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2816U -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2816U
CN215292816U CN202120038606.XU CN202120038606U CN215292816U CN 215292816 U CN215292816 U CN 215292816U CN 202120038606 U CN202120038606 U CN 202120038606U CN 215292816 U CN215292816 U CN 215292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ate
air compressor
flow passage
cylinder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386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强
王圆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Qingzhou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386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2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2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2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和车辆,涉及汽车结构涉及技术领域,解决了气蚀对空气压缩机的危害较大的问题。其中,空气压缩机包括缸盖、阀板组件、缸体和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包括阀板冷却流道和缸体冷却流道。缸盖上设置有缸盖进液口和缸盖出液口,缸盖进液口和缸盖出液口与阀板冷却流道相连通。冷却液经缸盖进液口依次流经阀板冷却流道、缸体冷却流道,经由缸盖出液口离开空气压缩机。阀板冷却流道与缸盖进液口之间,以及阀板冷却流道与缸盖出液口之间均设置有隔离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空气压缩机。本实用新型减小了气蚀对阀板组件和缸盖的危害,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造价,节约了空气压缩机和车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活塞在压缩缸内做往复运动,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了保证空气压缩机在正常的条件下工作,空气压缩机内设置水冷降温系统,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带走热量。
水冷降温系统中的冷却液经缸盖上的进水口进入,依次流经空气压缩机中的阀板组件和缸体,再由缸体从阀板组件和缸盖流到出水口。图1是相关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相关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俯视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冷却水在流经缸盖和阀板组件结合处时会在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的位置发生气蚀,损害空气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空气压缩机的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在阀板与缸盖接触的一面添加防腐蚀涂层的方法,以减小气蚀对空气压缩机的危害。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对气蚀危害的降低程度有限,且涂层材料成本昂贵,增加了空气压缩机和车辆的整体造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种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和车辆,减小了气蚀对阀板组件和缸盖的危害,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造价,节约了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包括缸盖、阀板组件、缸体和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包括阀板冷却流道和缸体冷却流道。
缸盖上设置有缸盖进液口和缸盖出液口,缸盖进液口和缸盖出液口与阀板冷却流道相连通。
冷却液经缸盖进液口依次流经阀板冷却流道、缸体冷却流道,经由缸盖出液口离开空气压缩机。
阀板冷却流道与缸盖进液口之间,以及阀板冷却流道与缸盖出液口之间均设置有隔离件。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隔离件设置在阀板冷却流道上。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阀板冷却流道包括阀板进液口和阀板出液口,阀板进液口与缸盖进液口连通,阀板出液口与缸盖出液口连通。
阀板进液口和阀板出液口上均设置有沉台。
隔离件设置在沉台的周缘上。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隔离件设置在缸盖上。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缸盖进液口处和缸盖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沉台。
隔离件设置在沉台的周缘上。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沉台的深度范围为0.5-1.5mm,沉台的宽度范围为1.5-2.5mm。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隔离件为隔离圈,隔离圈包括隔离圈内径和隔离圈外径,隔离圈内径与隔离圈外径的差值等于沉台的宽度的两倍。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隔离圈的厚度与沉台的深度相等。
