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9699U - 颈部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颈部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9699U
CN215309699U CN202120051973.3U CN202120051973U CN215309699U CN 215309699 U CN215309699 U CN 215309699U CN 202120051973 U CN202120051973 U CN 202120051973U CN 215309699 U CN215309699 U CN 215309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or
massage head
support
neck massa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19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司徒富其
吴家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19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9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9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9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颈部按摩仪,其中,颈部按摩仪包括支架、按摩头、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支架;按摩头位于支架朝向颈部的一侧;第一连接件设于支架上;第二连接件设于按摩头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插接,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间隙配合;其中,当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形成端接触时,按摩头能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该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能够跟随颈部的运动而相应摆动,并自动贴合用户颈部。

Description

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具有按摩头,按摩头连接于中间臂上,同时中间臂两端设有夹臂,夹臂的作用是能够夹持于用户颈部而使按摩头能够贴合人体颈部实现按摩功能,但是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时,颈部按摩仪通常不是固定不动的,当颈部按摩仪相对用户颈部偏转或者上下移动时,往往会导致颈部按摩仪预设的按摩头位置不能与用户的颈部贴合,从而影响颈部按摩仪的使用,而使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能够跟随颈部的运动而相应摆动,并自动贴合用户颈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
支架;
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支架朝向颈部的一侧;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上;以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按摩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隙配合;
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端接触时,所述按摩头能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弹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具有弹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具有弹性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或所述支架抵触,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触,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伸缩,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在形成所述端接触与断开所述端接触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在所述按摩头受径向力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断开所述端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及翻边筋,所述第一连接本体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本体靠近所述按摩头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翻边筋设于所述开口端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本体及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设于所述按摩头上,所述卡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远离所述按摩头的一端上,所述卡扣插于所述开口端内,并与所述翻边筋扣接,所述活动支点为所述卡扣与所述翻边筋的接触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具有朝向所述翻边筋凸出的曲面,所述曲面与所述翻边筋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包括主体部及倒扣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连接,所述倒扣部设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本体的一端;
所述曲面为所述倒扣部靠近所述翻边筋的侧面;
或者,所述卡扣还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倒扣部靠近所述翻边筋的侧面,所述曲面为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翻边筋的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端的内壁包括连接壁及避位壁,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避位壁位于所述支架的周向上,所述翻边筋设于所述连接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避位壁上设置有避位倒角,所述避位倒角用于避让所述按摩头的摆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壁、所述避位壁、所述翻边筋、所述避位倒角及所述卡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壁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避位壁沿所述支架的周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翻边筋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壁上,两个所述卡扣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边筋扣接,两个所述避位倒角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避位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远离所述按摩头的端面上,所述翻边筋位于所述卡扣的靠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开口端内,所述限位柱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插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及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及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抵触,