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5110U - 一种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05110U CN215305110U CN202120784731.5U CN202120784731U CN215305110U CN 215305110 U CN215305110 U CN 215305110U CN 202120784731 U CN202120784731 U CN 202120784731U CN 215305110 U CN215305110 U CN 2153051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 steam
- valve
- cavity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涉及炊具技术领域。该烹饪装置包括烹饪本体,内部具有烹饪腔;蒸汽阀,设置在烹饪腔内并固定于烹饪本体,蒸汽阀内部具有容纳腔;蒸汽阀开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进汽口,以及通过通道与外界连通的出汽口;容纳腔的宽度与烹饪腔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容纳腔的高度与烹饪腔的高度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其中,蒸汽阀包括与容纳腔相邻的上表面,上表面从内向外往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烹饪装置的防溢能力,并且还能够实现烹饪装置结构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烹饪装置是将电能或其他能源转变成热能以对食物进行加热的装置。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装置内的气体压力会逐渐升高,烹饪装置可以通过设置蒸汽阀以起到排汽的目的。但是相关的烹饪装置的蒸汽阀防溢能力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以解决如何提高烹饪装置防溢能力的同时使烹饪装置的结构小型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烹饪本体,内部具有烹饪腔;蒸汽阀,设置在所述烹饪腔内并固定于所述烹饪本体,所述蒸汽阀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蒸汽阀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进汽口,以及通过通道与外界连通的出汽口;所述容纳腔的宽度与所述烹饪腔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与所述烹饪腔的高度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蒸汽阀包括与所述容纳腔相邻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从内向外往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阀包括:阀盖,固定于所述烹饪本体,所述阀盖开设所述出汽口;阀座,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下方并与所述阀盖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阀座开设所述进汽口;其中,所述上表面为所述阀盖与所述容纳腔相邻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表面为曲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本体包括:基座,围成具有一端开口的所述烹饪腔;内盖,用于封闭所述开口;其中,所述阀盖固定于所述内盖下方并与所述内盖间隔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的外缘延伸至靠近所述内盖的外缘。
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由内向外往下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所述上表面倾斜的角度基本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开设用于设置温度传感器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汽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从内向外往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进汽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阀座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汽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阀盖外缘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包括烹饪本体和蒸汽阀,其中蒸汽阀设置在烹饪腔内,蒸汽阀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宽度与烹饪腔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容纳腔的高度与烹饪腔的高度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值,蒸汽阀的上表面从内向外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通过增大蒸汽阀的容纳腔的宽度,以有效扩大蒸汽阀的容纳腔的体积,从而有效防止米汤等物质外溢。