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天花机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在家庭用户中的普及越来越多。
现有天花机面板4由回风口2、出风口5、扫风叶片6组成,如图1~2所示。空气由回风口流入,经内机风轮、风道后,经扫风叶片引导后从出风口流出。
但是,现有的面板出风方案具有如下的缺点:
缺点1:出风集中,出风温度和环境温度温差大让人感觉不舒适,出风难以与房间空气充分混合导致房间温度场不均匀;
缺点2:由于扫风叶片的作用,出风与出风口方向一定角度,导致风不能直到地面,无法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
因此,现有的天花机的面板结构的出风方式以及工作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状态的用户需求,降低了整体的用户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通过对天花机面板进行改进,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环绕在面板上的第二出风口,将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设置为垂直向下,使得经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换热气流可直达地面,实现快速制冷、制热,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出风气流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天花机面板,包括:
回风口,设置于面板上靠近中心的位置;
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回风口的外侧,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扫风叶片,使得换热气流经过扫风叶片的作用沿着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呈夹角的方向出风;
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围,使得换热气流沿着所述第二出风口呈垂直状出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花机面板,通过对出风口结构的改进,实现不同场景对出风气流的需求,并且使的出风能够更好地与房间空气混合,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面板的内侧设置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的出风状态。
该设置进一步提升了面板在不同场景下对出风气流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出风方向的多样性设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若干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环绕在所述面板上。
该设置通过对面板结构进行改进,实现第二出风口与风道相连通,实现不同场景对出风气流的需求,使出风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达到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不少于两层的出风孔,至少两层所述出风孔沿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所述回风口的方向设置,靠近所述导风板的出风孔为最内层的出风孔,远离所述导风板的出风孔为最外层的出风孔,出风孔的直径自内向外呈渐增状设置。
该设计使得各出风口的风量均匀,提高了各出风口出风的均匀性,使的出风能够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在所述面板上设置四个,在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内均设置有一个扫风叶片。
该设置能够使得出风更好地与房间空气混合,使得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的出风,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天花机送风结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天花机面板和天花机外壳,所述面板与所述天花机外壳装配连接,在所述面板与所述天花机外壳之间设置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回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连通,在所述送风通道内设置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的出风状态。
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天花机的送风结构,通过对面板结构的改进,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出风气流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天花机外壳靠近所述面板的一端设置有排风腔,所述排风腔形成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面板上,所述导风板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能够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或者关闭所述排风腔的入口。
该设置通过对面板结构以及天花机外壳结构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送风结构能够更精准、更快捷、更可靠的完成不同场景下出风气流的多样化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转动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90°]。
该设置保证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出风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不同场景及工作模式下的出风气流都能够得到控制精准,并且可以控制出风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风量分配,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送风通道内设置风轮,所述风轮用于将回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所述天花机面板,或者如上述所述的天花机送风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通过对面板进行改进,通过在面板周围增设的第二出风口,由许多出风孔组成,离导风板越远设计的出风孔的孔径越大,方向垂直向下,直达地面,可实现快速制冷、制热。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通过在送风通道内导风板,导风板通过电机控制可实现从第一位置(垂直于出风口方向)到第二位置(平行于出风口方向)的90°转动,可以控制出风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风量分配,使的出风能够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花机面板、送风结构及空调器,通过对面板进行改进,在面板上设置回风口、导风板、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扫风叶片,通过对导风板和扫风叶片的控制,使得流经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实现出风方向的多样性设计。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天花机的出风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天花机的出风路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天花机的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出风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天花机的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出风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天花机外壳,2-回风口,3-风轮,4-面板,5-第一出风口,6-扫风叶片,7-导风板,8-第二出风口,801-出风孔,9-排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花机面板,包括:
回风口2,设置于面板4上靠近中心的位置;
第一出风口5,设置于所述回风口2的外侧,在所述第一出风口5处设置扫风叶片6,使得换热气流经过扫风叶片6的作用沿着与所述第一出风口5呈夹角的方向出风;
第二出风口8,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5的外围,使得换热气流沿着所述第二出风口8呈垂直状出风。
