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2692U -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2692U
CN215272692U CN202120746066.0U CN202120746066U CN215272692U CN 215272692 U CN215272692 U CN 215272692U CN 202120746066 U CN202120746066 U CN 202120746066U CN 215272692 U CN215272692 U CN 215272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nel
conductive film
connecting end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60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60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2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2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2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连接结构,包括:面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导电膜,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过线孔;柔性电路板,其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过线孔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的电子器件电性连接。本公开连接结构减小过线孔的开孔尺寸,提高面板的结构强度,而且简化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脂秤作为能够反应人体生理参数健康与否的设备,已经成为人们居家常备的测量工具。
ITO体脂秤是指利用秤体面板玻璃表面的ITO导电镀膜作为电极的体脂秤,对于ITO体脂秤而言,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导电镀膜与秤体内主板的连接结构。相关技术中的连接结构装配复杂,且导致秤体面板玻璃的结构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体脂秤的导电镀膜与主板连接结构复杂,且导致秤体面板玻璃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面板组件以及体脂秤。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连接结构,包括:
面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导电膜,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过线孔;
柔性电路板,其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过线孔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的电子器件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盖板,固设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投影覆盖所述过线孔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抵接,以提供驱使所述第一连接端贴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导电泡棉,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导电泡棉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导体弹片,固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导体弹片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由所述盖板的至少部分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件固设于所述盖板上。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体脂秤的面板组件,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导电膜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导电部;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与所述导电部相同数量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导电膜包括位于左上区域的第一导电部、位于右上区域的第二导电部、位于左下区域的第三导电部以及位于右下区域的第四导电部;
所述第三导电部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四导电部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
所述过线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过线孔位于靠近所述面板边缘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导电膜包括位于左上区域的第一导电部、位于右上区域的第二导电部、位于左下区域的第三导电部以及位于右下区域的第四导电部;所述过线孔开设于所述面板的中心位置。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体脂秤,包括:
壳体;
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主板;以及
根据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面板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用于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电性连接,其包括面板和柔性电路板,面板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电膜,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过线孔,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与导电膜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则通过过线孔贯穿至第二表面所在一侧,从而与导电膜另外一侧的电子器件电性连接。本公开连接结构通过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面板两侧的导电膜和电子器件,既保证了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电连接稳定性,同时无需在过线孔中安装弹片,减小过线孔的开孔尺寸,提高面板的结构强度,而且简化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盖板,盖板固设于面板的第一表面,且盖板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覆盖过线孔和第一连接端,从而利用盖板对过线孔和第一连接端形成覆盖保护,同时提高面板的外观一致性。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导电泡棉,第一连接端通过导电泡棉与导电膜电性连接,通过导电泡棉进一步增大导电膜与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稳定性。或者,第一表面固设有导体弹片,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通过导体弹片与导电膜电性连接,通过导体弹片固定第一连接端,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盖板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与第一连接端抵接,从而在盖板装配后挤压第一连接端,进一步提高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与导电膜的电连接稳定性。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面板组件和体脂秤,包括上述的连接结构,因此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体脂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体脂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体脂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面板;110-上表面;120-下表面;131-第一延伸部;141-第二延伸部;200-过线孔;300-柔性电路板;310-第一连接端;330-导电泡棉;400-盖板;410-胶层;50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导电玻璃是指在玻璃的表面镀上一层导电膜,使其具备导电性能的玻璃,通常导电膜采用ITO(氧化铟锡)材料,因此导电膜也称为ITO膜。导电玻璃广泛的应用于显示器面板、体脂秤面板、太阳能电池板等各种领域。
