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7335U -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 Google Patents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7335U
CN215307335U CN202121027875.2U CN202121027875U CN215307335U CN 215307335 U CN215307335 U CN 215307335U CN 202121027875 U CN202121027875 U CN 202121027875U CN 215307335 U CN215307335 U CN 215307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injection
eye
drainage device
im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78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潺
夏超然
李川
孙月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78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7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7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7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在使用该眼部植入器具总成时,先按压眼部穿刺装置的按压部以将中空穿刺针向前推动至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并使得注射剂容纳区、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连通,在向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注入眼部注射剂以将其撑大后,进一步将辅助导向针与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然后便可将眼部植入件植入撑大后的眼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中,整个过程对穿刺深度和的控制精准,稳定性高,且有利于实现定量注液。

Description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背景技术
为应对眼部疾病(例如青光眼、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疾病等),一些现有的治疗方法会借助注射器对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进行注射、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等操作。但常规注射器在穿刺时需手动把控穿刺深度,并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去判断针头是否刺进眼内目标区域,且不同患者的眼部结构通常存在差异,不同医护人员的熟练程度不一,故无法有效保证穿刺精准性。此外,在注射过程中,还需持续施加能够推动注射器推杆的压力,此过程通常无法保证注液速度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可实现对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且对穿刺深度和注液量的控制精准、稳定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部植入器具总成,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包括:
眼部穿刺装置,包括针筒、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眼部注射剂和植入件导向结构,所述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以及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与所述按压部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的可刺破的活动式密封部,所述中空穿刺针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且形成有前端针孔和周壁针孔,所述注射剂容纳区形成在针筒前封闭端、针筒内腔周壁和所述活动式密封部共同围成的针筒内腔区域中,所述眼部注射剂预先储存于所述注射剂容纳区;
辅助导向针,能够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和
眼部植入件,能够通过所述辅助导向针的针腔和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导入至所述中空穿刺针的针腔内;
其中,所述眼部穿刺装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以将所述中空穿刺针向前推动至刺破所述针筒前封闭端,使得所述眼部注射剂能够从经已依次连通的所述注射剂容纳区、所述周壁针孔和所述前端针孔流出至撑大眼部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导入至所述中空穿刺针的针腔内的所述眼部植入件能够从所述前端针孔伸出以植入至被撑大后的所述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可选地,所述眼部植入件呈丝状或管状。
可选地,所述眼部植入件包括适用于青光眼引流治疗的引流装置。
可选地,所述引流装置为能够柔性弯折的柔性分流导管。
可选地,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脉络膜上腔且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
可选地,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结膜下腔且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
可选地,所述引流装置设有位于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和流出端之间的引流装置分流口,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且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脉络膜上腔以及将所述引流装置分流口置于巩膜外。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上且朝向所述中空穿刺针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向槽,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穿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以穿入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前方的所述周壁针孔。
可选地,所述倾斜导向槽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槽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槽内的导向槽密封件,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或向前刺破所述导向槽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倾斜导向槽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的上表面且为非贯通槽,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向前刺破所述倾斜导向槽。
可选地,所述周壁针孔形成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在所述辅助导向针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时,所述辅助导向针的前端对准所述倾斜孔。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中空穿刺针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所述眼部穿刺装置包括使得所述注射剂容纳区、所述周壁针孔和所述前端针孔连通的导流状态,在所述导流状态下,所述倾斜导向针孔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的后方,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伸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针孔内的针孔密封件,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或向前刺破所述针孔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部的后端面中部位置且可刺破的中部导向槽,所述中空穿刺针形成有后端针孔,所述后端针孔与所述中部导向槽沿轴向对位设置,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外向前刺破所述中部导向槽并穿入所述后端针孔。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时,先按压眼部穿刺装置的按压部以将中空穿刺针向前推动至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并使得注射剂容纳区、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连通,在向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注入眼部注射剂以将其撑大后,进一步将辅助导向针与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然后便可将眼部植入件植入撑大后的眼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中,整个过程对穿刺深度和的控制精准,稳定性高,且有利于实现定量注液。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在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穿刺和注液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在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穿刺和注液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设有多个注射剂容纳区的医用穿刺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设有多个注射剂容纳区的医用穿刺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贯通的倾斜导向槽和单向活瓣组件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采用图17中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医疗器具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非贯通的倾斜导向槽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倾斜导向针孔和单向活瓣组件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倾斜导向针孔和针孔密封件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中部导向槽的医疗器具总成向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置入植入件时的示意图;
图23至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
图30至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该方法需切开结膜;
