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3185U - 一种连接器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3185U
CN215343185U CN202121269858.XU CN202121269858U CN215343185U CN 215343185 U CN215343185 U CN 215343185U CN 202121269858 U CN202121269858 U CN 202121269858U CN 215343185 U CN215343185 U CN 215343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erminal
disposed
ho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98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培燕
刘泽标
林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98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3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3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3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插头胶芯、插头端子以及线缆,所述插头外壳由互为直角的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构成,所述插头胶芯设于第一直角边内,所述插头胶芯的前端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直角边的开口的插入孔,所述插头端子的前端横向插入所述插入孔的中间,且所述插头端子的两侧面与所述插入孔的壁面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第二直角边的末端设有由内环圈和外环圈构成的插接部,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之间设有插接槽,所述内环圈上套装有与所述插头胶芯卡合的插头压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接部设置的插头压板与插头外壳内的插头胶芯形成卡合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高压大电流连接器是应用于乘用电动汽车电源分配单元(PDU,PowerDistributionUnit)中的重要电路元件,其对乘用电动汽车的电路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现有的高压大电流连接器的插头部件和插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角度一般为90 度和180度,在90度连接时一般在插头上需要采用额外的转接端子或直角结构的端子进行连接,整体结构复杂,另外胶芯与插头外壳之间也是需要额外的卡合结构进行固定,端子与胶芯之间的组装结构是在胶芯内部开槽与端子形成卡合结构,导致组装和拆卸困难。
在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进行连接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水性能,一般是在连接器插头与插座插接的插接端上内侧套装一防水圈,该防水圈的固定通常是利用在插接端内侧制作的第一卡槽实现卡合固定,防水圈安装需要专门在插头外壳内侧做个深剔槽,加工难度大,加工的不良率很高,加工成本很高,另外也不便于防水圈的安装和拆卸。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的弯头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拔出现象,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误操作将弯头连接器意外拔出而造成非正常使用中断,给使用带来不方便。为此,人们在弯头连接器中加设有锁定手柄,如专利号“CN201620509572.7”,名称为“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提供了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包括插头部件和插座部件。插头部件包括壳体、防触手胶芯、中胶芯、后胶芯、转接插针、转接簧片和插孔。说明书中记载手柄根部通过转轴固定在壳体两侧,手柄头部可围绕转轴进行转动;弹簧锁扣设置在壳体顶侧,当手柄头部转动至壳体顶侧时,弹簧锁扣可与手柄相锁定。但是现有的手柄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其在未锁定的状态下与壳体之间缺少位置保持组件(即限位结构),导致手柄会随意转动,影响插头部件与插座部件的插接,另外就是手柄上的锁紧件通常设置在手柄外侧,容易因误操作而打开锁紧件导致出现锁紧失效的问题,二是一般需要在手柄的外侧设置容纳锁紧件的容纳槽,导致手柄的局部强度降低,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后出现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通过在插接部设置的插头压板与插头外壳内的插头胶芯形成卡合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和拆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中空的插头外壳、设于插头外壳内的插头胶芯、设于插头胶芯内且为片状的插头端子以及与插头端子连接并延伸出插头外壳的线缆,所述插头外壳由互为直角且内部相通形成中空的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构成,所述插头胶芯设于第一直角边内,所述插头胶芯的前端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直角边的开口的插入孔,所述插头端子的前端横向插入所述插入孔的中间,且所述插头端子的两侧面与