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5464U -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95464U CN215295464U CN202120493498.5U CN202120493498U CN215295464U CN 215295464 U CN215295464 U CN 215295464U CN 202120493498 U CN202120493498 U CN 202120493498U CN 215295464 U CN215295464 U CN 2152954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paration
- tank body
- oil
- air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下方设置的储油腔、罐体中部设置的一级分离腔、以及罐体上方设置的二级分离腔,所述罐体上对应储油腔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一、对应一级分离腔的位置设有进气管、对应二级分离腔的位置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对应罐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罐体内对应一级分离腔和二级分离腔之间的位置设有隔板。本发明创造提供的这种油分离器通过一次螺旋离心分离,三次滤网分离,共四次分离,可以将油气分离率提高到95%以上,实现了油滴的两级分离和回收,不仅提高了这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储油腔内分离油的质量,便于压缩机直接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油分离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代制冷工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油分离器的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压缩机工作时会有一部分润滑油随着压缩机的做功和制冷剂一起被排入高压仓进入高压管,这样系统中就会有润滑油的存在,这样会造成压缩机缺油而损坏;这样就会在系统中安装一个油分离器,把润滑油气分离开来,润滑油直接回到压缩机,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油分离器普遍在内筒安装了滤网,油气混合气经过滤网时会使雾状的油变得紊乱,从而使得它们彼此相互碰撞、聚集形成油滴,最后靠重力作用到达油分离器底部的储油段,由于油分离器内外压力相等,当油气混合气进入油分离器后产生的离心力较小,一部分的油气混合气直接往下流,油气混合气经过内筒时,由于滤网的分离作用可以分离出一部分的油,但还是有一部分的油和高温所产生的油蒸汽穿过滤网和制冷剂一起进入系统中,这样达不到理想分油的效果。
现有的油分离器分油率只能达到75%左右,油进入系统后使得油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减少,只能通过加大润滑油用量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这样由于用油量的增加而使得制冷机组成本提高,另外由于油进入系统后使系统换热效率降低,能耗比也降低,用电量增加,不利于系统的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下方设置的储油腔、罐体中部设置的一级分离腔、以及罐体上方设置的二级分离腔,所述罐体上对应储油腔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一、对应一级分离腔的位置设有进气管、对应二级分离腔的位置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对应罐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罐体内对应一级分离腔和二级分离腔之间的位置设有隔板,该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一级分离腔和二级分离腔的通气孔,所述罐体上对应隔板上方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二;所述隔板上朝向一级分离腔一侧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一次分离机构,另一侧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二次分离机构,所述二级分离腔内对应出气管的位置设有三次分离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对应储油腔和一级分离腔之间的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罩一,该导流罩一边缘与罐体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下落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分离机构包括隔板上竖直设置的内筒一、以及内筒一内设置的第一道滤网,所述内筒一与通气孔连通;所述进气管对应内筒一的一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分离机构包括隔板上设置的数个升气管,每一升气管均一端与通气孔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罐体内对应升气管的位置设有第二道滤网,所述第二道滤网上设有便于升气管穿过的通孔一。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升气管的导气罩,所述升气管为L型结构,升气管的水平端与导气罩连通,竖直端穿过第二道滤网;所述导气罩上至少均匀设置四个升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升气管上对应隔板与第二道滤网之间的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罩二,该导流罩二边缘与罐体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通过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三次分离机构包括罐体上对应各个升气管之间设置的内筒二、以及内筒二上设置的第三道滤网,所述内筒二与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道滤网上设有便于内筒二通过的通孔二。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下方设有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座。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对应隔板中部设置,通气孔与罐体同轴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这种油分离器通过一次螺旋离心分离,三次滤网分离,共四次分离,可以将油气分离率提高到95%以上,通过在罐体上部增加了一个二级分离腔,第二道滤网和第三道滤网分离出来的油滴流到隔板上,可以经出油管二排出罐体,而一次螺旋离心分离和第一道滤网分离出来的油滴可以流入底部储油腔中,油可以通过出油管一流出回到压缩机中,实现了油滴的两级分离和回收,不仅提高了这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储油腔内分离油的质量,便于压缩机直接使用。