图37至图4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该方法无须切开结膜;
图43至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以将引流装置从内路植入眼内的方法中的注射步骤示意图;
图46至图4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在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穿刺和注液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针筒 2 按压部
3 活动式密封部 4 弹性护套
5(5’) 弹簧 6 中空穿刺针
7 注射剂容纳区 8 前端密封件
9 单向活瓣组件 10 针孔密封件
11 植入件 12 辅助导向针
13 隔离密封部 14 结膜
15 结膜下腔 16 巩膜
17 脉络膜 18 脉络膜上腔
19 角膜 20 前房
21 加压控制滑块
1a 轴向限位部 2c 中部导向槽
3a 倾斜导向槽 6a 前端针孔
6b 周壁针孔 6c 倾斜导向针孔
7a 前注射剂容纳区 7b 后注射剂容纳区
6b1 前周壁针孔 6b2 后周壁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方位词“前、后、向前、向后、前端、后端”等均是基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的操作人员(例如,外科医生、医师、护士、技术人员等)的视角而定,即,在操作人员使用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时,相对远离操作人员的方向为向前方向,相对靠近操作人员的方向为向后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其包括针筒1、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6以及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7。
其中,针筒1包括针筒前封闭端和针筒后开口端,在产品化时,可将针筒1设计成沿轴向两端开口的结构,通过在针筒1的前端开口处设置前端密封件8以实现密封,该前端密封件8需采用橡胶等可被中空穿刺针6刺破的材质。
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2和活动式密封部3,活动式密封部3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沿轴向移动,按压部2通常至少部分伸出针筒后开口端外以供操作人员手动按压,通过对按压部2施加压力,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能够形成前后弹性连接,此时若保持住按压部2的位置不变,活动式密封部3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具有向前移动的趋势。
此外,按压部2还可包括伸入针筒内腔的部分,且该部分可与针筒内腔周壁和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限定出密闭区,即,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可形成有密闭区,该密闭区内可容纳有流动或不流动的介质,例如消毒气体等。或者,按压部2伸入针筒内腔的部分还可与针筒内腔周壁和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限定出非密闭区,即,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可形成有非密闭区,用于连接外部环境。
中空穿刺针6则固定连接于按压部2,在未对按压部2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中空穿刺针6不会向前移动而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但也不限制在产品出厂时中空穿刺针6已是刺破针筒前封闭端的状态。而对于中空穿刺针6本身,其形成有前端针孔6a和周壁针孔6b,前端针孔6a与周壁针孔6b通过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连通。
注射剂容纳区7用于储存注射剂。其中,注射剂包括但不限于液体、溶液、悬浮液、凝胶、油、软膏、乳剂、乳膏、泡沫、洗剂、糊剂等,可分别单独储存在注射剂容纳区7内,也能以混合物的形式储存。注射剂优选采用易于操纵的液体(例如溶液、悬浮液等)或半固体组合物(例如凝胶),最好能够在注入并撑大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后定型。例如,可以在目标部位处或附近进行注射,注射剂随即凝结定型,可具有更高的强度以保持撑大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注射剂可具有流动性,包括具有低粘度、高粘度或者类似于水的粘度的制剂,例如糊状材料。制剂的流动性可使其符合组织部位的不规则、缝隙、裂缝和/或空隙。例如,该制剂可用于填充一个或多个空隙,扩大组织空隙(例如,显在组织空隙)和/或使潜在的组织空隙形成为显在的组织空隙,以及任选地扩大所产生的空隙。此外,在与水性介质(例如体液、水等)接触时,一些注射剂还可硬化以形成便于控制药物释放的药物仓库。
注射剂容纳区7形成在针筒前封闭端、针筒内腔周壁和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围成的针筒内腔区域中。由于活动式密封部3在注射过程中可沿轴向移动,使得注射剂容纳区7具有可变容积,从而使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能够随活动式密封部3的轴向移动而产生变化。
在利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用穿刺装置穿刺时,通过对按压部2施加压力,中空穿刺针6能够被向前推动至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当中空穿刺针6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且周壁针孔6b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时,注射剂容纳区7、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连通。通过合理设计,可使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大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在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注射剂便可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上述注射过程中,由于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保持前后弹性连接,因此只需保持按住按压部2,无须进一步增大按压力,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就能使注射剂持续向周壁针孔6b内流动,实现对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
在中空穿刺针6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前端针孔6a处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故注射剂无法从前端针孔6a流出。比如,以对眼部脉络膜上腔的穿刺过程为例进行解释,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巩膜但尚未刺入脉络膜上腔时,不论周壁针孔6b是否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注射剂都不会从前端针孔6a流出,这是由于巩膜较为致密,当前端针孔6a位于巩膜内时,相当于在前端针孔6a处形成较大的外部压力,该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使注射剂无法向外流出。
因此,通过观察活动式密封部3是否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便可判断中空穿刺针6是否已经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当前的穿刺深度,保证对穿刺深度的精准控制。而由于通过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变化控制注液,注液过程无须人为再增大所施加的推力,可防止注射忽缓忽急,保证注液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之间的针筒内腔区域中且能够沿轴向滑移的可刺破的至少一个隔离密封部13。在此结构下,注射剂容纳区7形成有多个,且多个注射剂容纳区7在隔离密封部13的作用下沿轴向依次隔离布置。其中,多个注射剂容纳区7均可储存相同的注射剂,也可储存不同的注射剂。
例如,参照图11至图16,注射剂容纳区7包括前后隔离的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
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周壁针孔6b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周壁针孔和后周壁针孔。在此结构下,若先使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前周壁针孔连通前注射剂容纳区7a且后周壁针孔被隔离密封部13包围密封,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便会先依次通过前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量不断减少,活动式密封部3和隔离密封部13不断向前移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在隔离密封部13堵住前周壁针孔之前,使得后周壁针孔与后注射剂容纳区7b连通,从而使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依次通过后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实现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按顺序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使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前周壁针孔连通前注射剂容纳区7a且后周壁针孔连通后注射剂容纳区7b,从而能够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混合后再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图14至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周壁针孔6b只设置一个,通过合理设计,可将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周壁针孔6b的前部与前注射剂容纳区7a连通且周壁针孔6b的后部被隔离密封部13包围密封。此时,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便会先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的前部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量不断减少,活动式密封部3和隔离密封部13不断向前移动。同样通过合理的设计,可在隔离密封部13堵住前周壁针孔的前部之前,使得周壁针孔6b的后部与后注射剂容纳区7b连通,从而使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的后部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实现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按顺序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图14至图1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将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周壁针孔6b的前部与前注射剂容纳区7a连通、周壁针孔6b的后部与后注射剂容纳区7b连通且周壁针孔6b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部分被隔离密封部13包围密封,从而能够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混合后再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述及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可以是脉络膜上腔、硬膜外腔、胸膜腔、腹膜腔、关节腔、动脉、静脉等,不作具体限制,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用穿刺装置还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用穿刺装置出厂后且被使用前,中空穿刺针6的具体位置可略有不同,即,医用穿刺装置可被设置成多种出厂形态。
