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3198U - 医疗器具总成 - Google Patents

医疗器具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3198U
CN215273198U CN202121027927.6U CN202121027927U CN215273198U CN 215273198 U CN215273198 U CN 215273198U CN 202121027927 U CN202121027927 U CN 202121027927U CN 215273198 U CN215273198 U CN 215273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implant
injection
needle ho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79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潺
夏超然
孙月广
李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shi No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79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3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3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3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疗器具总成,包括医用穿刺装置、植入件和中空的辅助导向针。其中,医用穿刺装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按压按压部以将中空穿刺针向前推动至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并使得注射剂容纳区、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连通,辅助导向针能够与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使得植入件能够通过辅助导向针的针腔和植入件导向结构以导入至中空穿刺针的针腔内,从而可实现对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尤其可实现对穿刺深度的精准控制、稳定注液和定量注液。

Description

医疗器具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上在治疗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可能会借助常规注射器进行医疗器械植入操作。在穿刺时,需手动把控注射器针头的穿刺深度,并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去判断针头是否刺进目标区域,但不同患者的生理结构一般存在差异,医护人员的经验也未必准确,故无法有效保证穿刺精准性。而在注入药物时,需持续手动按压注射器推杆,若要稳定注液速度,防止流体忽缓忽急,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娴熟的操作手法,但在实际中,难以确保每次注液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具总成,可实现对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或器械植入,尤其可实现对穿刺深度的精准控制、稳定注液和定量注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具总成,包括医用穿刺装置、植入件和中空的辅助导向针,所述医用穿刺装置包括针筒、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和植入件导向结构,所述针筒包括针筒前封闭端和针筒后开口端,所述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以及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与所述按压部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的活动式密封部,所述中空穿刺针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且形成有前端针孔和周壁针孔,所述注射剂容纳区形成在所述针筒前封闭端、针筒内腔周壁和所述活动式密封部共同围成的针筒内腔区域中;
其中,所述医用穿刺装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以将所述中空穿刺针向前推动至刺破所述针筒前封闭端并使得所述注射剂容纳区、所述周壁针孔和所述前端针孔连通,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使得所述植入件能够通过所述辅助导向针的针腔和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以导入至所述中空穿刺针的针腔内。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上且朝向所述中空穿刺针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向槽,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从所述针筒后开口端穿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以穿入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前方的所述周壁针孔。
可选地,所述倾斜导向槽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槽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槽内的导向槽密封件,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或向前刺破所述导向槽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倾斜导向槽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的上表面且为非贯通槽,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向前刺破所述倾斜导向槽。
可选地,所述周壁针孔形成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在所述辅助导向针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时,所述辅助导向针的前端对准所述倾斜孔。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中空穿刺针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所述医用穿刺装置包括使得所述注射剂容纳区、所述周壁针孔和所述前端针孔连通的导流状态,在所述导流状态下,所述倾斜导向针孔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的后方,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从所述针筒后开口端伸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针孔内的针孔密封件,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或向前刺破所述针孔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部的后端面中部位置且可刺破的中部导向槽,所述中空穿刺针形成有后端针孔,所述后端针孔与所述中部导向槽沿轴向对位设置,所述辅助导向针能够从所述针筒后开口端外向前刺破所述中部导向槽并穿入所述后端针孔。
