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9340U -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9340U
CN215289340U CN202120005308.0U CN202120005308U CN215289340U CN 215289340 U CN215289340 U CN 215289340U CN 202120005308 U CN202120005308 U CN 202120005308U CN 215289340 U CN215289340 U CN 215289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tooth
cover
mounting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53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类成山
孙云朋
朱凯
杨帅
徐程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Front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Front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Front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053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9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9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9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旋钮在旋转时档位感较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旋钮总成包括旋钮盖、旋钮齿组件、固定安装件、旋钮内体、编码开关以及线路板,旋钮齿组件的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彼此啮合,上旋钮齿构件与旋钮盖无相对转动相连,下旋钮齿构件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安装件上的安装孔内,旋钮内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安装孔并与旋钮盖相连,编码开关固定设置于线路板,其轴与旋钮内体传动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与下旋钮齿构件,使得在转动旋钮盖时具有明显的挡位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洗衣机的控制面板上,通常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显示窗口,通过控制按钮启动、暂停、设定洗涤参数等操作,显示窗口显示洗衣机的设定状态、工作状态等信息。为简化操作程序,目前洗衣机大多采用编码器,编码器通过信号线与洗衣机的主电脑控制板连接,通过旋转编码器进行各种洗涤模式的选择,通过信号线将信号传递给主电脑控制板,进而控制洗衣机的全部洗涤程序。通常编码器与旋钮固定连接,两者一起旋转,用户通过转动旋钮而转动编码器,进而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洗涤模式。
不过,目前的旋钮在旋转过程中档位感较差,用户在旋转旋钮时不能明显感觉到档位之间的切换,容易发生选错档位等情况,使用体验较差。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旋钮在旋转时档位感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钮总成,所述旋钮总成包括:旋钮盖;旋钮齿组件,包括沿所述旋钮盖的轴向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与所述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下旋钮齿构件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旋钮内体,所述旋钮内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旋钮盖相连,组装好时,所述下旋钮齿构件套设于所述旋钮内体的外侧;编码开关,所述编码开关的轴与所述旋钮内体传动相连;线路板,所述编码开关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基体以及沿所述第一基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一啮合齿,所述下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基体以及沿所述第二基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彼此啮合。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盖包括旋钮盖本体,所述旋钮盖本体的内侧朝向所述上旋钮齿构件延伸有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一基体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与所述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沿所述环形筋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条形筋,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一基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条形槽。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筋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对接结构,所述旋钮内体的筒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四对接结构,所述第三对接结构与所述第四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旋钮内体与所述旋钮盖相连。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一侧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环形安装板,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内壁设置有凸台和第五对接结构,所述下旋钮齿构件设置有第六对接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旋钮盖扣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基体部分抵接于所述凸台且所述第五对接结构与所述第六对接结构配合连接。