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设备。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电梯数量也在成倍的增长,传统的电梯不具备防止意外移动的装置,电梯在开门状况下的意外移动,会导致剪切事故的发生,为此,需要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现有的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大多只具备一道固定结构,不能对电梯轿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从而降低了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来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满足了人员的使用需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包括电梯井道、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
电梯井道:其后壁面对称设置的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两个固定滑块的前侧面均与电梯厢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电梯井道的左右两壁面均设有锁定板;
第一限位单元:设置于电梯厢的上表面,第一限位单元与锁定板固定连接;
第二限位单元:设置于电梯厢的下表面,该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能够对电梯轿厢进行更好的固定,避免乘客在进出入电梯时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的情况,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满足了人员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插块、滑套和限位孔,所述滑套对称设置于电梯厢的上表面,两个滑套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插块,两个锁定板的相对内侧面上端均设有限位孔,限位插块与限位孔位置对应,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更好的固定,避免乘客在进出入电梯时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的情况,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还包括电机一、调节转板和连接转板,所述电机一对称设置于电梯厢的上表面,两个电机一的输出轴端头均设有调节转板,两个限位插块的前侧面均通过第一销柱转动连接有连接转板,两个连接转板分别通过第二销柱与调节转板转动连接,电机一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柜的输出端,可以提高设备运转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安装座、调节板、调节丝杆和夹块,所述安装座对称设置于电梯厢的下表面,两个安装座的前后壁面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的前后两端螺纹相反,两个调节丝杆的外弧面前后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分别通过限位滑块与安装座内设置的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纵向相邻的两个调节板相对内侧面均设有夹块,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满足了人员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还包括电机二,所述电机二对称设置于电梯厢的下表面,调节丝杆的前端端头分别穿过安装座前端设置的转孔并与电机二的输出轴端头固定连接,电机二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柜的输出端,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摩擦块,所述摩擦块分别设置于纵向相邻的两个夹块相对内侧面,可以提高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滑块的下表面均设有直角固定架,两个直角固定架均与电梯厢固定连接,可以使得电梯轿厢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具有以下好处:
1、电梯主控板控制电机一运转,电机一的输出轴带动调节转板转动,由于连接转板的左右两端端头分别与调节转板和限位插块转动连接,所以当调节转板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连接转板的一端进行弧形移动,而连接转板的另一端则会推动限位插块沿着滑套向两侧移动,限位插块逐渐插入到锁定板上的限位孔内,从而使得电梯厢被锁定,实现机械式保护措施,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更好的固定,避免乘客在进出入电梯时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的情况,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2、电梯主控板控制电机二运转,电机二的输出轴带动调节丝杆在安装座内进行转动,由于调节丝杆的两端螺纹相反,所以当调节丝杆进行转动时,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调节板会沿着安装座内的限位滑槽向中间进行移动,调节板带动夹块向中间移动,夹块上的摩擦块逐渐与锁定板接触贴合,并在调节丝杆的作用力下夹紧在锁定板的表面,从而对电梯厢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满足了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梯井道、2固定滑块、3电梯厢、4锁定板、5第一限位单元、51电机一、52调节转板、53连接转板、54限位插块、55滑套、56限位孔、6第二限位单元、61电机二、62安装座、63调节板、64调节丝杆、65夹块、7摩擦块、8直角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包括电梯井道1、第一限位单元5和第二限位单元6;
电梯井道1:其后壁面对称设置的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2,两个固定滑块2的前侧面均与电梯厢3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电梯在运转时,电梯牵引机构带动电梯厢3沿着电梯井道1进行上下移动,电梯井道1的左右两壁面均设有锁定板4,锁定板4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第一限位单元5:设置于电梯厢3的上表面,第一限位单元5与锁定板4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单元5包括电机一51、调节转板52、连接转板53、限位插块54、滑套55和限位孔56,滑套55对称设置于电梯厢3的上表面,两个滑套55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插块54,两个锁定板4的相对内侧面上端均设有限位孔56,限位插块54与限位孔56位置对应,电机一51对称设置于电梯厢3的上表面,两个电机一51的输出轴端头均设有调节转板52,两个限位插块54的前侧面均通过第一销柱转动连接有连接转板53,两个连接转板53分别通过第二销柱与调节转板52转动连接,电机一5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柜的输出端,电机一51运转,电机一51的输出轴带动调节转板52转动,由于连接转板53的左右两端端头分别与调节转板52和限位插块54转动连接,所以当调节转板52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连接转板53的一端进行弧形移动,而连接转板53的另一端则会推动限位插块54沿着滑套55向两侧移动,限位插块54逐渐插入到锁定板4上的限位孔56内,从而使得电梯厢3被锁定,实现机械式保护措施,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更好的固定,避免乘客在进出入电梯时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的情况,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第二限位单元6:设置于电梯厢3的下表面,第二限位单元6包括电机二61、安装座62、调节板63、调节丝杆64和夹块65,安装座62对称设置于电梯厢3的下表面,两个安装座62的前后壁面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64,调节丝杆64的前后两端螺纹相反,两个调节丝杆64的外弧面前后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板63,调节板63分别通过限位滑块与安装座62内设置的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纵向相邻的两个调节板63相对内侧面均设有夹块65,电机二61对称设置于电梯厢3的下表面,调节丝杆64的前端端头分别穿过安装座62前端设置的转孔并与电机二61的输出轴端头固定连接,电机二6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柜的输出端,电机二61运转,电机二61的输出轴带动调节丝杆64在安装座62内进行转动,由于调节丝杆64的两端螺纹相反,所以当调节丝杆64进行转动时,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调节板63会沿着安装座62内的限位滑槽向中间进行移动,调节板63带动夹块65向中间移动,夹块65逐渐与锁定板4接触贴合,并在调节丝杆64的作用力下夹紧在锁定板4的表面,从而对电梯厢3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满足了人员的使用需求;
其中:还包括摩擦块7,摩擦块7分别设置于纵向相邻的两个夹块65相对内侧面,摩擦块7逐渐与锁定板4接触贴合,并在调节丝杆64的作用力下夹紧在锁定板4的表面,可以提高电梯轿厢的固定效果。
其中:固定滑块2的下表面均设有直角固定架8,两个直角固定架8均与电梯厢3固定连接,直角固定架8使得电梯厢3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防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梯厢3平层时,电梯主控板控制电机一51和电机二61运转,电机一51的输出轴带动调节转板52转动,由于连接转板53的左右两端端头分别与调节转板52和限位插块54转动连接,所以当调节转板52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连接转板53的一端进行弧形移动,而连接转板53的另一端则会推动限位插块54沿着滑套55向两侧移动,限位插块54逐渐插入到锁定板4上的限位孔56内,从而使得电梯厢3被锁定,实现机械式保护措施,同时,电机二61的输出轴带动调节丝杆64在安装座62内进行转动,由于调节丝杆64的两端螺纹相反,所以当调节丝杆64进行转动时,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调节板63会沿着安装座62内的限位滑槽向中间进行移动,调节板63带动夹块65向中间移动,夹块65上的摩擦块7逐渐与锁定板4接触贴合,并在调节丝杆64的作用力下夹紧在锁定板4的表面,从而对电梯厢3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避免电梯厢3发生偏移,当电梯要运转时,电梯主控板控制电机一51和电机二61反转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机一51和电机二61的具体型号均为51K150GU-SF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