例如,中空穿刺针6已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但未刺破针筒前封闭端。此时,周壁针孔6b可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被活动式密封部3包围密封或者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前端针孔6a可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或被针筒前封闭端包围密封。
或者,中空穿刺针6已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此时,周壁针孔6b可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被活动式密封部3包围密封或者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前端针孔6a位于针筒前封闭端外。
又或者,中空穿刺针6未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即整体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相应地,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均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
可见,只要在产品出厂时保证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互不连通,那么无论中空穿刺针6是否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前端针孔6a是否位于针筒前封闭端外,均可杜绝注射剂在穿刺前从前端针孔6a外泄的可能。
实际上,由前述可知,若通过合理设计而使得前端针孔6a在连通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那么即使在产品出厂时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也不会出现注射剂从前端针孔6a提前外泄的情况。
此外,针对由于周壁针孔6b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且前端针孔6a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时可能出现的注射剂倒流的情况,后文将有相应的实施例作为补救措施,故此处暂不具体说明。
在不同的产品形态中,较为优选的一种是产品出厂时中空穿刺针6未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即中空穿刺针6整体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在使用具有此出厂形态的医用穿刺装置进行穿刺时,可通过按压按压部2以驱动中空穿刺针6向前依次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直至前端针孔6a进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且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
为保证中空穿刺针6最终能够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可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端面设置用于引导中空穿刺针6穿刺的导槽、导向盲孔或导向狭缝等穿刺导向结构。
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之后,医用穿刺装置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状态,即表层组织穿刺状态和导流状态。
在表层组织穿刺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表层组织穿刺长度范围,在此范围内,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表层组织内但尚未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由于表层组织较为致密,此时前端针孔6a处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因此不论周壁针孔6b是否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注射剂都无法向外流出。
而在导流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导流长度范围,在此范围内,中空穿刺针6已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如前所述,可通过合理设计,保证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大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当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时,在存在内外压力差的情况下,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便能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下面分别描述控制医用穿刺装置注液动作停止的多种可选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导流状态时,活动式密封部3能够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至封堵周壁针孔6b,在周壁针孔6b被封堵后,注液动作随即停止。由此可见,周壁针孔6b在注射剂容纳区8内的轴向位置限定了医用穿刺装置的最大注液量。
例如,当需要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时,可限定活动式密封部3在向前移动至抵接针筒前封闭端时封堵周壁针孔6b,故此时周壁针孔6b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的前端部。但实际上,随着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逐渐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会存在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相同的状态,此时活动式密封部3由于受力平衡而不再移动。若要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还需增大施加在活动式密封部3上的向前推力。
例如参照图6至图10所示的实施例,可在针筒1的周壁设置沿轴向延伸的滑槽(未示出),并在按压部2上设置匹配于该滑槽的滑块(即按压部2中伸出针筒1外的部分),使按压部2的按压移动行程上限更大,当活动式密封部3由于受力平衡而不再移动时,可施加更大的按压力在按压部2的滑块上,驱动按压部2继续向前移动,使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增大,打破活动式密封部3的受力平衡状态,使活动式密封部3继续向前移动,如此,注射剂容纳区7便可排出更多的流体,甚至排空。
或者,也可借助其他驱动结构将活动式密封部3进一步推移至抵接针筒前封闭端,一种可选的驱动结构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述及。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手动控制部,该手动控制部与活动式密封部3连接且部分伸出针筒外。例如,活动式密封部3可与手动控制部形成前后弹性连接,或者,手动控制部也可直接与活动式密封部3固定连接,但显然,在形成弹性连接的情况下,更利于保持稳定的注液速度。
当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注射剂量未达到原定目标,且活动式密封部3又由于受力平衡不再移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手动控制部中伸出针筒外的部分以驱动活动式密封部3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外排的注射剂量达到原定目标为止。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案,便可解决上一实施例中不能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的问题。当然,本实施例不局限应用在要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的情况。
参照图46至图49,可在针筒1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后方的周壁部分设置沿轴向延伸的针筒周壁滑槽,此时手动控制部包括与针筒周壁滑槽滑移配合的加压控制滑块21,该加压控制滑块21通过针筒周壁滑槽部分伸出针筒1外,便于用户操控,并且活动式密封部3与加压控制滑块21形成前后弹性连接,例如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加压控制滑块21之间设置如图所示的弹簧5’。在此结构下,通过在加压控制滑块21上进一步施加压力以使其沿针筒周壁滑槽轴向向前滑移,可使活动式密封部3和加压控制滑块21之间弹性压缩,当保持住加压控制滑块的位置时,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活动式密封部3便可打破受力平衡状态而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外排的注射剂量达到原定目标为止。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可实现注射剂定量注射。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10,在针筒内腔中设置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前方且用于限位活动式密封部3向前移动的轴向限位部1a,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导流状态时,周壁针孔6b位于轴向限位部1a的前方,活动式密封部3能够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
要实现活动式密封部3移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直到活动式密封部3移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仍不小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换言之,此时仅凭借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便可将活动式密封部3向前推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而无须再借助其他驱动结构。
第二种情况是活动式密封部3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被推动至与轴向限位部1a抵接之前,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便已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相同(即活动式密封部3由于受力平衡而不再移动),此时仅凭借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是无法将活动式密封部3推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的,因此便需通过额外设置的驱动结构进一步向前推动活动式密封部3,例如,该驱动结构可以是前述的手动控制部。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轴向限位部1a是实现注射剂定量注射的基础。