通过将蒸汽阀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以提高蒸汽阀的回流能力,并且倾斜设置的方式可以使蒸汽阀更加扁平,从而减少其在高度方向上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使烹饪装置的结构小型化。并且,蒸汽阀设置为向上拱起的形状,合理利用了烹饪装置的上盖空间,从而为安装烹饪装置的其他电器部件腾出了空间,并且由于蒸汽阀在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较小,进一步能够为安装其他部件提供较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烹饪本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蒸汽阀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蒸汽阀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蒸汽阀的另一种阀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另一种蒸汽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烹饪装置,10-烹饪本体,10A-烹饪腔,10B-容置腔,11-基座,12-内盖,121-入口,13-外盖,131-排汽口,14-阀片,20-蒸汽阀,20A-进汽口,20B-出汽口,20C-容纳腔,21-阀芯,22-阀盖,221-上表面,222-外表面,223-通孔,23-阀座,30-温度传感器,O'-对称轴,W1-容纳腔的宽度,W2-烹饪腔的宽度,H1-容纳腔的高度,H2-烹饪腔的高度,S1-第一预设值,S2-第二预设值,α-预设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蒸锅等。可以理解的是,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装置内的气体压力会逐渐升高,烹饪装置可以通过设置蒸汽阀以起到排汽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产生限定。为方便说明,以下以电饭煲为例对烹饪装置展开说明。
以下首先对相关的烹饪装置1的排汽工作过程做大致说明。如图1所示,烹饪装置1包括基座11、内盖12和外盖13,其中基座11可以围成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10A,内盖12封闭该开口,外盖13设置在内盖12的上方并与内盖围成容置腔10B。烹饪装置1还包括蒸汽阀20,可以将蒸汽阀20嵌装于内盖12上,蒸汽阀20包括阀盖22、阀座23和阀芯21,阀座23与内盖12固定连接,阀盖22盖在阀座23上并与阀座23围成容纳腔20C,阀芯21设置在容纳腔20C内,阀芯21可以是大致的球状体,阀盖22与容纳腔20C相邻的内壁面和阀芯21卡接,阀芯2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容纳腔20C内往复运动。蒸汽阀20开设有连通烹饪腔10A和容纳腔20C的进汽口20A,以及连通容纳腔20C和容置腔10B的出汽口20B。例如,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前期水温逐渐升高,受热逐渐产生蒸汽,烹饪腔10A内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大于容置腔10B内的压力,烹饪腔10A内的蒸汽可以从蒸汽阀20的进汽口20A进入到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并通过阀芯21与阀盖22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最后从出汽口20B排出到容置腔10B。外盖13开设有与容置腔10B连通的排汽口,用于排出容置腔10B的蒸汽。在煮饭过程的中后期,水已经沸腾并将米煮成半熟状,此外还形成了粘稠状的液体混合物,即米汤,锅内米汤过多时会从蒸汽阀20的出汽口20B溢出到容置腔10B,并流到内盖12上,米汤的重力作用将内盖12上的阀片14顶开,使米汤又重新回流至烹饪腔10A内。但是,容置腔10B内的温度明显低于烹饪腔10A内的加热温度,这样会导致溢出的米汤不能够持续加热,从而导致米饭的烹饪时间较长且口感不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烹饪装置1包括烹饪本体10和蒸汽阀20。烹饪本体10内部具有烹饪腔10A,具体的,烹饪本体10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示例性地,烹饪本体10的外轮廓可以是大致的圆柱形筒体结构,可以围合成用于烹饪食物的中空的烹饪腔11。烹饪本体10可以包括基座11和内盖12,基座11可以围成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10A,开口端可作为取放食物的入口端,内盖12能够扣合在开口端以封闭该开口,从而形成封闭的烹饪腔10A,封闭的烹饪腔10A更有利于蓄集热量和压力的升高,从而使食物更快地达到预设的烹饪状态。内盖12的上方还设置有外盖13,外盖13包覆内盖12的外表面,既可以美化外观,还可以有效避免热量的散失以及烫伤用户。外盖13可以与内盖12固定为一体,并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基座11连接,这样用户通过翻盖操作即可开闭烹饪腔10A。