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二环形安装板,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与所述凸台围设形成第二安装位,所述旋钮内体远离所述旋钮盖的端部沿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内体朝向远离所述编码开关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插孔,所述编码开关的轴插设至所述插孔。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向外延伸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的端部外缘围设形成第三安装位,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位。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总成还包括旋钮托盘,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七对接结构,所述旋钮托盘通过所述第七对接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卡爪,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卡爪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编码开关的一侧相抵。
在上述旋钮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总成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沿所述旋钮盖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旋钮盖与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之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旋钮总成包括旋钮盖、旋钮齿组件、固定安装件、旋钮内体、编码开关以及线路板,其中,旋钮齿组件包括沿旋钮盖的轴向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上旋钮齿构件与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在转动旋钮盖时,上旋钮齿构件随着旋钮盖一起转动,二者之间无相对转动。固定安装件上设置有安装孔,下旋钮齿构件以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安装孔内,这样一来,在转动旋钮盖时,上旋钮齿构件随着旋钮盖一起转动,下旋钮齿构件固定不动,通过上旋钮齿构件相对于下旋钮齿构件的转动以及二者的彼此啮合,产生顿挫感,使得用户在旋转旋钮盖时能够具有明显的档位感。旋钮内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安装孔并与旋钮盖相连,在组装好时,下旋钮齿构件套设于旋钮内体的外侧,旋钮内体与下旋钮齿构件彼此之间互不干涉。编码开关固定设置于线路板,线路板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件,编码开关的轴与旋钮内体传动相连。这样在转动旋钮盖时,就能够带动旋钮内体转动,旋钮内体再带动编码开关的轴转动,从而也就能够实现不同档位的调整。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旋钮盖转动时,带动上旋钮齿构件转动,上旋钮齿构件与下旋钮齿构件彼此啮合能够产生明显的档位感,同时带动旋钮内体转动,旋转内体带动编码开关的轴转动,从而实现档位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上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基体以及沿第一基体的轴向设置于第一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一啮合齿,下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基体以及沿第二基体的轴向设置于第二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二啮合齿,第一啮合齿与第二啮合齿彼此啮合,从而实现了上旋钮齿构件与下旋钮齿构件的彼此啮合。
进一步地,旋钮盖包括旋钮盖本体,旋钮盖本体的内侧朝向上旋钮齿构件延伸有环形筋,该环形筋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第一基体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也就实现了上旋钮齿构件与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的连接。优选地,第一对接结构为沿环形筋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条形筋,第二对接结构为沿第一基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条形槽,条形筋与条形槽彼此配合。
进一步地,环形筋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对接结构,旋钮内体的筒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四对接结构,第三对接结构与第四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了旋钮内体与旋钮盖的彼此相连,从而在转动旋钮盖时,就能够带动旋钮内体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固定安装件的第一侧沿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环形安装板,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内壁设置有凸台和第五对接结构,下旋钮齿构件设置有第六对接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旋钮盖扣设于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外侧,第二基体部分抵接于凸台,并且第五对接结构与第六对接结构配合连接,从而也就将下旋钮齿构件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了固定安装件上。
进一步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沿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二环形安装板,该第二环形安装板与凸台围设形成第二安装位,旋钮内体远离旋钮盖的端部沿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伸出端,该第一伸出端设置于第二安装位。而旋钮盖扣设于固定安装件的第一环形安装板,旋钮内体与旋钮盖固定相接,从而也就实现了将旋钮内件安装于固定安装件。
