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0677U -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0677U
CN215320677U CN202121697869.8U CN202121697869U CN215320677U CN 215320677 U CN215320677 U CN 215320677U CN 202121697869 U CN202121697869 U CN 202121697869U CN 215320677 U CN215320677 U CN 215320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late
pushing
compon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78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果林
李伟
高明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erti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er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erti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er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978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0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0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0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3D打印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一种3D打印平台,包括存储组件、推送组件以及承托组件;存储组件内存储有至少一块待打印板;承托组件设置于存储组件的一侧;推送组件上具有推送部和与推送部连接的驱动部;推送部能够与待打印板抵接,驱动部能够将与推送部抵接的待打印板推送至承托组件上。推送组件能够将待打印板自动传递至承托组件上,无需人工手动更换操作,提高了打印效率;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上打印板,而使得打印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喷头将固态的3D打印耗材加热至熔融状态,熔融态的材料经喷头挤出,层层堆积打印成型,最后形成打印模型。
通常3D打印机在完成一次打印后,需要人工将打印的模型取下,再重新放置新的待打印板才可以进行下一次打印成型过程;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方法,工作效率低。
因此,亟需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3D打印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打印平台,包括存储组件、推送组件以及承托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内存储有至少一块待打印板;
所述承托组件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的一侧;
所述推送组件上具有推送部和与所述推送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推送部能够与所述待打印板抵接,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与所述推送部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承托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的一侧;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推送组件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承托组件内是否具有所述待打印板,并把检测到的第一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存储组件内是否具有所述待打印板,并把检测到的第二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推送组件动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推送组件包括驱动构件以及推送板;
所述推送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驱动构件上,所述推送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推送凸起,所述推送凸起上形成有所述推送部,所述驱动构件上形成有所述驱动部;
所述推送凸起能够与所述存储组件内的所述待打印板抵接;
所述驱动构件通过所述推送板能够将与所述推送凸起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打印承托板以及打印基板;
所述打印基板设置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上,所述打印承托板沿第一方向的边沿朝向所述打印基板延伸形成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能够覆盖所述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的边沿;
所述覆盖部与所述打印基板之间形成有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用于安放所述待打印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压紧构件;
所述压紧构件包括弹性件、顶压板以及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打印承托板,且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上方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顶压板,所述顶压板用于与所述打印基板抵接;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下方的一端形成有锁紧部;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与所述顶压板之间的所述限位柱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包括辅助板以及限位杆;
所述打印承托板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打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辅助板,所述辅助板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打印承托板的下方;
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推送板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限位杆朝向限位槽的一端形成有插设部,且另一端为固定部;
所述插设部为渐扩结构,所述固定部的底壁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的下方;
当驱动所述推送板朝向所述打印基板运动时,所述限位杆下压所述限位槽并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扩大所述安装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底座和调节构件;
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打印承托板的下方;
所述调节构件具有抵接部和调节部;
所述抵接部穿过所述底座并抵接于所述打印承托板的底壁,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抵接部连接并能够锁紧所述抵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组件包括存储箱;
所述存储箱朝向所述打印基板侧开设有导出槽,所述导出槽与所述安装槽相对,以使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位于所述存储箱内的所述待打印板依次通过所述导出槽和所述安装槽抵达至所述打印基板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主控模块、打印组件以及上述的3D打印平台;
所述打印组件位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上方;所述主控模块的驱动端与所述打印组件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承托组件上的所述待打印板打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打印基板上,用于对所述打印基板提供热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打印平台,包括存储组件、推送组件以及承托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内存储有至少一块待打印板;
所述承托组件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的一侧;