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并能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伸缩,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在形成所述端接触与断开所述端接触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伸缩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柱能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二容纳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外,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断开端接触时,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包括相连通的限位区域以及滑动区域,所述限位区域相对于所述滑动区域更靠近所述按摩头,所述限位区域的内径小于所述滑动区域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径、所述限位区域的内径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外径相同,所述滑动区域的内径与所述限位柱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动区域后,容置于所述限位区域内,并与所述限位区域的内壁抵触,所述限位柱能滑入或滑出所述滑动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直线型弹簧或塔型弹簧,当所述弹性件为塔型弹簧时,所述塔型弹簧的小端相对于所述塔型弹簧的大端更靠近所述按摩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包括底座、支撑件和电极片,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外壳及支架内壳,所述支架内壳设于所述支架外壳上,所述支架内壳相对于所述支架外壳更靠近所述颈部;
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外壳靠近所述支架内壳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支架内壳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外壳的材质为塑胶,所述支架内壳的材质为硅胶;和/或
所述支架外壳与所述支架内壳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及螺钉柱,所述外壳本体与所述支架内壳连接,所述螺钉柱设于所述外壳本体靠近所述支架内壳的一侧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的外周的蝠边筋,所述蝠边筋与所述螺钉柱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内壳包括内壳本体及配合部,所述内壳本体与所述支架外壳连接,所述配合部凸设于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支架外壳的一侧上,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内壳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支架的连通孔;
所述按摩头靠近所述支架内壳的一侧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连通孔上,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内壳本体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内壁内陷形成翻边筋,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壁上凸设有肋边,所述肋边与所述翻边筋扣接。
在上述颈部按摩仪中,按摩头与中间臂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插接并间隙配合,且当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形成端接触时,按摩头能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从而按摩头的左端和/或右端和/或上端和/或下端能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靠近或远离中间臂移动。用户在使用上述颈部按摩仪时,当用户颈部左偏转、右偏转、上移动或者下移动时,按摩头可以跟随颈部的运动而相应摆动,按摩头左偏转、右偏转、上移动或者下移动,使得颈部按摩仪预设的按摩头位置能自动与用户的颈部贴合,也即可以避免因颈部左偏转、右偏转、上移动或者下移动,而导致按摩头与颈部之间出现间隙,造成贴合不良的情况出现,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按摩头能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还能使得颈部按摩仪适用不同脖围人群(也即适合不同尺寸的脖子)。
此外,相对于通过中间臂和/或按摩头的弹性形变来实现按摩头的摆动,上述通过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来实现按摩头的摆动的这种机械结构的方式,更利于延长颈部按摩仪的使用寿命,而且维修成本可以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按摩头与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按摩头与第二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在去除支架内壳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面图;
图8为图7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剖面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颈部按摩仪 100 支架
200 按摩头 110 中间臂
120 夹臂 110a 颈部容纳空间
300 第一连接件 400 第二连接件
310 第一连接本体 320 翻边筋
310a 开口端 410 第二连接本体
420 卡扣 420a 曲面
422 主体部 424 倒扣部
426 凸起 312 连接壁
314 避位壁 3142 避位倒角
112 支架外壳 114 支架内壳
1122 外壳本体 1124 螺钉柱
330 蝠边筋 332 螺钉通孔
1142 内壳本体 1144 配合部
114a 连通孔 212 凹槽
1146 翻边筋 412 肋边
500 弹性件 340 限位柱
342 第一容纳腔 414 第二容纳腔
4142 限位区域 4144 滑动区域
210 底座 220 支撑件
230 电极片 222 安装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颈部按摩仪10包括支架100、按摩头200、电池及控制主板(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用于支撑按摩头200、电池、控制主板等元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位于支架100外,并设于支架100上。电池及控制主板均设于支架100内,且电池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控制主板与按摩头200的按摩部件电连接。按摩头200可以为电刺激式、振动式、热敷式、光疗式、香薰式等类型的按摩头200。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还用于佩戴于颈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的形状与颈部的形状适配,能套设于颈部上。当支架100套设于颈部上时,按摩头200位于支架100的朝向颈部的一侧,且按摩头200远离支架100的一侧与颈部贴合。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包括中间臂110及两个夹臂120。两个夹臂120分别设于中间臂110的两端。按摩头200设于中间臂110上。当支架100套设于颈部上时,两个夹臂120分别与颈部的左右两侧贴合和/或承载于左右两个肩膀上,按摩头200与颈部的左右两侧之间的部位贴合,从而使得颈部按摩仪10稳定佩戴于颈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臂110呈弧形并限定出颈部容纳空间110a。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臂110也可以不呈弧形,而是呈长条形等其他任意形状,与两个夹臂120配合,能佩戴于颈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设于两个夹臂120中的一个内,控制主板设于两个夹臂120中的另一个内。