所述插入孔的壁面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第二直角边的末端设有由内环圈和外环圈构成的插接部,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之间设有插接槽,所述内环圈上套装有与所述插头胶芯卡合的插头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圈的外周还套设有防水圈,所述内环圈的外周设有用于止挡所述防水圈的台阶面;所述插头压板包括套装于所述内环圈内的压板主体以及套装于所述内环圈外的环带,所述压板主体与所述环带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所述环带与所述防水圈抵接,所述内环圈的外侧端部设有若干个用于一一对应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定位卡口;所述压板主体上贯穿设有与所述插入孔前后对应的插孔,所述压板主体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插头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插入孔的开口端处凹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压板主体的内侧面上凸起设有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卡合的定位块;所述压板主体的内侧面上还凸起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插头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插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卡合套装于所述内环圈外周并位于所述环带外侧的环形弹簧,所述环形弹簧的外周凸出于所述内环圈的外周面。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胶芯上设有沿其长度设置的端子孔,所述插入孔与端子孔连通并位于端子孔的一端,所述插头端子卡合设于所述端子孔内,所述端子孔远离所述插入孔的一端为开口;所述端子孔的上下壁面上对称设有导向槽,所述插头端子的上下侧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插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端子孔内的卡爪以及设于所述插头胶芯上并向内顶紧所述卡爪的顶紧件,所述卡爪包括片状的卡板以及设于卡板中间的弹性卡扣,所述插头端子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卡合的第二卡槽,插头胶芯的前端设有一端为开口的滑槽,所述卡板的两侧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插入孔的开口中间设有位于所述插头端子前方的挡条,所述挡条的厚度与所述插头端子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手柄和设于手柄上的锁紧件,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弯折设于手柄主体两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直角边铰接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的一侧位置设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铰接孔的一侧,另一端远离所述铰接孔并延伸至连接臂的未端位置,并在所述连接臂的未端位置设有与所述弧形卡槽连通的第一导入槽,所述连接臂的内侧还设有位于所述弧形卡槽上侧的弹性定位卡扣,且所述弹性定位卡扣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直角边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卡扣卡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直角边的表面设有在手柄旋转90度后用于与所述弹性定位卡扣挡止的阶梯位,所述第二直角边的表面还设有与所述锁紧件相适配的锁柱。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主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锁紧件相适配的装配插槽,所述手柄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装配插槽连通的第二导入槽;所述锁紧件滑动设于所述装配插槽内,所述手柄主体的表面上设有开口槽,所述锁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开口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包括推板部、两个侧钩脚和置于两个侧钩脚之间的插板部,所述推板部滑动设于所述开口槽内,两个所述侧钩脚对称设置在推板部的下部两侧位置并向前延伸;所述插板部的后端设置于所述推板部的底部中间,所述插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出所述侧钩脚,所述插板部的底部设有前挡扣,所述装配插槽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侧钩脚相适配的侧限凹位,所述装配插槽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前挡扣的第一长条孔;所述插板部的后端底部向后延伸设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底部设有后挡扣,所述装配插槽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后挡扣的第二长条孔。
进一步的,所述插板部和所述弹片的表面与所述推板部的底面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手柄主体中远离所述第二导入槽的一端底部设有方形槽,所述插板部的前端插入至所述方形槽内;所述推板部的表面设有防滑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插接部设置的插头压板与插头外壳内的插头胶芯形成卡合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和拆卸。