如图4所示,蒸汽阀20设置在烹饪腔10A内并固定于烹饪本体10。具体的,蒸汽阀20设置在烹饪腔10A内,由于蒸汽和/米汤等气液物质受热后是向上运动的,那么可以将蒸汽阀20设置在烹饪腔10A内靠近上方的位置,例如,蒸汽阀20可以固定连接于内盖12,并设置在内盖12的下方。相较于将蒸汽阀20设置在内盖12和外盖13之间,将蒸汽阀20设置在烹饪腔10A内,那么外盖13可以直接包覆于内盖12上,而无需与内盖12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容纳蒸汽阀20的容置腔,从而使内盖12和外盖13形成的盖体结构更加紧凑和小型化,进而使烹饪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如图4所示,蒸汽阀20内部具有容纳腔20C,蒸汽阀20开设有与烹饪腔10A连通的进汽口20A,以及通过通道与外界连通的出汽口20B。具体的,蒸汽阀20可以是大致的薄壁件结构,以使烹饪装置的结构轻量化,蒸汽阀20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外轮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是大致的圆柱形筒体、矩形体等结构。蒸汽阀20的结构和形状限定了容纳腔20C的形状和大小。蒸汽阀20上开设有进汽口20A和出汽口20B,外盖13上可以开设与出汽口20B连通的排汽口131。出汽口20B可以通过通道与排汽口131连通。在烹饪的过程中,烹饪腔20C内的食物受热后温度和压力升高,并不断产生蒸汽,蒸汽(蒸汽的流动路径如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可以从烹饪腔10A经过进汽口20A排向容纳腔20C,然后经出汽口20B流动至排汽口131,最终排至外界环境,以有效保证烹饪腔10A内的压力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烹饪装置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具体的,进汽口20A和出汽口20B开设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可以将进汽口20A开设在蒸汽阀20的下部,出汽口20B开设在蒸汽阀20的上部。由于蒸汽是自下而上运动的,这样烹饪腔10A内新产生的蒸汽在上升至接近蒸汽阀20时,能够更快速地由进汽口20A进入到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内,在容纳腔20C内继续上升运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快速地从出汽口20B排出,以有效提高排汽的效率。可选的,可以将进汽口20A设置在蒸汽阀20下部的大致中间区域,以加快蒸汽较为集中的区域的气体排放,进一步提高排汽效率。进汽口20A和出汽口20B的形状可以灵活多样,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4所示,容纳腔20C的宽度W1(如图4所示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烹饪腔10A的宽度W2(如图4所示左右方向的长度)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S1。需要说明的是,宽度是指径向方向的长度。例如,容纳腔20C的宽度W1与烹饪腔10A的宽度W2的比值大于0.25。以烹饪腔10A的宽度W2为单位1来计算,那么容纳腔20C的宽度W1可以是0.25<W1<1。也就是说,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的宽度可以沿径向延伸至与烹饪腔10A的宽度大致相同。这样蒸汽阀20可以较好地利用径向上闲置的空间体积以有效增大容纳腔20C的体积,并且也不会占用下方食物的烹饪空间。即,通过加大蒸汽阀20的宽度W1以增大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的体积。蒸汽阀20具有较大体积的容纳腔20C,蒸汽阀20也就有了更大的储存空间,这样在烹饪(煮饭、煲粥或煲汤等)的过程中,以煮饭为例,从烹饪腔10A内溢出到容纳腔20C内的米汤就可以临时性的存储于容纳腔20C内,而不会再从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溢出到烹饪装置1外,容纳腔20C内的部分米汤在重力作用下,又可以通过进汽口20A再次回流至烹饪腔10A内继续加热。这样既有效防止了米汤外溢,还可以有效保证食物的持续加热,从而减少了烹饪时长并且可以有效改善食用的口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性地描述中,米汤是从进汽口20A回流至烹饪腔10A的,也就是说,回流口和进汽口20A为同一个口。在其他实施例中,回流口和进汽口也可以不是同一个口。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有些烹饪装置为防止米汤外溢,烹饪装置采取的是间歇性加热的工作方式,例如,以1000W的功率持续加热5分钟,再停止加热或者以200W的功率加热5分钟,接着又以1000W的功率持续加热5分钟,如此往复直至米饭煮熟,也就是说,烹饪装置的实际加热功率可能只有500W左右,即调功比较低,调功比是指根据烹饪装置的加热温度,适当调整烹饪装置的加热功率。此工作方式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米汤外溢的风险,但是不能持续加热或者加热效率低,从而导致烹饪时长过长且米饭口感不佳。本实施例中的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体积较大,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溢能力,那么烹饪装置可以采用持续加热或者采用较大调功比的工作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烹饪装置的加热效率,减少烹饪时长并且可以有效改善食用的口感。