下面分别描述医用穿刺装置的多种不同的穿刺、注液时机。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之前,周壁针孔6b始终保持在注射剂容纳区7的上方,如此设置,可杜绝出现前端针孔6a处提前漏液的现象,提高医用穿刺装置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表层组织穿刺状态时,即,在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处于表层组织穿刺长度范围内时(或者说是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表层组织内但尚未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周壁针孔6b至少部分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换言之,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提前使得注射剂容纳区7、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连通,从而使注射剂提前注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至少排走一部分空气,减小进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空气量。
更优选地,当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开始刺入表层组织内的同时,周壁针孔6b便开始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那么当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便早已注满注射剂,完全杜绝空气进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可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导流状态时,即,在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处于导流长度范围内时(或者说是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周壁针孔6b已完全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使得周壁针孔6b的流量最大,提升注液速度。
以上三个实施例既可单独实施,也可组合实施。
下面描述一种可防止流体倒流而从周壁针孔6b反向溢出的实施例。
当前端针孔6a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而周壁针孔6b仍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时,或当前端针孔6a位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而周壁针孔6b仍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时,存在注射剂倒流而从周壁针孔6b反向溢出的风险。为此,可在弹性推移组件中设置外套于中空穿刺针6的弹性护套4,当周壁针孔6b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时(即周壁针孔6b未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时),该弹性护套4可保持封堵周壁针孔6b,从而有效避免注射剂倒流溢出,防止污染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区域,减少流体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
实际上,弹性护套4即使未被用于封堵周壁针孔6b,也可仅作为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弹性连接部件使用。具体地,通过向前按压按压部2,可使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弹性护套4受到挤压,从而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形成回弹力,驱动活动式密封部3向前移动。此外,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弹性连接部件还可以是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活动式密封部3和按压部2的弹簧5。弹簧5和弹性护套4既可单独设置,也可组合使用。
要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形成弹性连接,也可通过除设置弹性连接部件以外的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可将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弹性部件。
下面分别描述能够通过医用穿刺装置向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多种不同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植入的医疗器械以丝状或管状的植入件11为例,当然,植入件11还可以是针状植入件、电极、传感器等。
具体地,医用穿刺装置中设有用于将植入件11导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的植入件导向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7至图19,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活动式密封部3上且朝向中空穿刺针6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向槽3a。当注射剂容纳区7、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连通时,先待注射剂将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扩张,然后使植入件11通过倾斜导向槽3a、周壁针孔6b、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和前端针孔6a植入扩张后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导向槽3a既可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槽,也可是形成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上表面的非贯通槽。
当倾斜导向槽3a为贯通槽时,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嵌入倾斜导向槽3a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该单向活瓣组件9在未受到外力时处于常闭状态,避免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从此处泄漏,但在受到张开力时,其多块活瓣可被撑开,使植入件11能够从撑开口穿入至周壁针孔6b。或者,植入件导向结构也可包括插装于倾斜导向槽3a内的导向槽密封件,当需要植入植入件11时,先将导向槽密封件拔出即可。
当倾斜导向槽3a为非贯通槽时,可通过植入件11直接将其刺破,或采用其他刺破件刺破后,再使植入件11穿过刺破口以穿入周壁针孔6b。
在本实施例中,为匹配于倾斜导向槽3a的导向,可将周壁针孔6b设置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使周壁针孔6b能够与倾斜导向槽3a对准,以精准导入植入件11。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0和图21,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中空穿刺针6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6c,在医用穿刺装置的导流状态下,倾斜导向针孔6c也始终保持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植入件11可通过该倾斜导向针孔6c穿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并通过前端针孔6a植入至扩张后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类似于上一实施例,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嵌入倾斜导向针孔6c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倾斜导向针孔6c内的针孔密封件10,先通过撑开单向活瓣组件9或拔出针孔密封件10,便可进行植入件11的植入操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2,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按压部2的后端面中部位置且可刺破的中部导向槽2c,中空穿刺针6形成有后端针孔,并且该后端针孔与中部导向槽2c沿轴向对位设置。在需要植入植入件11时,可先刺破中部导向槽2c,然后将植入件11通过中部导向槽2c的刺破口和中空穿刺针6的后端针孔穿入至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然后便可通过前端针孔6a进一步植入至扩张后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
下面描述若干种医用穿刺装置形成为拼装式结构的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相互独立加工成型的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其中,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弹性推移组件和中空穿刺针6,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穿刺控制模块还可包括弹性护套4、弹簧5等部件。而流体存储模块包括第二针筒单元、形成在第二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注射剂容纳区7以及可拆卸地封装在第二针筒单元后端的模块封装件。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之间形成有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相互拼接后便形成为针筒1。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流体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前端密封件8等部件。