2、通过将防水圈直接套装在插接部的内环圈后,利用外侧的插头压板对其向内压紧并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利用插头压板来实现现有结构中第一卡槽的固定作用,另外通过拆卸插头压板的方式来完成对防水圈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其的组装,避免了现有中需做深剔槽来卡合防水圈导致的加工难、成本高和安装不便的问题;而将插头压板分成压板主体和环带两部分,利用压板主体实现其与插头胶芯卡合固定的作用,利用环带实现其向内压紧并固定防水圈的作用。
3、通过在插头胶芯的前端一侧开出插入孔,用于显露出插头胶芯内的插头端子,并使插头端子的两侧面与插入孔之间形成有供插座端子插入的间隙,以使插座上的插座端子从侧边插入实现90度的插接,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和拆卸;另外在端子孔的上下壁面上对称设置的导向槽,用于对插头端子插入时的导向并进行限位,使插头端子的前端位于插入孔的中间位置。
4、通过在连接臂的内侧设置弹性定位卡扣,用于与外部的插头外壳配合实现对其位置的限定,避免手柄在未锁定状态下出现随意转动的问题,且弹性定位卡扣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的延伸方向相同,使该手柄与直角状的插头外壳组装后,弹性定位卡扣的初始位置先与第二直角边上的限位槽卡合,在转动手柄90 度后,使弹性定位卡扣向上转动与第一直角边上的阶梯位刚好形成限位卡合,即利用该弹性定位卡扣实现了对手柄旋转90度进行打开和关闭时的双点限位作用;还将锁紧件置于手柄主体的内部,避免了现有中锁紧件位于手柄外侧带来的误操作问题,且利用中心开槽的方式,增强了手柄的整体强度,避免了现有中外侧局部开槽导致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横剖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纵剖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手柄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手柄的横剖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手柄的纵剖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锁紧件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插头外壳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去掉插头压板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插头压板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插头压板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位于螺丝处的横剖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插头胶芯和插头端子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横剖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的纵剖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插头端子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中插头胶芯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中插头胶芯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正文中如有“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中空的插头外壳100、两个平行设于插头外壳100内的插头胶芯120、设于插头胶芯120内且为片状的插头端子140以及与插头端子140连接并延伸出插头外壳100的线缆190,插头外壳100由互为直角且内部相通形成中空的第一直角边185和第二直角边186构成,插头胶芯120设于第一直角边185内,插头胶芯120的前端一侧设有朝向第二直角边186的开口的插入孔122,插头端子140的前端横向从侧边插入插入孔122的中间,且插头端子140的两侧面与插入孔122的壁面之间均设有间隙,以显露出插头端子的两侧面,用于与外部插座端子中的U形插接段实现插接;第二直角边186的末端设有由内环圈101和外环圈102构成的插接部103,该插接部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内环圈101和外环圈102之间设有插接槽104,内环圈101上套装有与插头胶芯120卡合的插头压板110。
具体的,内环圈101的外周套设有防水圈105,内环圈101的外周并位于防水圈105的内侧设有用于止挡防水圈105的台阶面106,插头压板110包括套装于内环圈101内并通过螺丝113固定于插头外壳100上的压板主体111以及套装于内环圈101外的环带112,使该插头压板110形成内外套装的结构,并用于分别实现不同的作用,压板主体111与环带112通过若干个与其一体成型的连接件 114连接,环带112与防水圈105抵接,从而利用台阶面106与插头压板110分别在内外侧限定住防水圈105,实现防水圈内外限位固定的作用;上述中,将插头压板分成压板主体和环带两部分,利用压板主体实现其与插头外壳固定的作用,利用环带实现其向内压紧并固定防水圈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内环圈101的外侧端部设有若干个用于一一对应容纳连接件 114的定位卡口107,从而利用连接件与定位卡口的定位卡合,实现插头压板的定位组装,方便组装;还在压板主体111上贯穿设有两个左右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插头胶芯上的插入孔122一一前后对应前后对应的插孔115,用于显露出插头外壳内的插头端子并与连接器插座上的端子插入,压板主体111上贯穿设有两个位于两插孔115之间的螺丝孔116,用于螺丝113穿过后将其固定在插头外壳100 上。