进一步地,旋钮内体朝向远离编码开关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插孔,编码开关的轴插设至插孔,从而实现了编码开关的轴与旋钮内体的传动相连。
进一步地,固定安装板的第二侧向外延伸有第三安装板,该第三安装板位于第二环形安装板的外侧,线路板设置在由第三安装板与第二环形安装板的端部外缘围设形成的第三安装位,从而实现了线路板的安装。
进一步地,旋钮总成还包括旋钮托盘,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七对接结构,旋钮托盘通过该第七对接结构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件,从而也就将旋钮托盘固定设置在了固定安装件上。优选地,旋钮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卡爪,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弹性卡爪与线路板远离编码开关的一侧相抵,一方面,能够确保线路板的固定安装,另一方面,能够缓冲按压时的外力,延长线路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旋钮总成还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沿旋钮盖的轴向设置于旋钮盖与上旋钮齿构件之间,这样在将旋钮盖旋转至某一档位时,施加外力按压旋钮盖,弹性构件被压缩,旋钮盖推动旋钮内件沿外力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编码开关的轴沿外力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编码开关上的触点与线路板上对应的触点相接,而线路板上不同的触点对应不同的档位,这样也就实现了档位的转换。在档位转换完毕后,撤销外力,弹性构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弹,旋钮盖恢复至原位。这样,通过弹性构件的设置,弹性构件的弹力能够提供较大的回弹力,在按压时需要足够的按压力,用户在按压时具有明显的按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设置有前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旋钮总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前述的旋钮总成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方案1、一种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总成包括:
旋钮盖;
旋钮齿组件,包括沿所述旋钮盖的轴向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与所述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
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下旋钮齿构件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旋钮内体,所述旋钮内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旋钮盖相连,组装好时,所述下旋钮齿构件套设于所述旋钮内体的外侧;
编码开关,所述编码开关的轴与所述旋钮内体传动相连;
线路板,所述编码开关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基体以及沿所述第一基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一啮合齿,所述下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基体以及沿所述第二基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彼此啮合。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盖包括旋钮盖本体,所述旋钮盖本体的内侧朝向所述上旋钮齿构件延伸有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
所述第一基体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与所述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沿所述环形筋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条形筋,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一基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条形槽。
方案5、根据方案3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筋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对接结构,所述旋钮内体的筒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四对接结构,所述第三对接结构与所述第四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旋钮内体与所述旋钮盖相连。
方案6、根据方案2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一侧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环形安装板,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内壁设置有凸台和第五对接结构,所述下旋钮齿构件设置有第六对接结构,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旋钮盖扣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基体部分抵接于所述凸台且所述第五对接结构与所述第六对接结构配合连接。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二环形安装板,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与所述凸台围设形成第二安装位,
所述旋钮内体远离所述旋钮盖的端部沿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方案8、根据方案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内体朝向远离所述编码开关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插孔,所述编码开关的轴插设至所述插孔。
方案9、根据方案7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向外延伸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的端部外缘围设形成第三安装位,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位。
