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17047U -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17047U
CN215317047U CN202121395648.5U CN202121395648U CN215317047U CN 215317047 U CN215317047 U CN 215317047U CN 202121395648 U CN202121395648 U CN 202121395648U CN 215317047 U CN215317047 U CN 215317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beam
gearbox
positioning
convex edg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56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德平
康天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en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en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en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en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56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17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17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17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和内压紧机构(3);所述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分别用于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定位支承;所述内压紧机构(3)包括第一立梁(3‑1)、第二立梁(3‑2)及内压杆(3‑3);该内压杆(3‑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梁(3‑1)和所述第二立梁(3‑2)连接且使该内压杆(3‑3)能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变速箱箱体在加工其上的侧结合面或/和连接孔时进行装夹定位和夹紧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参见图1-3,其为我司一种变速箱箱体(N),该变速箱箱体(N)采用全新设计的结构产品,为油电混合类汽车变速箱上的壳体零件。而该变速箱箱体(N)在铣加工其上的侧结合面(N-3)或/和钻该侧结合面上的连接孔(N-4)时不能采用常规和现有的夹具。因此需要有针对地设计研发一种专用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三个定位支承机构和内压紧机构;所述三个定位支承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分别用于变速箱箱体的三个凸耳定位支承;所述内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立梁、第二立梁及内压杆;该内压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梁和所述第二立梁连接且使该内压杆能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的内孔的下侧壁。
优选地,该定位支承机构包括第三立梁、支承钉、第一侧压螺栓和第二侧压螺栓;该第三立梁顶端具有水平面、第一凸边及第二凸边,该支承钉安装在水平面上,该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设置在所述水平面上且构成L形结构,该第一凸边上设有用于第一侧压螺栓连接的连接孔,该第二凸边上设有用于第二侧压螺栓连接的第二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边和所述第二凸边与该第三立梁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压杆一端与第一立梁可转动连接;该内压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且固定位置高度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梁上端具有螺纹杆,该内压杆另一端上设有穿槽,该螺纹杆可向上穿出所述穿槽后与螺母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承钉采用可调支承钉。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变速箱箱体在加工其上的侧结合面或/和连接孔时进行装夹定位和夹紧固定;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定位支承机构对三个变速箱箱体的三个凸耳支承定位,既可实现高度和方向的定位,同时保证三点受力稳定,避免振动;
第三,该定位支承机通过该第一凸边上第一侧压螺栓的和第二凸边上的第二侧压螺栓可对该变速箱箱体的凸耳双边垂直方向分别压紧,
以避免加工时变速箱箱体水平横纵松动或位移,既能保证横纵方向的定位精度,同时避免加工时受力而水平横纵松动或位移;
第四,本实用新型由于内压紧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同时内压紧机构结构简单,采用内压紧而外形较小,本夹具总的成本低;
第五,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压紧机构内压紧方式,相比于外压紧,具有结构简单,同时内压杆压紧变速箱箱体的内孔的下侧壁,该内压杆在变速箱箱体的内孔最低位被定位约束而在不会松动,保证了压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3是我司一种变速箱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处放大图。
图9-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在装夹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13是图12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可参见图4-13,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包括底板1、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和内压紧机构3。
所述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分别用于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定位支承。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支承机构2包括第三立梁2-1、支承钉2-2、第一侧压螺栓2-3和第二侧压螺栓2-4;该第三立梁2-1顶端具有水平面2-11、第一凸边2-12及第二凸边2-13,该支承钉2-2安装在水平面2-11上,该第一凸边2-12和第二凸边2-13设置在所述水平面2-11上且构成L形结构,该第一凸边2-12上设有用于第一侧压螺栓2-3连接的连接孔2-121,该第二凸边2-13上设有用于第二侧压螺栓2-4连接的第二螺纹孔2-131。
由于该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的支承钉2-2分别用于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下表面接触而实现高度定位和水平支承,保证在能水平地粗铣加工出变速箱箱体N上的侧结合面N-3且高度方向的基准精确。
另外,可通过分别旋钮该第一侧压螺栓2-3和第二侧压螺栓2-4可使其分别接触变速箱箱体N的凸耳N-1的两侧壁,可使变速箱箱体N的凸耳N-1的两侧壁同时外挡限位,以避免加工时变速箱箱体N水平松动或位移。
该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结构相同,可用于将三个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在高度方向上定位并水平支承,同时使变速箱箱体N不会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及向下位移。
所述内压紧机构3包括第一立梁3-1、第二立梁3-2及内压杆3-3;该内压杆3-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梁3-1和所述第二立梁3-2连接且使该内压杆3-3能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该内压紧机构3通过内压杆3-3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该变速箱箱体N不能向上位移,同时与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组合下将变速箱箱体N完全精确定位并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边2-12和所述第二凸边2-13与该第三立梁2-1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压杆3-3一端与第一立梁3-1可转动连接;该内压杆3-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梁3-2可拆卸固定连接且固定位置高度可调节。这样该该内压杆3-3在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时可松紧调节。