可选地,所述植入件包括丝状植入件、管状植入件、针状植入件、电极、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医疗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植入件植入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中。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器具总成时,先对其医用穿刺装置中的按压部施加压力以驱动中空穿刺针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当中空穿刺针刺入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且周壁针孔位于注射剂容纳区内时,注射剂容纳区、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连通。通过合理设计,可使注射剂容纳区内的注射剂压力大于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在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注射剂便可依次通过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此注射过程中,由于活动式密封部与按压部保持前后弹性连接,因此只需保持按住按压部,无须进一步增大按压力,在活动式密封部与按压部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就能使注射剂持续向周壁针孔内流动,实现对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
特别地,在中空穿刺针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前端针孔处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的注射剂压力,故注射剂无法从前端针孔流出,因此通过观察活动式密封部是否在与按压部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便可判断中空穿刺针是否已经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当前的穿刺深度,保证对穿刺深度的精准控制。而由于通过注射剂容纳区的压力变化控制注液,注液过程无须人为不断增大所施加的推力,可防止流体忽缓忽急,保证注液稳定。
在注液后,将辅助导向针连接至医用穿刺装置中的植入件导向结构,然后使植入件通过辅助导向针的针腔和植入件导向结构导入至中空穿刺针的针腔内,并进一步从前端针孔伸出至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中,从而实现器械植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在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穿刺和注液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在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穿刺和注液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设有多个注射剂容纳区的医用穿刺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设有多个注射剂容纳区的医用穿刺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贯通的倾斜导向槽和单向活瓣组件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采用图17中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医疗器具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非贯通的倾斜导向槽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倾斜导向针孔和单向活瓣组件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倾斜导向针孔和针孔密封件的医用穿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中部导向槽的医疗器具总成向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置入植入件时的示意图;
图23至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在动物的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穿刺和注液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针筒 2 按压部
3 活动式密封部 4 弹性护套
5(5’) 弹簧 6 中空穿刺针
7 注射剂容纳区 8 前端密封件
9 单向活瓣组件 10 针孔密封件
11 植入件 12 辅助导向针
13 隔离密封部 21 加压控制滑块
1a 轴向限位部 2c 中部导向槽
3a 倾斜导向槽 6a 前端针孔
6b 周壁针孔 6c 倾斜导向针孔
7a 前注射剂容纳区 7b 后注射剂容纳区
6b1 前周壁针孔 6b2 后周壁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方位词“前、后、向前、向后、前端、后端”等均是基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的操作人员(例如,外科医生、医师、护士、技术人员等)的视角而定,即,在操作人员使用医用穿刺装置或医疗器具总成时,相对远离操作人员的方向为向前方向,相对靠近操作人员的方向为向后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穿刺装置,其包括针筒1、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6以及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7。
其中,针筒1包括针筒前封闭端和针筒后开口端,在产品化时,可将针筒1设计成沿轴向两端开口的结构,通过在针筒1的前端开口处设置前端密封件8以实现密封,该前端密封件8需采用橡胶等可被中空穿刺针6刺破的材质。
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2和活动式密封部3,活动式密封部3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沿轴向移动,按压部2通常至少部分伸出针筒后开口端外以供操作人员手动按压,通过对按压部2施加压力,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能够形成前后弹性连接,此时若保持住按压部2的位置不变,活动式密封部3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具有向前移动的趋势。
此外,按压部2还可包括伸入针筒内腔的部分,且该部分可与针筒内腔周壁和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限定出密闭区,即,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可形成有密闭区,该密闭区内可容纳有流动或不流动的介质,例如消毒气体等。或者,按压部2伸入针筒内腔的部分还可与针筒内腔周壁和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限定出非密闭区,即,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可形成有非密闭区,用于连接外部环境。
中空穿刺针6则固定连接于按压部2,在未对按压部2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中空穿刺针6不会向前移动而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但也不限制在产品出厂时中空穿刺针6已是刺破针筒前封闭端的状态。而对于中空穿刺针6本身,其形成有前端针孔6a和周壁针孔6b,前端针孔6a与周壁针孔6b通过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连通。
注射剂容纳区7用于储存注射剂。其中,注射剂包括但不限于液体、溶液、悬浮液、凝胶、油、软膏、乳剂、乳膏、泡沫、洗剂、糊剂等,可分别单独储存在注射剂容纳区7内,也能以混合物的形式储存。注射剂优选采用易于操纵的液体(例如溶液、悬浮液等)或半固体组合物(例如凝胶),最好能够在注入并撑大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后定型。例如,可以在目标部位处或附近进行注射,注射剂随即凝结定型,可具有更高的强度以保持撑大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注射剂可具有流动性,包括具有低粘度、高粘度或者类似于水的粘度的制剂,例如糊状材料。制剂的流动性可使其符合组织部位的不规则、缝隙、裂缝和/或空隙。例如,该制剂可用于填充一个或多个空隙,扩大组织空隙(例如,显在组织空隙)和/或使潜在的组织空隙形成为显在的组织空隙,以及任选地扩大所产生的空隙。此外,在与水性介质(例如体液、水等)接触时,一些注射剂还可硬化以形成便于控制药物释放的药物仓库。