所述推送组件上具有推送部和与所述推送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推送部能够与所述待打印板抵接,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与所述推送部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具体地,所述推送组件能够将待打印板自动传递至承托组件上,无需人工手动更换操作,提高了打印效率;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上打印板,而使得打印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主控模块、打印组件以及上述的3D打印平台;
所述打印组件位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上方;所述主控模块的驱动端与所述打印组件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承托组件上的所述待打印板打印。
具体地,3D打印装置因其包含3D打印平台,因此具有3D打印平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中待打印板未位于承托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中待打印板朝向承托组件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中待打印板运动至承托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中打印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中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3D打印平台中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存储组件;103-待打印板;104-第一传感器;105-第二传感器;106-驱动构件;107-推送板;108-推送凸起;109-丝杆;110-光杆;111-打印承托板;112-打印基板;113-覆盖部;114-安装槽;116-辅助板;117-限位杆;118-通孔;119-限位槽;120-第一方向;121-插设部;122-固定部;123-底座;124-调节构件;125-存储箱;126-导出槽;127-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3D打印平台,包括存储组件100、推送组件以及承托组件;所述存储组件100内存储有至少一块待打印板103;
所述承托组件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100的一侧;
所述推送组件上具有推送部和与所述推送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推送部能够与所述待打印板103抵接,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与所述推送部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103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具体地,所述推送组件能够将待打印板103自动传递至承托组件上,无需人工手动更换操作,提高了打印效率;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上待打印板,而使得打印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3D打印平台的高效性,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传感器104以及第二传感器105;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104设置于承托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105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100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104、第二传感器105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推送组件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104用于检测所述承托组件内是否具有所述待打印板103,并把检测到的第一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地,当第一传感器104检测到承托组件内有所述待打印板103时,所述第一信号为“1”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当第一传感器104检测到承托组件内没有所述待打印板103时,所述第一信号为“0”,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105用于检测所述存储组件100内是否具有所述待打印板103,并把检测到的第二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地,当第二传感器105检测到所述存储组件100内有所述待打印板103时,所述第二信号为“1”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当第二传感器105检测到所述存储组件100内没有所述待打印板103时,所述第二信号为“0”,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推送组件动作;具体地,当第一信号为“1”,第二信号为“0”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推送组件不向承托组件内传输待打印件;当第一信号为“0”,第二信号为“1”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推送组件向承托组件内传输待打印板103;当第一信号为“0”,第二信号为“0”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推送组件不向承托组件内传输待打印板10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10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05可以是一种限位开关。
综上,利用控制模块、第一传感器104以及第二传感器105从而控制推送组件的动作;尤其是,当需要批量打印时,无需人工实时监测,当一件模型打印完毕后,待打印板103自动执行更换命令,将打印板连同打印的模型一起从承托组件上拆换下来,同时安装一块新的待打印板103,当新的待打印板103安装完毕后,进行新的打印工作,用户可以上传多个模型文件或设置重复打印需求模型,通过控制模块,就可以自动完成打印工作,依次进行多个模型的成型打印,增加了打印成型的便利性,进一步节省打印工作时间,提高打印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打印承托板111以及打印基板112;所述打印基板112设置于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上,所述打印承托板111沿第一方向120的边沿朝向所述打印基板112延伸形成有覆盖部113,所述覆盖部113能够覆盖所述打印基板112沿第一方向120的边沿;所述覆盖部113与所述打印基板112之间形成有安装槽114;所述安装槽114用于安放所述待打印板103,也就是说,当待打印板103被推送组件推送过来时,通过所述安装槽114固定在所述打印基板112上,这里面的安装槽114能够将所述待打印板103固定在所述打印基板112上。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安装槽114能够固定所述待打印板103于打印基板112上,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压紧构件;所述压紧构件包括弹性件、顶压板以及限位柱;所述打印基板112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安装孔穿过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且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上方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顶压板,所述顶压板与所述打印基板112抵接;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下方的一端形成有锁紧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上方的所述限位柱上。
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呈箭头形状,即锁紧部始终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下方,锁紧部不能穿过所述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弹簧的一端抵接在顶压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打印承托板111上;
具体地,当打印基板112上没有待打印板103时,所述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当打印基板112上有待打印板103时,通过顶压板,使得限位柱朝向打印承托板111运动,使得弹簧压缩,由于弹簧自身具有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弹簧具有伸长的趋势,进而通过顶压板使得打印基板112朝向向上的方向运动,进而缩小了安装槽114的尺寸,使得待打印板103紧固固定在安装槽114内。
更具体地,压紧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紧构件沿打印承托板111的周向等间隔排布,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待打印板103的固定效果,不会因打印机打印工作产生的震动而影响对待打印板103的位置,防止对待打印板103产生滑移。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打印承托板111的水平度,防止因打印承托板111以及其上方的待打印板103倾斜,而导致打印效果不理想;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底座123和调节构件124;所述底座123设置在所述打印承托板111的下方;这里面的底座123可以延伸至推送组件的下方;所述调节构件124具有抵接部和调节部;所述抵接部穿过所述底座123并抵接于所述打印承托板111的底壁,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抵接部连接并能够锁紧所述抵接部。
