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9535U -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9535U
CN215269535U CN202121301192.1U CN202121301192U CN215269535U CN 215269535 U CN215269535 U CN 215269535U CN 202121301192 U CN202121301192 U CN 202121301192U CN 215269535 U CN215269535 U CN 215269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chassis
ear picking
ear
c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11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奎增
张敏
崔守波
邵强
齐金财
陈鹏飞
耿全
巩泽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um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um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um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um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11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9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9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9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包括割台、升运装置、剥皮装置、粮仓、底盘、发动机和驾驶室,所述底盘为高地隙底盘,所述驾驶室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前端,所述驾驶室两侧设有升运装置,所述升运装置后端出口处设有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出口后方设有粮仓;所述驾驶室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两个割台,所述割台后端设有输送搅龙,所述输送搅龙出口对准所述升运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高地隙底盘,具有良好的通过性。收获机车身的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大于大豆带的高度,保证作业时不影响大豆的生长。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割台中心距和前轮中心距共线同为2.2~2.6米,大于中间大豆带的宽度,可以方便收获机沿玉米带行走,不会压到中间套种的大豆带。

Description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玉米收获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中国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其中中国的小麦、玉米和大米的高库存可以保障充足的供给,大豆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容易受国际粮食贸易波动影响。近年来国外农产品粮食限制出口政策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我国根据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严峻形势,调整了粮食种植结构,然而单一的种植结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豆需求。因此在稳定玉米生产的基础上,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间套轮作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瑰宝,对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丰富作物多样性,是特别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一种种植方式。
在经过大规模发展玉米-大豆等带状间套作模式种植后,得益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优势,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协同提高。然而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现有玉米收获机对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收获时,无法适应套种玉米行距,割台上的拨禾装置不能对准套种玉米株,反而会压到玉米植株,造成玉米植株受损,影响玉米产量。带状间套作模式玉米与大豆的成熟时间有间隔,玉米成熟收割时间比大豆早,现有玉米收获机离地间隙太小,在收获玉米时,对间套作的大豆会造成影响甚至损坏。对此有必要研制一种适合于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种植模式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对玉米进行机械化收获的同时不对大豆的生长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适用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收获玉米作物而不影响大豆作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割台、升运装置、剥皮装置、粮仓、底盘、发动机和驾驶室,所述底盘为高地隙底盘,所述驾驶室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前端,所述驾驶室两侧设有升运装置,所述升运装置后端出口处设有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出口后方设有粮仓;所述驾驶室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两个割台,所述割台后端设有输送搅龙,所述输送搅龙出口对准所述升运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盘包括车架、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为前桥驱动方式,所述底盘为后桥转向方式;所述前桥包括齿轮箱和前管梁,所述齿轮箱分为左右两个齿轮箱,所述前管梁中部固定设有变速箱,所述齿轮箱与前管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齿轮箱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外侧设有前轮,所述前轮与所述齿轮箱联轴器连接,左右所述前轮之间中心距为2.2~2.6米。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变速箱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所述齿轮箱内侧横向距离不小于1米,所述车架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
进一步的,所述后桥包括后管梁和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后管梁转轴连接,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后管梁成92度~97度夹角,所述后桥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
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割台中心距为2.2~2.6米。
进一步的,所述割台下端设有切碎装置,所述切碎装置上方设有摘穗装置,所述摘穗装置前端设置有拨禾装置,所述拨禾装置上侧设有护罩,所述护罩后端设有输送搅龙,所述割台后端连接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前桥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装置包含摘穗辊、摘穗板和摘穗架,所述摘穗板固定在所述摘穗架上,所述摘穗辊为两组转动方向相反的板式摘穗辊,所述摘穗辊上设有拉茎板,所述摘穗辊后端连接设有分动箱,所述摘穗辊前端连接设有调整螺杆,两组所述穗装置之间中心距离为40~56cm。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挂接座、液压缸、割台挂接臂、割台挂接加强臂和割台挂接座,所述割台挂接座与所述割台挂接臂和割台挂接加强臂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割台挂接臂与所述挂接座转轴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挂接座转轴连接,所述液压缸的自由端与割台挂接臂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运装置为加长型升运装置,所述升运装置宽度为375mm。