注射剂容纳区7形成在针筒前封闭端、针筒内腔周壁和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围成的针筒内腔区域中。由于活动式密封部3在注射过程中可沿轴向移动,使得注射剂容纳区7具有可变容积,从而使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能够随活动式密封部3的轴向移动而产生变化。
在利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用穿刺装置穿刺时,通过对按压部2施加压力,中空穿刺针6能够被向前推动至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当中空穿刺针6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且周壁针孔6b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时,注射剂容纳区7、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连通。通过合理设计,可使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大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在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注射剂便可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上述注射过程中,由于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保持前后弹性连接,因此只需保持按住按压部2,无须进一步增大按压力,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就能使注射剂持续向周壁针孔6b内流动,实现对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注射、探入、扩张。
在中空穿刺针6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前端针孔6a处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故注射剂无法从前端针孔6a流出。比如,以对眼部脉络膜上腔的穿刺过程为例进行解释,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巩膜但尚未刺入脉络膜上腔时,不论周壁针孔6b是否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注射剂都不会从前端针孔6a流出,这是由于巩膜较为致密,当前端针孔6a位于巩膜内时,相当于在前端针孔6a处形成较大的外部压力,该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使注射剂无法向外流出。
因此,通过观察活动式密封部3是否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便可判断中空穿刺针6是否已经刺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当前的穿刺深度,保证对穿刺深度的精准控制。而由于通过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变化控制注液,注液过程无须人为再增大所施加的推力,可防止注射忽缓忽急,保证注液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之间的针筒内腔区域中且能够沿轴向滑移的可刺破的至少一个隔离密封部13。在此结构下,注射剂容纳区7形成有多个,且多个注射剂容纳区7在隔离密封部13的作用下沿轴向依次隔离布置。其中,多个注射剂容纳区7均可储存相同的注射剂,也可储存不同的注射剂。
例如,参照图11至图16,注射剂容纳区7包括前后隔离的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
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周壁针孔6b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周壁针孔和后周壁针孔。在此结构下,若先使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前周壁针孔连通前注射剂容纳区7a且后周壁针孔被隔离密封部13包围密封,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便会先依次通过前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量不断减少,活动式密封部3和隔离密封部13不断向前移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在隔离密封部13堵住前周壁针孔之前,使得后周壁针孔与后注射剂容纳区7b连通,从而使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依次通过后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实现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按顺序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使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前周壁针孔连通前注射剂容纳区7a且后周壁针孔连通后注射剂容纳区7b,从而能够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混合后再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图14至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周壁针孔6b只设置一个,通过合理设计,可将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周壁针孔6b的前部与前注射剂容纳区7a连通且周壁针孔6b的后部被隔离密封部13包围密封。此时,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便会先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的前部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前注射剂容纳区7a内的注射剂量不断减少,活动式密封部3和隔离密封部13不断向前移动。同样通过合理的设计,可在隔离密封部13堵住前周壁针孔的前部之前,使得周壁针孔6b的后部与后注射剂容纳区7b连通,从而使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的后部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实现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按顺序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图14至图1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将中空穿刺针6穿刺至使得周壁针孔6b的前部与前注射剂容纳区7a连通、周壁针孔6b的后部与后注射剂容纳区7b连通且周壁针孔6b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部分被隔离密封部13包围密封,从而能够将前注射剂容纳区7a和后注射剂容纳区7b内的注射剂混合后再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述及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可以是脉络膜上腔、硬膜外腔、胸膜腔、腹膜腔、关节腔、动脉、静脉等,不作具体限制,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用穿刺装置还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用穿刺装置出厂后且被使用前,中空穿刺针6的具体位置可略有不同,即,医用穿刺装置可被设置成多种出厂形态。
