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8896U -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8896U
CN215288896U CN202120663868.5U CN202120663868U CN215288896U CN 215288896 U CN215288896 U CN 215288896U CN 202120663868 U CN202120663868 U CN 202120663868U CN 215288896 U CN215288896 U CN 215288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quenching
water
furnace body
draugh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38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尚
盛雪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angg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ang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angg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ang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38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8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8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8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涉及渗碳淬火技术领域,包括炉体和淬火腔,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淬火腔,所述炉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引风机、风循环管、制冷箱、通风管道、第二引风机、吹风管和吹风头,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冷却机构增设了制冷箱、循环管、通风管道和引风机等,冷却完成后的冷风通过通风管道内部设置的第二引风机将其引入至冷却箱内部,制冷箱再对气体进一步的降温制冷,又在循环管道和第一引风机的作用下再次通过吹气管和吹气头进入淬火腔内部循环利用,提高冷风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碳淬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渗碳淬火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传统工艺主要有:低温回火、预冷直接淬火、一次加热淬火、渗碳高温回火、二次淬火冷处理、渗碳后感应加热等工序。
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然而现有的渗碳淬火多用炉在进行冷却时,冷却完后冷风就向四周逃逸,冷风利用率低,且降低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渗碳淬火多用炉在进行冷却时,冷却完后冷风就向四周逃逸,冷风利用率低,且降低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包括炉体和淬火腔,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淬火腔,所述炉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引风机、风循环管、制冷箱、通风管道、第二引风机、吹风管和吹风头,所述炉体的一侧中部螺栓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螺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所述第一引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且吹风管位于炉体的内部,所述吹风管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吹风头,所述第一引风机的输入端设置有风循环管,所述风循环管的远离第一引风机的一端与通风管道固定连接,所述风循环管的中部设置有制冷箱,所述通风管道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第二引风机。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水箱、蒸发器、进水管、吸水管、水泵、淬火室、导流板、水循环管、喷水管和喷水头,所述炉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蒸发器,所述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贯穿炉体并延伸至炉体外侧,所述水箱的上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套接有吸水管,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套接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水头,所述淬火腔的内部底端设置导流板,所述淬火腔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水循环管。
优选的,所述淬火腔的内部两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安装孔贯穿淬火腔,所述吹风头的一端贯穿安装孔并延伸至淬火腔的内部一侧。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设置在炉体的一侧上端,所述制冷箱通过风循环管与第一引风机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循环管的一端与淬火腔的底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水箱的一侧顶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在淬火腔的底端呈倾斜设置,且导流板的一端与淬火腔相抵接,另一端与水循环管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吹风管和喷水管在淬火腔内部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冷却机构增设了制冷箱、循环管、通风管道和引风机等,冷却完成后的冷风通过通风管道内部设置的第二引风机将其引入至冷却箱内部,制冷箱再对气体进一步的降温制冷,又在循环管道和第一引风机的作用下再次通过吹气管和吹气头进入淬火腔内部循环利用,提高冷风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淬火腔的内部有增设了第二冷却机构,通过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输送至喷水管中,再有喷水头喷至淬火腔进行冷却,通过水冷进而气冷配节冷却,进一步的提高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淬火腔内部设置导流和水循环管,冷却后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经过水循环管再次流入水箱内部,从而进行水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炉体;2、水箱;3、蒸发器;4、进水管;5、吸水管;6、水泵;7、淬火腔;8、导流板;9、水循环管;10、喷水管;11、喷水头;12、固定支架;13、第一引风机;14、风循环管;15、制冷箱;16、通风管道;17、第二引风机;18、吹风管;19、安装孔;20、吹风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2所示,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包括炉体1和淬火腔7,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淬火腔7,炉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固定支架12、第一引风机13、风循环管14、制冷箱15、通风管道16、第二引风机17、吹风管18和吹风头20,炉体1的一侧中部螺栓连接有固定支架12,固定支架12的上端螺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13,第一引风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18,且吹风管18位于炉体1的内部,吹风管18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多个吹风头20,第一引风机13的输入端设置有风循环管14,风循环管14的远离第一引风机13的一端与通风管道16固定连接,风循环管14的中部设置有制冷箱15,通风管道16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第二引风机17,冷却完成后的冷风通过通风管道16内部设置的第二引风机17将其引入引入至冷却箱内部,制冷箱15再对气体进一步的降温制冷,又在风循环管14和第一引风机13的作用下使冷风再次通过吹气管18和吹气头20进入淬火腔7内部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包括水箱2、蒸发器3、进水管4、吸水管5、水泵6、导流板8、水循环管9、喷水管10和喷水头11,炉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水箱2,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蒸发器3,蒸发器3的输出端与水箱2固定连接,用于将水箱2内部的水降温处理,水箱2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4,且进水管4的贯穿炉体1并延伸至炉体1外侧,用于从界输送水源至水箱内部,水箱2的上端设置有水泵6,水泵6的输入端套接有吸水管5,水泵6的输出端套接有喷水管10,喷水管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喷水头11,水泵6利用吸力再通过吸水管5将水箱2内部的水输送至喷水管10中,在从喷水头20处喷至淬火腔7内部对工件进行冷却处理,淬火腔7的内部底端设置导流板8,淬火腔7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水循环管9。