如图4所示,容纳腔20C的高度H1(如图4所示上下方向的长度)与烹饪腔10A的高度H2(如图4所示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值S2。需要说明的是,高度是指轴向方向的长度。例如,容纳腔20C的高度H1与烹饪腔10A的高度H2的比值小于0.2。以烹饪腔10A的高度H2为单位1来计算,那么容纳腔20C的高度H1可以是0<H1<0.2,优选的,0.1<H1<0.2。也就是说,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的高度尺寸需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该高度尺寸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蒸汽阀20在高度方向占用的空间太多,从而烹饪食物所需的空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通过将蒸汽阀20设置成宽度大且高度小的扁平状结构,有效增大了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的体积,并且不会影响食物原本所需的烹饪空间。以下结合具体的烹饪场景对烹饪装置的蒸汽阀的工作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以烹煮米饭为例说明。在煮饭的前期过程,烹饪腔10A的水受热后产生上升的蒸汽,蒸汽由蒸汽阀20的进汽口20A进入容纳腔20C,并经出汽口20B排出,蒸汽经由出汽口20B和外盖13排汽口131之间的通道导流,最终由排汽口131排出至外界环境。在煮饭的中后期,烹饪腔10A内的烹饪状态比较剧烈,水和米已经形成粘稠的米汤,由于持续加热的作用,烹饪腔10A内的压力始终大于外界环境的压力,从而米汤会有膨胀外溢的趋势,即米汤有从烹饪腔10A往外界环境溢出的运动趋势,以平衡释放烹饪腔10A的压力。烹饪腔10A内的压力大于容纳腔20C的压力,容纳腔20C的压力大于外界环境的压力,从而米汤膨胀的过程中,部分米汤从烹饪腔10A内由蒸汽阀20的进汽口20A溢出至容纳腔20C内,并暂存于容纳腔20C内,由于米汤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米汤流动至进汽口20A处,又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烹饪腔10A内继续加热。
以煲汤为例。在煲汤的前期过程,烹饪腔10A内的蒸汽经由蒸汽阀20的进汽口20A再到出汽口20B,最后从外盖13的出汽口131排出。在煲汤中后期,烹饪腔10A内的压力逐渐上升且食材混合翻滚比较剧烈,一些汤水混合物受热膨胀从蒸汽阀20的进汽口20A溢出到容纳腔20C内,并暂存于容纳腔20C内,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从进汽口20A回流至烹饪腔10A内继续加热。
如图4和图5所示,蒸汽阀20包括与容纳腔20C相邻的上表面221,上表面221从内向外往下倾斜。具体的,蒸汽阀20可以是轴对称结构,内是指靠近对称轴O'的方向,外是指远离对称轴O'的方向。蒸汽阀20的上表面221由内向外往下倾斜预设角度α,从而形成中间顶部区域隆起而四周下垂的穹顶状结构,也就是说,蒸汽阀20的上表面221中间顶部位置的高度(如图4所示在竖直方向的长度)高于四周边缘位置的高度。当蒸汽阀20的上表面221形成有蒸汽的凝结水或者粘附有米汤等物质时,向下倾斜设置的上表面221可以使这些物质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较快的从上表面221回流并脱离上表面221。并且,蒸汽阀设置为向上拱起的形状,合理利用了烹饪装置的上盖空间,从而为安装烹饪装置的其他电器部件腾出了空间,并且由于蒸汽阀在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较小,进一步能够为安装其他部件提供较大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与蒸汽阀20上表面221相对设置的外表面222的结构和形状受限于上表面221,那么外表面222也可以形成中间顶部区域隆起而四周下垂的穹顶状结构,也就是说,从蒸汽阀20的外部结构来看,蒸汽阀20中间顶部位置的高度高于四周边缘位置的高度。可选的,蒸汽阀20可以是大致等厚度的薄壁件。预设角度α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蒸汽阀20在竖直方向的尺寸过长,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更多。示例性的,预设角度α可以是5-10°。这样在能满足回流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蒸汽阀20的结构进一步扁平化,即减小蒸汽阀20的高度(如图4所示在竖直方向的长度),若将蒸汽阀20、内盖12和外盖13看作盖体结构的整体,高度较小的蒸汽阀20可以减小其占用整个盖体结构所需要的安装空间,排布更加紧凑,从而使盖体结构进一步小型化,进一步使烹饪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包括烹饪本体和蒸汽阀,其中蒸汽阀设置在烹饪腔内,蒸汽阀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宽度与烹饪腔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容纳腔的高度与烹饪腔的高度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值,蒸汽阀的上表面从内向外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通过增大蒸汽阀的容纳腔的宽度以及限制容纳腔的高度,以有效扩大蒸汽阀的容纳腔的体积,从而有效防止米汤等物质外溢。通过将蒸汽阀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以提高蒸汽阀的回流能力,并且倾斜设置的方式可以使蒸汽阀更加扁平,从而减少其在高度方向上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使烹饪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蒸汽阀20包括阀盖22和阀座23,阀座23设置在阀盖22的下方并与阀盖22围成容纳腔20C。具体的,阀盖22和阀座23可以是通过卡接、粘接或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示例性地,阀盖22和阀座23采用卡接扣合的方式固定,方便二者之间的装配和拆卸。烹饪装置在使用后,蒸汽阀20的内表面粘附有污渍,可以拆开阀盖22和阀座23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再将阀盖22和阀座23扣合装配。阀盖22和阀座23分别将蒸汽阀20划分成上下两部分结构,即在使用状态下,阀盖22在上部,阀盖23在下部。上表面221为阀盖22与容纳腔20C相邻的表面。具体的,阀盖22与容纳腔20C相邻的表面为阀盖22的内表面,即所述的上表面。阀盖22可以是大致的穹顶状结构,这样阀盖22既能有效提高蒸汽阀20的回流能力,还可以使蒸汽阀20的结构更加扁平。