方案10、根据方案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总成还包括旋钮托盘,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七对接结构,所述旋钮托盘通过所述第七对接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卡爪,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卡爪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编码开关的一侧相抵。
方案12、根据方案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总成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沿所述旋钮盖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旋钮盖与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盖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上旋钮齿构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下旋钮齿构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内件的结构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内件的结构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内件的结构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固定安装件的结构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固定安装件的结构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编码开关和线路板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托盘的结构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托盘的结构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旋钮盖;11、旋钮盖本体;12、环形筋;121、条形筋;122、第一卡扣;2、旋钮齿组件;21、上旋钮齿构件;211、第一基体;2111、弧形筋;212、第一啮合齿;22、下旋钮齿构件;221、第二基体;222、第二啮合齿;2221、条形卡槽;3、固定安装件;31、第一环形安装板;311、凸台;312、条形块;32、第二环形安装板;33、第三安装板;34、连接柱;341、连接孔;342、支撑筋;35、第二卡扣;36、翻边;4、旋钮内体;41、卡置位;42、卡孔;43、第一伸出端;44、插孔;5、编码开关;51、轴;6、线路板;7、旋钮托盘;71、螺钉孔;72、第二伸出端;721、凹槽;73、弹性卡爪;8、缓冲垫;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以洗衣机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于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其他类型的衣物处理设备或者是其他需要用到旋钮总成的设备或者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滚筒洗衣机为例,滚筒洗衣机的面板上通常设置有旋钮,以便在清洗衣物时,通过转动旋钮来选择合适的档位,从而更好地清洗衣物。不过,目前的旋钮在旋转过程中档位感较差,容易导致档位错选等情况的发生。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旋钮总成,该旋钮总成包括旋钮盖和旋钮齿组件,旋钮齿组件包括沿旋钮盖轴向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在旋钮盖转动过程中,通过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的彼此啮合能够产生明显的档位感。
下面参照图1至图15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旋钮总成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结构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爆炸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盖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上旋钮齿构件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下旋钮齿构件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内件的结构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内件的结构图二,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内件的结构图三,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固定安装件的结构图一,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固定安装件的结构图二,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编码开关和线路板的结构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托盘的结构图一,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旋钮托盘的结构图二,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钮总成的结构图二。
如图1至图3所示,旋钮总成包括旋钮盖1、旋钮齿组件2、固定安装件3、旋钮内体4、编码开关5以及线路板6,旋钮盖1大致为向下敞开的圆筒状结构,扣设于固定安装件3。旋钮齿组件2位于旋钮盖1的内侧,包括沿旋钮盖1的轴向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件21和下旋钮齿构件22,上旋钮齿构件21和下旋钮齿构件22均设置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上旋钮齿构件21与旋钮盖1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在转动旋钮盖1时,上旋钮齿构件21随着旋钮盖1一起转动,二者之间无相对转动。固定安装件3大致为矩形结构,其上设置有大致为圆形孔的安装孔,下旋钮齿构件22以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安装孔内,这样一来,在转动旋钮盖1时,上旋钮齿构件21随着旋钮盖1一起转动,下旋钮齿构件22固定不动,通过上旋钮齿构件21与下旋钮齿构件22的彼此啮合,产生顿挫感,使得用户在旋转旋钮盖1时能够具有明显的档位感。
