组大多配置为玻璃屏幕以及玻璃盖板。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跌落或者磕碰等原因出现破碎的情况。
然而,由于显示模组通过框胶或热熔胶粘接于手机的中框,用户难以自行拆卸,需要将手机送至维修店通过专业的拆机装置进行拆卸,进而增加了显示模组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中框,中框具有用于安装显示模组的安装区域,中框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显示模组可分离地固定于安装区域。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突出结构,且另一个为与突出结构相配合的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
进一步地,在第二连接部为卡板结构时,至少一个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活动部件相对中框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活动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安装区域的一侧形成有装配口以供显示模组进出安装区域,在显示模组安装于安装区域且活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动部件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相配合,以将显示模组固定于安装区域。
进一步地,活动部件转动连接于中框,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活动部件包括相连的配合部和转轴,活动部件通过配合部与对应的突出结构配合,配合部通过转轴与中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配合部包括第一卡板段和第二卡板段,第一卡板段的一端与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卡板段连接;
其中,在活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板段封盖装配口,且第二卡板段与突出结构卡接配合,以固定显示模组。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至少设置在显示模组相对的两个侧壁。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包括屏幕盖板,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屏幕盖板的侧壁。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与中框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显示模组以及中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在显示模组的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在中框设有第二连接部,显示模组和中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以实现显示模组可分离地固定于中框,使得显示模组易拆卸,不仅可以可供用户自行拆卸显示模组,且还使得显示模组无需送至维修店且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拆卸,降低了显示模组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横向半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卡板结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显示装置的纵向半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卡板结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显示装置的纵向半剖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在安装于中框时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附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200,显示模组200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中框100,中框100具有用于安装显示模组200的安装区域110,中框100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显示模组200可分离地固定于安装区域11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中框100和显示模组200,中框100形成有安装区域110,显示模组200安装于中框100的安装区域110。显示模组200的至少一个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中框100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一连接部配合。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以使显示模组200可分离地固定于安装区域110,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显示模组200易拆卸,不仅可以供用户自行拆卸显示模组200,且还使得显示模组200无需送至维修店且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拆卸,降低了显示模组200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其中,显示模组200安装于安装区域110时,显示模组200可完全位于安装区域110中,或者显示模组200部分位于安装区域110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若干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模组200的若干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且每个第一连接部均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配合,增加显示模组200和中框100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提高显示模组200在中框100的稳固性。应当理解的是,显示模组200中设有第一连接部的侧壁的数量越多,显示模组200和中框1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越好。
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若干侧壁,具体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可以至少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中相对的两侧壁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对应设置;或者,第一连接部可以至少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中相邻的两侧壁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对应设置;或者,第一连接部可以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四周。
其中,在第一连接部可以至少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中相对的两侧壁处,且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对应设置时,能够使得显示模组200的相对两侧均与中框100连接配合,提高显示模组200在中框100上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
其中,在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显示模组200四周的环状结构时,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显示模组200和中框1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好,且第二连接部所施加于显示模组200的作用力分布均衡,降低显示模组200受损的风险。第一连接部具体可以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或者为不连续的环状结构,也即位于显示模组200中相邻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之间间隔设置。基于附图1-3所示的结构中,第一连接部为环绕显示模组200四周的连续的环状结构。
其中,显示模组200可以为矩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显示模组200以矩形状为例,在第一连接部可以至少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中相对的两侧壁处时,第一连接部可以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中较长的相对两侧壁处,或者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中较短的相对两侧壁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突出结构210,且另一个为与突出结构210相配合的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突出结构210与卡板结构的卡接配合或者突出结构210与卡槽结构的插接配合,能够在实现显示模组200可分离地固定于中框100的同时,还使得显示模组200的拆装作业简单便捷。
其中,第一连接部可以包括突出结构210,突出结构210突出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侧壁,第二连接部可以包括与突出结构210配合的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且通过突出结构210与卡板结构的卡接配合或者突出结构210与卡槽结构的插接配合,以实现显示模组200可分离地固定于中框100。或者,第一连接部可以包括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第二连接部可以包括突出结构210,突出结构210突出设置于中框100,且通过突出结构210与卡板结构的卡接配合或者突出结构210与卡槽结构的插接配合,以实现显示模组200可分离地固定于中框100。