例如,中空穿刺针6已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但未刺破针筒前封闭端。此时,周壁针孔6b可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被活动式密封部3包围密封或者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前端针孔6a可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或被针筒前封闭端包围密封。
或者,中空穿刺针6已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此时,周壁针孔6b可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被活动式密封部3包围密封或者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前端针孔6a位于针筒前封闭端外。
又或者,中空穿刺针6未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即整体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相应地,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均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
可见,只要在产品出厂时保证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互不连通,那么无论中空穿刺针6是否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前端针孔6a是否位于针筒前封闭端外,均可杜绝注射剂在穿刺前从前端针孔6a外泄的可能。
实际上,由前述可知,若通过合理设计而使得前端针孔6a在连通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那么即使在产品出厂时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也不会出现注射剂从前端针孔6a提前外泄的情况。
此外,针对由于周壁针孔6b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且前端针孔6a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时可能出现的注射剂倒流的情况,后文将有相应的实施例作为补救措施,故此处暂不具体说明。
在不同的产品形态中,较为优选的一种是产品出厂时中空穿刺针6未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即中空穿刺针6整体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在使用具有此出厂形态的医用穿刺装置进行穿刺时,可通过按压按压部2以驱动中空穿刺针6向前依次刺破活动式密封部3和针筒前封闭端,直至前端针孔6a进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且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
为保证中空穿刺针6最终能够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可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端面设置用于引导中空穿刺针6穿刺的导槽、导向盲孔或导向狭缝等穿刺导向结构。
在中空穿刺针6刺破针筒前封闭端之后,医用穿刺装置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状态,即表层组织穿刺状态和导流状态。
在表层组织穿刺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表层组织穿刺长度范围,在此范围内,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表层组织内但尚未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由于表层组织较为致密,此时前端针孔6a处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大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因此不论周壁针孔6b是否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注射剂都无法向外流出。
而在导流状态下,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范围为导流长度范围,在此范围内,中空穿刺针6已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如前所述,可通过合理设计,保证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大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当周壁针孔6b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时,在存在内外压力差的情况下,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便能依次通过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下面分别描述控制医用穿刺装置注液动作停止的多种可选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导流状态时,活动式密封部3能够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至封堵周壁针孔6b,在周壁针孔6b被封堵后,注液动作随即停止。由此可见,周壁针孔6b在注射剂容纳区8内的轴向位置限定了医用穿刺装置的最大注液量。
例如,当需要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时,可限定活动式密封部3在向前移动至抵接针筒前封闭端时封堵周壁针孔6b,故此时周壁针孔6b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的前端部。但实际上,随着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逐渐流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会存在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相同的状态,此时活动式密封部3由于受力平衡而不再移动。若要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还需增大施加在活动式密封部3上的向前推力。
例如参照图6至图10所示的实施例,可在针筒1的周壁设置沿轴向延伸的滑槽(未示出),并在按压部2上设置匹配于该滑槽的滑块(即按压部2中伸出针筒1外的部分),使按压部2的按压移动行程上限更大,当活动式密封部3由于受力平衡而不再移动时,可施加更大的按压力在按压部2的滑块上,驱动按压部2继续向前移动,使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增大,打破活动式密封部3的受力平衡状态,使活动式密封部3继续向前移动,如此,注射剂容纳区7便可排出更多的流体,甚至排空。
或者,也可借助其他驱动结构将活动式密封部3进一步推移至抵接针筒前封闭端,一种可选的驱动结构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述及。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手动控制部,该手动控制部与活动式密封部3连接且部分伸出针筒外。例如,活动式密封部3可与手动控制部形成前后弹性连接,或者,手动控制部也可直接与活动式密封部3固定连接,但显然,在形成弹性连接的情况下,更利于保持稳定的注液速度。