旋钮内体4大致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其至少一部分伸入安装孔并与旋钮盖1相连,在转动旋钮盖1时,就能够带动旋钮内体4转动。在组装好时,下旋钮齿构件22套设于旋钮内体4的外侧,旋钮内体4与下旋钮齿构件22彼此之间互不干涉,这样旋钮内体4随着旋钮盖1转动时就不会带动下旋钮齿构件22。编码开关5固定设置于线路板6,线路板6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件3,编码开关5的轴51与旋钮内体4传动相连,这样旋钮内体4转动时就能够带动编码开关5的轴51转动,从而也就能够实现不同档位的调整。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旋钮盖1转动时,带动上旋钮齿构件21转动,上旋钮齿构件21与下旋钮齿构件22彼此啮合能够产生明显的档位感,同时带动旋钮内体4转动,旋转内体带动编码开关5的轴51转动,从而实现档位调整。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上旋钮齿构件21包括环形的第一基体211以及沿第一基体211的轴向设置于第一基体211的一端(即图2中的下端)外缘的第一啮合齿212,第一啮合齿212设置为沿第一基体211周向分布的、大致为三角形的齿状结构,第一基体211大致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下旋钮齿构件22包括环形的第二基体221以及沿第二基体221的轴向设置于第二基体221的一端(即图2中的上端)外缘的第二啮合齿222,第二啮合齿222设置为沿第二基体221周向分布的、大致为三角形的齿状结构,第二基体221大致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啮合齿212与第二啮合齿222彼此啮合,从而也就实现了上旋钮齿构件21与下旋钮齿构件22的彼此啮合,在转动旋钮盖1时,上旋钮齿构件21随着旋钮盖1转动,下旋钮齿构件22固定不动,这样第一啮合齿212沿周向与第二啮合齿222的彼此交错啮合,从而形成明显的档位感。显然,第一啮合齿212和/或第二啮合齿222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或者是波浪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通过第一啮合齿212和第二啮合齿222的啮合形成明显的档位感即可。
显然,还可以是第一啮合齿212沿第一基体211的外壁的周向设置、第二啮合齿222沿第二基体221的内壁的周向设置,第一啮合齿212与第二啮合齿222沿第一基体211和第二基体221的周向彼此啮合。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啮合齿212与第二啮合齿222在第一基体211与第二基体221上的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实现上旋钮齿构件21与下旋钮齿构件22的彼此啮合即可。
如图2至图5所示,旋钮盖1包括旋钮盖本体11,旋钮盖本体11大致为向下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旋钮盖本体11的内侧朝向上旋钮齿构件21(即图2中朝下)延伸有环形筋12,该环形筋12的外壁上设置有作为第一对接结构的多个条形筋121。第一基体211的内壁上在对应的位置沿周向设置有作为第二对接结构的多个条形槽,具体地,第一基体211的内壁上沿周向间断分布有多个弧形筋2111,每两个相邻的弧形筋2111构成一个条形槽,从而多个弧形筋2111之间两两构成多个条形槽。条形筋121与条形槽彼此配合连接,这样也就实现了环形筋12与第一基体211之间的卡接,在转动旋钮盖1时,通过环形筋12与第一基体211的卡接,进而带动上旋钮齿构件21随着旋钮盖1一起转动,从而也就实现了上旋钮齿构件21与下旋钮齿构件22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的相连。
显然,条形槽还可以是第一基体211的内壁向内凹陷而成。显然,也可以是条形筋121设置于第一基体211的内壁上、条形槽设置在环形筋12的外壁上。当然,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第一对接结构为卡孔42、第二对接结构为卡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通过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的配合实现上旋钮齿构件21与旋钮盖1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即可。
如图2至图4、图7至图9所示,环形筋12的内壁上设置有作为第三对接结构的三个第一卡扣122,这三个第一卡扣122沿环形筋12的内壁的周向分布。旋钮内体4的外筒壁上沿周向设置有作为第四对接结构的两个卡置位41以及一个卡孔42,三个第一卡扣122能够分别卡设于卡置位41以及卡孔42处。其中,卡置位41由旋钮内体4的外壁向内凹陷而成,该卡置位41大致为L型结构。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以卡置位41为例,在组装时,第一卡扣122首先位于L型结构的竖向部分,旋钮盖1继续向下移动至与L型结构的横向部分相平的位置,然后朝向横向部分转动旋钮盖1,这样也就将第一卡扣122卡设在了卡置位41处。相应地,旋钮内体4在对应于卡孔42的一侧也凹陷形成有大致为L型的结构,通过与前述第一卡扣122卡设至卡置位41的方式相同,将第一卡扣122卡设至卡孔42内。通过第一卡扣122与卡置位41的卡接、以及第一卡扣122与卡孔42的卡接,从而也就实现了环形筋12与旋钮内体4的卡接,从而也就实现了旋钮内体4与旋钮盖1的相连。
显然,还可以是第一卡扣122设置在旋钮内体4的外壁上、卡置位41与卡孔42设置在环形筋12上。显然,第四对接结构还可以设置成三个与卡扣相匹配的卡孔42,在确保环形筋12与旋钮内体4稳固卡接的基础上,第四对接结构还可以设置成三个上述卡置位41。当然,第三对接结构与第四对接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第三对接结构为卡孔42、第四对接结构为卡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三对接结构与第四对接结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通过第三对接结构与第四对接结构的配合实现旋钮内体4与旋钮盖1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即可。
如图2至图4、图6、图10所示,固定安装件3的第一侧(即图2中的上侧)沿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即图2中的向上延伸)有第一环形安装板31,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内壁设置有凸台311,该凸台311大致为环形,沿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内壁的周向设置。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下旋钮齿构件22的第二啮合齿222的外缘位于第二基体221的外侧,即第二啮合齿222的外径大于第二基体221的外径,这样下旋钮齿构件22的外壁也就形成有两个折弯,这两个折弯恰好能够与凸台311的内缘以及外缘处相匹配,从而也就能够将下旋钮齿构件22坐设在凸台311上。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旋钮盖1扣设于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外侧,从而确保了旋钮总成整体的平整性,第二基体221的外壁的一部分与凸台311相抵接,从而也就将第二基体221设置在了固定安装件3对应于安装孔的位置。