优选地,该第一立梁3-1上端设有U型架3-11,该内压杆3-3一端插入U型架3-11内并通过转动销3-12转动连接。这样该变速箱箱体N加工完成后在卸件时该变速箱箱体N向上运动时该内压杆3-3可随同转动,而最终变速箱箱体N与内压杆3-3脱离分开;同时该转动销3-12可不需要拔出或取下。
优选地,该转动销3-1可拔出或取下。可先将该内压杆3-3取下后再将变速箱箱体N卸下;因此可根据加工需要而多一种选择。
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梁3-2上端具有螺纹杆3-21,该内压杆3-3另一端上设有穿槽3-31,该螺纹杆3-21可向上穿出所述穿槽3-31后与螺母3-22配合连接。可通过旋钮该螺母3-22,该螺母3-22在螺纹杆3-21上向下运动,该螺母3-22会下压内压杆3-3另一端随同向下,而内压杆3-3一端与第一立梁3-1转动连接,该内压杆3-3另一端向下而使中部压紧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本工序装夹时,该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仍为未机加工的毛坯粗糙面,因此不会存在压伤问题)。而该内压杆3-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梁3-2之间固定位置高度可通过螺母3-22旋转而调节,同时也实现了内压杆3-3压紧松紧状态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支承钉2-2采用可调支承钉。在粗加工时,由于变速箱箱体N的凸耳N-1下表面为毛坯面,因此可调节该支承钉2-2的支承高度,使其满足支承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装夹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将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分别放置在定位支承机构2上高度定位和水平支承,以实现精确定位;
第二,将该内压杆3-3穿插在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上,并将内压杆3-3一端与第一立梁3-1连接,再将内压杆3-3另一端与第二立梁3-2连接,并使内压杆3-3向下压紧所述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而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内压杆3-3一端与第一立梁3-1的连接结构和该内压杆3-3另一端与第二立梁3-2的连接结构相同。即该内压杆3-3两端都可以高度调节,通过双侧下调而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并分析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变速箱箱体在加工其上的侧结合面或/和连接孔时进行装夹定位和夹紧固定;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定位支承机构对三个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支承定位,既可实现高度和方向的定位,同时保证三点受力稳定,避免振动;
第三,该定位支承机通过该第一凸边上第一侧压螺栓的和第二凸边上的第二侧压螺栓可对该变速箱箱体N的凸耳N-1双边垂直方向分别压紧,
以避免加工时变速箱箱体N水平横纵松动或位移,既能保证横纵方向的定位精度,同时避免加工时受力而水平横纵松动或位移;
第四,本实用新型由于内压紧机构3的结构完全相同、同时内压紧机构3结构简单,采用内压紧而外形较小,本夹具总的成本低;
第五,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压紧机构3内压紧方式,相比于外压紧,具有结构简单,同时内压杆3-3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N-21,该内压杆3-3在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最低位被定位约束而在不会松动,保证了压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和内压紧机构(3);
所述三个定位支承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分别用于变速箱箱体(N)的三个凸耳(N-1)定位支承;
所述内压紧机构(3)包括第一立梁(3-1)、第二立梁(3-2)及内压杆(3-3);该内压杆(3-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梁(3-1)和所述第二立梁(3-2)连接且使该内压杆(3-3)能向下压紧变速箱箱体(N)的内孔(N-2)的下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支承机构(2)包括第三立梁(2-1)、支承钉(2-2)、第一侧压螺栓(2-3)和第二侧压螺栓(2-4);该第三立梁(2-1)顶端具有水平面(2-11)、第一凸边(2-12)及第二凸边(2-13),该支承钉(2-2)安装在水平面(2-11)上,该第一凸边(2-12)和第二凸边(2-13)设置在所述水平面(2-11)上且构成L形结构,该第一凸边(2-12)上设有用于第一侧压螺栓(2-3)连接的连接孔(2-121),该第二凸边(2-13)上设有用于第二侧压螺栓(2-4)连接的第二螺纹孔(2-1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边(2-12)和所述第二凸边(2-13)与该第三立梁(2-1)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杆(3-3)一端与第一立梁(3-1)可转动连接;
该内压杆(3-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梁(3-2)可拆卸固定连接且固定位置高度可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梁(3-2)上端具有螺纹杆(3-21),该内压杆(3-3)另一端上设有穿槽(3-31),该螺纹杆(3-21)可向上穿出所述穿槽(3-31)后与螺母(3-22)配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钉(2-2)采用可调支承钉。
CN202121395648.5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Active CN215317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5648.5U CN215317047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5648.5U CN215317047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17047U true CN21531704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5648.5U Active CN215317047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17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3187A (zh) 用于汽车零配件的侧边冲孔设备及其冲孔方法
CN215317047U (zh) 一种变速箱箱体的侧结合面加工夹具
CN217193986U (zh) 一种用于偏心轴加工的工装夹具
CN214350519U (zh) 一种齿轮箱体轴套组焊工装
CN113681320A (zh) 一种模具制造生产使用的加工工装
CN208674770U (zh) 导线防弯支撑组件
CN220005701U (zh)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生产机械零件冲压装置
CN218887498U (zh) 一种滤波器接线螺杆装配工装
CN220050618U (zh) 一种车辆前墙拼装夹具
CN220881418U (zh) 一种执行机构铝制箱体加工工装
CN219521062U (zh) 一种轨道列车顶盖焊接工装
CN214393258U (zh) 一种五金配件侧壁固定治具
CN220761509U (zh) 一种快速定位焊接工装
CN218946978U (zh) 一种适用于齿轮箱连杆的自定心夹具工装
CN221936567U (zh) 一种用于减壳橡胶衬套压装的工装
CN215237317U (zh) 一种精准高效的壳体产品全自动压接组装机构
CN216421687U (zh) 一种用于电机轴加工的铣打机的托架
CN221735937U (zh) 一种机车龙头杆铣锁孔加工用夹具
CN221159198U (zh) 一种汽车钢板冲压桥壳焊接用固定装置
CN220992896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钢板钻孔机构
CN221603669U (zh) 一种铝合金壳体加工焊接辅助装置
CN220028784U (zh) 一种拉制模加工用精铣装置
CN217317010U (zh) 一种六角螺栓铣方辅助夹具
CN214621248U (zh) 一种光电测量仪器的外罩
CN212600398U (zh) 一种板材类零件铣加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