当注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注射剂量未达到原定目标,且活动式密封部3又由于受力平衡不再移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手动控制部中伸出针筒外的部分以驱动活动式密封部3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外排的注射剂量达到原定目标为止。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案,便可解决上一实施例中不能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的问题。当然,本实施例不局限应用在要将注射剂容纳区7排空的情况。
参照图23至图26,可在针筒1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后方的周壁部分设置沿轴向延伸的针筒周壁滑槽,此时手动控制部包括与针筒周壁滑槽滑移配合的加压控制滑块21,该加压控制滑块21通过针筒周壁滑槽部分伸出针筒1外,便于用户操控,并且活动式密封部3与加压控制滑块21形成前后弹性连接,例如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加压控制滑块21之间设置如图所示的弹簧5’。在此结构下,通过在加压控制滑块21上进一步施加压力以使其沿针筒周壁滑槽轴向向前滑移,可使活动式密封部3和加压控制滑块21之间弹性压缩,当保持住加压控制滑块的位置时,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活动式密封部3便可打破受力平衡状态而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外排的注射剂量达到原定目标为止。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可实现注射剂定量注射。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10,在针筒内腔中设置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前方且用于限位活动式密封部3向前移动的轴向限位部1a,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导流状态时,周壁针孔6b位于轴向限位部1a的前方,活动式密封部3能够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
要实现活动式密封部3移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直到活动式密封部3移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仍不小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换言之,此时仅凭借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便可将活动式密封部3向前推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而无须再借助其他驱动结构。
第二种情况是活动式密封部3在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作用下被推动至与轴向限位部1a抵接之前,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压力便已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压力相同(即活动式密封部3由于受力平衡而不再移动),此时仅凭借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回弹力,是无法将活动式密封部3推动至被轴向限位部1a限位的,因此便需通过额外设置的驱动结构进一步向前推动活动式密封部3,例如,该驱动结构可以是前述的手动控制部。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轴向限位部1a是实现注射剂定量注射的基础。
下面分别描述医用穿刺装置的多种不同的穿刺、注液时机。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之前,周壁针孔6b始终保持在注射剂容纳区7的上方,如此设置,可杜绝出现前端针孔6a处提前漏液的现象,提高医用穿刺装置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表层组织穿刺状态时,即,在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处于表层组织穿刺长度范围内时(或者说是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表层组织内但尚未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周壁针孔6b至少部分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换言之,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之前,提前使得注射剂容纳区7、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连通,从而使注射剂提前注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至少排走一部分空气,减小进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的空气量。
更优选地,当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开始刺入表层组织内的同时,周壁针孔6b便开始连通注射剂容纳区7,那么当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便早已注满注射剂,完全杜绝空气进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的可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医用穿刺装置处于导流状态时,即,在中空穿刺针6从针筒前封闭端伸出的长度处于导流长度范围内时(或者说是在中空穿刺针6的前端刺入至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时),周壁针孔6b已完全位于注射剂容纳区7内,使得周壁针孔6b的流量最大,提升注液速度。
以上三个实施例既可单独实施,也可组合实施。
下面描述一种可防止流体倒流而从周壁针孔6b反向溢出的实施例。
当前端针孔6a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而周壁针孔6b仍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时,或当前端针孔6a位于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而周壁针孔6b仍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时,存在注射剂倒流而从周壁针孔6b反向溢出的风险。为此,可在弹性推移组件中设置外套于中空穿刺针6的弹性护套4,当周壁针孔6b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时(即周壁针孔6b未与注射剂容纳区7连通时),该弹性护套4可保持封堵周壁针孔6b,从而有效避免注射剂倒流溢出,防止污染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区域,减少流体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
实际上,弹性护套4即使未被用于封堵周壁针孔6b,也可仅作为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弹性连接部件使用。具体地,通过向前按压按压部2,可使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弹性护套4受到挤压,从而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形成回弹力,驱动活动式密封部3向前移动。此外,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的弹性连接部件还可以是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活动式密封部3和按压部2的弹簧5。弹簧5和弹性护套4既可单独设置,也可组合使用。
要在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之间形成弹性连接,也可通过除设置弹性连接部件以外的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可将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弹性部件。