电池用于为颈部按摩仪10的各需要供电的元件供电,例如,为控制主板及按摩头200供电。控制主板与按摩头200电连接,用于控制按摩头200工作。电池与控制主板分别设置在两个夹臂120内,可以使得整个颈部按摩仪10的重量分配更均衡。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与控制主板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设于中间臂110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按摩头200还可以位于夹臂120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架100还可以不区分中间臂110和夹臂120,即支架100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形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10也可以不包括电池,例如可以直接连接电源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颈部按摩仪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00以及第二连接件400。第一连接件300设于支架100上,例如当支架100包括中间臂110时,第一连接件300可以设于支架100的中间臂110上。第二连接件400设于按摩头200上。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插接,且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间隙配合,也即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存在间隙10a(参见图10)。其中,当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形成端接触时,按摩头200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形成端接触是指,在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插接方向上,也即在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排布方向上,第二连接件400远离中间臂11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00远离按摩头200的一端接触。按摩头200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是指,按摩头200的左端和/或右端和/或上端和/或下端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各个方位,是以颈部按摩仪10佩戴于用户的颈部后,以用户视角确定的方位。
在上述颈部按摩仪10中,按摩头200与中间臂110通过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插接并间隙配合,且当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形成端接触时,按摩头200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从而按摩头200的左端和/或右端和/或上端和/或下端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移动。用户在使用上述颈部按摩仪10时,当用户颈部左偏转、右偏转、上移动或者下移动时,按摩头200可以跟随颈部的运动而相应摆动,也即按摩头200左偏转、右偏转、上移动或者下移动,从而使得颈部按摩仪10预设的按摩头200位置能自动与用户的颈部贴合,也即可以避免因颈部左偏转、右偏转、上移动或者下移动,而导致按摩头200与颈部之间出现间隙,造成贴合不良的情况出现,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按摩头200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还能使得颈部按摩仪10适用不同脖围人群(也即适合不同尺寸的脖子)。
此外,相对于通过中间臂110和/或按摩头200的弹性形变来实现按摩头200的摆动,上述通过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来实现按摩头200的摆动的这种机械结构的方式,更利于延长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而且维修成本可以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10还包括弹性件500。弹性件500使得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形成端接触。如此,上述颈部按摩仪10能稳定进行摆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0具有弹性和/或第二连接件400具有弹性,具有弹性的第一连接件300和/或具有弹性的第二连接件400使得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形成端接触。如此,可以省略弹性件500。而且当第一连接件300具有弹性和/或第二连接件400具有弹性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300和/或第二连接件400的弹性形变来实现摆动,并在摆动的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力,形成摆动预压,从而便于按摩头200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0插接于第一连接件300内。在按摩头200不受外力时,弹性件500的一端与中间臂110或第一连接件300的一端抵触,弹性件5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400抵触。也即弹性件500被压缩于第二连接件400与中间臂110或第一连接件300的一端之间。如此,非常便于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形成端接触。
可以理解,弹性件500设置方式有很多种,不限于上述设置。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500也可以被压缩于按摩头200与中间臂110或第一连接件300的一端之间。
而且可以理解,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插接也不限于“第二连接件400插接于第一连接件300内”,也可以为“第一连接件300插接于第二连接件40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0能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00沿支架100的径向伸缩,例如当支架100包括中间臂110时,第二连接件400能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伸缩,以使得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在形成端接触与断开端接触之间切换。其中,第二连接件400能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伸缩,从而第二连接件400可以带动按摩头2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伸缩,进而可以增加颈部按摩仪10适用不同脖围人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形成端接触时,按摩头200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而当第二连接件400带动按摩头2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伸缩,以使得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断开端接触时,按摩头200不能以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头200的径向伸缩与按摩头200的摆动相互不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0使得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形成端接触。在按摩头200受径向力时,弹性件500被压缩,并使得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断开端接触。如此,按摩头200的径向复位与端接触的形成可以共用同一个弹性件500,从而使得整个颈部按摩仪10的结构更简单。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弹性件,其中一个弹性件用于端接触的形成,另一个弹性件用于按摩头200的径向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00包括第一连接本体310及翻边筋320。第一连接本体310设于支架100上。第一连接本体310靠近按摩头200的一端为开口端310a,也即第一连接本体310靠近按摩头200的一端为中空开口结构。翻边筋320设于第一连接本体310的开口端310a内。
