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1922U -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1922U
CN215291922U CN202121028572.2U CN202121028572U CN215291922U CN 215291922 U CN215291922 U CN 215291922U CN 202121028572 U CN202121028572 U CN 202121028572U CN 215291922 U CN215291922 U CN 215291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mechanism
pin
clutch
output
oper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85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树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85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1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1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1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该锁芯驱动结构包括操作件、输出机构、输入机构及设置于上述三者之间的离合机构,输入机构包括套装于输出机构外的连接部,连接部与输出机构之间通过离合机构可离合地传动连接,操作件与输出机构之间设有使操作件仅能相对于输出机构转过非零的第一预设角度的止转限位结构,离合机构在操作件相对于输出机构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断开连接部与输出机构,第二预设角度不大于第一预设角度;上述结构能够将手动机构与电动结构进行离合,避免反向拖动电机,从而避免手动开关锁时由于拖动电机造成扭力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锁已逐渐替代传统手动锁,智能锁在开锁方式上更为多样、方便,目前智能锁一般有手动及电动两种开锁方式,电动开锁方式由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芯转动,手动直接通过转动旋钮带动锁芯转动,在手动开锁时,往往会反向拖动电机,导致扭力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芯驱动结构,以避免手动开锁时反向拖动电机造成的扭力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锁芯驱动结构的锁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芯驱动结构,包括操作件、输出机构、输入机构以及设置于上述三者之间的离合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输出机构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可离合地传动连接,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操作件仅能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非零的第一预设角度的止转限位结构,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且所述离合机构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断开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出机构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止转限位结构包括止转限位件以及止转配合件,所述止转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这两者中的一者,所述止转配合件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这两者中的另一者,所述止转配合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止转限位件两侧的止转配合面,所述操作件处于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时,所述止转限位件两侧的止转配合面与对应侧的所述止转配合件的止转配合面之间的间隙至少使所述操作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和/或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操作件及所述离合机构复位的复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销以及销槽,所述离合销可以往复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销槽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离合销在所述操作件推动下所述销槽脱离或者所述离合销在所述复位机构作用下与所述销槽脱离。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销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拨杆,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销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两个关于所述拨杆对称设置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动时与所述拨杆配合以推动所述离合销向远离所述销槽的方向移动,所述复位机构至少设置于所述离合销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拨杆与两个所述导向面能够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同时接触配合,用于对所述操作件进行限位使所述操作件保持在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设置有顶销结构,所述顶销结构包括突出部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突出部两侧的凹陷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突出部用于顶推所述离合销伸出与所述销槽配合,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离合销在所述复位机构作用下滑入所述凹陷部以退出所述销槽。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销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操作件进行限位使所述操作件保持在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销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件以及所述离合销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离合销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离合销沿所述输出机构的周向均布,所述销槽设置有多个且所述销槽的数量为所述离合销数量的正整数倍,各所述销槽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均布。
优选地,所述离合销与所述销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输入机构包括电机总成以及与所述电机总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作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出机构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锁具状态检测组件,所述锁具状态检测组件包括驱动部以及检测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检测部与所述驱动部适配。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检测部包括编码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齿轮与所述输出机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与所述编码器连接。