具体地,调节构件124为调平螺母组件,包括螺母以及螺杆;螺杆上形成有抵接部,螺母上形有调节部。可通过旋转螺母调节底座123与打印承托板111的间距,进一步调平打印基板112,保证待打印板103的平面平整度,确保打印机成型打印。
具体地,所述调节构件124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调节构件124沿所述打印承托板111的边沿等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调节构件124设置四组,分别在打印承托板111的四个角的位置。
更具体地,所述底座123与打印承托板111之间还设置弹簧,弹簧起到辅助调节打印承托板111水平度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存储组件100包括存储箱125;所述存储箱125朝向所述打印基板112侧开设有导出槽126,所述导出槽126与所述安装槽114相对,以使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位于所述存储箱125内的所述待打印板103依次通过所述导出槽126和所述安装槽114抵达至所述打印基板112上。
具体地,所述存储箱125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待打印板103,当最下面的待打印板103被推送组件推送出来时,上面的待打印板103依次往下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推送组件包括驱动构件106以及推送板107;所述推送板107的一端可移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构件106上,所述推送板107的另一端设置有推送凸起108,所述推送凸起108上形成有所述推送部,所述驱动构件106上形成有所述驱动部;
所述推送凸起108能够与所述存储组件100内的所述待打印板103抵接;
所述驱动构件106通过所述推送板107能够将与所述推送凸起108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103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具体地,当利用推送凸起108推送待打印板103时,为了提高推送的稳定性,所述推送凸起108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推送凸起108沿推送板10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所述驱动构件106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丝杆109;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123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109连接,所述推送板107套设在丝杆109上,当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时,所述推送板107带动待打印板103朝向打印基板112运动。
更具体地,考虑到待打印板103具有一定重量,为了保证推送板107推送待打印板103的稳定性,所述驱动构件106还包括光杆110,所述光杆110设置有两个,两个光杆110位于丝杠的两侧,所述光杆110沿平行于丝杠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推送板107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光杆110上,这里面的光杆110起到稳定推送板107运动的作用。
更具体地,所述存储箱125远离打印基板112的一端的边沿处开设有避让槽127,在推送组件未工作的状态时,所述推送凸起108位于避让槽127内,这样当驱动电机运动时,推送凸起108能够带动存储箱125内的最底端的待打印板103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待打印板103能够顺利运动至安装槽114内,3D打印平台还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包括辅助板116以及限位杆117;在所述打印承托板111中间开设有通孔118,所述打印基板112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辅助板116,所述辅助板116通过所述通孔118延伸至所述打印承托板111的下方;
所述辅助板116上开设有限位槽119;所述限位杆117设置在所述推送板107上,且沿第一方向120延伸;这里面的第一方向120可以理解为丝杠的延伸方向;
所述限位杆117朝向限位槽119的一端形成有插设部121,且另一端为固定部122;所述插设部121呈渐扩结构,所述固定部122的底壁位于所述限位槽119的底壁的下方。
具体地,当驱动所述推送板107朝向所述打印基板112运动时,所述限位杆117能够利用与限位槽119之间的高度差下压所述限位槽119并插设于所述限位槽119内,此时打印基板112下压压紧构件,扩大了所述安装槽114的高度,方便待打印板103进入至安装槽114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存储组件100位于推送组件的上方,对于所述存储组件100位于推送组件的下方也在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内,假设将推送组件设置在存储组件100的上方,那么要保证承托组件与存储组件100的上边沿对其,保证待打印板103能够被推送至承托组件上即可。
综上,3D打印平台能够实现,打印完成后自动更换待打印板103,安装好新的待打印板103后,继续执行打印下一个任务模型,以此类推,实现自动连续打印功能。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主控模块、打印组件以及上述的3D打印平台;
所述打印组件位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上方;所述主控模块的驱动端与所述打印组件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打印组件在位于所述承托组件上的待打印板103打印。
具体地,所述打印组件包括打印喷头。
具体地,其中所述主控模块包括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的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三电机,沿所述支撑框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轨道,沿所述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轨道,沿所述支撑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第二轨道以及第一轨道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
所述第二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三轨道滑动设置在第二轨道上,所述打印喷头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轨道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打印喷头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轨道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三轨道连接,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打印喷头在第三轨道上沿第三轨道上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电机能够驱动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上运动;所述第三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轨道上滑动;综上通过第一轨道、第一电机、第二轨道、第二电机、第三轨道以及第三电机中间的相互作用下,能够使得打印喷头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打印喷头打印出3D模型。
更具体地,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三电机通讯连接;在对待打印板103打印之前,控制器能够接收到待打印板103的打印模型数控数据,并且根据该数控数据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三电机的运动,同时控制打印喷头打印出3D模型。
更具体地,所述控制器还具有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判断所述打印基板112是否具有可进行打印工作的待打印板103,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第一信号、第二信号以及检测模块的信号进而控制推送组件动作。
在该实施例中,3D打印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打印基板112上,用于对所述打印基板112提供热量。
优选地,所述打印基板112为铝基板。
具体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管,将所述电加热管设置所述打印基板112的下端侧壁,电加热管用于对打印基板112提供热量,使得打印基板112上的模型迅速形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组件、推送组件以及承托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内存储有至少一块待打印板;