在一些场景下,导电玻璃正面的导电膜与玻璃背面的电子器件的电性连接,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以ITO体脂秤为例,体脂秤的秤面为玻璃面板,其上表面镀有作为电极的ITO导电膜,用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但是体脂秤的主板位于玻璃面板的下方壳体内,因此,如何将玻璃上表面的导电膜与位于玻璃背面的主板电性连接是体脂秤面板必须考虑的结构设计。
相关技术中,ITO体脂秤的结构可参见图1中(a)、(b)所示。图1中示出了体脂秤的俯视结构,如图1中(a)所示,秤面玻璃10的表面分别设有四个互相独立的导电膜区域A、B、C、D,秤面玻璃10的边缘位置上开设有两个通孔20,每个通孔20中分别设置有两个金属弹片30,通过弹片30实现各个导电膜分别与内部的主板电性连接。如图1中(b)所示,在秤面玻璃10的中央开设有一个通孔20,通孔20中设置有四个弹片30,通过弹片30实现各个导电膜分别与内部的主板电性连接。
图2中示出了其中一个弹片30实现电性连接的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秤面玻璃1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设有导电膜,设备主板40设置在第二面12’下方。弹片30为金属的导体弹片,其通过通孔20夹持秤面玻璃10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也即弹片30的上端接触导电膜,下端位于秤面玻璃10的背面,因此即可通过导线50连接弹片30的下端和设备主板40,实现导电膜与设备主板的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相关技术中,需要在通孔中设置弹片,导致装配复杂,而且弹片需要在通孔中横向推入夹持玻璃,为了预留装配余量,就需要将通孔的尺寸开设较大。较大尺寸的开孔,一方面需要更大的装饰件覆盖开孔和弹片区域,破坏秤面的外观一致性,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较大程度的削弱了秤面玻璃的结构强度,提高受压损坏风险。
基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连接结构、体脂秤的面板组件以及体脂秤,简化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连接结构,且提高面板的结构强度。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包括面板和柔性电路板。面板可以为绝缘的板材,例如玻璃面板等。在面板水平放置的情况下,定义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面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导电膜,例如通过镀膜工艺在面板的第一表面加工ITO导电膜。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从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的过线孔,也即开设于面板的通孔。
可以理解,本公开的连接结构旨在将面板一侧表面的导电膜与位于另一侧的电子器件电性连接,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采用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作为连接件。也即,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与面板第一表面的导电膜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则通过面板上的过线孔穿出至面板的另一侧,也即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从而第二连接端即可用来跟位于面板另一侧的电子器件电性连接,即“导电膜——柔性电路板——电子器件”的电性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导电膜的电性连接,为了实现具有较好可观性的电流信号,必须保证导电膜与连接件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稳定性,例如图2所示的相关技术中,采用金属弹片压紧接触导电膜。而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连接件,柔性电路板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绝佳的可挠性的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优点。因此,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利用柔性电路板的高配线密度来实现柔性电路板与导电膜的稳定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的连接结构,利用柔性电路板连接面板两侧的导电膜和电子器件,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无需在过线孔中安装弹片,简化连接结构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果。而且由于柔性电路板厚度小、弯折度高,因此过线孔可以开设的很小,理论上只要能保证柔性电路板穿过即可,减小过线孔的开孔尺寸,提高面板的结构强度。
图3中示出了本公开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3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连接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包括面板100,面板100为绝缘板材,例如玻璃面板等。为便于描述,下文中定义面板100的第一表面为“上表面110”,定义面板100的第二表面为“下表面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的“上下表面”指面板100的相对两个表面,在面板100的其他放置情况下,其还可以是“左右表面”、“前后表面”等,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面板100的上表面110设有导电膜(图3未示出),利用采用玻璃镀膜工艺在面板100的上表面110上设置ITO导电膜。面板100的下表面120一侧则设置有电子器件,例如主板500,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旨在将上表面110上的导电膜与下表面120一侧的主板500建立电性连接。
面板100上开设有从上表面110贯穿至下表面120的过线孔200,也即,过线孔200为贯穿面板100的通孔。继续参照图3,柔性电路板300穿设于过线孔200中,为便于描述,下文中定义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导电膜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定义柔性电路板300连接主板500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的“柔性电路板300穿设于过线孔200中”,也即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伸出于上表面110的一侧,而第二连接端伸出于下表面120的一侧。