一种锁具,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锁芯驱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芯驱动结构,该锁芯驱动结构包括操作件、输出机构、输入机构以及设置于上述三者之间的离合机构,输入机构用于接受用户指令自动驱动锁芯驱动结构动作开锁或闭锁,输出机构用于与锁芯机构传动连接或者输出机构为锁芯机构的一部分,输入机构包括套装于输出机构外的连接部,连接部与输出机构之间通过离合机构可离合地传动连接,操作件与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操作件仅能相对于输出机构转过非零的第一预设角度的止转限位结构,操作件与离合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且离合机构在操作件相对于输出机构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断开连接部与输出机构的传动连接,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
在应用时,初始状态下,即操作件不受外力作用状态,输出机构与输入机构之间通过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输入机构通过连接部带动输出机构转动实现开关锁,与此同时,与离合机构传动连接的操作件也随输出机构转动;当手动开关锁时,用户转动操作件,当操作件相对于输出机构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操作件驱动离合机构断开输入机构连接部与输出机构的连接,随后继续转动操作件,当操作件相对于输出机构转过第一预设角度,止转限位结构对操作件以及输出机构进行限位,操作件带动输出机构转动实现开关锁;由此可见,上述锁芯驱动结构在手动开关锁时能够断开输出机构与输入机构之间的连接,避免通过输入机构反向拖动电机,从而避免手动开关锁时由于拖动电机造成的扭力大的问题,并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该锁具包括上述锁芯驱动结构,由于锁芯驱动结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则采用该锁芯驱动结构的锁具理应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在操作件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的离合机构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的离合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4中:
1为操作件;2为输出机构;3为连接齿轮;4为第二输入齿轮;5为第一输入齿轮;6为电机总成;7为驱动齿轮;8为第一输出齿轮;9为第二输出齿轮;10为编码器;11为控制板;12为止转限位件;13为止转配合件的止转配合面;14为离合销;15为销槽;16为导向面;17为拨杆;18为扭簧;19为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锁芯驱动结构,该锁芯驱动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避免手动开锁时反向拖动电机造成的扭力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锁芯驱动结构的锁具。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在操作件处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的离合机构处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芯驱动结构,该锁芯驱动结构包括操作件1、输出机构2、输入机构以及设置于上述三者之间的离合机构。
其中,操作件1用于为用户提供抓握部位以便于用户手动操作该锁芯驱动结构,操作件1包括但不限于旋钮、把手,按键等;输入机构用于接受用户指令自动驱动锁芯驱动结构动作开锁或闭锁,输出机构2用于与锁芯机构传动连接或者输出机构2为锁芯机构的一部分,输入机构包括套装于输出机构2外的连接部,连接部与输出机构2之间通过离合机构可离合地传动连接,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操作件1仅能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非零的第一预设角度的止转限位结构,操作件1与离合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且离合机构在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断开连接部与输出机构2的传动连接,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
在应用时,初始状态下,即操作件1不受外力作用状态,输出机构2与输入机构之间通过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输入机构通过连接部带动输出机构2转动实现开关锁,与此同时,与离合机构传动连接的操作件1也随输出机构2转动;当手动开关锁时,用户转动操作件1,当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操作件1驱动离合机构断开输入机构连接部与输出机构2的连接,随后继续转动操作件1,当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一预设角度,止转限位结构对操作件1以及输出机构2进行限位,操作件1带动输出机构2转动实现开关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驱动结构在手动开关锁时能够断开输出机构2与输入机构之间的连接,避免通过输入机构反向拖动电机,从而避免手动开关锁时由于拖动电机造成的扭力大的问题,并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作为优选地,上述止转限位结构包括止转限位件12以及止转配合件,止转限位件12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这两者中的一者,止转配合件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这两者中的另一者,止转配合件具有分别位于止转限位件12两侧的止转配合面13,止转配合件可以为槽状结构,也可以由两个凸起构成,操作件1处于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时,止转限位件12两侧的止转配合面与对应侧的止转配合件的止转配合面13之间的间隙至少使操作件1能够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二预设角度,即不论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正转还是反转,止转限位件12两侧与止转配合件之间的间隙都需要保证操作件1能够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二预设角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止转限位件12设置于操作件1,止转配合件设置于输出机构2。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操作件1驱动离合机构使输入机构与输出机构2断开连接后,操作件1以及离合机构需要复位才能够使输入机构与输出机构2再次接合,操作件1以及离合机构的复位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设置复位机构以在用户松开操作件后,利用复位机构实现自动复位,同时复位机构还能够在用户手动控制操作件时提供一定的阻尼,以提升操作手感,该复位机构可以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和/或离合机构与输出机构2之间,当复位机构仅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时,利用操作件1带动离合机构复位,当复位机构仅设置于离合机构与输出机构2之间时,利用离合机构带动操作件1复位。
作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离合机构包括离合销14以及销槽15,离合销14可以往复滑动地设置于输出机构2,离合销14可以如图3所示沿输出机构2的径向设置,也可以不沿输出机构2的径向设置,销槽15设置于连接部,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一预设角度时,离合销14在操作件1推动下销槽15脱离(此时需要克服复位机构的作用力)或者离合销14在复位机构作用下与销槽15脱离。
操作件1可通过多种方式驱动上述离合销14,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操作件1与离合销14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拨杆17,操作件1与离合销14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两个关于拨杆17对称设置的导向面16,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离合销14设置有多个,则操作件1与每一个离合销14之间均设置有上述拨杆17以及导向面16,导向面16用于在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动时与拨杆17配合以推动离合销14向远离销槽15的方向移动,复位机构至少设置于离合销14与输出机构2之间,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拨杆17设置于离合销14,两个导向面16设置于操作件1,两个导向面16之间的间距从靠近销槽15的一端开始逐渐增加,两个导向面16将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的转动转变为对离合销14的径向推力,使其向远离销槽15的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将拨杆17设置于操作件1,将两个导向面16设置于离合销14,所不同的是,这样需要使两个导向面16之间的间距从靠近销槽15的一端开始逐渐缩小。
