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7547U -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7547U
CN215327547U CN202120429845.8U CN202120429845U CN215327547U CN 215327547 U CN215327547 U CN 215327547U CN 202120429845 U CN202120429845 U CN 202120429845U CN 215327547 U CN215327547 U CN 215327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otating shaft
water
blade
floating is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298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恒
龙秋波
徐悦
黄兵
黎昔春
李洪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ydro&power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ydro&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ydro&power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nan Hydro&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04298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7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7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7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套筒的内部穿插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裸露于套筒上部,转轴的下端裸露于套筒底部,转轴的底部设有第一叶片,转轴的顶部设有第二叶片,套筒的顶部套设有空中浮岛,空中浮岛的顶部设有种植槽;套筒外侧套设有固定台,固定台底部设有U型架;U型架外侧设有浮漂,U型架套有微生物挂膜组件,套筒在U型架与第一叶片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水中浮岛,U型架顶部外侧设有水面浮岛。本技术方案可以对水面植物之间种植的密度进行灵活调节,使得水面浮岛可以适应不同大小水面植物,同时水面浮岛上面之间缝隙可以使得植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可以适应不同植物的种植密度,同时可以对不同区域的进行净化。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含氮、磷、有机质的污染物进入池塘、湖泊、河流等水体,其中的营养物质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而进入水体内的有毒害作用的污染物质能直接作用水体的生命物体,进而产生破坏良性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现象,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对水体的污染日益加重,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
现阶段,多用生态浮岛的方式,通过建造种植有挺水植物的浮岛,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因为生态浮岛具有施工维护管理简便,具有净化水质,美化景观等优点而作为目前水体修复的常用生态技术之一。但是,任何植物对其所依赖的环境都是有一定要求的,由其本身对环境的耐受性决定,当水体所含污染物的浓度超越植物生存阈值时,就会出现生态浮岛植物大片枯死的现象。而现有的生态浮岛技术在植物的驯化和配置上不具有系统性,致使生态浮岛植物的抗逆性较差,生长状况不佳,净化效果不强,景观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解决传统生态浮岛抗逆性较差,生长状况不佳,净化效果不强,景观效果不佳等系列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穿插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裸露于套筒上部,转轴的下端裸露于套筒底部,转轴的底部设有第一叶片,转轴的顶部设有第二叶片,套筒的顶部套设有空中浮岛,所述空中浮岛的顶部设有种植槽;所述套筒外侧套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底部设有U型架;所述U型架外侧设有浮漂,U型架套有微生物挂膜组件,套筒在U型架与第一叶片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水中浮岛,U型架顶部外侧设有水面浮岛。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水面浮岛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导轨,若干所述导轨内部远离所述固定台的一侧套设有固定塞,每组所述固定塞的外侧设置有拉杆,每组所述拉杆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杆;
若干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固定台的一侧设有若干环形框,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框的顶部滑动设有植物种植管,所述植物种植管的底部设置有浮框;所述水面浮岛外侧对应所述固定杆的位置设有固定槽。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导轨的长度依次递减,四组所述环形框的直径也依次递减。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塞的材质为橡胶。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顶部和底部皆套设有轴承,轴承与套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种植槽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通孔。