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5932U -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5932U
CN215295932U CN202121480011.6U CN202121480011U CN215295932U CN 215295932 U CN215295932 U CN 215295932U CN 202121480011 U CN202121480011 U CN 202121480011U CN 215295932 U CN215295932 U CN 215295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ottom plate
plate
copper mesh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00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00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5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5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5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铜粉环。底板内侧面上依次焊接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降低了热源到顶板的接触热阻,还有利于让冷却介质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得热量能更快地到顶板进行散热。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结构牢固。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密封,使得注液口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温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通常使用铜箔或石墨进行散热,但是随着一些电子设备的功能愈发强大,其对其散热性能要求更高,铜箔或石墨散热的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一些均温板进行散热,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均温板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缺点,从而致使其散热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此外,传统的均温板在冷却介质注入完成后会留有一个注液尾管,然而注液尾管会给安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不但散热效果好,而且密封后无注液尾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铜的顶板和底板;底板,焊接结合于顶板;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一真空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一注液口连通真空腔;真空腔内注有冷却介质;注液口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该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
底板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其中,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
铜柱,该铜柱一端扩散焊于底板;铜柱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铜柱上套设有铜粉环。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边缘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焊接于所述底板和铜柱上。
优选地,所述注液管的长度介于0.5-1cm之间。
优选地,所述均温板的厚度介于2-3cm。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或者乙醇。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外表面镀有镍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均温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铜粉环。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真空腔。底板内侧面上依次焊接有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降低了热源到顶板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有利于让冷却介质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得热量能更快地到顶板进行散热。
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结构非常的牢固。
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密封,使得注液口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注液口未封闭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均温板 11、顶板 12、安装孔
20、底板 21、凹槽 22、真空腔
23、注液口 24、注液管 25、第一铜网
26、第二铜网 27、铜柱 28、铜粉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其中,通过在均温板10的真空腔22设置第一铜网25和第二铜网26,降低了热源到散热面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25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26的网孔,有利于降低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流动的阻力,从而让热量更快地传递到顶板11进行散热。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使得注液口23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铜的顶板11和底板20;底板20,焊接结合于顶板11;所述底板20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21;该凹槽21与所述顶板11之间形成一真空腔22;所述凹槽21上设置有一注液口23连通真空腔22;真空腔22内注有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注液口23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24;该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底板20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25和第二铜网26;其中,第一铜网25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26的网孔;铜柱27,该铜柱27一端扩散焊于底板20;铜柱27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11;铜柱27上套设有铜粉环28。优选地,顶板11为散热板;底板20为吸热板。顶板11和底板20之间形成有真空腔22。底板20内侧面上依次焊接有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降低了热源到顶板11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25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26的网孔,有利于让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更快地流动,从而让热量更快地传递到顶板11进行散热。顶板11、底板20、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铜柱27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结构非常的牢固。注液口23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24。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24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22密封,使得注液口23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铜粉环28优选为为铜粉烧结的环结构。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铜柱27设置在真空腔22内。
工作原理:底板20与发热源接触的一端的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汽化吸热,带走发热源的热量,汽化后的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在真空腔22流向顶板11与较低温度的结构接触的一端,并且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在顶板11与较低温度的结构接触的一端液化放热,之后液化后的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从铜粉环28流向与发热源接触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实现散热作用。
优选地,所述底板20和顶板11的边缘焊接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底板20和顶板11的边缘是指真空腔22外围以外的边缘。底板20和顶板11的边缘焊接为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大,不会能承受很大的内部压力,质量好。
优选地,所述第一铜网25和第二铜网26焊接于所述底板20和铜柱27上,有利于导热,能提高散热的效果。同时,铜柱27能提供支撑,还能让底板20和顶板11连接得更加牢固。
优选地,所述注液管24的长度介于0.5-1cm之间,有利于将注液管24挤压折弯,从而保证真空腔22的密封性,不会漏液。
优选地,所述均温板10的厚度介于2-3cm。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为水或者乙醇。
优选地,所述底板20和顶板11的外表面镀有镍保护层,能方便底板20和顶板11的外表面被氧化,延长了所述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的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均温板1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2,用于安装所述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在真空腔22内设置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铜柱27、铜粉环28,使得散热的结构得到了优化,降低了接触热阻,提高了散热效率。注液口23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24。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24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22密封,使得注液口23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的顶板和底板;底板,焊接结合于顶板;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一真空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一注液口连通真空腔;真空腔内注有冷却介质;注液口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该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
底板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其中,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
铜柱,该铜柱一端扩散焊于底板;铜柱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铜柱上套设有铜粉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顶板的边缘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焊接于所述底板和铜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的长度介于0.5-1c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厚度介于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或者乙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外表面镀有镍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CN202121480011.6U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Active CN215295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0011.6U CN215295932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0011.6U CN215295932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5932U true CN215295932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9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0011.6U Active CN215295932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5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17731A1 (zh) 一种复合型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53335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WO2022033289A1 (zh) 一种平板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和换热器
CN101453859B (zh) 回路式热管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061005A1 (zh) 耐正压、大功率平板蒸发器及其加工方法以及基于该蒸发器的平板环路热管
CN215261347U (zh) 一种均温板
CN1909771A (zh) 散热装置
CN110425918A (zh) 一种超薄柔性平板热管
CN203481341U (zh) 电池组的冷却结构
WO2021203825A1 (zh) 散热装置、散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3873937U (zh) 一种喷涂有石墨烯的薄型均温板
CN212034657U (zh) 一体式均温板散热器
CN201364062Y (zh) 具有凸形台的烧结型热管式均热板
CN112648870A (zh) 一种轻量化的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及均温板
CN104748597A (zh) 一种平板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211012603U (zh) 一种超薄柔性平板热管
CN1913137B (zh) 散热模组
CN215295932U (zh)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CN211909492U (zh) 导热支撑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5114113U (zh) 一种均温板
CN210426215U (zh) 一种复合型均温板
CN215644533U (zh) 一种自发散热光伏组件结构
CN113260228B (zh) 电子设备
CN211352932U (zh) 一种具有折叠翅片的散热器
CN211041903U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