其中,在包括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若干侧壁或者在包括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中框100的若干侧壁时,该连接部可以包括卡板结构和/或卡槽结构,具体地: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若干侧壁且包括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时,显示模组200的若干侧壁可均设置卡板结构,或者若干侧壁可均设置卡槽结构,又或者若干侧壁中的部分侧壁设有卡板结构且其余部分侧壁上设有卡槽结构;或者,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中框100的若干侧壁且包括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时,中框100的若干侧壁可均设置卡板结构,或者若干侧壁可均设置卡槽结构,又或者若干侧壁中的部分侧壁上设有卡板结构且其余部分侧壁上设有卡槽结构,例如:在矩形状的中框100中,较长的两侧壁设有卡板结构,且较短的两侧壁上设有卡槽。
基于附图1-3所示的结构中,突出结构210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且位于显示模组200的四周,卡板结构设置于中框100且位于中框100的四周。
当然,实现显示模组200可分离地固定于中框100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的侧壁设有固定孔或固定槽,中框100设有与该固定孔或固定槽插接配合的固定凸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部为卡板结构时,至少一个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120,活动部件120相对中框100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活动部件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安装区域110的一侧形成有装配口130以供显示模组200进出安装区域110,在显示模组200安装于安装区域110且活动部件120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动部件120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相配合,以将显示模组200固定于安装区域11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设有的第一连接部为突出结构210,中框100设有的第二连接部则为与突出结构210配合的卡板结构,卡板结构可沿安装区域110的外周设置。至少一个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120,也即与位于显示模组200的至少一侧壁上的突出结构210配合的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120。
活动部件120相对中框100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活动部件120在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部件120在安装区域110的一侧形成避让以使安装区域110的一侧被暴露,此时安装区域110的被暴露的一侧形成有装配口130,且该装配口130用于供显示模组200进出安装区域110;在显示模组200通过装配口130安装于安装区域110且活动部件120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动部件120封盖装配口130并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相配合,以将显示模组200固定于安装区域110。如此设置,能够让用户仅通过切换活动部件120的位置便可进行显示模组200的拆装,降低显示模组200在拆装时的操作难度。
其中,在部分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120时,其余卡板结构可为固定部件150,固定固件与中框100固定连接。在显示模组200通过装配口130装配至安装区域110时,固定部件150与显示模组200中的对应突出结构210进行配合。固定固件与中框100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连接、胶粘、熔接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如附图2-3所示的结构中,中框100上设有4个卡板结构,4个卡板结构环绕安装区域110的外周设置。其中一个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120,其余卡板结构为固定部件150且与中框100一体连接。活动部件120的第一位置位于安装区域110的下方,第二位置位于装配口130处。当然,活动部件120的数量并不限于1个,还可以为2-4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件120转动连接于中框100,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活动部件120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简化用户的操作难度。
其中,活动部件120包括相连的配合部和转轴123,活动部件120通过配合部与对应的突出结构210配合,配合部通过转轴123与中框100转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卡板结构绕相对中框100绕转轴123转动便可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提高用户在自行拆装显示模组200时的操作体验。
如附图2-3所示的结构中,活动部件120绕转轴12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此时活动部件120位于安装区域110的下方以暴露出安装区域110的左侧,并在安装区域110的左侧形成有装配口130;在显示模组200通过装配口130安装至安装区域110且活动部件120绕转轴12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此时活动部件120位于装配口130处并封盖装配口130,且与突出结构210配合以将显示模组200固定于安装区域110。
当然,活动部件120与中框100的转动连接方式并不限于通过转轴123连接,例如还可以为铰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包括第一卡板段121和第二卡板段122,第一卡板段121的一端与转轴123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卡板段122连接;
其中,在活动部件1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板段121封盖装配口130,且第二卡板段122与突出结构210卡接配合,以固定显示模组200。
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包括第一卡板段121和第二卡板段122,第一卡板段121的一端与转轴123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卡板段122连接,第二卡板段122位于第一卡板段121的内侧。第一卡板段121的内侧是指活动部件1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板段121靠近安装区域110的一侧。
在活动部件1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板段121封盖装配口130,且第二卡板段122与突出结构210远离中框100的一侧卡接配合,以固定显示模组200。其中,第二卡板段122可与突出结构210接触配合或者不接触配合,且在第二卡板段122与突出结构210接触配合时,能够使得第二卡板段122对突出结构210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卡板结构对显示模组200的固定性能。
其中,固定部件150也包括配合部,且固定部件150通过配合部中的第一卡板段121与中框固定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连接部为突出结构210,且第二连接部为与突出结构210配合的卡槽结构时,卡槽结构与卡板结构的区别仅在于与突出结构210的配合方式不同,具体地:卡槽结构包括第一卡板段121和卡槽段,卡槽段设置于第一卡板段121的内侧,卡槽结构通过卡槽段与突出结构210卡接配合。所以,对于第二连接部为与突出结构210配合的卡槽结构的技术方案参见第二连接部为与突出结构210配合的卡板结构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包括屏幕盖板230,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屏幕盖板230的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20以及盖设于显示屏220上的屏幕盖板230,第一连接部可以设置于屏幕盖板230的外侧壁或者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20的外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屏幕盖板230的外侧壁,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示屏的外侧壁,不仅能够便于第一连接部的制备,且还能够避免第一连接部在受力时对显示屏220性能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位于屏幕盖板230靠近显示屏220的一端,如此设置能够在实现显示模组200和中框100之间的可分离地固定连接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终端设备的整体厚度,以实现终端设备的薄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显示模组200之间可以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或者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一体成型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基于附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和屏幕盖板230之间为一体结构,不仅便于终端设备的制备,且还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和屏幕盖板230之间的连接强度均较好,降低第一连接部出现损坏的风险。
请参考附图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2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240,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与显示屏220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40设有第一电连接点;