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数量均至少设置三组,所述第二叶片驱动所述转轴带动第一叶片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筒,套筒的内部穿插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裸露于套筒上部,转轴的下端裸露于套筒底部,转轴的底部设有第一叶片,转轴的顶部设有第二叶片,套筒的顶部套设有空中浮岛,空中浮岛的顶部设有种植槽;套筒外侧套设有固定台,固定台底部设有U型架;U型架外侧设有浮漂,U型架套有微生物挂膜组件,套筒在U型架与第一叶片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水中浮岛,U型架顶部外侧设有水面浮岛。本技术方案可以对水面植物之间种植的密度进行灵活调节,使得水面浮岛可以适应不同大小水面植物,同时水面浮岛上面之间缝隙可以使得植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可以适应不同植物的种植密度,同时可以对不同区域的进行净化,空中浮岛内种植陆生植物,用于净化空气环境,还可以提供景观美化效果,浮框的内部种植挺水植物,其根系延伸至水体中,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养分,还可以形成微生物附着环境,有利于生态系统发挥作用,通过设置有微生物挂膜组件,促使微生物附着,进一步提高水体净化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空中浮岛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水面浮岛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浮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的水面浮岛局部放大图。
图中,1、套筒;2、浮漂;3、U型架;4、第一叶片;5、水中浮岛;6、微生物挂膜组件;7、水面浮岛;8、空中浮岛;9、转轴;10、第二叶片;11、种植槽;12、植物种植管;13、环形框;14、固定台;15、固定槽;16、导轨;17、浮框;18、固定塞;19、固定杆;20、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提供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的内部穿插有转轴9,转轴9的上端裸露于套筒1上部,转轴9的下端裸露于套筒1底部,转轴9的底部设有第一叶片4,转轴9的顶部设有第二叶片10,所述第一叶片4和第二叶片10的数量均至少设置三组,所述第二叶片10驱动所述转轴1带动第一叶片4进行旋转;套筒1的顶部套设有空中浮岛8,所述空中浮岛8的顶部设有种植槽11;所述套筒1外侧套设有固定台14,所述固定台14底部设有U型架3;所述U型架3外侧设有浮漂2,U型架3套有微生物挂膜组件6,套筒1在U型架3与第一叶片4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水中浮岛5,U型架3顶部外侧设有水面浮岛7。
辅助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水面浮岛7的内侧设置有四组导轨16,四组所述导轨16内部远离所述固定台14的一侧套设有固定塞18,所述固定塞18的材质为橡胶;每组所述固定塞18的外侧设置有拉杆20,每组所述拉杆20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杆19;四组所述导轨16靠近所述固定台14的一侧设有若干环形框13,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框13的顶部滑动设有植物种植管12,所述植物种植管12的底部设置有浮框17;所述水面浮岛7外侧对应所述固定杆19的位置设有固定槽15,四组所述导轨16的长度依次递减,四组所述环形框13的直径也依次递减。所述转轴9顶部和底部皆套设有轴承,轴承与套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种植槽1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通孔。
具体的,水面浮岛7位于两组U型架3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水面浮岛7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四组导轨16,四组导轨16内部远离圆心处套设有固定塞18,四组固定塞18远离圆心的一侧设置有拉杆20,四组拉杆20靠近圆心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固定杆19,四组导轨16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框13,两组环形框13的顶部滑动设置有植物种植管12,植物种植管12的底部设置有浮框17,水面浮岛7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槽15,可以对植物之间的种植密度进行调节,四组导轨16的长度依次递减,四组环形框13的直径也依次递减,使得导轨16与不同的环形框13连接,固定塞18的材质为橡胶,使得固定更加紧实,转轴9外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套设有轴承,且两组轴承相互靠近处与套筒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防止转轴9的掉落,种植槽11内部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通孔,多余的营养液可以流到下面的植物上。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筒1,套筒1的内部穿插有转轴9,转轴9的上端裸露于套筒1上部,转轴9的下端裸露于套筒1底部,转轴9的底部设有第一叶片4,转轴9的顶部设有第二叶片10,套筒1的顶部套设有空中浮岛8,空中浮岛8的顶部设有种植槽11;套筒1外侧套设有固定台14,固定台14底部设有U型架3;U型架3外侧设有浮漂2,U型架3套有微生物挂膜组件6,套筒1在U型架3与第一叶片4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水中浮岛5,U型架3顶部外侧设有水面浮岛7。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在三组种植槽11的内部种植不同的植物,提高空气环境的净化,还可以进一步提供景观美化效果,同时在环形框13的内部根据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增设多组植物种植管12,同时植物种植管12可以在两组环形框13之间进行滑动,对植物的密度调节,浮框17的内部放置有牡蛎壳、活性炭、麦饭石、吸氨沸石、珊瑚砂作为植物基质,微生物挂膜组件6可以增加水体中的微生物含量,因其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经过处理能很好的附着生存大量的微生物,配合水生植物提高净化效果,同时风吹动第二叶片10,使得第二叶片10进行转动,带动4进行旋转,对附着装置周围的水体进行搅动,进一步对水体的净化。