可见,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可分别产品化,再拼装成医用穿刺装置。模块封装件用于将注射剂容纳区7的后端密封,当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拼装时,可将模块封装件拆卸。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相互独立加工成型的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其中,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按压部2和中空穿刺针6,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穿刺控制模块还可包括弹性护套4、弹簧5等部件。而流体存储模块包括第二针筒单元、形成在第二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注射剂容纳区7以及封装在第二针筒单元后端的活动式密封部3,此时活动式密封部3用于密封注射剂容纳区7的后端。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之间形成有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相互拼接后便形成为针筒1,且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流体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前端密封件8等部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相互独立加工成型的穿刺控制模块、过渡连接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其中,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按压部2和中空穿刺针6,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穿刺控制模块还可包括弹性护套4、弹簧5等部件。过渡连接模块包括第二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二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活动式密封部3。流体存储模块包括第三针筒单元、形成在第三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注射剂容纳区7以及可拆卸地封装在第三针筒单元后端的模块封装件。第一针筒单元、第二针筒单元和第三针筒单元依次可拆卸连接,第一针筒单元、第二针筒单元、第三针筒单元依次拼接后便形成为针筒1,且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流体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前端密封件8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具总成,参照图18和图22,其包括植入件11和上述设有植入件导向结构的医用穿刺装置,因此能够通过医用穿刺装置向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包括但不限于脉络膜上腔、硬膜外腔、胸膜腔、腹膜腔、关节腔、动脉、静脉)内植入植入件11。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医疗器具总成显然具备由上述医用穿刺装置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故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医疗器具总成还包括匹配于植入件导向结构使用且中空的辅助导向针12,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口径大小足以供植入件11穿入。在进行植入件11植入操作时,先将辅助导向针12与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植入件11便能依次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植入件导向结构以被导入至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继而通过前端针孔6a植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例如,参照图18,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贯通的倾斜导向槽3a和嵌入倾斜导向槽3a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周壁针孔6b设置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在植入植入件11时,先利用辅助导向针12撑开单向活瓣组件9以穿设在倾斜导向槽3a中,且辅助导向针12的前端穿入周壁针孔6b,然后使植入件11依次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和前端针孔6a植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的倾斜导向槽3a和插装于倾斜导向槽3a内的导向槽密封件,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刺破导向槽密封件且前端穿入周壁针孔6b,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倾斜导向槽3a形成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上表面且为非贯通槽,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刺破倾斜导向槽3a且前端穿入周壁针孔6b,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上述实施例中的周壁针孔6b可形成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使得在辅助导向针12穿过倾斜导向槽3a时,辅助导向针12的前端能够对准倾斜孔。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中空穿刺针6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6c,在医用穿刺装置的导流状态下,倾斜导向针孔6c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伸入针筒内腔中并穿入倾斜导向针孔6c,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进一步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嵌入倾斜导向针孔6c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倾斜导向针孔6c内的针孔密封件10,使得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撑开单向活瓣组件9或向前刺破针孔密封件10,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或者,参照图22,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中部导向槽2c,中空穿刺针6形成有后端针孔,该后端针孔与中部导向槽2c沿轴向对位设置。在植入植入件11时,先利用辅助导向针12刺破中部导向槽2c,使辅助导向针12沿轴向对位于中空穿刺针6的后端针孔,然后使植入件11依次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中空穿刺针6的后端针孔穿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再进一步通过前端针孔6a植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可用于眼部脉络膜上腔等腔系的探入、撑开、注射,以及药物、导管或其他医疗装置的植入。目前最常用的眼内注射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但某些药物或基因治疗载体穿透玻璃体后界膜和视网膜内层结构达到视网膜外层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效率较低。此外,由于玻璃体腔是半开放腔体,玻璃体腔注射的药物容易随房水循环流出眼球,影响药物的局部浓度和药代动力学,也可能引起副作用,比如眼压升高和白内障。有些情况下,为了使药物或基因治疗载体能够在视网膜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或脉络膜达到有效浓度,可以将中空穿刺针在玻璃体腔一侧穿透视网膜至视网膜下或穿透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至视网膜色素上皮下间隙,然后注射药物或基因治疗载体,注射难度较大且容易出现注射失败。
脉络膜上腔注射可以在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和/或视网膜外层实现较高药物浓度的给药途径,而且玻璃体药物浓度较低。
在一些情况下,比如脉络膜黑色素瘤,将治疗剂在脉络膜上腔进行精准的靶向注射,可能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但对于眼部而言,其结构较小,要利用现有的装置或方法实现脉络膜上腔的探入、撑开、注射或导管等医疗装置置入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将导管等医疗装置置入脉络膜上腔的特定位置。
有的脉络膜上腔的穿刺方法是使露出的穿刺针的长度和巩膜厚度相当,将穿刺针完全扎入巩膜后推注流体实现脉络膜上腔注射。这种穿刺方式的技术缺陷是预留的穿刺针的露出的长度和巩膜厚度可能不完全一致。实际应用中,不同人之间、眼之间以及同一眼不同部位之间巩膜厚度的差异会进一步放大上述技术缺陷。太短的针可能无法穿透巩膜,太长的针可能会越过脉络膜上腔并损害视网膜。因此现阶段还需研究出一种能够易于判断针端的穿刺深度的装置或方法。
由于眼内注射具有敏感性(例如组织的敏感性、对眼内压的潜在影响等),许多已知的装置和方法都涉及手动注射。更具体地,许多已知的装置和方法需用户手动施力(例如,通过用其拇指或手指推动柱塞)以将流体(例如药物)排至眼内。由于针头尺寸小和/或所注射药物的特性,这类装置和方法不能让操作人员较为舒适地操作和施力,且在某些情况下,操作人员甚至无法正确地使用已知的装置和方法递送药物。
此外,对眼部的不同目标层进行注射可以引起插入的针头和/或药物注射时所需的力的大小发生变化。眼部的不同层可具有不同的密度。例如,巩膜的密度通常高于结膜和脉络膜上腔。目标区域或目标层的密度差异可能会在针端口产生不同的外部压力。因此,与将药物注射到脉络膜上腔相比,注射到诸如巩膜之类的相对致密的眼部组织中需要更多的动力以将药物从针端口排出。此外,排出药物所需的注射力还取决于药物的密度和粘度以及针的长度和直径。通过针头(例如27G、30G或甚至更小的针头)将某些药物注射到眼部时可能需要施加一些难以估计和/或难以控制的力,这是为了在实现正确注射的同时又不会损坏眼部组织。
同样地,鉴于眼部结构相对较小,将器械置入眼内区域(例如用微创方法将导管或金属丝置入期望区域)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而根据前述,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显然能够轻松地对脉络膜上腔等眼内区域实施注射、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操作,尤其可实现对穿刺深度的精准控制、稳定注液和定量注液。
为了能够以最小的副损伤轻松穿刺,比如穿透巩膜到达脉络膜上腔,可采用针前端面为斜面的中空穿刺针6进行穿刺。中空穿刺针6还可设有狭窄针腔(例如,规格尺寸大于或等于30G、32G、34G或36G等),既保证注射剂的递送,同时尽量减小针插入形成的针道的直径。此外,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和前端斜面的纵横比与通常用于眼内注射的标准27G和30G针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治疗剂(例如药物)添加到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中。特定药物和药物类别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例如卡替洛尔、西他莫尔、倍他洛尔、左旋布洛尔、甲萘普洛尔、替莫洛尔)、模拟物(例如毛果芸香碱、卡巴胆碱、毒扁豆碱)、拟交感神经药(例如肾上腺素、浸润剂)、碳酸酐酶抑制剂(例如乙酰唑胺、多佐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例如托泊替康、伊立替康、喜树碱、lamellarin D、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阿霉素、米托蒽醌、氨水ac碱)、前列腺素、抗微生物化合物,抗真菌药(例如氯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曲霉菌素、夫西地酸、庆大霉素、新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多粘菌素、四环素、妥布霉素、喹啉)、抗病毒化合物(例如阿昔洛韦、环丙韦多)、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炎和/或抗过敏化合物(例如甾体化合物、如倍他米松、氯倍他松、地塞米松、洛美托龙、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和非甾体化合物(例如安唑啉、溴芬酸、双氯芬酸、吲哚美辛、洛多沙胺、沙普芬、色甘酸钠)、人工泪液/干眼治疗剂、局部麻醉剂(例如甲氧卡因、利多卡因、奥布卡因、环丙沙星)、双氯芬酸、尿嘧啶酮和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散瞳和睫状肌麻痹药、丝裂霉素C和胶原酶抑制剂)以及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的治疗剂(例如培加他尼钠、兰尼单抗、阿柏西布、贝伐单抗)。