在上述的空气压缩机中,可选的是,阀板组件包括第一阀板、第二阀板和中间阀板组,第一阀板靠近缸盖设置,第二阀板靠近缸体设置。
第一阀板上设置有第一阀板流道,第二阀板上设置有第二阀板流道,第一阀板流道分别与缸盖进液口和缸盖出液口连通,第二阀板流道与缸体冷却流道连通。
中间阀板组设置在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之间,中间阀板组中设置有第三阀板流道,第三阀板流道分别与第一阀板流道和第二阀板流道连通。
第一阀板流道,第二阀板流道,第三阀板流道共同组成阀板冷却流道。
中间阀板组包括多个中间阀板,多个中间阀板沿缸盖至缸体的方向层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通过在阀板冷却流道和缸盖进液口之间以及缸盖出液口之间设置隔离件,在缸盖与阀板组件结合处产生的气泡可直接炸裂在隔离件上,避免了气泡炸裂时对阀板组件或缸盖造成较大的影响,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制造成本。通过设置沉台,并将隔离件设置在沉台的外周缘,保证隔离件的添加不会对空气压缩机内的冷却液循环流道造成改变,保证了冷却液循环的效率。此外,当隔离件无法满足防气蚀需求时可及时进行更换,而无需重新加工制造,便于空气压缩机的后期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和发动机出液管路和上述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出液口与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连通,发动机的出液口与发动机出液管路连通。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低于发动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空气压缩机,并在空气压缩机上的阀板冷却流道和缸盖进液口之间以及缸盖出液口之间设置隔离件,在缸盖与阀板组件结合处产生的气泡可直接炸裂在隔离件上,避免了气泡炸裂时对阀板组件或缸盖造成较大的影响,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低于发动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避免了冷却液流出空气压缩机时会出现回流等现象,保证车辆的正常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缸盖和阀板组件的轴测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Ⅰ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Ⅱ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隔离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缸盖;
110-缸盖进液口;
120-缸盖出液口;
200-阀板组件;
201-进水口;
202-出水口;
210-第一阀板;
211-阀板进液口;
212-阀板出液口;
213-沉台;
214-进气口;
215-出气口;
216-卸荷阀口;
220-第二阀板;
230-中间阀板组;
231-中间阀板;
300-缸体;
310-缸体冷却流道;
400-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阶段,空气压缩机中的而冷却系统多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空气压缩机包括缸盖,阀板组件,和缸体等结构,水冷降温系统中的冷却液经缸盖上的进水口进入,依次流经空气压缩机中的阀板组件和缸体,再由缸体从阀板组件和缸盖流到出水口。图1是相关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相关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俯视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由于冷却水在流经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时压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易产生气泡,气泡在此处炸开,对阀板和缸盖产生频率很高、瞬时压力很大的冲击,产生气蚀,损害空气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空气压缩机的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在阀板与缸盖接触的一面添加防腐蚀涂层的方法,以减小气蚀对空气压缩机的危害。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对气蚀危害的降低程度有限,且这种防气蚀的涂层材料成本昂贵,增加了空气压缩机和车辆的整体造价。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和车辆,通过在空气压缩机通过在阀板冷却流道和缸盖进液口之间以及缸盖出液口之间设置隔离件,在缸盖与阀板组件结合处产生的气泡可直接炸裂在隔离件上,避免了气泡炸裂时对阀板组件或缸盖造成较大的影响,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制造成本。通过设置沉台,并将隔离件设置在沉台的外周缘,保证隔离件的添加不会对空气压缩机内的冷却液循环流道造成改变,保证了冷却液循环的效率。此外,当隔离件无法满足防气蚀需求时可及时进行更换,而无需重新加工制造,便于空气压缩机的后期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含上述空气压缩机,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低于发动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避免了冷却液流出空气压缩机时会出现回流等现象,保证车辆的正常应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缸盖和阀板组件的轴测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Ⅰ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Ⅱ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俯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的侧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隔离件的俯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隔离件的侧视图。