具体的,压板主体111的内侧面上凸起设有一个定位柱117,插头外壳上设有与定位柱117插合的定位孔108,实现插头压板的内定位,避免插头压板装反。
本实施例中,压板主体111的内侧面上凸起设有若干个定位块118,插入孔 122的开口端处凹设有与定位块118一一对应卡合的定位槽121,从而利用该插头压板实现对插头胶芯的卡合限位,减少插头胶芯与插头外壳之间的卡合结构,便于插头胶芯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卡合套装于内环圈101外周并位于环带 112外侧的环形弹簧130,环形弹簧130的外周凸出于内环圈101的外周面;具体的,内环圈101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环形弹簧130的环槽109,且环形弹簧130 的外周凸出于环槽109,使该插接部与连接器插座插接后形成紧配的弹性接触,利用环形弹簧加强该插接部与连接器插座之间的插合力。
具体的,连接件114上设有供环形弹簧130穿过的第一卡槽119,该第一卡槽119为环槽109的连续部分。
本实施例中,插头胶芯120上设有沿其长度横向设置的端子孔123,插入孔 122与端子孔123连通并位于端子孔123的一端,端子孔123远离插入孔122的一端为开口,即从开口中将插头端子140插入端子孔123内,并使插头端子的前端横向插入至插入孔122内;具体的,该插头端子组件还包括设于端子孔123 内的卡爪150,插头端子140上设有与卡爪150卡合的第二卡槽141,以使插头端子140卡合固定于端子孔123内,实现插头端子的固定。
具体的,卡爪150包括片状的卡板151以及设于卡板151中间的弹性卡扣 152,弹性卡扣152与第二卡槽141卡合,插头胶芯120的前端设有一端为开口的滑槽124,卡板151的两侧设于滑槽124内,从滑槽124的开口处将卡爪装入插头胶芯内,便于其的安装于拆卸;另外为了固定住卡爪150,在插头胶芯120 的前端设有向内顶紧并固定住卡板151的顶紧件153,还在插头胶芯的前端位于滑槽的位置处设有容纳顶紧件153的空槽125,顶紧件153通过紧配的方式安装于空槽125内。
具体的,端子孔123的上下壁面中间对称设有导向槽126,插头端子的上下侧设于导向槽126内,利用导向槽对插头端子插入时的导向并进行限位,使插入后的插头端子前端位于插入孔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插入孔122的开口中间设有位于插头端子140前方的挡条127,挡条127的厚度与插头端子140的厚度相同,作为绝缘件使用,避免手直接触碰到内侧的插头端子,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的,插头胶芯120的前端端面设有两个凹孔128,用于与外部的插头外壳实现组装后的定位。
具体的,插头端子140包括前端插入至插入孔122内的插接段142以及后端与线缆连接的压接段143,插接段142与压接段143之间还设有弧形过渡段144,使插接段与压接段之间存在转折错位,从而可在压接段与端子孔的壁面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与压接段压接的线缆,这样前后段错位的方式在使插接段位于插入孔和端子孔的中间时,可降低端子孔的孔径以及插头胶芯的大小;插接段142的上下侧均突出于弧形过渡段144和压接段143,插接段142的上下侧均设于导向槽126内,避免压接段偏离端子孔的中间位置而影响其与导向槽的配合;第二卡槽141设于插接段的前端上侧。
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手柄160和设于手柄160上的锁紧件170,手柄160包括手柄主体161和两个弯折设于手柄主体160两端的连接臂162,连接臂162上设有与第二直角边上的铰接轴181进行铰接的铰接孔163,铰接孔163 的一侧位置设有弧形卡槽164,弧形卡槽164的一端位于铰接孔163的一侧,另一端远离铰接孔163并延伸至连接臂162的未端位置,并在连接臂162的未端位置设有与弧形卡槽164连通的第一导入槽165,用于外部插座外壳上的卡柱插入弧形卡槽中,连接臂162的内侧还设有位于弧形卡槽164上侧的弹性定位卡扣 168,且弹性定位卡扣168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162的延伸方向相同;上述中,通过在连接臂的内侧设置弹性定位卡扣,用于与外部的插头外壳配合实现对其位置的限定,避免手柄在未锁定状态下出现随意转动的问题,且弹性定位卡扣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直角边186的两侧均设有与弹性定位卡扣 168卡合的限位槽182,第一直角边185的表面设有在手柄旋转90度后用于与弹性定位卡扣168挡止的阶梯位183,第二直角边186的表面还设有与锁紧件170 相适配的锁柱184。
具体的,手柄主体16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锁紧件170相适配的装配插槽 166,锁紧件170滑动设于装配插槽166内,利用内部装配的方式避免了现有中锁紧件位于手柄外侧带来的误操作问题,手柄主体161的表面上设有开口槽167,锁紧件170的一端位于开口槽167内,从而通过开口槽来控制锁紧件的锁定与打开;在手柄主体161的一端设有与装配插槽166连通的第二导入槽1661,用于锁紧件从侧边装入手柄主体内,利用中心开槽的方式,增强了手柄的整体强度,避免了现有中外侧局部开槽导致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具体的,锁紧件170包括推板部171、两个侧钩脚172和平行置于两个侧钩脚172中间的插板部173,推板部171滑动设于开口槽167内,两个侧钩脚172 对称设置在推板部173的下部两侧位置并向前延伸,装配插槽166的两侧均前后分布设有两个与侧钩脚172相适配的侧限凹位1662,用于对锁紧件前后滑动分别处于打开位置和锁定位置时的卡合限定;插板部173的后端设置于推板部171 的底部中间,插板部173的前端向前延伸出侧钩脚172,用于与外部的插头外壳的相应结构进行锁定,进而实现整个手柄的锁定,插板部173的底部设有前挡扣 174,装配插槽166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前挡扣174的第一长条孔1663,前挡扣和第一长条孔的前后端配合,用于对锁紧件前后滑动时的行程间隙限定。
