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6395U -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6395U
CN215306395U CN202120112793.1U CN202120112793U CN215306395U CN 215306395 U CN215306395 U CN 215306395U CN 202120112793 U CN202120112793 U CN 202120112793U CN 215306395 U CN215306395 U CN 215306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mer
side wall
handle
sheath
sheath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127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晓兵
何嘉辉
梁德
张嘉锐
崔健超
任辉
唐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1201127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6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6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6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包括鞘管、位于鞘管前端的铰刀、以及位于鞘管后端的手柄;铰刀为管状结构,铰刀的壁厚大于等于鞘管的壁厚,铰刀的前端为斜型开口,斜型开口中间内凹。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内镜直视下使用铰刀处理椎间隙和终板的功能,降低了损伤周围组织及神经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且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选择不同规格的铰刀,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侵扰;铰刀内侧和鞘管外侧设有刻度,为术者提供了直观的参照,降低了因器械过深而导致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背景技术
内镜下腰椎融合手术主要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其他腰椎退行性病变,其主要手术入路方式为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隙入路融合。两种入路方式都需要进入目标椎间隙,清理椎间盘和处理终板,为植入融合器提供充足的空间,临床上常使用铰刀清理,但镜下操作时铰刀不便进入工作鞘管,无法直视下处理终板,因此需要一款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为手术中直视下处理椎间隙及终板成为可能,提高手术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现有的工作鞘管与铰刀是两种独立的器械,工作鞘管与铰刀的功能过于单一,内镜下腰椎融合手术时,无法直视使用铰刀,存在损伤周围组织及神经的风险。铰刀使用完毕后更换器械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上患者椎间隙高度不一,单一型号的铰刀术中操作时欠灵活。此外,现有的铰刀无刻度标志,导致在术中处理椎间隙和终板的过程中难以确定深度,经验不足的医师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及神经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包括鞘管、位于鞘管前端的铰刀、以及位于鞘管后端的手柄;铰刀为管状结构,铰刀的外径与鞘管的外径相同,铰刀的内径小于鞘管的内径,且铰刀的内圆和外圆偏心设置,铰刀的前端为斜型开口,斜型开口中间内凹。
进一步的,铰刀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壁厚大于第二侧壁的壁厚,且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的长度,斜型开口由第二侧壁向第一侧壁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铰刀的第二侧壁壁厚与鞘管的壁厚相等,第一侧壁比第二侧壁壁厚增厚0.5mm-1.2mm。
进一步的,铰刀的最长端和最短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8mm-18mm。
进一步的,铰刀的最长端和最短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8mm或13mm或18mm。
进一步的,铰刀内壁设有第一刻度尺,第一刻度尺沿铰刀的轴线方向设置,刻度尺的零刻度位于铰刀的末端。
进一步的,手柄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位于第一侧壁的一侧,第二把手位于第二侧壁的一侧,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外形不同。
进一步的,鞘管外壁设有第二刻度尺,第二刻度尺沿鞘管的轴线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鞘管和铰刀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手术中内镜直视下使用铰刀处理椎间隙和终板的功能,降低了损伤周围组织及神经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2)铰刀的尺寸设置有不同的规格,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选择不同规格的铰刀,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侵扰。
3)鞘管外侧设有刻度,用于在手术中查看鞘管进入体内的深度,铰刀内侧设有刻度,用于在手术中通过内镜查看铰刀切入组织的深度,刻度的设置为术者提供了直观的参照,降低了因器械过深而导致的损伤。
4)手柄包括两段形状不同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与铰刀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应,方便在手术中铰刀和鞘管在体内时,通过观察手柄即可分辨铰刀前端斜开口方向,以便更好的进行旋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的剖视图;
图中:1-铰刀,2-鞘管,3-手柄,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31-第一把手,32-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鞘管2、位于鞘管2前端的铰刀1、以及位于鞘管2后端的手柄3。
具体的,铰刀1为管状结构,铰刀1的外径与鞘管2的外径相同,铰刀1的内径小于鞘管2的内径,且铰刀1的内圆和外圆偏心设置,铰刀1的前端为斜型开口,斜型开口中间内凹,能更好的实现旋切效果。铰刀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的壁厚大于第二侧壁12的壁厚,且第一侧壁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12的长度,斜型开口由第二侧壁12向第一侧壁11方向延伸形成。铰刀的第二侧壁12壁厚与鞘管2的壁厚相等,第一侧壁11比第二侧壁12壁厚增厚0.5mm-1.2mm,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操作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铰刀1的最长端和最短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8mm-18mm,可适用于不同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优选的,铰刀的最长端和最短端的水平投影距离有8mm、13mm、18mm三种尺寸,可适用于常规内镜减压手术与微创内镜下融合手术。铰刀1内壁设有第一刻度尺,第一刻度尺沿铰刀1的轴线方向设置,刻度尺的零刻度位于铰刀1的末端,用于在手术中通过内镜查看铰刀1切入组织的深度。