参照图3-1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包括缸盖100、阀板组件200、缸体300和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包括阀板冷却流道和缸体冷却流道310。缸盖100上设置有缸盖进液口110和缸盖出液口120,缸盖进液口110和缸盖出液口120与阀板冷却流道相连通。冷却液经缸盖进液口110依次流经阀板冷却流道、缸体冷却流道310,经由缸盖出液口130离开空气压缩机。阀板冷却流道与缸盖进液口110之间,以及阀板冷却流道与缸盖出液口120之间均设置有隔离件400。
其中,缸盖进液口110为位于缸盖上的,将冷却液输入至阀板冷却流道,并且与阀板冷却流道接触的开口;缸盖出液口120为位于缸盖上的,接收阀板冷却流道流出的冷却液,并且与阀板冷却流道接触的开口。
阀板冷却流道设置在阀板组件200上,包括进液阀板冷却力道和出液阀板冷却流道,缸体冷却流道310设置在缸体上,通过这样的设置,经由缸盖进液口110进入的冷却液依次流经进液阀板冷却流道,缸体冷却流道,出液阀板冷却流道,最后经缸盖出液口120离开空气压缩机,从而依次实现对阀板组件200和缸体300的冷却,进而实现空气压缩机的冷却。为了冷却液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应设置阀板冷却流道的流道的面积和缸体冷却流道310的冷却液流通面积在满足空气压缩机应用的情况下足够大。
参照图5-7所示,通过在阀板冷却流道和缸盖进液口110之间以及缸盖出液口120之间设置隔离件400,在缸盖100与阀板组件200结合处产生的气泡可直接炸裂在隔离件400上,隔离件400起到了吸收冲击力,并降低气泡炸裂的概率的作用,避免了气泡炸裂时直接阀板组件200或缸盖100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制造成本。
继续参照图5-7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隔离件400设置在阀板冷却流道上。进一步地,阀板冷却流道包括阀板进液口211和阀板出液口212,阀板进液口211与缸盖进液口110连通,阀板出液口212与缸盖出液口120连通。阀板进液口211和阀板出液口212上均设置有沉台213。隔离件400设置在沉台213的周缘上。通过设置沉台213,隔离件400安装在阀板冷却流道时,不影响阀板进液口211与阀板出液口212的孔径的大小,避免因隔离件400的引入而影响冷却液在阀板冷却流道中的流通速率,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只需对阀板组件200中靠近缸盖100的一侧的阀板冲压加工时的模具稍作改动,即可完成沉台213的设置,加工制造简单便捷。
在具体实施应用中,阀板组件200多为灰铸铁材质制成,灰铸铁具有较低的耐气蚀性,因此在阀板组件200的阀板进液口211和阀板出液口212设置隔离件400能够阻止气蚀对灰铸铁的阀板组件200的危害,提高阀板组件200的应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隔离件400设置在缸盖100上。进一步地,缸盖进液口110处和缸盖出液口120处均设置有沉台213。隔离件400设置在沉台213的周缘上。在具体实施中,缸盖100多为铝制材料制成,铝制材料的硬度较低,通过在铝制的缸盖100的缸盖进液口110和缸盖出液口120处设置隔离件,能够提高隔离件400的布置效率。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中也可以将沉台设置在缸盖100和阀板冷却流道上,即,在阀板进液口211和缸盖进液口110上均设置沉台213,在阀板出液口212和缸盖出液口120上均设置沉台213,隔离件400设置在沉台213的周缘上。
作为优选,为了将隔离件400的紧密连接在沉台213的周缘上,可设置辅助工装设备实现隔离件400与沉台213的紧密连接,控制缸盖100与阀板组件200之间的装配精度,控制缸盖100、阀板组件200已经空气压缩机中的垫片之间的重合度,完成空气压缩机的有效装配。
参照图8-1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沉台213的深度H1的范围为0.5-1.5mm,沉台213的宽度W1的范围为1.5-2.5mm。进一步地,隔离件400为隔离圈,隔离圈包括隔离圈内径L1和隔离圈外径L2,隔离圈内径L1与隔离圈外径L2的差值等于沉台的宽度W1的两倍。进一步地,隔离圈的厚度H2与沉台213的深度H1相等。
其中,设置隔离件400为隔离圈时,隔离圈的材质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乙丙橡胶、氟化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为石墨,聚四氟乙烯等材质。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减缓隔离件400表面的硬度,减小气泡炸裂的概率,从而减小气蚀发生的概率;此外,部分气泡炸裂时会对隔离圈产生冲击,损坏隔离圈的强度和密封性,当隔离圈的损坏过大并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时,可直接对隔离圈进行拆卸并更换,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维修成本。