下面分别描述能够通过医用穿刺装置向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多种不同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植入的医疗器械以丝状或管状的植入件11为例,当然,植入件11还可以是针状植入件、电极、传感器等。
具体地,医用穿刺装置中设有用于将植入件11导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的植入件导向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7至图19,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活动式密封部3上且朝向中空穿刺针6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向槽3a。当注射剂容纳区7、周壁针孔6b和前端针孔6a连通时,先待注射剂将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扩张,然后使植入件11通过倾斜导向槽3a、周壁针孔6b、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和前端针孔6a植入扩张后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导向槽3a既可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槽,也可是形成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上表面的非贯通槽。
当倾斜导向槽3a为贯通槽时,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嵌入倾斜导向槽3a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该单向活瓣组件9在未受到外力时处于常闭状态,避免注射剂容纳区7内的注射剂从此处泄漏,但在受到张开力时,其多块活瓣可被撑开,使植入件11能够从撑开口穿入至周壁针孔6b。或者,植入件导向结构也可包括插装于倾斜导向槽3a内的导向槽密封件,当需要植入植入件11时,先将导向槽密封件拔出即可。
当倾斜导向槽3a为非贯通槽时,可通过植入件11直接将其刺破,或采用其他刺破件刺破后,再使植入件11穿过刺破口以穿入周壁针孔6b。
在本实施例中,为匹配于倾斜导向槽3a的导向,可将周壁针孔6b设置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使周壁针孔6b能够与倾斜导向槽3a对准,以精准导入植入件11。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0和图21,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中空穿刺针6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6c,在医用穿刺装置的导流状态下,倾斜导向针孔6c也始终保持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植入件11可通过该倾斜导向针孔6c穿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并通过前端针孔6a植入至扩张后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类似于上一实施例,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嵌入倾斜导向针孔6c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倾斜导向针孔6c内的针孔密封件10,先通过撑开单向活瓣组件9或拔出针孔密封件10,便可进行植入件11的植入操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2,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按压部2的后端面中部位置且可刺破的中部导向槽2c,中空穿刺针6形成有后端针孔,并且该后端针孔与中部导向槽2c沿轴向对位设置。在需要植入植入件11时,可先刺破中部导向槽2c,然后将植入件11通过中部导向槽2c的刺破口和中空穿刺针6的后端针孔穿入至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然后便可通过前端针孔6a进一步植入至扩张后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内。
下面描述若干种医用穿刺装置形成为拼装式结构的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相互独立加工成型的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其中,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弹性推移组件和中空穿刺针6,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穿刺控制模块还可包括弹性护套4、弹簧5等部件。而流体存储模块包括第二针筒单元、形成在第二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注射剂容纳区7以及可拆卸地封装在第二针筒单元后端的模块封装件。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之间形成有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相互拼接后便形成为针筒1。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流体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前端密封件8等部件。
可见,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可分别产品化,再拼装成医用穿刺装置。模块封装件用于将注射剂容纳区7的后端密封,当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拼装时,可将模块封装件拆卸。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相互独立加工成型的穿刺控制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其中,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按压部2和中空穿刺针6,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穿刺控制模块还可包括弹性护套4、弹簧5等部件。而流体存储模块包括第二针筒单元、形成在第二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注射剂容纳区7以及封装在第二针筒单元后端的活动式密封部3,此时活动式密封部3用于密封注射剂容纳区7的后端。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之间形成有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针筒单元与第二针筒单元相互拼接后便形成为针筒1,且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流体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前端密封件8等部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用穿刺装置包括相互独立加工成型的穿刺控制模块、过渡连接模块和流体存储模块。其中,穿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按压部2和中空穿刺针6,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穿刺控制模块还可包括弹性护套4、弹簧5等部件。过渡连接模块包括第二针筒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二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活动式密封部3。流体存储模块包括第三针筒单元、形成在第三针筒单元的筒腔内的注射剂容纳区7以及可拆卸地封装在第三针筒单元后端的模块封装件。