继续参照图2、图3、图6和图10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内壁在凸台311的上方设置有作为第五对接结构的条形块312,条形块312的下端与凸台311的上端面相抵接,显然,该条形块312也可以不与凸台311相抵接。相应地,第二啮合齿222的外缘设置有作为第六对接结构的条形卡槽2221。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条形块312插设于条形卡槽2221,这样也就实现了下旋钮齿构件22与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固定相接,即使得下旋钮齿构件22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安装件3。显然,也可以是条形块312设置在下旋钮齿构件22上、条形卡槽2221设置在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内壁上。当然,第五对接结构与第六对接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第五对接结构为卡爪、第六对接结构为卡孔,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五对接结构与第六对接结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通过第五对接结构与第六对接结构的配合实现下旋钮齿构件22与固定安装件3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即可。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通过第二基体221的部分与凸台311抵接、以及条形块312与条形卡槽2221的匹配相接,从而将下旋钮齿构件22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了固定安装件3的安装孔内。这样在转动旋钮盖1时,上旋钮齿构件21随着旋钮盖1转动,下旋钮齿构件22相对于固定安装件3固定不动,从而也就能够通过上旋钮齿构件21的第一啮合齿212与下旋钮齿构件22的第二啮合齿222形成明显的档位感。
如图2至图4、图11所示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固定安装件3的第二侧(即图2中的下侧)沿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即图2中的向下延伸)有第二环形安装板32,该第二环形安装板32与凸台311的下端面围设形成大致为环状的第二安装位。旋钮内体4远离旋钮盖1的端部(即图2中的下端)沿周向向外延伸有环形的第一伸出端43,该第一伸出端43设置在第二安装位处。而旋钮盖1扣设于固定安装件3的第一环形安装板31,旋钮内体4与旋钮盖1固定相接,从而也就实现了将旋钮内件安装于固定安装件3。显然,第一伸出端43也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段。
如图2、图9、图12所示,编码开关5的轴51靠近旋钮内体4的部分(即图2中的上端)设置为扁平状结构,旋钮内体4朝向远离编码开关5的方向延伸有扁平状的插孔44,编码开关5的轴51插设至该插孔44内,这样旋转内体在转动时,就能够带动编码开关5的轴51转动,从而也就实现了编码开关5的轴51与旋钮内体4的传动相连。
显然,插孔44的横截面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的结构,如椭圆形结构等,相应地,编码开关5的轴51的上端也设置为椭圆形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通过编码开关5的轴51与插孔44配合实现编码开关5的轴51与旋钮内体4的传动相连即可。
显然,编码开关5的轴51与旋钮内体4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传动连接,如螺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编码开关5的轴51与旋钮内体4的具体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二者的传动连接即可。
如图2、图3、图11、图12所示,固定安装件3的第二侧(即图2中的下侧)向外延伸(即图2中的向下延伸)有第三安装板33,第三安装板33大致包括板状结构以及L型结构,这些板状结构以及L型结构设置在第二环形安装板32的外侧,并且,板状结构以及L型结构的一端与第二环形安装板32的外壁相抵接,从而由板状结构以及L型结构与第二环形安装板32的端部外缘(即图2中的下端面)围设形成了大致为矩形的第三安装位。而线路板6大致为矩形结构,第三安装位的尺寸与线路板6的尺寸相适应,从而也就能够将线路板6设置在第三安装位处。显然,第三安装板33还可以均设置成板状结构或者是L型结构,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类型的结构,如U型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三安装板33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第三安装板33能够与第二环形安装板32的端部外缘围设形成第三安装位即可。
如图2、图3、图12至图15所示,旋钮总成还包括旋钮托盘7,该旋钮托盘7上形成有大致为矩形的收纳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旋钮托盘7扣设在第三安装位的外侧,线路板6设置于由第三安装位与旋钮托盘7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具体而言,固定安装件3的第二侧(即图2中的下侧)设置有作为第七对接结构的连接柱34和第二卡扣35。按照图15所示的方位,连接柱34设置在靠近第三安装板33的L型结构的位置,连接柱34上设置有连接孔341,旋钮托盘7的右侧设置有螺钉孔71,紧固件(如螺栓等)穿过螺钉孔71后与连接孔341相连。此外,为了确保连接柱34的稳定性,连接柱34沿周向设置有支撑筋342,靠近L型结构的一个支撑筋342与L型结构相连,从而增强了连接柱34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2、图11至图15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固定安装件3的第二侧向下延伸有翻边36,该翻边36位于第三安装板33的外侧,第二卡扣35设置在翻边36上,旋钮托盘7的左侧向外延伸有第二伸出端72,第二伸出端72上向上凹陷形成有凹槽721,该凹槽721与第二卡扣35匹配相接。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第二伸出端72从上至下搭设于第二卡扣35。这样,通过螺钉孔71与连接孔341的连接、以及凹槽721与第二卡扣35配合,从而也就将旋钮托盘7固定设置在了固定安装件3上,从而也就能够将线路板6更加稳固地设置在第三安装位处。