设置沉台213的深度H1的范围为0.5-1.5mm,沉台213的宽度W1的范围为1.5-2.5mm,可以保证沉台213的设置能够满足隔离件400的装配需求,且不会影响阀板组件200和缸盖100的机械强度。当沉台213的深度H1小于0.5mm,或者沉台213的宽度小于1.5mm时,沉台213的深度过低、宽度过小,与之配合的隔离件400的尺寸偏小,对气泡的冲击力吸收有限,无法充分满足降低气蚀的需求。当沉台212的深度大于1.5mm,或者沉台213的宽度大于2.5mm时,沉台的深度过大、宽度过大,这就意味着阀板进液口211和阀板出液口212,或缸盖进液口110和缸盖出液口120上的开口过大,影响阀板组件200和缸盖100的强度,从而影响空气压缩机的性能。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沉台213的深度H1设置在1mm,沉台213的宽度W1为2mm,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沉台的深度和宽度尺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参照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阀板组件200包括第一阀板210、第二阀板220和中间阀板组230,第一阀板210靠近缸盖100设置,第二阀板220靠近缸体300设置。第一阀板210上设置有第一阀板流道,第二阀板220上设置有第二阀板流道,第一阀板流道分别与缸盖进液口110和缸盖出液口120连通,第二阀板流道与缸体冷却流道310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冷却液能够实现对阀板组件200的有效冷却,并保证冷却液能够在空气压缩机的内部进行循环。
中间阀板组230设置在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之间,中间阀板组230上设置有第三阀板流道,第三阀板流道分别与第一阀板流道和第二阀板流道连通。第一阀板流道,第二阀板流道,第三阀板流道共同组成阀板冷却流道。中间阀板组230包括多个中间阀板231,多个中间阀板231沿缸盖至缸体的方向层叠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阀板冷却流道的长度,从而提高冷却液在阀板组件200内的流动时间,从而提高冷却液对空气压缩机的冷却效率。其中,中间阀板组230和第一阀板210以及第二阀板220应分别设置紧密连接,以保证冷却液在阀板组件200内的流通密封性。
其中,第一阀板流道、第二阀板流道、第三阀板流道分别在第一阀板210、第二阀板220和中间阀板组230相对设置,也可以分别设置,只要保证第一阀板流道的出口与第三阀板流道的入口相对,并且第三阀板流道的出口与第二阀板流道的入口相对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沿缸盖100到缸体300方向上的厚度范围3-4mm,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的强度,并且保证空气压缩机内进气口214、出气口215以及卸荷阀口216均能正常的工作。作为优选,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的厚度均为3.5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液为水,水具有比热容大的优点,吸收或释放相同的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速率较慢,从而有利于吸收空气压缩机中更多的热量。或者,冷却液也可以设置在盐水溶液,润滑油等其他用于空气压缩机冷却的液体,可在具体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和发动机出液管路和上述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出液口与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连通,发动机的出液口与发动机出液管路连通。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低于发动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通过安装设置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并在空气压缩机的阀板冷却流道和缸盖进液口110之间以及缸盖出液口120之间设置隔离件400,在缸盖100与阀板组件200结合处产生的气泡可直接炸裂在隔离件400上,避免了气泡炸裂时对阀板组件200或缸盖100造成较大的影响,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防气蚀空气压缩机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并减少了车辆的加工成本。通过设置沉台213,并将隔离件400设置在沉台213的外周缘,保证隔离件400的添加不会对空气压缩机内的冷却液循环流道造成改变,保证了冷却液循环的效率。此外,当隔离件400无法满足防气蚀需求时可及时进行更换,而无需重新加工制造,便于空气压缩机的后期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通过设置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低于发动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避免了冷却液流出空气压缩机时会出现回流等现象,保证车辆的正常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阀板组件、缸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阀板冷却流道和缸体冷却流道;
所述缸盖上设置有缸盖进液口和缸盖出液口,所述缸盖进液口和所述缸盖出液口与所述阀板冷却流道相连通;
冷却液经所述缸盖进液口依次流经所述阀板冷却流道、所述缸体冷却流道,经由所述缸盖出液口离开所述空气压缩机;
所述阀板冷却流道与所述缸盖进液口之间,以及所述阀板冷却流道与所述缸盖出液口之间均设置有隔离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阀板冷却流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冷却流道包括阀板进液口和阀板出液口,所述阀板进液口与所述缸盖进液口连通,所述阀板出液口与所述缸盖出液口连通;
所述阀板进液口和所述阀板出液口上均设置有沉台;
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沉台的周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缸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进液口处和所述缸盖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沉台;