上述两个导向面16可以为平面、曲面(凹弧面或凸弧面)或者平面与曲面的结合。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操作件1不受外力时,拨杆17与两个导向面16能够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同时接触配合,用于对操作件1进行限位使操作件1保持在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两个导向面16相互连接构成限位槽,该限位槽与拨杆17相配合。
为避免拨杆17与导向面16之间出现卡滞的问题,拨杆17用于与导向面16接触的一端为圆滑曲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的扭簧18以及设置于离合销14与输出机构2之间的压缩弹簧,由于两个导向面16与拨杆17之间也形成了限位结构,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扭簧18。
如图4所示,输出机构2上设置有与离合销14配合的滑轨19,离合销14滑动设置于滑轨19中,且离合销14与滑轨19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操作件1克服复位机构的作用将离合销14推出销槽1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复位机构使离合销14退出销槽15,具体地,可在操作件1设置顶销结构,顶销结构包括突出部以及对称设置于突出部两侧的凹陷部,突出部与凹陷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突出部用于顶推离合销14伸出与销槽15配合,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一预设角度时离合销14在复位机构作用下滑入凹陷部以退出销槽15,在该种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弹性件,其中第一弹性件用于设置于离合销14与输出机构2之间,用于将离合销14推离销槽15,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用于使操作件1保持在突出部与离合销14配合的状态,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小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突出部与离合销14能够稳定配合,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设置有与离合销14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对操作件1进行限位使操作件1保持在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该限位槽为浅槽,即当用户转动操作件1时,离合销14能够顺利从限位槽中脱离,并在上述第二弹性件驱动操作件1复位时顺利滑入限位槽中。
当然操作件1与离合销14之间的传动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操作件1与离合销14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件1以及离合销14可转动连接,连杆可以为单连杆结构,也可以为多连杆结构。
在这种连杆传动方式中,复位机构可以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也可以设置于离合销14与输出机构2之间,或者可以同时设置于操作件1与输出机构2之间以及离合销14与输出机构2之间,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复位机构,依靠用户手动复位。
作为优选地,离合销14设置有多个且各离合销14沿输出机构2的周向均布,销槽15设置有多个且销槽15的数量为离合销14数量的正整数倍,各销槽15沿连接部的周向均布。
如图3所示,离合销14设置有两个,两个离合销14沿输出机构2的周向均布,销槽15设置有十个,这样可以保证输出机构2相对于输入机构的连接部转过多个角度后都可以实现再接合。
作为优选地,如图4所示,离合销14与销槽15之间为间隙配合,这样可以使输入机构的连接部与离合销14之间形成一定的转动余量,可以避免用户转动操作件1未达到操作件1相对于输出机构2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即离合销14未退出销槽15时,输出机构2及其上的离合销14也随之出现转动而导致离合销14对输入机构的连接部出现传动。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入机构包括电机总成6以及与电机总成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一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作为连接部与输出机构2配合,具体地,该电机总成6包括电机以及减速齿轮箱,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5、第二输入齿轮4以及作为输出端的连接齿轮3,减速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入齿轮5啮合,第一输入齿轮5与第二输入齿轮4啮合,第二输入齿轮4与连接齿轮3啮合。
作为优选地,锁芯驱动结构还包括锁具状态检测组件,锁具状态检测组件包括驱动部以及检测部,驱动部设置于输出机构2,检测部与驱动部适配,输出机构2通过驱动部带动检测部或触发检测部。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驱动部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组,检测部包括编码器10,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齿轮与输出机构同轴设置,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与编码器连接,在图示实施例中,编码器10通过控制板11设置于电机总成6,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出齿轮8、第二输出齿轮9以及作为输入端的驱动齿轮7,驱动齿轮7与第一输出齿轮8啮合,第一输出齿轮8与第二输出齿轮9啮合,第二输出齿轮9作为输出端齿轮与编码器10连接,当输出机构2转动时,驱动齿轮7同步转动,并经过第一输出齿轮8、第二输出齿轮9传递至编码器10,编码器10对产生的角位移进行测量,从而判断此时锁芯状态。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部以及检测部并不局限于图示实施例,检测部还可以为微动开关、磁控开关、接近开关等等,驱动部可以为杠杆、滚轮、凸轮、连杆、齿轮组等,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驱动部,比如若检测部为磁控开关,可以将磁控开关的永磁体直接设置于输出机构2,将磁控开关的主体设置于控制板11,若检测部为微动开关,则驱动部可以为设置于输出机构2的凸轮、摆动杆,当输出机构2转过预设角度时,凸轮或者摆动杆触发微动开关,若采用其他结构的检测部,驱动部也可以做相应的适配调整,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该锁具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由于锁芯驱动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锁芯驱动结构的锁具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件、输出机构、输入机构以及设置于上述三者之间的离合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输出机构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离合机构可离合地传动连接,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操作件仅能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非零的第一预设角度的止转限位结构,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且所述离合机构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第二预设角度时断开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出机构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限位结构包括止转限位件以及止转配合件,所述止转