第二连接件400包括第二连接本体410及卡扣420。第二连接本体410设于按摩头200上。卡扣420设于第二连接本体410远离按摩头200的一端上。卡扣420插于开口端310a内,并与翻边筋320扣接。活动支点为卡扣420与翻边筋320的接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20具有朝向翻边筋320凸出的曲面420a,曲面420a与翻边筋320接触。如此,卡扣420与翻边筋320可以形成线接触(或点接触)并作为按摩头200的活动支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曲面420a为弧面或球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8所示,卡扣420包括主体部422及倒扣部424。主体部422与第二连接本体410连接。倒扣部424设于主体部422远离第二连接本体410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20还包括凸起426。凸起426设于倒扣部424靠近翻边筋320的侧面的中部。曲面420a为凸起426靠近翻边筋320的侧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420也可以不包括凸起426,此时,曲面420a为倒扣部424靠近翻边筋320的侧面。也即,此时倒扣部424靠近翻边筋320的侧面可以整个被设置为曲面420a,从而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左右摆动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翻边筋320设于开口端310a的位于支架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壁上。如此,更利于按摩头200以活动支点左右摆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的宽度方向与按摩头200的宽度方向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端310a的内壁包括连接壁312及避位壁314,连接壁312位于支架100的宽度方向上,避位壁314位于支架100的周向上。翻边筋320设于连接壁312上。
在本实施例中,避位壁314上设置有避位倒角3142,避位倒角3142用于避让按摩头200的摆动。设置用于避让按摩头200的摆动的避位倒角3142,可以避免未设置有翻边筋320的内壁干涉按摩头200的摆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翻边筋320为两个,两个翻边筋320沿支架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卡扣42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卡扣420分别与两个翻边筋320扣接。设置两个翻边筋320以及两个卡扣420,利于按摩头200稳定摆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端310a的内壁呈方形,开口端310a的内壁包括两个连接壁312及两个避位壁314。两个连接壁312沿支架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两个避位壁314沿支架100的周向间隔排布。两个翻边筋320分别设于两个连接壁312上。两个避位壁314上分别设置有避位倒角3142。如此,可以避免未设置有翻边筋320的内壁干涉按摩头200的左右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本体410的外壁呈方形,第二连接本体410的四个外壁分别与开口端310a的四个内壁一一对应设置。如此,方便对位装配,而且可以防止第二连接本体410相对于第一连接本体310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20凸设于第二连接本体410远离按摩头200的端面上。翻边筋320位于卡扣420的靠近按摩头200的一侧。如此,在装配时,可以通过挤压卡扣420,而使得第二连接件400插接于第一连接件300内,从而非常便于第二连接件400插接于第一连接件3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9所示,支架100包括支架外壳112及支架内壳114。支架内壳114设于支架外壳112上,支架内壳114相对于支架外壳112更靠近颈部。支架内壳114的柔性大于支架外壳112的柔性。第一连接件300设于支架外壳112靠近支架内壳114的一侧上。第二连接件400穿设于支架内壳114上。如此,不仅利于支架外壳112稳定支撑第一连接件300,还利于增加支架内壳114与颈部的接触舒适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外壳112的材质为塑胶,支架内壳114的材质为硅胶。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外壳112与支架内壳114可拆卸连接。如此,非常便于拆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外壳112与支架内壳114扣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本体310与支架外壳112可拆卸连接。如此,非常便于拆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本体310也可以与支架外壳11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外壳112包括外壳本体1122及两个螺钉柱1124。外壳本体1122与支架内壳114连接。两个螺钉柱1124设于外壳本体1122靠近支架内壳114的一侧上,两个螺钉柱1124沿外壳本体1122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本实施例中,外壳本体1122与两个螺钉柱1124一体成型。
第一连接件300还包括两个蝠边筋330,两个蝠边筋330设于第一连接本体310上。第一连接本体310位于两个螺钉柱1124之间,两个蝠边筋330分别对应两个螺钉柱1124设置。蝠边筋330上开设有螺钉通孔332。蝠边筋330通过穿设于螺钉通孔332上、并与螺钉柱螺接1124的螺纹固定柱(例如,螺钉)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内壳114包括内壳本体1142及配合部1144。内壳本体1142与支架外壳112连接。配合部1144凸设于内壳本体1142远离支架外壳112的一侧上。配合部1144远离内壳本体1142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支架100的连通孔114a。在本实施例中,内壳本体1142及配合部1144一体成型。
如图9所示,按摩头200靠近支架内壳114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12,凹槽212环绕第二连接本体410设置。第二连接本体410穿设于连通孔114a上,配合部1144远离内壳本体1142的一端容置于凹槽212内。如此,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整体性,而且还可以利用支架内壳1142的柔性来增加按摩头200的摆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孔114a的内壁内陷形成翻边筋1146。第二连接本体410的外壁上凸设有肋边412。肋边412与翻边筋1146扣接。如此,可以避免按摩头200在活动时,配合部1144从凹槽212内脱落,看见凹槽212里面的内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本体410能相对于第一连接本体310沿支架100的径向伸缩,以带动按摩头200沿支架100的径向伸缩。
如图2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0的一端伸入开口端310a内,且翻边筋320与卡扣420均位于弹性件500的外周。弹性件500位于开口端310a内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本体310或支架外壳112抵触,弹性件5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本体410抵触,也即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在按摩头200受到径向力时,弹性件500被进一步压缩。