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第二柔性电路板140设置于安装区域110的腔壁且与主板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40设有与第一电连接点对应的第二电连接点141,其中在显示模组200装配于安装区域110时,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点与第二电连接点14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20需要与终端设备的主板通过电连接件进行电连接,以实现主板对显示屏220的控制,具体地:电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显示屏220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以及设置于中框100的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与显示屏220电连接,且第一柔性电路板240设有第一电连接点,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与主板电连接,且第二柔性电路板140设有第二电连接点141,第一电连接点和第二电连接点141对应设置。在显示模组200装配于安装区域110时,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点与第二电连接点141电连接,以实现显示屏220和主板的电连接;在显示模组200退出安装区域110时,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点与第二电连接点141之间分离,以断开显示屏220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设置上述的电连接件,能够满足可拆卸的显示模组200与固定在中框100上的主板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第一电连接点和第二电连接点141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以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均可以固定于显示模组200,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或者螺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40设置于显示屏220的背面,且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和显示屏220之间通过排线25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40设置于显示屏220的背面,且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和显示屏220之间通过排线250电连接,如此能够减少电连接件对显示模组200的外侧壁与中框100之间的空间的占用,以有助于终端设备内部器件的布置优化,同时排线250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够较好地弯曲绕过显示屏220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40电连接,且确保显示屏22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此外,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在显示模组200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的位置,例如还可以位于显示模组200的外周侧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与中框100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300,弹性支撑件30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显示模组200的背面以及中框100。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300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与中框100之间,在显示模组200装配于安装区域110时弹性支撑件30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并向显示模组200提供弹力以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比较牢固,确保显示模组200在中框100上的稳固性。
其中,弹性支撑件300的材质可以为泡棉、海绵或者硅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弹性支撑件300可固定于显示模组200靠近中框100的一侧或者固定于中框100上,以避免显示模组200装配于安装区域110时弹性支撑件300出现错位的问题。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40设置于显示屏220靠近中框100的一侧时,为了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240240与弹性支撑件300之间产生干涉,可以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40设置于弹性支撑件300的外侧等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三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中框,所述中框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显示模组的安装区域,所述中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所述显示模组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突出结构,且另一个为与所述突出结构相配合的卡板结构或卡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卡板结构时,至少一个所述卡板结构为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相对所述中框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活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安装区域的一侧形成有装配口以供所述显示模组进出所述安装区域,在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区域且所述活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于所述安装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包括相连的配合部和转轴,所述活动部件通过所述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突出结构配合,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中框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卡板段和第二卡板段,所述第一卡板段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板段连接;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板段封盖所述装配口,且所述第二卡板段与所述突出结构卡接配合,以固定所述显示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相对的两个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屏幕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屏幕盖板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中框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显示模组以及中框。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121992179.5U 2021-08-23 2021-08-23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Active CN215344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2179.5U CN215344652U (zh) 2021-08-23 2021-08-23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2179.5U CN215344652U (zh) 2021-08-23 2021-08-23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4652U true CN215344652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2179.5U Active CN215344652U (zh) 2021-08-23 2021-08-23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4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95862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US6463263B1 (en) Communication station
US9450294B2 (en)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211210044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08885694A (zh) 指纹识别组件及终端
KR20100061105A (ko) 전자 기기용 접촉 단자
CN105187584A (zh) 装饰盖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5344652U (zh) 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N215266027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CN212085218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0223842U (zh) 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110068743A1 (en) Terminal componen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73230B (zh) 薄型透镜马达
JP3728392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CN21932244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587970U (zh) 壳体组件和终端设备
KR100264827B1 (ko) 휴대용 전화기의 플렉시블 피씨비 구조
CN215221105U (zh) 多功能插座
CN219627725U (zh) 多功能无线网卡
CN217283578U (zh) 一种手持通讯终端的多功能主板
CN220481739U (zh) 一种胸腔控制结构以及机器人
CN211503415U (zh) 一种家电显示屏无线通信结构、家电显示屏组件、冰箱
CN215729487U (zh) 主板及智能终端
CN21155767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961071U (zh) 一种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