在一些实施例中,治疗剂可以是整联蛋白拮抗剂、选择素拮抗剂、粘附分子拮抗剂(例如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ICAM-2、ICAM-3、血小板内皮粘附分子(PCA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诱导白细胞粘附的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拮抗剂(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前述的方法递送两种药物。两种药物能够以组合物制剂的形式给药或者以两种单独的制剂的形式按顺序给药。例如,提供了VEGF抑制剂和VEGF。VEGF抑制剂可以是抗体,例如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也可以是阿柏西普或培加他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可用于递送一种或多种以下的VEGF拮抗剂,包括AL8326、2C3抗体、AT001抗体、HyBEV、贝伐单抗(Avastin)、ANG3070、APX003抗体、APX004抗体、ponatinib(AP24534)、BDM-E、VGX100抗体(VGX100 CIRCADIAN)、VGX200(c-fos诱导的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VGX300、COSMIX、DLX903/1008抗体、ENMD2076、Sutent(苹果酸舒尼替尼)、INDUS815C、R84抗体、KD019、NM3、同种异体间充质前体细胞与抗VEGF试剂或抗体、MGCD265、MG516、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MP0260、NT503、抗DLL4/VEGF双特异性抗体、PAN90806、Palomod 529、BD0801抗体、XV615、卢西替尼(AL3810、E3810)、AMG706(二磷酸莫沙尼布)、AAV2-sFLT01、可溶性Flt1受体、西地那尼(Recentin)、AV-951(替沃扎尼,KRN-951)、斯蒂伐加(regorafenib)、沃拉塞替尼(BI6727)、CEP11981、KH903、Lenvatinib(E7080)、terameprocol(EM1421)、兰尼单抗(Lucentis)、Votrient(盐酸帕唑帕尼)、PF00337210、PRS050、SP01(姜黄素)、羧酰胺基三唑乳清酸盐、羟氯喹、利尼法尼布(ABT869,RG3635)、伊卢文(氟轻松酮)、ALG1001、AGN150998、DARPin MP0112、AVAAP(101)、AMGAP(101)、AVAAP(351))、BMS690514、KH902、戈尔伐替尼(E7050)、Afinitor(依维莫司)、乳酸多维替尼(TKI258,CHIR258)、ORA101、ORA102、阿昔替尼(Inlyta,AG013736)、普立肽(Aplidin)、甲磺酸Lenvatinib、PTC299、阿弗来普(Aflibercept))、pegaptanib钠(Macugen、LI900015)、Visudyne(verteporfin)、bucillamine(Rimatil、Lamin、Brimani、Lamit、Boomiq)、R3抗体、AT001/r84抗体、肌钙蛋白(BLS0597)、EG3306、瓦他拉尼(PTK787)、Bmab100、GSK2136773、抗VEGFR替代酶、阿维拉,CEP7055、CLT009、ESBA903、HuMax-VEGF抗体、GW654652、HMPL010、GEM220、HYB676、JNJ17029259、TAK593、XtendVEGF抗体、Nova21012、Nova21013、CP564959、智能抗VEGF抗体、AG028262、AG13958、CVX241、SU14813、PRS055、PG501、PG545、PT1101、TG100948、I CS283、XL647、盐酸恩扎他汀(LY317615)、BC194、喹啉、COT601M06.1、COT604M06.2、MabionVEGF、与抗VEGF或VEGF-R抗体偶联的SIR-Spheres、阿帕替尼(YN968D1)和AL3818。
另外,VEGF抑制剂或VEGF拮抗剂可以与本文列出的一种或多种药剂或与本领域已知的其他药剂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还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是一种影响数百万人的眼疾,其病因与眼内压升高有关,该升高是由于眼部引流系统无法从前房充分引流房水或睫状体产生过多房水而引起的。房水的积聚和由此产生的眼内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的不可逆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失明。
具体地,青光眼有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主要类型。开角型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升高但前房角(引流角)保持开放的青光眼类型,常见病因是小梁网阻塞。而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前房角部分或完全闭合而导致眼内压升高的青光眼类型,在此类青光眼中,虹膜肿胀、粘连或前移关闭前房角并阻止液体进入小梁网,从而阻碍房水从眼中流出。
目前,青光眼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涉及在眼内放置引流装置以在前房和眼部的各种结构之间形成房水引流(例如结膜下引流、Schlemm’s管引流以及脉络膜上腔引流)通路。而植入引流装置的外科手术可以是先将用于放置引流装置的输送装置插入眼内特定部位,然后再将引流装置植入。
在一些现有治疗方法中,用于放置引流装置的输送装置可通过角膜进入眼内(内路穿刺),在前房中穿行并伸入到对侧房角,直到该输送装置的前端部分接近房水的流出部位时,放置引流装置,从而在前房和房水的流出部位之间形成房水引流通路。而在另一些现有治疗方法中,用于保持引流装置的输送装置使用的是外路穿刺的方法进入眼内,此方法涉及通过巩膜插入的步骤。
但目前从外路植入的脉络膜上腔房水引流装置的手术方法需要全层切开巩膜,创伤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而内路植入的脉络膜上腔房水引流装置的手术方法则无法对穿刺深度进行精准控制,容易过度穿刺而损伤其他眼部组织,或因穿刺深度不足而无法进行正常植入。此外,结膜下腔的外路和内路植入手术方法也存在无法对穿刺深度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由此可见,目前治疗青光眼的脉络膜和结膜下的房水引流装置的手术方法仍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装置和手术方法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上述的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进行青光眼治疗。具体地,通过以脉络膜上腔和/或结膜下腔作为目标房水流出区域,或在目标流出区域和流入区域(例如前房)之间进行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例如植入引流装置),有助于从前房排出房水。
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针插入眼内以在眼内形成输送通道,其中该输送通道终止于眼内的目标房水流出区域;(b)通过针输送流体,以在目标流出区域形成扩大空间;(c)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定位在前房中,并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定位在扩大空间中,其中,引流装置可释放地连接于针;以及(d)从引流装置中释放针,从而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以在前房和目标流出区域之间形成流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针刺穿巩膜。可选地,上述方法包括在针刺穿巩膜之前行结膜切开。可选地,使针刺穿结膜和巩膜,并且上述方法不包括在结膜切开。可选地,目标流出区域在巩膜和脉络膜之间,扩大空间是脉络膜上腔。可选地,上述定位步骤包括将针的前端定位在脉络膜上腔中并朝向前房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设置在针内。可选地,引流装置设置在针的针腔中,或者引流装置形成为套设在针外的套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步骤包括使引流装置从针腔内前进至针的前端或者使套设在针外的引流装置前进至针的前端。可选地,前进包括使用导丝将引流装置推至针腔内或套设在针外。可选地,上述定位步骤包括用针和/或引流装置的前端刺穿前房角。可选地,上述释放步骤包括从眼内移出针和/或导丝,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留在前房,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留在脉络膜上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引流装置在插入步骤之前或之后连接到针。可选地,引流装置在输送流体之前或之后与针连接。可选地,引流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到针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步骤包括使引流装置朝向前房角定位。可选地,上述定位步骤包括使针前进以与引流装置的前端刺穿前房角。可选地,上述释放步骤包括取下针,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留在前房,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留在脉络膜上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步骤包括将针的前端定位在脉络膜上腔并远离前房角。可选地,使引流装置设置在针内,其中使引流装置设置在针的针腔内,或者使引流装置形成为套设在针外的套管。可选地,上述定位步骤包括使引流装置从针腔内前进至针的前端或者使套设在针外的引流装置前进至针的前端。可选地,前进包括使用导丝将引流装置推至针腔内或套设在针外。可选地,上述定位步骤包括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定位在脉络膜上腔并且远离前房角。可选地,上述定位步骤包括从眼内移出针,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留在脉络膜上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刺穿前房角以形成植入件通道。可选地,使引流装置的流入端通过前房中的植入件通道定位。可选地,植入件通道可采用相同的针或不同的穿刺元件形成。可选地,可采用同一根针或不同的穿刺元件刺穿结膜、巩膜、脉络膜上腔和前房角。可选地,可在第一入口点将针插入眼内,并且可在与第一入口点不同的第二入口点将相同的针或不同的刺穿元件插入眼内以形成植入件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的流出端包括位于巩膜外侧的第一和第二进入点之间的部分。可选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包括位于巩膜和结膜外侧的第一和第二进入点之间的部分。可选地,巩膜外侧的部分是在结膜下的。可选地,上述方法包括切开结膜以暴露巩膜,并且在通过前房中的植入件通道定位引流装置的流入端之后,缝合结膜以覆盖引流装置在巩膜外的部分。可选地,引流装置在巩膜外侧的部分包括引流装置分流口,其中,引流装置分流口可以位于结膜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包括在打开的结膜下放置抗代谢药。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针从外路或内路插入眼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流出区域在结膜和巩膜之间,并且扩大空间是结膜下腔。可选地,引流装置设置在针腔内。