具体的,手柄3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第一把手31位于第一侧壁11的一侧,第二把手32位于第二侧壁12的一侧,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外形不同或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的尺寸不同。比如第一把手31为圆柱形,第二把手32为长方形;或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均为圆柱形,外径尺寸不同;或第一把手31长度较短,第二把手32长度较长,等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形状或尺寸的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方便在术中铰刀1和鞘管2在体内时,通过观察手柄3即可分辨铰刀1前端斜开口方向。
具体的,鞘管2外壁设有第二刻度尺,第二刻度尺沿鞘管2的轴线方向设置,用于在手术中查看鞘管2进入体内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在内镜下腰椎融合手术中,具体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根据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选择对应尺寸规格的铰刀1;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进入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准备进行旋切;旋切前,通过手柄3的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的方向,确认对应的铰刀2的前端斜型开口方向;向下旋转手柄3推动铰刀1在椎间隙内旋转,用旋切的方式处理终版和椎间盘,旋切过程中,通过鞘管2外侧的刻度查看鞘管2进入体内的深度,在内镜直视下,通过铰刀1内侧的刻度查看铰刀1切入组织的深度。整个操作过程全程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操作,可直视铰刀处理椎间隙和终板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铰刀1还可以充当骨凿功能,应用在内镜下腰椎融合手术和内镜下腰椎减压手术中,具体应用方法为:
将本实用新型的铰刀1的前端斜开口固定于骨质表面,用骨科锤在手柄3处敲击,凿开关节突关节或椎管内钙化的骨质。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位于所述鞘管前端的铰刀、以及位于所述鞘管后端的手柄,其中:
所述铰刀为管状结构,所述铰刀的外径与所述鞘管的外径相同,所述铰刀的壁厚大于等于所述鞘管的壁厚,所述铰刀的前端为斜型开口,所述斜型开口中间内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壁厚,且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所述斜型开口由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的第二侧壁壁厚与所述鞘管的壁厚相等,所述第一侧壁比所述第二侧壁壁厚增厚0.5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的最长端和最短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8mm-1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的最长端和最短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8mm或13mm或1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内壁设有第一刻度尺,所述第一刻度尺沿所述铰刀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刻度尺的零刻度位于所述铰刀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的外形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外壁设有第二刻度尺,所述第二刻度尺沿所述鞘管的轴线方向设置。
CN202120112793.1U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Active CN215306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2793.1U CN215306395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2793.1U CN215306395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6395U true CN215306395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12793.1U Active CN215306395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6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22713T3 (es) Aparato para descomprimir hernias de discos intervertebrales.
CN113143355A (zh) 多护罩脊柱进入系统
US20200008815A1 (en) Geared instrument for tibial stem reaming or removal
US20120197320A1 (en) Foraminoplasty Device
CN207545132U (zh) 一种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用器械
CN215306395U (zh) 一种带铰刀功能的镜外鞘管
WO2020259324A1 (zh) 一种侧向套管钻及操作方法
CN211704749U (zh) 新型环锯
CN215306172U (zh) 一种带半环锯功能的镜外鞘管
CN213489105U (zh) 一种镜下手术用斜口弧形刀
CN211213348U (zh) 镜下可视环锯装置
CN211409238U (zh) 一种医用脊椎微创手术的镜外环锯
CN210019457U (zh)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
KR20180037271A (ko) 내시경 수술용 디바이스들 및 다른 수술용 디바이스들
CN220442707U (zh) 一种椎间孔镜镜下防滑环锯
CN218979081U (zh) 镜外偏心骨凿
CN215306399U (zh) 一种带导引可测深的镜下融合手术铰刀
CN210903215U (zh) 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
CN217645288U (zh) 一款可监控环锯是否切削到椎管的导杆
CN219070537U (zh) 旋切刀
CN219147759U (zh) 一种凿切扩孔钻
CN213406128U (zh) 一种鞘管
CN211934264U (zh) 一种安全可视的椎间孔镜下骨质处理工具
CN214761317U (zh) 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手术的骨刀
CN219230061U (zh) 后路镜下融合手术套管及应用该套管的内窥镜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