第一针筒单元、第二针筒单元和第三针筒单元依次可拆卸连接,第一针筒单元、第二针筒单元、第三针筒单元依次拼接后便形成为针筒1,且活动式密封部3与按压部2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结合前述的不同实施例可知,流体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前端密封件8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具总成,参照图18和图22,其包括植入件11和上述设有植入件导向结构的医用穿刺装置,因此能够通过医用穿刺装置向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包括但不限于脉络膜上腔、硬膜外腔、胸膜腔、腹膜腔、关节腔、动脉、静脉)内植入植入件11。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医疗器具总成显然具备由上述医用穿刺装置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故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医疗器具总成还包括匹配于植入件导向结构使用且中空的辅助导向针12,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口径大小足以供植入件11穿入。在进行植入件11植入操作时,先将辅助导向针12与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植入件11便能依次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植入件导向结构以被导入至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继而通过前端针孔6a植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例如,参照图18,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贯通的倾斜导向槽3a和嵌入倾斜导向槽3a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周壁针孔6b设置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在植入植入件11时,先利用辅助导向针12撑开单向活瓣组件9以穿设在倾斜导向槽3a中,且辅助导向针12的前端穿入周壁针孔6b,然后使植入件11依次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和前端针孔6a植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的倾斜导向槽3a和插装于倾斜导向槽3a内的导向槽密封件,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刺破导向槽密封件且前端穿入周壁针孔6b,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倾斜导向槽3a形成在活动式密封部3的上表面且为非贯通槽,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刺破倾斜导向槽3a且前端穿入周壁针孔6b,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上述实施例中的周壁针孔6b可形成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使得在辅助导向针12穿过倾斜导向槽3a时,辅助导向针12的前端能够对准倾斜孔。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中空穿刺针6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6c,在医用穿刺装置的导流状态下,倾斜导向针孔6c位于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针筒后开口端伸入针筒内腔中并穿入倾斜导向针孔6c,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进一步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可包括嵌入倾斜导向针孔6c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倾斜导向针孔6c内的针孔密封件10,使得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撑开单向活瓣组件9或向前刺破针孔密封件10,从而连通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
或者,参照图22,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中部导向槽2c,中空穿刺针6形成有后端针孔,该后端针孔与中部导向槽2c沿轴向对位设置。在植入植入件11时,先利用辅助导向针12刺破中部导向槽2c,使辅助导向针12沿轴向对位于中空穿刺针6的后端针孔,然后使植入件11依次通过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中空穿刺针6的后端针孔穿入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再进一步通过前端针孔6a植入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穿刺装置、植入件(11)和中空的辅助导向针(12),所述医用穿刺装置包括针筒(1)、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6)、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7)和植入件导向结构,所述针筒(1)包括针筒前封闭端和针筒后开口端,所述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2)以及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与所述按压部(2)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的活动式密封部(3),所述中空穿刺针(6)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部(2)且形成有前端针孔(6a)和周壁针孔(6b),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形成在所述针筒前封闭端、针筒内腔周壁和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共同围成的针筒内腔区域中;
其中,所述医用穿刺装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2)以将所述中空穿刺针(6)向前推动至刺破所述针筒前封闭端并使得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所述周壁针孔(6b)和所述前端针孔(6a)连通,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连接,使得所述植入件(11)能够通过所述辅助导向针(12)的针腔和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以导入至所述中空穿刺针(6)的针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上且朝向所述中空穿刺针(6)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向槽(3a),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所述针筒后开口端穿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3a)以穿入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前方的所述周壁针孔(6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向槽(3a)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槽(3a)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槽(3a)内的导向槽密封件,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9)或向前刺破所述导向槽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