可选地,引流装置形成为套设在针外的套管,或者引流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在针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针插入眼内以在眼内形成输送通道,其中输送通道终止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b)通过针输送流体以形成脉络膜上腔;(c)用针的前端和/或可释放地连接到针上的引流装置刺入前房角;(d)通过前房角放置引流装置,使引流装置的流入端位于前房,引流装置的流出端位于脉络膜上腔;以及(e)从眼内移出针,从而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以使得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针插入眼内以在眼内形成输送通道,其中输送通道终止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b)通过针输送流体以形成脉络膜上腔;(c)用针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放置在脉络膜上腔内并远离前房角;(d)刺入前房角以形成植入件通道;(e)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通过植入件通道定位在前房中,从而将引流装置放置在眼内,以使得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的一部分位于巩膜外。可选地,巩膜外引流的部分位于结膜下。可选地,引流装置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巩膜和结膜之外。可选地,引流装置包括位于巩膜和结膜外的引流装置分流口和/或位于结膜外的引流装置分流口。可选地,引流装置在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以及前房和结膜下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可选地,引流装置在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以及前房和结膜外空间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从内路植入眼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使针和/或可释放地连接在针上的引流装置依次穿过角膜和前房以穿至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b)通过针和/或引流装置将流体输送到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c)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入前房,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入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以及(d)从眼中移出针头,从而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以在前房与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内含有药物或生物制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被设置为向前穿行或沿针前进,并且在针到达目标流出区域时在针的前端暴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为设置在针内的眼内引流装置。
参照图23至图29,现具体描述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首先将针穿过结膜和巩膜插入眼内以在眼内形成输送通道,其中输送通道终止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诸如具有粘弹性的流体通过针输送,以在巩膜和脉络膜之间形成脉络膜上腔。然后将针旋转至使得针的前端朝向前房角定位,由于脉络膜上腔已通过粘弹性流体扩大,因此具有更多空间以便于调节针的前端的朝向,而不会对脉络膜或其他周围的眼组织造成损伤。接下来,移动针以使得针的前端刺穿前房角,从而使针的前端开口暴露在前房中。然后便可将引流装置插入针内(或者也可以在插入针和注入流体之前将引流装置预先插入到针内)并移动至从针的前端开口伸出。如此便可将引流装置定位成通过前房角,使得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入前房,且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入脉络膜上腔。放置好引流装置后,将针从眼内移出,使引流装置留置在眼内,以在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可见,上述图示实施例的方法是一种微创方法,无需通过手术整层切断巩膜,或手术分离巩膜和脉络膜,或在手术后缝合切开的巩膜或结膜。因此该微创方法可以减少眼部组织损伤,降低对外科技术的要求,并节省手术时间。
参照图30至图36,或图37至图42,现具体描述另一种用于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的方法。首先将针穿过结膜和巩膜插入眼内以在眼内形成输送通道,其中输送通道终止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诸如具有粘弹性的流体通过针输送,以在巩膜和脉络膜之间形成脉络膜上腔。然后将针旋转至使得针的前端远离前房角定位。由于脉络膜上腔已通过流体扩大,因此具有更多空间以便于调节针的前端的朝向,而不会对脉络膜或其他周围的眼组织造成损伤。接下来,将引流装置插入针内(或者也可以在插入针和注入流体之前将引流装置预先插入到针内),并将引流装置置于针的前端,然后将针取出,使得引流装置的流出端位于远离前房角的位置,而另一端则位于巩膜外侧。进一步地,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针(不一定是空心的)刺穿巩膜,并穿过脉络膜上腔和前房角,形成植入件通道。然后将引流装置的另一端插入植入件通道,以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从而将引流装置植入眼内,以提供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上述图示实施例的方法中,引流装置的一部分被置于巩膜外,例如置于结膜下或结膜外。而且,被置于巩膜外的引流装置部分可形成有引流装置分流口,从而使得引流装置可同时在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以及前房和结膜下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或者可同时在前房和脉络膜上腔之间以及前房和结膜外的空间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实现双引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引流装置的流入端、流出端和/或引流装置分流口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阀,例如单向阀,以例如控制流体只能从前房单向流出。例如,可控制流体流动,使得流体只能从前房流到引流装置流出端(即,例如流到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和/或引流装置分流口(即,例如流到结膜下腔或结膜外),而不会从引流装置流出端或引流装置分流口反向流入前房,从而保证引流装置实现降低眼内压的作用。
参照图43至图45,现具体描述一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以将引流装置从内路植入眼内的方法。首先使医用穿刺装置的中空穿刺针穿过角膜和前房以插入结膜下腔(或脉络膜上腔)。诸如具有粘弹性的流体通过中空穿刺针进入结膜下腔,从而撑大结膜下腔。然后通过中空穿刺针植入引流装置,以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结膜下腔,且拔出中空穿刺针后,使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从而提供前房和结膜下腔之间的流体连通。
与现有的内路植入手术方法相比,上述图示实施例的方法能够精准控制对结膜下腔的注射和扩张,从而有效降低或避免中空穿刺针刺穿结膜的风险。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适用于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特别是适用于脉络膜上腔和青光眼的治疗,结合前述的实施例,医用穿刺装置可进一步形成为眼部穿刺装置,医疗器具总成可进一步形成为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下面将补充描述眼部穿刺装置有别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用性的医用穿刺装置的一些特征,以及补充描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有别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用性的医疗器具总成的一些特征。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具有通用性的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的前述所有实施例,均可应用在眼部穿刺装置和眼部植入器具总成中。
对于眼部穿刺装置,其注射剂容纳区7中预先储存有适用于眼部注射的眼部注射剂,可参考前述列举的注射剂种类,包括用于治疗眼部疾病(例如青光眼、脉络膜上腔或结膜下腔疾病)的眼部治疗剂,或者是能够在注入并撑大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例如脉络膜上腔和结膜下腔)后定型的可定型眼部注射剂。
为适于眼部穿刺,中空穿刺针6可采用30G至23G规格
适于眼部植入的植入件11为眼部植入件,由前述的眼部手术方法可知,根据眼部植入件的安装和植入方式的差异,可大致将眼部植入件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类眼部植入件预安装在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且能够前行至从前端针孔6a释放。第二类眼部植入件套设在中空穿刺针6外且能够前行至从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释放。第三类眼部植入件可释放地连接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
进一步地,第一类眼部植入件、第二类眼部植入件和第三类眼部植入件均可包括前述适用于青光眼引流治疗的引流装置。
当应用于脉络膜上腔穿刺时,眼部穿刺装置包括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之后的巩膜穿刺状态,在巩膜穿刺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巩膜穿刺长度范围,在巩膜穿刺长度范围内,优选地,周壁针孔6b至少部分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
当应用于脉络膜上腔穿刺时,眼部穿刺装置还包括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之后的脉络膜上腔导流状态,在脉络膜上腔导流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脉络膜上腔导流长度范围,在脉络膜上腔导流长度范围内,优选地,周壁针孔6b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
当应用于结膜下腔穿刺时,眼部穿刺装置包括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之后的结膜下腔导流状态,在结膜下腔导流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结膜下腔导流长度范围,在结膜下腔导流长度范围内,优选地,周壁针孔6b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
对于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包括的眼部穿刺装置、辅助导向针12和眼部植入件可设置为预先或非预先组装。在使用时,先通过眼部穿刺装置向眼部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注入眼部注射剂以将其撑大,然后使眼部植入件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眼部穿刺装置的植入件导向结构导入至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最后眼部植入件从前端针孔6a伸出以植入至被撑大后的该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通常地,眼部植入件呈丝状或管状。例如,前述适用于青光眼引流治疗的引流装置可以设置成管状。