所述承托组件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的一侧;
所述推送组件上具有推送部和与所述推送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推送部能够与所述待打印板抵接,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与所述推送部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承托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存储组件的一侧;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推送组件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承托组件内是否具有所述待打印板,并把检测到的第一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存储组件内是否具有所述待打印板,并把检测到的第二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推送组件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包括驱动构件以及推送板;
所述推送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驱动构件上,所述推送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推送凸起,所述推送凸起上形成有所述推送部,所述驱动构件上形成有所述驱动部;
所述推送凸起能够与所述存储组件内的所述待打印板抵接;
所述驱动构件通过所述推送板能够将与所述推送凸起抵接的所述待打印板推送至所述承托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打印承托板以及打印基板;
所述打印基板设置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上,所述打印承托板沿第一方向的边沿朝向所述打印基板延伸形成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能够覆盖所述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的边沿;
所述覆盖部与所述打印基板之间形成有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用于安放所述待打印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压紧构件;
所述压紧构件包括弹性件、顶压板以及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打印承托板,且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上方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顶压板,所述顶压板用于与所述打印基板抵接;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下方的一端形成有锁紧部;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位于所述打印承托板与所述顶压板之间的所述限位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包括辅助板以及限位杆;
所述打印承托板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打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辅助板,所述辅助板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打印承托板的下方;
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推送板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限位杆朝向限位槽的一端形成有插设部,且另一端为固定部;
所述插设部为渐扩结构,所述固定部的底壁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的下方;
当驱动所述推送板朝向所述打印基板运动时,所述限位杆下压所述限位槽并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扩大所述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底座和调节构件;
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打印承托板的下方;
所述调节构件具有抵接部和调节部;
所述抵接部穿过所述底座并抵接于所述打印承托板的底壁,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抵接部连接并能够锁紧所述抵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组件包括存储箱;
所述存储箱朝向所述打印基板侧开设有导出槽,所述导出槽与所述安装槽相对,以使所述驱动部能够将位于所述存储箱内的所述待打印板依次通过所述导出槽和所述安装槽抵达至所述打印基板上。
9.一种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打印组件以及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3D打印平台;
所述打印组件位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上方;所述主控模块的驱动端与所述打印组件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承托组件上的所述待打印板打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打印基板上,用于对所述打印基板提供热量。
CN202121697869.8U 2021-07-23 2021-07-23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Active CN215320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7869.8U CN215320677U (zh) 2021-07-23 2021-07-23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7869.8U CN215320677U (zh) 2021-07-23 2021-07-23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0677U true CN21532067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7869.8U Active CN215320677U (zh) 2021-07-23 2021-07-23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06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66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自动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66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自动化装置
CN114311660B (zh) * 2021-12-31 2024-02-09 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自动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1858B (zh) 3d打印底板系统及更换3d打印接触板的方法
CN215320677U (zh)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CN111044920B (zh) 一种探针模组的间距快速调节机构及化成针床
CN111792389A (zh) 一种托盘供给装置
CN113134972A (zh) 一种大型光固化3d打印机的调平装置
CN115541581A (zh) Mini-LED点胶检测设备及点胶检测方法
CN116469963A (zh)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光伏组件边框安装机构
CN114864443A (zh) 一种用于电流放大的晶体三极管自动蚀刻装置
CN105058036A (zh) 一种自动松紧螺丝机
CN110444100B (zh) 一种自动构建地形的投影沙盘及投影系统
CN219408312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盖板止动架的上料装置
CN210082684U (zh)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加工平台
CN216682538U (zh) 一种印制板加工夹持工装
CN211843218U (zh) 一种3d打印头固定装置
CN214684966U (zh) 一种模组焊接定位顶升装置
CN113787823A (zh) 多面自动移印设备的使用方法
CN211641308U (zh) 一种印刷设备
CN201950948U (zh) 一种弧面介质内弧面打印装置
CN112109219A (zh) 一种用于生产轻质墙体材料的切割机构
CN216993087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自动调平装置
CN216680736U (zh) 一种打码机打码辅助定位装置
CN215095647U (zh) 一种大型光固化3d打印机的调平装置
CN218974415U (zh) 一种全液晶汽车组合仪表固定装置
CN219390808U (zh) 一种曲面零件面轮廓度的检具
CN220429677U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自动调节的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