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沉台的周缘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的深度范围为0.5-1.5mm,和/或,所述沉台的宽度范围为1.5-2.5mm。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隔离圈,所述隔离圈包括隔离圈内径和隔离圈外径,所述隔离圈内径与所述隔离圈外径的差值等于所述沉台的宽度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圈的厚度与所述沉台的深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件包括第一阀板、第二阀板和中间阀板组,所述第一阀板靠近所述缸盖设置,所述第二阀板靠近所述缸体设置;
所述第一阀板上设置有第一阀板流道,所述第二阀板上设置有第二阀板流道,所述第一阀板流道分别与所述缸盖进液口和所述缸盖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板流道与所述缸体冷却流道连通;
所述中间阀板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之间,所述中间阀板组中设置有第三阀板流道,所述第三阀板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阀板流道和所述第二阀板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阀板流道,所述第二阀板流道,所述第三阀板流道共同组成所述阀板冷却流道;
所述中间阀板组包括多个中间阀板,多个所述中间阀板沿所述缸盖至所述缸体的方向层叠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种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发动机,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和发动机出液管路;
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液口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出液口与所述发动机出液管路连通;
所述空气压缩机出液管路在所述车辆中的位置低于所述发动机出液管路在车辆中的位置。
CN202120038606.XU 2021-01-07 2021-01-07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Active CN215292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8606.XU CN215292816U (zh) 2021-01-07 2021-01-07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8606.XU CN215292816U (zh) 2021-01-07 2021-01-07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2816U true CN21529281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9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38606.XU Active CN215292816U (zh) 2021-01-07 2021-01-07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2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086505A (en) Cylinder construc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02149058U (zh) 液下清水泵用节流循环结构
CN215292816U (zh)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KR20020047267A (ko) 개량된 열교환기
CN20320163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柱塞式活塞冷却装置
CN209195539U (zh) 一种板翅、铜管片/铜管带装配式组合散热器结构
CN204712857U (zh) 冷却液容器
CN202370891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泵
CN209743050U (zh) 气缸套、发动机及车辆
CN209604212U (zh) 一种压缩机气缸外壳
CN204921083U (zh) 一种船用柴油发动机铸铝油底壳
CN102352799A (zh) 具有敞开式水套的发动机缸体
CN110945243B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往复活塞式机器
CN105317518A (zh) 水冷式引擎的汽缸头水道散热结构
CN212690128U (zh) 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
CN110816256A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外置式换热系统
KR102335493B1 (ko) 실린더 헤드용 워터자켓
CN211598842U (zh) 能防止穴蚀的气缸套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206636748U (zh) 一种压缩机机壳
CN110552754B (zh) 一种降阻力结构机油冷却器组件
CN218997864U (zh) 一种水冷电机壳体
CN217300834U (zh) 一种隔膜压缩机缸盖冷却结构
CN21357433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
CN214892130U (zh) 超大深度振冲器用高效冷却机构
CN209483498U (zh) 气缸盖垫片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