本技术方案可以对水面植物之间种植的密度进行灵活调节,使得水面浮岛7可以适应不同大小水面植物,同时水面浮岛7上面之间缝隙可以使得植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可以适应不同植物的种植密度,同时可以对不同区域的进行净化,空中浮岛8内种植陆生植物,用于净化空气环境,还可以提供景观美化效果,浮框17的内部种植挺水植物,其根系延伸至水体中,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养分,还可以形成微生物附着环境,有利于生态系统发挥作用,通过设置有微生物挂膜组件6,促使微生物附着,进一步提高水体净化处理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穿插有转轴(9),转轴(9)的上端裸露于套筒(1)上部,转轴(9)的下端裸露于套筒(1)底部,转轴(9)的底部设有第一叶片(4),转轴(9)的顶部设有第二叶片(10),套筒(1)的顶部套设有空中浮岛(8),所述空中浮岛(8)的顶部设有种植槽(11);所述套筒(1)外侧套设有固定台(14),所述固定台(14)底部设有U型架(3);所述U型架(3)外侧设有浮漂(2),U型架(3)套有微生物挂膜组件(6),套筒(1)在U型架(3)与第一叶片(4)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水中浮岛(5),U型架(3)顶部外侧设有水面浮岛(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浮岛(7)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导轨(16),若干所述导轨(16)内部远离所述固定台(14)的一侧套设有固定塞(18),每组所述固定塞(18)的外侧设置有拉杆(20),每组所述拉杆(20)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杆(19);
若干所述导轨(16)靠近所述固定台(14)的一侧设有若干环形框(13),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框(13)的顶部滑动设有植物种植管(12),所述植物种植管(12)的底部设置有浮框(17);所述水面浮岛(7)外侧对应所述固定杆(19)的位置设有固定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6)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导轨(16)的长度依次递减,四组所述环形框(13)的直径也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塞(18)的材质为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顶部和底部皆套设有轴承,轴承与套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1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4)和第二叶片(10)的数量均至少设置三组,所述第二叶片(10)驱动所述转轴(1)带动第一叶片(4)进行旋转。
CN202120429845.8U 2021-02-27 2021-02-27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Active CN215327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9845.8U CN215327547U (zh) 2021-02-27 2021-02-27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9845.8U CN215327547U (zh) 2021-02-27 2021-02-27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7547U true CN21532754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29845.8U Active CN215327547U (zh) 2021-02-27 2021-02-27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7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2536B (zh) 用于修复水体和底泥的水生植物固定装置
CN103739079A (zh)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CN208413989U (zh)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CN102674556A (zh) 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
JPH0479820A (ja) 魚貝飼育用閉鎖式循環水槽装置
CN103058383A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河湖原位修复的多功能模块化浮岛
CN102249400B (zh) 一种自然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CN103991963A (zh) 一体化浮动式水体净化装置
CN102010071A (zh) 一种组合式高效河道水质净化工艺
CN109987713A (zh)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CN110372156A (zh)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CN210214940U (zh) 一种多级悬浮河流净化系统
CN106277341A (zh) 一种自曝气淡水贝栅生物净化器
CN107720940A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净化装置
CN106045212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215327547U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群落附着装置
CN210683354U (zh) 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113371839A (zh)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森林的构建方法
CN209740820U (zh) 一种用于深水区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岛
CN206720979U (zh) 喷泉式水体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N202156957U (zh) 自然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CN111762959A (zh) 一种净化养殖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CN214990581U (zh) 一种针对点源污染的生态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