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这两者中的一者,所述止转配合件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这两者中的另一者,所述止转配合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止转限位件两侧的止转配合面,所述操作件处于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时,所述止转限位件两侧的止转配合面与对应侧的所述止转配合件的止转配合面之间的间隙至少使所述操作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和/或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操作件及所述离合机构复位的复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销以及销槽,所述离合销可以往复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销槽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离合销在所述操作件推动下所述销槽脱离或者所述离合销在所述复位机构作用下与所述销槽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销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拨杆,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销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两个关于所述拨杆对称设置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动时与所述拨杆配合以推动所述离合销向远离所述销槽的方向移动,所述复位机构至少设置于所述离合销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与两个所述导向面能够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同时接触配合,用于对所述操作件进行限位使所述操作件保持在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设置有顶销结构,所述顶销结构包括突出部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突出部两侧的凹陷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突出部用于顶推所述离合销伸出与所述销槽配合,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机构转过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离合销在所述复位机构作用下滑入所述凹陷部以退出所述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销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操作件进行限位使所述操作件保持在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离合销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件以及所述离合销可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销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离合销沿所述输出机构的周向均布,所述销槽设置有多个且所述销槽的数量为所述离合销数量的正整数倍,各所述销槽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均布。
11.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销与所述销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2及4-9任意一项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电机总成以及与所述电机总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作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出机构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具状态检测组件,所述锁具状态检测组件包括驱动部以及检测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检测部与所述驱动部适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芯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检测部包括编码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齿轮与所述输出机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与所述编码器连接。
15.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锁芯驱动结构。
CN202121028572.2U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Active CN215291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8572.2U CN215291922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8572.2U CN215291922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1922U true CN215291922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4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8572.2U Active CN215291922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19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283A (zh) * 2021-12-29 2022-04-29 启北公司 用于智能门锁的传动离合机构及智能门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283A (zh) * 2021-12-29 2022-04-29 启北公司 用于智能门锁的传动离合机构及智能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2687B1 (en) Power-closing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US20070267269A1 (en) Electro-mechanical clutch
CN215291922U (zh) 一种锁具及其锁芯驱动结构
US11555337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CN214291113U (zh) 套丝机
EP3176067A1 (en) Overrunning transmission device convenient for switching
CN203617603U (zh) 开关柜抽屉单元推进机构
CN115324430B (zh) 微波炉的联锁装置和微波炉
CN211287087U (zh)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CN110616967A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111128616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0918594U (zh) 一种单车及车锁
US4916276A (en) Push lock mechanism
CN211287088U (zh) 一种门锁及其锁芯机械解锁机构
CN212271839U (zh) 解锁钥匙
CN108868357B (zh) 一种电动控制的锁具
US6006422A (en) Connector mechanical assist system
JP5147756B2 (ja) 操作装置施錠システム
CN110816561A (zh) 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司机控制器
CN220621432U (zh) 一种防卡死的全自动锁体
CN112647775B (zh) 一种门锁及其锁芯机械解锁机构
CN217538214U (zh) 接口锁
CN204238655U (zh) 能够对门扇实施多种锁闭状态的锁具及应用的多点锁系统
KR20040079076A (ko) 밸브 액츄에이터의 디클러칭 시스템
CN112647774B (zh)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