显然,第七对接结构也可以均设置成螺钉孔71或者是凹槽721,还可以设置成卡钩等其他可能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通过第七对接结构将旋钮托盘7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件3即可。
继续参照图12至图15,旋钮托盘7上设置有两个弹性卡爪73,这两个弹性卡爪73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对。在组装好的状态下,两个弹性卡爪73分别与线路板6远离编码开关5的一侧(即图12中的下侧)的不同位置相抵,从而,一方面通过两个卡爪与线路板6的不同位置的抵接,从而能够确保线路板6稳固地设置于第三安装位,另一方面,弹性卡爪73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能够缓冲按压旋钮盖1时的外力,延长线路板6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旋钮总成还包括缓冲垫8以及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9,缓冲垫8设置在旋钮盖1与弹簧9之间,通过该缓冲垫8可以起到缓冲、减震,降低噪音的作用。该弹簧9沿旋钮盖1的轴向套设在环形筋12的外侧,其上端与缓冲垫8相抵,下端与第一基体211的上端相抵,从而也就将弹簧9设置在了旋钮盖1与上旋钮齿构件21之间。这样在将旋钮盖1旋转至某一档位时,施加外力向下按压旋钮盖1,弹簧9被压缩,旋钮盖1推动旋钮内件向下移动,进而使编码开关5的轴向下移动,从而使编码开关5上的触点与线路板6上对应的触点相接,而线路板6上不同的触点对应不同的档位,这样也就实现了档位的转换。在档位转换完毕后,撤销外力,弹性构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弹,旋钮盖1恢复至原位。这样,通过弹簧9的设置,弹簧9的弹力能够提供较大的回弹力,在按压时需要足够的按压力,用户在按压时具有明显的按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显然,弹性构件还可以是橡胶垫等其他具有弹性的构件。
通过上述旋钮总成的设置方式,在组装旋钮总成时,按照图所示的方位,首先从下至上将旋钮内体4固定安装至固定安装件3的安装孔处,然后,将编码开关5的轴51插入到旋钮内体4的插孔44内。再将旋钮托盘7通过紧固件和凹槽721与第二卡扣35的配合固定设置在固定安装件3上,在安装好时,卡爪与线路板6相抵。然后再从上至下将下旋钮齿构件22的第二基体221插设至固定安装件3的安装孔处,将第一环形安装板31上的条形块312与下旋钮齿构件22上的条形卡槽2221对准,从而将下旋钮齿构件22固定设置在了安装孔处,实现了下旋钮齿构件22与固定安装件3的无相对转动的安装。然后将上旋钮齿构件21与下旋钮齿构件22彼此啮合。将缓冲垫8放入到旋转盖内,并将弹簧9安装至上旋钮齿构件21的上方,即套设至旋钮内件的外侧,然后将旋转盖扣设至固定安装件3,旋钮盖1的环形筋12的外壁上的条形筋121与上旋钮齿构件21的第一基体211的内壁上的条形槽配合,环形筋12的内壁上的第一卡扣122与旋钮内件的筒壁上的卡孔42和卡置位41配合,从而也就实现了上旋钮齿构件21与旋钮盖1的无相对转动的安装。从而也就实现了旋钮总成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配置有上述旋钮总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前述的旋钮总成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上旋钮齿构件21的第一啮合齿212与下旋钮齿构件22的第二啮合齿222的彼此啮合、上旋钮齿构件21与旋钮盖1的无相对转动的连接、下旋钮齿构件22与固定安装件3的无相对转动的连接,从而在转动旋钮盖1时,能够带动上旋钮齿构件21相对于下旋钮齿构件22转动,具有明显的挡位感,提升用户体验。通过环形筋12的外壁上设置的条形筋121与第一基体211的内壁上设置的条形槽的配合,从而实现了上旋钮齿构件21与旋钮盖1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通过环形筋12内壁上的第一卡扣122与旋钮内体4的筒壁上的卡孔42和卡置位41的配合,从而实现了旋钮内体4与旋钮盖1的相连。通过第二基体221与凸台311的部分相抵、第一环形安装板31的内壁上设置的条形块312与下旋钮齿构件22上设置的条形卡槽2221的配合,从而实现了下旋钮齿构件22与固定安装件3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通过将线路板6设置在第三安装位、旋钮托盘7上的弹性卡爪73与线路板6的抵接,从而一方面确保了线路板6的固定安装,另一方面缓冲了按压时的外力,延长线路板6的使用寿命。通过弹性构件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按压时具有明显的按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总成包括:
旋钮盖;
旋钮齿组件,包括沿所述旋钮盖的轴向彼此啮合的上旋钮齿构件和下旋钮齿构件,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与所述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
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下旋钮齿构件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旋钮内体,所述旋钮内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旋钮盖相连,组装好时,所述下旋钮齿构件套设于所述旋钮内体的外侧;
编码开关,所述编码开关的轴与所述旋钮内体传动相连;
线路板,所述编码开关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基体以及沿所述第一基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一啮合齿,所述下旋钮齿构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基体以及沿所述第二基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外缘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彼此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盖包括旋钮盖本体,所述旋钮盖本体的内侧朝向所述上旋钮齿构件延伸有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