本发明创造通过在罐体内设置隔板,可以将二级分离腔和储油腔分隔开,这种不仅可以避免上升油气混合气和落下的油滴再次混合,有利于提高这种分离器整体的分离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两个腔室的分离油发生混合,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用不同腔室的分离油,由于分油率的提高,可以使压缩系统中的润滑油几乎没有,所需要加的润滑油也只要现有油分离器的一半,油减少后油分离器的容积也可以相应较小,有利于节省油和系统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压缩系统的换热系数,可以使压缩系统能耗比有很大提升,用电量大幅度下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二次分离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罐体;2-支撑座;3-出油管一;4-进气管;5-出气管;6-出油管二;7-导流罩一;8-第一道滤网;9-内筒一;10-隔板;11-导气罩; 12-升气管;13-导流罩二;14-第二道滤网;15-内筒二;16-第三道滤网;17-储油腔;18-一级分离腔;19-二级分离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下方设置的储油腔17、罐体1中部设置的一级分离腔18、以及罐体1上方设置的二级分离腔19,所述罐体1上对应储油腔17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一3、对应一级分离腔18的位置设有进气管4、对应二级分离腔19的位置设有出气管5;所述进气管4对应罐体1的一侧设置,所述罐体1内对应一级分离腔18和二级分离腔19之间的位置设有隔板10,该隔板10上设有用于连通一级分离腔18和二级分离腔19的通气孔,所述罐体1上对应隔板10上方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二6;所述隔板10上朝向一级分离腔18一侧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一次分离机构,另一侧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二次分离机构,所述二级分离腔内对应出气管5的位置设有三次分离机构。
具体的,隔板10可以焊接固定在罐体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隔板10,只要可以实现隔板10在罐体1上的稳定固定即可;出油管一3、出油管二6、进气管4、出气管5均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罐体1上,罐体1上也可以设置用于安装上述管路的安装孔,只要可以实现上述管路与罐体1的稳定连通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上述管路的安装方式;其中,进气管4可以水平设置在罐体1上,出气管5可以竖直设置在罐体1上,罐体1一侧水平设置的进气管4有利于进气的同时,还有利于气流在罐体1内形成螺旋气流,便于油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到筒壁上,竖直设置的出气管5则可以便于废气的排出,避免废气在罐体1 内存留,有利于降低处理后废气对罐体1内气流的干扰,对提高这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所述罐体1内对应储油腔17和一级分离腔18之间的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罩一7,该导流罩一7边缘与罐体1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下落间隙;具体的,导流罩一7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固定在罐体1 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导流罩一7,只要可以实现对导流罩一7的安装固定,并且使导流罩一7的边缘与罐体1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下落间隙即可,圆锥形的导流罩一7不仅便于导流罩上的油滴向导流罩边缘汇聚,有利于油滴沿导流罩一7或罐体 1内壁流入储油腔17,而且导流罩一7还可以很好的分隔储油腔17和一级分离腔18,降低气流对储油腔17内分离油的影响,便于分离油由出油管一3排出。
所述一次分离机构包括隔板10上竖直设置的内筒一9、以及内筒一9内设置的第一道滤网8,所述内筒一9与通气孔连通;所述进气管4对应内筒一9的一侧设置;具体的,内筒一9可以焊接固定在隔板10上,也可以和隔板10一体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固定内筒一9,第一道滤网8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内筒一9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固定第一道滤网8,只要可以实现第一道滤网8稳定的设置在内筒一9内即可,通过将进气管4对应内筒一9的一侧设置,内筒一9可以与罐体1内壁形成环形通道,从进气管4进入罐体1的气流可以沿内筒一9流动,在罐体 1内形成螺旋状的气流,油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到筒壁上,在这里被分离出来的油颗粒聚集成较大油滴流入油分离器底部的储油腔17,实现了一次螺旋离心分离,之后气流可以通过内筒一9的第一道滤网8向上流通,实现了一次滤网分离。
所述二次分离机构包括隔板10上设置的数个升气管12,每一升气管12均一端与通气孔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罐体1内对应升气管12的位置设有第二道滤网14,所述第二道滤网14上设有便于升气管12穿过的通孔一。