具体的,插板部173的后端底部向后延伸设有弹片175,弹片175的底部设有后挡扣176,装配插槽166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容纳后挡扣176的第二长条孔 1664,从而利用前后挡扣实现双重行程限位的作用。
具体的,插板部173和弹片175的表面与推板部171的底面之间均存在间隙,使插板部173和弹片175均具有向上进行弹性形变的特点,这样可方便使两挡扣脱离相应的长条形孔,从而便于锁紧件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施例中,手柄主体161中远离第二导入槽1661的一端底部设有方形槽 1665,用于容纳外部插头外壳上的锁柱,插板部173的前端插入至方形槽1665 内后与锁柱卡合锁定。
具体的,装配插槽166的两侧还设有与侧钩脚172相适配的限位滑槽1666,用于对锁紧件进行导向和限位;推板部171的表面设有防滑凹槽177,便于操作锁紧件的前后滑动。
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套紧在线缆190上的尾盖191,尾盖191 与第一直角边185的尾部扣合,用于夹紧并锁紧线缆,避免线缆受到外部拉力影响其与连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线缆外还套装有的密封圈192,密封圈192 位于插头胶芯120与尾盖191之间,且密封圈192的外周与第一直角边185的内壁抵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中空的插头外壳、设于插头外壳内的插头胶芯、设于插头胶芯内且为片状的插头端子以及与插头端子连接并延伸出插头外壳的线缆,所述插头外壳由互为直角且内部相通形成中空的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构成,所述插头胶芯设于第一直角边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胶芯的前端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直角边的开口的插入孔,所述插头端子的前端横向插入所述插入孔的中间,且所述插头端子的两侧面与所述插入孔的壁面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第二直角边的末端设有由内环圈和外环圈构成的插接部,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之间设有插接槽,所述内环圈上套装有与所述插头胶芯卡合的插头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圈的外周还套设有防水圈,所述内环圈的外周设有用于止挡所述防水圈的台阶面;所述插头压板包括套装于所述内环圈内的压板主体以及套装于所述内环圈外的环带,所述压板主体与所述环带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所述环带与所述防水圈抵接,所述内环圈的外侧端部设有若干个用于一一对应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定位卡口;所述压板主体上贯穿设有与所述插入孔前后对应的插孔,所述压板主体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插头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的开口端处凹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压板主体的内侧面上凸起设有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卡合的定位块;所述压板主体的内侧面上还凸起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插头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插合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合套装于所述内环圈外周并位于所述环带外侧的环形弹簧,所述环形弹簧的外周凸出于所述内环圈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胶芯上设有沿其长度设置的端子孔,所述插入孔与端子孔连通并位于端子孔的一端,所述插头端子卡合设于所述端子孔内,所述端子孔远离所述插入孔的一端为开口;所述端子孔的上下壁面上对称设有导向槽,所述插头端子的上下侧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端子孔内的卡爪以及设于所述插头胶芯上并向内顶紧所述卡爪的顶紧件,所述卡爪包括片状的卡板以及设于卡板中间的弹性卡扣,所述插头端子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卡合的第二卡槽,插头胶芯的前端设有一端为开口的滑槽,所述卡板的两侧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插入孔的开口中间设有位于所述插头端子前方的挡条,所述挡条的厚度与所述插头端子的厚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和设于手柄上的锁紧件,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弯折设于手柄主体两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直角边铰接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的一侧位置设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铰接孔的一侧,另一端远离所述铰接孔并延伸至连接臂的未端位置,并在所述连接臂的未端位置设有与所述弧形卡槽连通的第一导入槽,所述连接臂的内侧还设有位于所述弧形卡槽上侧的弹性定位卡扣,且所述弹性定位卡扣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直角边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卡扣卡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直角边的表面设有在手柄旋转90度后用于与所述弹性定位卡扣挡止的阶梯位,所述第二直角