可以理解,过线孔200的作用是使得柔性电路板300穿过,因此理论上来说,只要过线孔200的尺径满足柔性电路板300能够穿过即可。图3中为了清晰显示结构,对过线孔200作放大显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应当理解,本公开不再赘述。
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与上表面110上的导电膜电性连接。在一个示例中,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可与导电膜直接接触连接,例如通过导电胶等与导电膜固定粘接实现电性连接。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端也可以与导电膜通过导电件间接电性连接,例如通过导电泡棉、导电弹片等与导电膜固定电性连接。换言之,本公开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与导电膜的连接方式,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通过导电泡棉330与导电膜电性连接,也即,利用导电泡棉330建立“导电膜——导电泡棉——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路径。导电泡棉330可以焊接在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通过导电泡棉330可以进一步增加与导电膜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另外,对于导电泡棉330与导电膜的固定方式,可以通过导电胶将导电泡棉330与导电膜粘接,也可以利用压紧结构将导电泡棉330与导电膜压紧连接。
具体来说,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还包括有盖板400,盖板400固定设置在面板100的上表面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设置盖板400在上表面110上的投影覆盖过线孔200和第一连接端,从而可以保证外观一致性更好,并且盖板400也可以对连接处形成保护,降低连接部分损坏风险。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盖板400还可以用来对第一连接端进行压紧,也即盖板400在装配后,对第一连接端和导电泡棉3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导电泡棉330压紧在上表面110上,起到固定第一连接端和提高电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盖板400与面板100的固定连接方式本公开不作限制,其可以采用任何适于实现的固定方式,例如螺接、卡扣连接、胶接等。例如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盖板400通过胶层410粘接在面板100的上表面110上。
在连接结构装配后,柔性电路板300位于面板100下表面120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即可与主板500实现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与主板500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同样无需限定,可以采用任何适于实施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粘接、通过连接器连接等。本公开不作赘述。
上述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说明,在上述连接结构的基础上,本公开连接结构还可以有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
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还可以通过导体弹片与导电膜电性固定连接。与图2相关技术中的弹片30不同,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导体弹片固设于面板100的上表面110上,而不是设于过线孔200中,导体弹片与导电膜接触实现电性连接,然后第一连接端通过导体弹片的弹性力,与导体弹片固定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能够理解并实现,本公开不再赘述。
上述结合图3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说明,在上述连接结构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体脂秤及其面板组件,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体脂秤面板组件包括面板100,面板100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电膜。对于体脂秤而言,一般通过四个电极来采集人体信号,因此导电膜包括分别独立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四个导电部,也即图4中互不导通的导电部A、B、C、D。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100为矩形形状,四个导电部大致按照“四宫格”区域划分,也即位于左上区域的第一导电部A、位于右上区域的第二导电部B、位于左下区域的第三导电部C以及位于右下区域的第四导电部D。同时,为了将四个导电部集中在同一个过线孔200位置,第三导电部C包括第一延伸部131,第四导电部D包括第二延伸部141,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二延伸部141延伸至第一导电部A和第二导电部B之间。如图4所示,过线孔200开设于靠近面板100一侧边缘,且位于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二延伸部141之间,尽可能减少对面板100的影响。
可以理解,在图4至图6中,为了清晰显示结构,将盖板400隐藏处理,也即图中虚线所示为盖板400。如图4所示,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310从过线孔200伸出,用于与各个导电部实现电性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5中放大结构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导电部包括四个,因此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310包括四个第一端子311、312、313、314。四个第一端子分别焊接有导电泡棉,也即第一导电泡棉331、第二导电泡棉332、第三导电泡棉333、第四导电泡棉334。每个第一端子和导电泡棉即可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与其中一个导电部电性连接,也即,图5中第一端子311和第一导电泡棉331与第一导电部A固定电性连接,第一端子312和第二导电泡棉332与第二导电部B固定电性连接,第一端子313和第三导电泡棉333与第三导电部C固定电性连接,第一端子314和第四导电泡棉334与第四导电部D固定电性连接,并且柔性电路板上四个连接线路之间互不相通。
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二连接端则穿过过线孔200之后与体脂秤内部的主板500实现电性连接,也即,实现“导电膜——导电泡棉——柔性电路板——主板”的电连接路径。盖板400通过前述实施方式固定设于面板100的第一表面上,本公开不再赘述。
对比图5和图2可以看到,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仅需要在面板上开设一个过线孔即可,同时过线孔内无需设置和安装弹片结构,简化装配操作,而且减小过线孔的尺径,提高玻璃面板的结构强度。
图6示出了本公开面板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100第一表面的导电膜同样按照“四宫格”的形式分为四个导电部,也即位于左上区域的第一导电部A、位于右上区域的第二导电部B、位于左下区域的第三导电部C以及位于右下区域的第四导电部D。过线孔200开设于面板100的中央区域,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310同样包括四个第一端子,每个第一端子分别连接一个导电部,其连接结构和原理参见前述实施方式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体脂秤还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具有开口端,从而上述面板组件固设于壳体的敞口端,壳体的内部设有主板、电池以及传感器等电气部件,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体脂秤而言,由于盖板400位于面板的外部,因此盖板400可以作为体脂秤的装饰部件,通过设计造型或者色彩来提高体脂秤的外观美观度。