进一步的,淬火腔7的内部两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9,且安装孔19贯穿淬火腔7,吹风头20的一端贯穿安装孔19并延伸至淬火腔7的内部一侧,安装孔19与吹风头20相匹配。
制冷箱15设置在炉体1的一侧上端,制冷箱15通过风循环管14与第一引风机13相连通,在第二风机17的作用下将冷却完成后的冷风和水与热工件产生的蒸汽,引入至冷却箱15内部,制冷箱15再对气体进一步的降温制冷。
具体的,水循环管9的一端与淬火腔7的底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水箱2的一侧顶端相连通,导流板8在淬火腔7的底端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60°,便于冷却后的流至水循环管处,且导流板8的一端与淬火腔7相抵接,另一端与水循环管9相抵接、冷却后的水在导流板8的作用下通过水循环管9再次流入水箱2内部,从而进行水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
具体的,吹风管18和喷水管10在淬火腔7内部交错设置,吹风管18设置在淬火腔7的内部两侧相对设置,喷水管10设置在淬火腔7的内部的另两侧相对设置,进而形成十字形的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再检查无误使用时,冷却完成后的冷风通过通风管道16内部设置的第二引风机17将其引入至冷却箱15内部,制冷箱15再对气体进一步的降温制冷,又在风循环管14和第一引风机17的作用下再次通过吹气管18和吹气头20进入淬火腔7内部循环利用,提高冷风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同时水泵6将水箱2内部的水输送至喷水管10中,再由喷水头11喷至淬火腔7进行冷却,通过水冷进而气冷配合冷却,进一步的提高了渗碳淬火炉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淬火腔7内部设置导流8和水循环管9,冷却后的水在导流板8的作用下经过水循环管9再次流入水箱2内部,从而进行水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包括炉体(1)和淬火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淬火腔(7),所述炉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固定支架(12)、第一引风机(13)、风循环管(14)、制冷箱(15)、通风管道(16)、第二引风机(17)、吹风管(18)和吹风头(20),所述炉体(1)的一侧中部螺栓连接有固定支架(12),所述固定支架(12)的上端螺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13),所述第一引风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18),且吹风管(18)位于炉体(1)的内部,所述吹风管(18)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吹风头(20),所述第一引风机(13)的输入端设置有风循环管(14),所述风循环管(14)的远离第一引风机(13)的一端与通风管道(16)固定连接,所述风循环管(14)的中部设置有制冷箱(15),所述通风管道(16)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第二引风机(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水箱(2)、蒸发器(3)、进水管(4)、吸水管(5)、水泵(6)、导流板(8)、水循环管(9)、喷水管(10)和喷水头(11),所述炉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蒸发器(3),所述水箱(2)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4),且进水管(4)的贯穿炉体(1)并延伸至炉体(1)外侧,所述水箱(2)的上端设置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输入端套接有吸水管(5),所述水泵(6)的输出端套接有喷水管(10),所述喷水管(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水头(11),所述淬火腔(7)的内部底端设置导流板(8),所述淬火腔(7)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水循环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腔(7)的内部两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9),且安装孔(19)贯穿淬火腔(7),所述吹风头(20)的一端贯穿安装孔(19)并延伸至淬火腔(7)的内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15)设置在炉体(1)的一侧上端,所述制冷箱(15)通过风循环管(14)与第一引风机(1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9)的一端与淬火腔(7)的底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水箱(2)的一侧顶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8)在淬火腔(7)的底端呈倾斜设置,且导流板(8)的一端与淬火腔(7)相抵接,另一端与水循环管(9)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18)和喷水管(10)在淬火腔(7)内部交错设置。
CN202120663868.5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215288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3868.5U CN215288896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3868.5U CN215288896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8896U true CN21528889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3868.5U Active CN215288896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8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4498A (zh) * 2022-05-25 2022-09-20 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立式真空高压气淬炉淬火均匀性的风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4498A (zh) * 2022-05-25 2022-09-20 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立式真空高压气淬炉淬火均匀性的风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7419B (zh) 一种aisi4340钢锻件的热处理工艺
CN215288896U (zh) 一种渗碳淬火多用炉前室空冷循环装置
CN203307417U (zh) 离子氮化炉
CN200946156Y (zh) 急冷装置
CN102251080B (zh) 网带式连续钎焊炉直接气体淬火装置
CN213507113U (zh) 一种厚壁L80-13Cr无缝钢管的热处理装置
CN106011734B (zh) 一种高精度热处理工艺
CN104651581A (zh) 热处理车间余热利用系统
CN103334078A (zh) 离子氮化炉
CN205443381U (zh) 淬火炉
CN112111641A (zh) 一种厚壁L80-13Cr无缝钢管的热处理方法
CN210394459U (zh) 一种淬火保温设备
CN114107645B (zh) 合金棒材多功能等温正火炉及其工作方法
CN201284360Y (zh) 新型快速冷却罩
CN215328245U (zh) 一种用于渗碳淬火的大容积油槽导向装置
TW201819079A (zh) 一種熱風無氧釺焊系統
CN101676412A (zh) 一种新型淬火炉
CN106498132A (zh) 模具高压气淬工艺
CN208917248U (zh) 一种退火炉热风循环冷却系统
CN219136838U (zh) 球化退火炉
CN102703672B (zh) 大口径厚壁钢管及其正火方法
CN201254590Y (zh) 一种新型淬火炉
CN218089670U (zh) 一种连续燃气加热式等温正火炉
CN220450242U (zh) 回火炉辅助加热装置
CN201778064U (zh) 淬火油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