边的表面还设有与所述锁紧件相适配的锁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主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锁紧件相适配的装配插槽,所述手柄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装配插槽连通的第二导入槽;所述锁紧件滑动设于所述装配插槽内,所述手柄主体的表面上设有开口槽,所述锁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开口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推板部、两个侧钩脚和置于两个侧钩脚之间的插板部,所述推板部滑动设于所述开口槽内,两个所述侧钩脚对称设置在推板部的下部两侧位置并向前延伸;所述插板部的后端设置于所述推板部的底部中间,所述插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出所述侧钩脚,所述插板部的底部设有前挡扣,所述装配插槽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侧钩脚相适配的侧限凹位,所述装配插槽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前挡扣的第一长条孔;所述插板部的后端底部向后延伸设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底部设有后挡扣,所述装配插槽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后挡扣的第二长条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部和所述弹片的表面与所述推板部的底面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手柄主体中远离所述第二导入槽的一端底部设有方形槽,所述插板部的前端插入至所述方形槽内;所述推板部的表面设有防滑凹槽。
CN202121269858.X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连接器插头 Active CN215343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9858.XU CN215343185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连接器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9858.XU CN215343185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连接器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3185U true CN215343185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5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9858.XU Active CN215343185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连接器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31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409B (zh) * 2022-10-28 2024-02-2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第一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409B (zh) * 2022-10-28 2024-02-2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第一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9939B1 (ko) 여분의 단자 잠금부를 갖는 커넥터
US5240433A (en) Waterproof electric connector
JP276581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15343185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
JP370428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2209893U (zh) 连接器
CN218498484U (zh) 牢固型大电流连接器
CN215343153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的插口结构
CN21495769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975914U (zh) 储能连接器
CN111129806A (zh) 一种推锁型连接器
CN113258381A (zh) 一种连接器
CN215343093U (zh) 一种插头端子组件
CN214957611U (zh) 转换插头
CN216055454U (zh) 一种连接器手柄及连接器插头
CN2133669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4411639U (zh) 一种快锁式小型电连接器
CN210430282U (zh) 推拉式连接器及插头
JP3056347U (ja) マルチタイプ安全コンセントアダプター
CN208189892U (zh) 一种具有防触碰锁线螺钉的连接器壳体
CN109449649B (zh) 一种小体积插排
CN108565603B (zh) 连接器锁扣结构
GB2166912A (en) Improvement in electrical plugs
CN21930398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软排线的线对板连接器结构
CN211295430U (zh) 推锁型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