如此,按摩头200受到径向力时,弹性件500在压力的作用下压缩,按摩头200沿靠近支架100内侧面的径向方向收缩,当弹性件500的弹力大于压力或者压力撤消时,按摩头200往远离支架100内侧面的径向方向伸展,从而实现按摩头200相对支架100的伸缩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0还包括限位柱340,限位柱340设于开口端310a内。限位柱340开设有第一容纳腔342。第二连接本体410开设有第二容纳腔414。弹性件500的两端分别插于第一容纳腔342及第二容纳腔414内。弹性件5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腔342的内壁及第二容纳腔414的内壁抵触,以使得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形成端接触,并能使得第二连接件400能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00沿支架100的径向伸缩,以使得第二连接件400与第一连接件300在形成端接触与断开端接触之间切换。设置具有第一容纳腔342的限位柱340以及具有第二容纳腔414的第二连接本体410可以对弹性件500进行限位,防止弹性件500松脱。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本体410相对于第一连接本体310沿支架100的径向伸缩的过程中,限位柱340能滑入或滑出第二容纳腔414。而当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形成端接触时,限位柱340位于第二容纳腔414外。如此,可以避免限位柱340干扰按摩头200的摆动,而且可以使得按摩头200在径向上的伸缩具有较大的伸缩行程。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当当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形成端接触时,限位柱340位于第二容纳腔414内,且限位柱340与第二容纳腔414的内壁具有一定的间隙时,按摩头200也能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断开端接触时,至少部分限位柱340位于第二容纳腔414內。此时可以利用限位柱430和第二容纳腔414的配合,限制按摩头200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414包括相连通的限位区域4142以及滑动区域4144,限位区域4142相对于滑动区域4144更靠近按摩头200。限位区域4142的内径小于滑动区域4144的内径。弹性件500的一端穿过滑动区域4144后,容置于限位区域4142内,并与限位区域4142的内壁抵触。限位柱340能滑入或滑出滑动区域4144。限位区域4142可以对弹性件500进行限位,进一步防止弹性件500松脱。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342的内径、限位区域4142的内径以及弹性件500的外径大致相同。滑动区域4144的内径与限位柱340的外径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0为直线型弹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342的内壁、限位区域4142的内壁、滑动区域4144的内壁及限位柱340的外壁均呈圆柱形。如此,能更好的限位,以及更好的沿径向伸缩。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500也可以为塔型弹簧。其中,当弹性件500为塔型弹簧时,塔型弹簧的小端相对于塔型弹簧的大端更靠近按摩头200。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弹性件500压缩后的空间占用,增大按摩头200的摆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按摩头200包括底座210、支撑件220和电极片230。支撑件220设于底座210上。电极片230设于支撑件220远离底座210的一侧上。凹槽212开设于底座210上,并环绕第二连接本体4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本体410设于底座210上。其中,第二连接本体410可以与底座210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底座210一体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支撑件220远离电极片230的一端凸出于底座210远离电极片230的一侧外,形成安装杆222时。第二连接本体410也可以设于安装杆22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支架朝向颈部的一侧;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上;以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按摩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隙配合;
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端接触时,所述按摩头能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为活动支点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弹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具有弹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具有弹性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或所述支架抵触,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触,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伸缩,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在形成所述端接触与断开所述端接触之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在所述按摩头受径向力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断开所述端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及翻边筋,所述第一连接本体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本体靠近所述按摩头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翻边筋设于所述开口端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本体及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设于所述按摩头上,所述卡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远离所述按摩头的一端上,所述卡扣插于所述开口端内,并与所述翻边筋扣接,所述活动支点为所述卡扣与所述翻边筋的接触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有朝向所述翻边筋凸出的曲面,所述曲面与所述翻边筋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主体部及倒扣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连接,所述倒扣部设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本体的一端;
所述曲面为所述倒扣部靠近所述翻边筋的侧面;