如图4和图6所示,阀盖22固定于烹饪本体10,阀盖22开设出汽口20B。具体的,阀盖22可以固定在内盖12上,阀盖22上开设出汽口20B便于蒸汽向上流动时蒸汽的及时排出。阀座23开设进汽口20A,便于烹饪腔10A内的蒸汽在向蒸汽阀20上升流动时更快地进入到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内。
通过将蒸汽阀设置成阀盖和阀座的具体结构形式,该结构较为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可选的,如图6所示,进汽口20A设置在靠近阀座23中心的位置。具体的,烹饪腔10A中心区域的蒸汽较为集中,阀座23的中心位置也大致位于烹饪腔10A的中心区域,将进汽口20A设置在阀座23的中心位置,可以加快烹饪腔10A内蒸汽的排出。
可选的,如图4和图6所示,出汽口20B设置在靠近阀盖22外缘的位置。具体的,考虑到美观性,烹饪装置外盖13上的排汽口131设置在靠近外盖13边缘的位置,将阀盖22的出汽口20B设置在靠近阀盖22边缘的位置,可以缩短蒸汽从出汽口20B至排汽口131的排汽行程,加快蒸汽的排放。
可选的,如图4和图6所示,阀盖22开设用于设置温度传感器30的通孔223,通孔223与进汽口20A相对设置。具体的,温度传感器30可以通过通孔223嵌装于阀盖22和内盖12之间,将温度传感器30与进汽口20A相对设置,从进汽口20A进来的蒸汽能够第一时间上升到温度传感器30所在的位置,测温更加准确和灵敏。进汽口20A设置在靠近阀座23中心的位置,那么温度传感器30相应地可以设置在阀盖22的顶部靠近中心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阀盖22与内盖12间隔预设距离。具体的,由于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内有高温蒸汽通过,从而阀盖22的温度比较高,内盖12与阀盖22间隔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阀盖22的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内盖12上,减少内盖12的热疲劳效应,从而提高内盖1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盖12由内向外往下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上表面221倾斜的角度基本相同。具体的,内盖12和阀盖22上表面221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这样内盖12就可以较好地适应阀盖22的形状,从而蒸汽阀20和内盖12的排布可以更加紧凑,进一步使烹饪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阀盖22的外缘延伸至靠近内盖12的外缘。具体的,阀盖22的外缘延伸至靠近内盖12的外缘,这样蒸汽阀20的容纳腔20C的宽度(如图4所示左右方向的长度)就可以跟烹饪腔10A的宽度大致相同,这样在不增加蒸汽阀20容纳腔20C高度(如图4所示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扩大蒸汽阀20容纳腔20C的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蒸汽阀的防溢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表面221为曲面结构。具体的,上表面221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平面结构,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曲面结构,还可以是平面和曲面相结合的结构,只要上表面221是由内向外大致倾斜的即可。通过将上表面设置为曲面结构,可以提高蒸汽阀设置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阀座23从内向外往上倾斜。具体的,阀座23也可以倾斜设置,阀座23由内向外往上倾斜一定角度,阀座23中间区域高度(如图8所示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低于四周边缘位置的高度,从而使阀座23形成下凹的结构。阀座23向下倾斜设置可以使容纳腔20C内的凝结水或米汤等在重力作用下较快的从容纳腔20C回流至烹饪腔10A内。并且阀座23向下倾斜设置在进一步增大了蒸汽阀20容纳腔20C体积的同时,又不会占据烹饪腔10A较多的空间。通过将蒸汽阀的阀座由内向外倾斜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蒸汽阀的回流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本体(10),内部具有烹饪腔(10A);
蒸汽阀(20),设置在所述烹饪腔内并固定于所述烹饪本体,所述蒸汽阀内部具有容纳腔(20C);所述蒸汽阀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进汽口(20A),以及通过通道与外界连通的出汽口(20B);所述容纳腔的宽度(W1)与所述烹饪腔的宽度(W2)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容纳腔的高度(H1)与所述烹饪腔的高度(H2)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蒸汽阀包括与所述容纳腔相邻的上表面(221),所述上表面从内向外往下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包括:
阀盖(22),固定于所述烹饪本体,所述阀盖开设所述出汽口;
阀座(23),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下方并与所述阀盖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阀座开设所述进汽口;
其中,所述上表面为所述阀盖与所述容纳腔相邻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为曲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本体包括:
基座(11),围成具有一端开口的所述烹饪腔;
内盖(12),用于封闭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阀盖固定于所述内盖下方并与所述内盖间隔预设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的外缘延伸至靠近所述内盖的外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由内向外往下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所述上表面倾斜的角度基本相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开设用于设置温度传感器(30)的通孔(223),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汽口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从内向外往上倾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口(20A)设置在靠近所述阀座中心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汽口(20B)设置在靠近所述阀盖外缘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4731.5U CN21530511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烹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4731.5U CN21530511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05110U true CN215305110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9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84731.5U Active CN21530511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05110U (zh) |
-
2021
- 2021-04-16 CN CN202120784731.5U patent/CN2153051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098892A1 (en) | Electric Steam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208371521U (zh) | 一种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 |
CN210185299U (zh) | 一种蒸汽冷凝自循环蒸箱 | |
CN215305110U (zh) | 一种烹饪装置 | |
CN110811294B (zh) | 电炊具 | |
CN106473600B (zh) | 一种电热全真空保温水壶 | |
CN215305112U (zh) | 一种烹饪装置 | |
CN212912906U (zh) |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蒸汽炸锅 | |
EP1797798A1 (en) | Two-in-one steam and roast cooker | |
JP7225429B2 (ja) | 調理器具 | |
CN21538334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KR200391164Y1 (ko) | 찜 및 직화구이 겸용냄비 | |
CN217696040U (zh)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2650711U (zh) | 烹饪器具 | |
KR102203660B1 (ko) | 전기조리기 | |
KR101458458B1 (ko) | 휴대용 압력조리용기세트 | |
KR102203656B1 (ko) | 전기조리기 | |
CN115553631A (zh)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8606115U (zh) | 一种炖煮速度快的烹饪器具 | |
CN219846066U (zh) | 一种高温速蒸锅 | |
CN218899142U (zh) | 一种智能糊化快速烹煮电饭煲 | |
JP2022524358A (ja) |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調理構造 | |
JPS638364Y2 (zh) | ||
CN217959664U (zh) | 一种隔水炖锅 | |
CN216416790U (zh) | 用于制作低糖饭的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