所述第一基体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与所述旋钮盖以彼此无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沿所述环形筋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条形筋,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一基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条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筋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对接结构,所述旋钮内体的筒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四对接结构,所述第三对接结构与所述第四对接结构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旋钮内体与所述旋钮盖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一侧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环形安装板,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内壁设置有凸台和第五对接结构,所述下旋钮齿构件设置有第六对接结构,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旋钮盖扣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基体部分抵接于所述凸台且所述第五对接结构与所述第六对接结构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二环形安装板,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与所述凸台围设形成第二安装位,
所述旋钮内体远离所述旋钮盖的端部沿周向向外延伸有第一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内体朝向远离所述编码开关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插孔,所述编码开关的轴插设至所述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向外延伸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的外侧,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板的端部外缘围设形成第三安装位,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总成还包括旋钮托盘,所述固定安装件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七对接结构,所述旋钮托盘通过所述第七对接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卡爪,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卡爪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编码开关的一侧相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总成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沿所述旋钮盖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旋钮盖与所述上旋钮齿构件之间。
13.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配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总成。
CN202120005308.0U 2021-01-04 2021-01-04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5289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5308.0U CN215289340U (zh) 2021-01-04 2021-01-04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5308.0U CN215289340U (zh) 2021-01-04 2021-01-04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9340U true CN215289340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8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5308.0U Active CN215289340U (zh) 2021-01-04 2021-01-04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9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032726A (ja) 携帯端末機
CN10421483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289340U (zh) 旋钮总成及具有该旋钮总成的衣物处理设备
KR100823906B1 (ko) 로터리 스위치
JP4832317B2 (ja)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CN110246719B (zh) 旋钮开关及电子设备
CN111370246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676153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368100U (zh) 电线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安装结构以及洗衣机
CN101061764B (zh) 电子家用电器中的远程监控器
CN210168028U (zh) 按键组件
CN114564070B (zh) 旋钮、电子设备及工程车
CN110993416B (zh) 开关结构
CN210835905U (zh)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CN218829347U (zh) 一种壁扇电机盖快速拆装结构
CN217524812U (zh) 烹饪器具
CN210607031U (zh) 控制面板
JPH0411541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継電装置
CN108937717B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JPH0342585Y2 (zh)
KR0128061Y1 (ko) 회전노브 고정장치
KR101108951B1 (ko) 가전기기의 원격 모니터 장치
JP2002135382A (ja)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の充電端子構造
KR101100171B1 (ko) 가전기기의 원격 모니터 장치
CN116153699A (zh) 触发开关和触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