实施例1:所述升气管12均匀设置四个,通气孔对应升气管12 设置四个,相应通孔一也设置四个,升气管12可以焊接固定在隔板 1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固定升气管12,只要可以实现升气管12与通气孔的稳定连通即可,第二道滤网14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罐体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固定第二道滤网14,第二道滤网14也可以通过粘合剂等方式与升气管12连接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
实施例2:所述隔板10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升气管 12的导气罩11,所述升气管12为L型结构,升气管12的水平端与导气罩11连通,竖直端穿过第二道滤网14;所述导气罩11上至少均匀设置四个升气管12。
具体的,导气罩11可以焊接固定在隔板10上,升气管12可以焊接固定在导气罩1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方式安装导气罩11和升气管12,只要可以时间导气罩11、升气管 12、以及通气孔之间的稳定连通即可。
所述升气管12上对应隔板10与第二道滤网14之间的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罩二13,该导流罩二13边缘与罐体1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通过间隙;具体的,导流罩二13可以焊接固定在进气管4 上,也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固定在罐体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导流罩二13的安装方式,只要可以使导流罩二13与罐体1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通过间隙即可,导流罩二13上也可以设置用于安装升气管12的开口。
所述三次分离机构包括罐体1上对应各个升气管12之间设置的内筒二15、以及内筒二15上设置的第三道滤网16,所述内筒二15 与出气管5连通,所述第二道滤网14上设有便于内筒二15通过的通孔二;具体的,内筒二15可以与通气孔同轴设置,内筒二15可以焊接固定在罐体1顶部,第三道滤网16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内筒二15 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方式安装固定内筒二 15和第三道滤网16。
所述罐体1下方设有用于支撑罐体1的支撑座2;具体的,支撑座2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安装固定在罐体1上,可以提高罐体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确保这种分离器可以始终稳定的进行工作。
所述通气孔对应隔板10中部设置,通气孔与罐体1同轴设置;具体的,相应的,内筒一9、内筒二15以及出气管5均可以与罐体1 同轴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改善罐体1内的气体流路,有利于提高罐体1内部气体的流动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这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
这种油分离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油气混合气沿油分离器内筒一9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油气混合气经进气管4进入油分离器中,沿环形通道进行螺旋流动,油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到罐体内壁上,在这里被分离出来的油颗粒聚集成较大油滴流入油分离器底部的储油腔17;
之后,油气混合气往上进入内筒一9,并穿过第一道滤网8,油气混合气经过第一道滤网8时会使雾状的油变得紊乱,从而使得它们彼此相互碰撞、聚集形成油滴,油滴即可靠重力作用到达油分离器底部的储油腔17,实现一次滤网分离;
进入内筒一9的油气混合气会在内筒一9上方进行汇集,然后通过四根升气管12进入到罐体1的顶部,油气混合气在罐体1顶部折返后,继续往下穿过第二道滤网14,在这里被分离出来的油颗粒聚集成较大油滴流入油分离器上部的二级分离腔19,并最终汇聚在隔板10上,实现二次滤网分离;
最后,油气混合气再折返向上进入内筒二15,穿过第三道滤网 16,第三道滤网16同样可以实现对油滴的汇聚,通过第二道滤网14 和第三道滤网16汇聚后的油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隔板10上,完成油滴的汇聚,实现三次滤网分离,最终分离完成后的气体可以从罐体1顶部的出气管5出去。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这种油分离器通过一次螺旋离心分离,三次滤网分离,共四次分离,可以将油气分离率提高到95%以上,通过在罐体上部增加了一个二级分离腔,第二道滤网和第三道滤网分离出来的油滴流到隔板上,可以经出油管二排出罐体,而一次螺旋离心分离和第一道滤网分离出来的油滴可以流入底部储油腔中,油可以通过出油管一流出回到压缩机中,实现了油滴的两级分离和回收,不仅提高了这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储油腔内分离油的质量,便于压缩机直接使用。
本发明创造通过在罐体内设置隔板,可以将二级分离腔和储油腔分隔开,这种不仅可以避免上升油气混合气和落下的油滴再次混合,有利于提高这种分离器整体的分离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两个腔室的分离油发生混合,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用不同腔室的分离油,由于分油率的提高,可以使压缩系统中的润滑油几乎没有,所需要加的润滑油也只要现有油分离器的一半,油减少后油分离器的容积也可以相应较小,有利于节省油和系统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压缩系统的换热系数,可以使压缩系统能耗比有很大提升,用电量大幅度下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罐体下方设置的储油腔、罐体中部设置的一级分离腔、以及罐体上方设置的二级分离腔,所述罐体上对应储油腔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一、对应一级分离腔的位置设有进气管、对应二级分离腔的位置