上述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体脂秤及其面板组件的结构以及原理进行了说明,对于未尽详述之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相关技术毫无疑义可以理解并且充分实现,本公开无需赘述。例如人体参数的检测原理、体重测量功能的实现等,本公开对此不作赘述。
同时可以理解,本公开连接结构在于实现面板一侧的导电膜与位于面板另一侧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因此本公开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体脂秤,其他任何相同功能的场景均可适用,例如屏幕面板组件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面板组件以及体脂秤,利用柔性电路板连接面板两侧的导电膜和电子器件,在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无需在过线孔中安装弹片,简化连接结构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果。而且由于柔性电路板厚度小、弯折度高,因此过线孔可以开设的很小,理论上只要能保证柔性电路板穿过即可,减小过线孔的开孔尺寸,提高面板的结构强度。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导电膜与电子器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导电膜,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过线孔;
柔性电路板,其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过线孔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的电子器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固设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投影覆盖所述过线孔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抵接,以提供驱使所述第一连接端贴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导电泡棉,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导电泡棉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体弹片,固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与所述导电膜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导体弹片与所述导电膜固定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件,
所述装饰件由所述盖板的至少部分形成;或者,
所述装饰件固设于所述盖板上。
7.一种体脂秤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导电膜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导电部;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与所述导电部相同数量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导电膜包括位于左上区域的第一导电部、位于右上区域的第二导电部、位于左下区域的第三导电部以及位于右下区域的第四导电部;
所述第三导电部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四导电部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
所述过线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过线孔位于靠近所述面板边缘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导电膜包括位于左上区域的第一导电部、位于右上区域的第二导电部、位于左下区域的第三导电部以及位于右下区域的第四导电部;所述过线孔开设于所述面板的中心位置。
10.一种体脂秤,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主板;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CN202120746066.0U 2021-04-13 2021-04-13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Active CN215272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6066.0U CN215272692U (zh) 2021-04-13 2021-04-13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6066.0U CN215272692U (zh) 2021-04-13 2021-04-13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2692U true CN215272692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6066.0U Active CN215272692U (zh) 2021-04-13 2021-04-13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2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84962B1 (ko) 배터리 접속기
WO2019052332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62768B (zh) 指纹模组、指纹模组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JPH0745983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とシールドケースの接続構造
CN210379235U (zh) 电池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JPS61105897A (ja) 電子機器
CN215272692U (zh) 连接结构、面板组件及体脂秤
JP3940255B2 (ja) 電池および携帯機器
CN212413241U (zh) 防水侧键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888607B2 (en) Thin film circuit board device
CN110908444B (zh) 一种输入设备
CN111107200B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10259636A1 (en) Stiffening plate for circuit board and switch assembly
JP3816209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3532123B2 (ja) 集積回路内蔵カード
KR20160015122A (ko) 엘시디 모듈에 직접 접속되는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피시비
CN219227951U (zh) 电路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2393044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及无线耳机
JP3486530B2 (ja) 液晶装置
CN216750344U (zh) 一种可导电的接插件装置
US20050048810A1 (en) Membrane switch with J-tail lead
JPS6214720Y2 (zh)
CN218448583U (zh) 芯片卡固定结构及电子装置
JPH0981051A (ja) バックライト付きlcd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1126151U (zh) 一种电路基板组件和柔性电路基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