或者,所述卡扣还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倒扣部靠近所述翻边筋的侧面,所述曲面为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翻边筋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的内壁包括连接壁及避位壁,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避位壁位于所述支架的周向上,所述翻边筋设于所述连接壁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壁上设置有避位倒角,所述避位倒角用于避让所述按摩头的摆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所述避位壁、所述翻边筋、所述避位倒角及所述卡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壁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避位壁沿所述支架的周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翻边筋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壁上,两个所述卡扣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边筋扣接,两个所述避位倒角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避位壁上。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远离所述按摩头的端面上,所述翻边筋位于所述卡扣的靠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6-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开口端内,所述限位柱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插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及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及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抵触,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并能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伸缩,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在形成所述端接触与断开所述端接触之间切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伸缩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柱能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二容纳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端接触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外,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断开端接触时,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包括相连通的限位区域以及滑动区域,所述限位区域相对于所述滑动区域更靠近所述按摩头,所述限位区域的内径小于所述滑动区域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径、所述限位区域的内径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外径相同,所述滑动区域的内径与所述限位柱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动区域后,容置于所述限位区域内,并与所述限位区域的内壁抵触,所述限位柱能滑入或滑出所述滑动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直线型弹簧或塔型弹簧,当所述弹性件为塔型弹簧时,所述塔型弹簧的小端相对于所述塔型弹簧的大端更靠近所述按摩头。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包括底座、支撑件和电极片,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外壳及支架内壳,所述支架内壳设于所述支架外壳上,所述支架内壳相对于所述支架外壳更靠近所述颈部;
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外壳靠近所述支架内壳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支架内壳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外壳的材质为塑胶,所述支架内壳的材质为硅胶;和/或
所述支架外壳与所述支架内壳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及螺钉柱,所述外壳本体与所述支架内壳连接,所述螺钉柱设于所述外壳本体靠近所述支架内壳的一侧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的外周的蝠边筋,所述蝠边筋与所述螺钉柱通过螺钉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壳包括内壳本体及配合部,所述内壳本体与所述支架外壳连接,所述配合部凸设于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支架外壳的一侧上,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内壳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支架的连通孔;
所述按摩头靠近所述支架内壳的一侧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连通孔上,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内壳本体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内壁内陷形成翻边筋,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壁上凸设有肋边,所述肋边与所述翻边筋扣接。
CN202120051973.3U 2021-01-08 2021-01-08 颈部按摩仪 Active CN215309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1973.3U CN215309699U (zh) 2021-01-08 2021-01-08 颈部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1973.3U CN215309699U (zh) 2021-01-08 2021-01-08 颈部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9699U true CN215309699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1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1973.3U Active CN215309699U (zh) 2021-01-08 2021-01-08 颈部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9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09699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2121303A (zh) 用于智能按摩仪的按摩装置和智能按摩仪
CN111632274A (zh) 手柄和除颤仪
CN21530805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596817U (zh) 按摩头和颈部按摩仪
CN215995296U (zh) 一种按摩导电装置及按摩仪
CN212491148U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电极组件
CN211751012U (zh) 按摩仪
CN215308060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835834U (zh) 按摩仪
CN111568713B (zh) 颈椎按摩仪
CN211273160U (zh) 按摩仪
CN209984562U (zh) 一种按摩头和颈部按摩器
CN214105578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112494805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651925U (zh) 挂脖式按摩仪
CN214181062U (zh) 可拆卸颈部保健设备
CN215779793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435298U (zh) 一种颈部按摩治疗仪
CN216963311U (zh) 一种肩颈按摩装置
CN219049367U (zh) 佩戴架和按摩仪
CN114129891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461793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2022646B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5876108U (zh) 可拆卸呼啦圈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