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对应罐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罐体内对应一级分离腔和二级分离腔之间的位置设有隔板,该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一级分离腔和二级分离腔的通气孔,所述罐体上对应隔板上方的位置设有出油管二;所述隔板上朝向一级分离腔一侧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一次分离机构,另一侧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二次分离机构,所述二级分离腔内对应出气管的位置设有三次分离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对应储油腔和一级分离腔之间的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罩一,该导流罩一边缘与罐体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下落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分离机构包括隔板上竖直设置的内筒一、以及内筒一内设置的第一道滤网,所述内筒一与通气孔连通;所述进气管对应内筒一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分离机构包括隔板上设置的数个升气管,每一升气管均一端与通气孔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罐体内对应升气管的位置设有第二道滤网,所述第二道滤网上设有便于升气管穿过的通孔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升气管的导气罩,所述升气管为L型结构,升气管的水平端与导气罩连通,竖直端穿过第二道滤网;所述导气罩上至少均匀设置四个升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管上对应隔板与第二道滤网之间的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罩二,该导流罩二边缘与罐体之间存在便于油滴下落的通过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分离机构包括罐体上对应各个升气管之间设置的内筒二、以及内筒二上设置的第三道滤网,所述内筒二与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道滤网上设有便于内筒二通过的通孔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下方设有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对应隔板中部设置,通气孔与罐体同轴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93498.5U CN215295464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93498.5U CN215295464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95464U true CN215295464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33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93498.5U Active CN215295464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95464U (zh) |
-
2021
- 2021-03-08 CN CN202120493498.5U patent/CN2152954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71017Y (zh) | 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2675764U (zh) | 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 | |
CN202083159U (zh) | 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104729166A (zh) | 立式油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 |
CN201407863Y (zh) | 一种油分离器 | |
CN215295464U (zh) | 一种四级分离的外置油分离器 | |
CN202792743U (zh) | 一种储液器 | |
CN210646871U (zh) | 一种带分离管的新型导向叶片式旋风分离器旋风子 | |
CN210964051U (zh) | 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 |
CN205279550U (zh) | 一种油分离器 | |
CN201513351U (zh) | 嵌入式油气离心分离器 | |
CN201517505U (zh) | 集成式三级油气分离螺杆空压机 | |
CN101417195A (zh) | 空气过滤器 | |
CN209040926U (zh) | 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器 | |
CN208294599U (zh) |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内燃机 | |
CN215809517U (zh) | 一种卧式油分离器 | |
CN113790552A (zh) |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器 | |
CN215463053U (zh) | 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 | |
CN202177268U (zh) | 一种油分离器 | |
CN207262496U (zh) | 家用油烟抽排静电净化机 | |
CN219735676U (zh) | 一种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 | |
CN217270680U (zh) | 一种分离罐 | |
CN220622178U (zh) | 一种涡旋压缩机档油机构及涡旋压缩机 | |
CN220507336U (zh) | 一种气液分离器 | |
CN108592467B (zh) | 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