具体而言,通过对现有技术面板4的改进,通过在面板4上设置第一出风口5以及扫风叶片6用于天花机的正常出风之外,在第一出风口5的外周设置第二出风口8,使得换热气流经过第二出风口能够垂直吹向地面,实现快速制冷、制热的需求,满足不同场景对出风气流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花机面板,通过对出风口结构的改进,实现不同场景对出风气流的需求,并且使的出风能够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面板4的内侧设置导风板7,所述面板4的内侧是指面板与机体装配形成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的导风板7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5和/或第二出风口8的出风状态。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导风板7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转动至第一位置,该位置的导风板7能够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封闭,此时,换热后的气流只能从第二出风口8出风,这时所有出风都是垂直向下的,可快速直达地面,实现天花机的快速制冷制热功能,尤其是在刚开启状态下的快速制冷制热;当房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或者根据用户设置,可逐步转动导风板7,使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8都有出风,从而提高出风方向的多样性,使出风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当导风板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出风口8停止出风,所有换热空气都流向第一出风口5,换热气流经过扫风叶片6的引导可实现更广角度,更远距离的送风。
该设置进一步提升了面板在不同场景下对出风气流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出风方向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第二出风口8包括若干个出风孔801,所述出风孔801环绕在所述面板4上,所述出风孔801的直径自内向外呈渐增状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述面板4的内侧为面板4上靠近回风口2的一侧,面板4的外侧为与面板内侧相对且靠近所述面板4外边缘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出风孔801在所述面板4上呈阵列状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出风口5设置4个,分别布置在所述回风口2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在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5内均设置有一个扫风叶片6。
所述第二出风口8包括不少于两层的出风孔801,至少两层所述出风孔801沿所述第一出风口5远离所述回风口2的方向设置,靠近所述导风板7的出风孔801为最内层的出风孔801,远离所述导风板7的出风孔801为最外层的出风孔801,最内层的出风孔801直径最小,最外层的出风孔801直径最大,在最内层的出风孔801和最外层的出风孔801之间的出风孔801,出风孔801的直径自内向外呈渐增状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口8包括三层出风孔801。
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每一层的出风孔801呈矩形分布环绕在所述面板4。
由于天花机在使用时,离导风板7越远,风阻越大。因此,将离导风板7越远的出风口801的孔径设计的越大,以实现各出风口的风量均匀。该设计使得各出风口的风量均匀,提高了各出风口出风的均匀性,使的出风能够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花机的送风结构,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面板4,还包括天花机外壳1,所述面板4设置在所述天花机外壳1的下表面,在所述面板4与所述天花机外壳1之间设置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回风口2连通,所述送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8连通,在所述送风通道内设置导风板7,所述导风板7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5和/或第二出风口8的出风状态。
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天花机的送风结构,通过对面板结构的改进,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出风气流需求。
优选的,在所述送风通道内设置风轮3,所述风轮3用于将回风口2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以及出风口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天花机外壳1靠近所述面板4的一端设置有排风腔9,所述排风腔9形成在所述第二出风口8的上方,所述导风板7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5与所述第二出风口8之间的面板4上,所述导风板7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能够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5或者关闭所述排风腔9的入口。
该设置通过对面板结构以及天花机外壳1结构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送风结构能够更精准、更快捷、更可靠的完成不同场景下出风气流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导风板7转动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90°]。
该设置保证第一出风口5以及第二出风口8出风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不同场景及工作模式下的出风气流都能够得到控制精准,并且可以控制出风在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8的风量分配。
当所述导风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即如图4所示的导风板7处于第一位置,导风板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此时,导风板7将所述第一出风口5关闭,所有的换热气流经第二出风口8向外出风;导风板通过电机控制可实现从第一位置(垂直于出风口方向)到第二位置(平行于出风口方向)的进行90°转动,此时,排风腔9与送风通道被导风板7隔开,即相当于第二出风口8被关闭,此时,所有换热空气都流向第一出风口5,换热气流经过扫风叶片6的引导可实现更广角度,更远距离的送风;当导风板7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间的某个位置时,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8都会有换热气流出风,流经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8的出风方向不同,实现出风方向的多样性设计,使出风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天花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天花机面板或者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送风结构,其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空调刚运行状态或者控制模式为速冷速热模式的状态;
S2:所述导风板7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5被封堵,换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8出风;
S3:当房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可逐步转动导风板,导风板7根据控制模块指令或者预设条件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进行转动,导风板7转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预设位置;
S4:当控制模式控制为广角吹风状态时,则导风板7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出风口8被封堵,换热气流从第一出风口5出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天花机的控制方法,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出风气流需求。如当空调刚运行时,导风板7打到第一位置,使第一出风口5关闭,这时所有出风都是垂直向下的,可提高直达地面,可实现快速制冷、制热。当房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可逐步转动导风板7,使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8都有出风,满足出风方向的多样性需求,使出风更好的与房间空气混合,达到送风更柔和,温度更均匀的效果。
实施例4
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天花机面板或者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送风结构,或者执行如实施例3中所述天花机的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