向槽(3a)形成在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的上表面且为非贯通槽,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刺破所述倾斜导向槽(3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针孔(6b)形成为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孔,在所述辅助导向针(12)穿过所述倾斜导向槽(3a)时,所述辅助导向针(12)的前端对准所述倾斜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中空穿刺针(6)的周壁且朝向斜后方开口的倾斜导向针孔(6c),所述医用穿刺装置包括使得所述注射剂容纳区(7)、所述周壁针孔(6b)和所述前端针孔(6a)连通的导流状态,在所述导流状态下,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位于所述活动式密封部(3)的后方,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所述针筒后开口端伸入所述针筒内腔中并穿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还包括嵌入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内且可开合的单向活瓣组件(9)或插装于所述倾斜导向针孔(6c)内的针孔密封件(10),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向前撑开所述单向活瓣组件(9)或向前刺破所述针孔密封件(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部(2)的后端面中部位置且可刺破的中部导向槽(2c),所述中空穿刺针(6)形成有后端针孔,所述后端针孔与所述中部导向槽(2c)沿轴向对位设置,所述辅助导向针(12)能够从所述针筒后开口端外向前刺破所述中部导向槽(2c)并穿入所述后端针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件(11)包括丝状植入件、管状植入件、针状植入件、电极、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器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具总成设置为能够将所述植入件(11)植入动物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腔系、脉管中。
CN202121027927.6U 2021-05-13 2021-05-13 医疗器具总成 Active CN215273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927.6U CN215273198U (zh) 2021-05-13 2021-05-13 医疗器具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927.6U CN215273198U (zh) 2021-05-13 2021-05-13 医疗器具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3198U true CN215273198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4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7927.6U Active CN215273198U (zh) 2021-05-13 2021-05-13 医疗器具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31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885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O2022237887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and drainage for glaucoma treatment
WO2024099427A1 (en) * 2022-11-11 2024-05-16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Integr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pidural inje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885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O2022237887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dical penetration and drainage for glaucoma treatment
WO2024099427A1 (en) * 2022-11-11 2024-05-16 Beijing Sightnov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Integr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pidural injec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73198U (zh) 医疗器具总成
CN215349326U (zh) 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
US10912883B2 (en) Gas-powered fluid injection system
US6740063B2 (en) Luer receiving vascular access system
US2003012021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lerotherapy
JP5385260B2 (ja) 注射器
US20030009194A1 (en) Tissue tract sealing device
US20020091411A1 (en) Tissue tract sealing device
EP2050403A1 (en) Access assembly with seal lubricant mechanism
CN115337084A (zh) 医用穿刺装置和医疗器具总成
CN215307335U (zh)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US20120059314A1 (en) Attachment for a standard syringe and injection device for needle-free injection
JP2004538043A (ja) 粘弾性溶液を注入するためのシリンジ
CN215349934U (zh) 眼部穿刺装置和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US2003012020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lerotherapy
US4759751A (en) Catheter assembly with air purging feature
JP7008345B2 (ja) 自励式シリンジ
WO2012007482A1 (e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mixing two injectable compositions prior to injection
EP1768726B1 (en) Applicator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 Lock-Solution in a non-implanted catheter
JP2023526316A (ja) 眼の流路への流体の送達
CN115337083A (zh) 医疗器具总成
KR20210048662A (ko) 주사기
JP2011510719A (ja) 人体の皮膚を経由しあるいはその内部に流体を注射するシステム
CN215018617U (zh) 一种快速封堵型穿刺针
US20220257863A1 (en) Externally powered syringe driver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