由前述的青光眼治疗方法可知,通过采用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能够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脉络膜上腔且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从而在脉络膜上腔和前房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或者,能够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结膜下腔且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从而在结膜下腔和前房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又或者,引流装置设有位于引流装置的流入端和流出端之间的引流装置分流口,通过采用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能够将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以及将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脉络膜上腔且将引流装置分流口置于巩膜外(例如结膜下腔或结膜外),以实现双引流效果。
为便于调节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的朝向,优选地,采用能够柔性弯折的柔性引流导管作为引流装置,结合前述的方法可知,柔性引流导管尤其适用于双引流的治疗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包括:
眼部穿刺装置,包括针筒(1)、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6)、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7)、眼部注射剂和植入件导向结构,所述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2)以及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与所述按压部(2)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的可刺破的活动式密封部(3),所述中空穿刺针(6)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部(2)且形成有前端针孔(6a)和周壁针孔(6b),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形成在针筒前封闭端、针筒内腔周壁和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围成的针筒内腔区域中,所述眼部注射剂预先储存于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
辅助导向针(12),能够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和
眼部植入件,能够通过所述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导入至所述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
所述眼部穿刺装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2)以将所述中空穿刺针(6)向前推动至刺破所述针筒前封闭端,使得所述眼部注射剂能够从经已依次连通的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所述周壁针孔(6b)和所述前端针孔(6a)流出至撑大眼部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导入至所述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的所述眼部植入件能够从所述前端针孔(6a)伸出以植入至被撑大后的所述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部植入件呈丝状或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部植入件包括适用于青光眼引流治疗的引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为能够柔性弯折的柔性分流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脉络膜上腔且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结膜下腔且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设有位于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和流出端之间的引流装置分流口,所述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入端置于前房且将所述引流装置的流出端置于脉络膜上腔以及将所述引流装置分流口置于巩膜外。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上且朝向所述中空穿刺针(6)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向槽(3a),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穿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3a)以穿入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前方的所述周壁针孔(6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向槽(3a)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槽(3a)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槽(3a)内的导向槽密封件,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9)或向前刺破所述导向槽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向槽(3a)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的上表面且为非贯通槽,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刺破所述倾斜导向槽(3a)。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针孔(6b)形成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在所述辅助导向针(12)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3a)时,所述辅助导向针(12)的前端对准所述倾斜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中空穿刺针(6)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6c),所述眼部穿刺装置包括使得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所述周壁针孔(6b)和所述前端针孔(6a)连通的导流状态,在所述导流状态下,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伸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内的针孔密封件(10),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9)或向前刺破所述针孔密封件(10)。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部(2)的后端面中部位置且可刺破的中部导向槽(2c),所述中空穿刺针(6)形成有后端针孔,所述后端针孔与所述中部导向槽(2c)沿轴向对位设置,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外向前刺破所述中部导向槽(2c)并穿入所述后端针孔。
CN202121027875.2U 2021-05-13 2021-05-13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Active CN215307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875.2U CN215307335U (zh) 2021-05-13 2021-05-13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875.2U CN215307335U (zh) 2021-05-13 2021-05-13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7335U true CN215307335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7875.2U Active CN215307335U (zh) 2021-05-13 2021-05-13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73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885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O2022237887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and drainage for glaucoma treatment
CN117357226A (zh) * 2023-12-07 2024-01-09 吉林大学 啮齿类动物皮下传感器植入辅助装置以及植入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885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O2022237887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and drainage for glaucoma treatment
CN117357226A (zh) * 2023-12-07 2024-01-09 吉林大学 啮齿类动物皮下传感器植入辅助装置以及植入设备
CN117357226B (zh) * 2023-12-07 2024-02-06 吉林大学 啮齿类动物皮下传感器植入辅助装置以及植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79878A1 (en) Ophthalmic Drug Compositions
CN215307335U (zh)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EP3193985B1 (en) Ophthalmic delivery device
JP6916742B2 (ja) Ab externo(眼外から眼内へ)の眼内シャント配置
US11622884B2 (en) Ophthalmic delivery device and ophthalmic drug compositions
US20100305514A1 (e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system having coaxial cannulae and use thereof
CN215349934U (zh) 眼部穿刺装置和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CN115337139A (zh) 眼部穿刺装置和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CN115337140A (zh)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WO2022237887A1 (en) Medical penetration and drainage for glaucoma treatment
WO2022236778A1 (en) Medical penet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O2024099420A1 (en) Drug-containing devices, suprachoroidal space implants, and adapters for in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