进一步的,所述剥皮装置包含剥皮机和苞叶排杂装置,所述苞叶排杂装置设置在所述剥皮机的下方,所述剥皮机为16辊或20辊加长型平辊式剥皮机,所述苞叶排杂装置上设有侧排筛板和苞叶搅龙,所述苞叶搅龙与发动机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高地隙底盘,具有良好的通过性。收获机车身的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大于大豆带的高度,保证作业时不影响大豆的生长。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左右割台分布设计,两侧割台分别对两侧玉米带的两行玉米进行收获,适合应用于带状间套作模式下40cm~60cm玉米行距的玉米收获。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两个割台中心距和前轮中心距共线同为2.2~2.6米,大于中间大豆带的宽度,可以方便收获机沿玉米带行走,不会压到中间套种的大豆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割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割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摘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摘穗辊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粮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割台,11、切碎装置,12、摘穗装置,13、拨禾装置,14、护罩,15、输送搅龙,16、升降装置,17、摘穗辊,18、分动箱,19、调整螺杆,20、升运装置,21、挂接座,22、液压缸,23、割台挂接臂,24、割台挂接加强臂,25、割台挂接座,26、摘穗架,27、拉茎板,28、摘穗板,30、剥皮装置,31、排杂装置,32、侧排筛板,33、苞叶搅龙,40、粮仓,41、粮仓液压缸,42、粮仓支架,50、底盘,51、车架,52、前桥,53、后桥,54、变速箱,55、齿轮箱,56、前管梁,57、后管梁,58、支撑臂,59、前轮,60、发动机,70、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基础上做出的改变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侧”、“外侧”、“内侧”、“内”、“中”“一端”、“另一端”、“前端”、“后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割台10、升运装置20、剥皮装置30、粮仓40、底盘50、发动机60和驾驶室70,所述底盘50为高地隙底盘,所述底盘50为一种离地间隙相对较高的底盘结构,可避免作业机械对农作物的影响。所述驾驶室70固定在所述底盘50的前端,所述驾驶室70的后端设置有发动机60。所述驾驶室70两侧设有升运装置20,所述升运装置20后端出口处设有剥皮装置30,所述剥皮装置30出口后方设有粮仓40。所述驾驶室70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两个割台10,所述割台10后端设有输送搅龙15,所述输送搅龙15出口对准所述升运装置20。所述驾驶室70为通用的悬浮式驾驶室平台,所述驾驶室70内集成了一杆式操作系统,具有视野好,易操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驾驶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收获机在工作时,割台10把玉米果穗收割后,输送到升运装置20传送带上,升运装置20后端出口处设置有剥皮装置30,剥皮装置30给玉米果穗剥皮后,把剥皮后的玉米果穗输送到粮仓40,玉米穗苞叶通过排杂通道排出。所述发动机60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割台10、升运装置20、剥皮装置30和底盘50各部件机构运转。
如图6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前桥52包括齿轮箱55和前管梁56,所述齿轮箱55分为左右两个齿轮箱,所述前管梁56中部固定设有变速箱54,所述齿轮箱与前管梁5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54与所述齿轮箱55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55外侧设有前轮59,左右所述前轮59之间中心距为2.2~2.6米。所述底盘50为前桥52驱动方式,所述底盘50为后桥53转向方式。本实用新型收获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所述发动机60通过传动连接到所述变速箱54,从所述变速箱54通过传动连接到所述齿轮箱55,从所述齿轮箱55通过联轴器传动到前轮。所述驾驶室70位于所述底盘50的前端,所述粮仓40位于所述底盘50的后端,所述发动机60位于所述驾驶室70的后部,所述剥皮装置30位于所述发动机60与所述粮仓40中间,两侧所述割台10分别固定在所述底盘50上。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两侧玉米带中心距为2.4米左右,因此左右前轮之间的中心距设置为2.2~2.6米,前轮可以沿两侧玉米带行走,不会压到中间套种的大豆带。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变速箱54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所述齿轮箱55内侧横向距离不小于1米,所述车架51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采中间种大豆两侧种玉米的种植方式。本实用新型收获机适用于带状间套作模式下40cm~60cm行距的两行玉米收获,中间套种的大豆高度一般不超过90cm,本实用新型收获机的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大于大豆带的高度,保证作业时不影响大豆的生长。
如图5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后桥53包括后管梁57和支撑臂58,所述支撑臂58与所述后管梁57转轴连接,所述支撑臂58与所述后管梁57成92度~97度夹角,所述后桥53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大于大豆带的高度,保证作业时不影响大豆的生长。
如图2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两侧所述割台10的中心距为2.2~2.6米。常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模式,为两侧为玉米中间为大豆,两侧玉米为4行,中间大豆为4行,根据两侧玉米行之间的中心距为2.4米左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右分布的两侧所述割台10之间的中心距为2.2~2.6米,适用于常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玉米收获。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割台10下端设有切碎装置11,所述切碎装置11上方设有两组摘穗装置12,所述摘穗装置12前端设置有拨禾装置13,所述拨禾装置13上侧设有护罩14,所述护罩14后端设有输送搅龙15,所述割台10后端连接设有升降装置16,所述升降装置16与底盘50固定连接。所述割台10为左右分布,左右割台10分布在驾驶室70的两侧,每个割台10下方设有切碎装置11,所述切碎装置11把玉米秸秆粉碎成小段。所述拨禾装置13由拨禾链轮、张紧轮和拨禾链组成,拨禾装置13外侧由前伸板包围,在拨禾装置13和前伸板的作用下,玉米株更方便的进入摘穗装置12。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拨禾装置13,是玉米穗株进入摘穗装置12,在摘穗装置12的作用下,玉米穗与玉米秸秆分离,切碎装置11对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摘穗装置12对玉米果穗进行摘收后,玉米果穗在输送搅龙15的作用下集中后输送到升运装置20的传送带上。
如图3和图8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摘穗装置12包含摘穗辊17、摘穗板28和摘穗架26,所述摘穗板28固定在所述摘穗架26上,所述摘穗辊17为两组转动方向相反的板式摘穗辊,所述摘穗辊17上设有拉茎板27,所述摘穗辊17后端连接设有分动箱18,所述摘穗辊17前端连接设有调整螺杆19,两组所述穗装置12之间中心距离为40~56c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摘穗辊17为板式摘穗辊,根据收获玉米秸秆的粗细,通过调整螺杆19调整两组摘穗辊之间的间隙。选用板式摘穗辊,对玉米果穗的损伤小。每对所述摘穗辊17之间为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摘穗辊,在所述摘穗辊17上拉茎板27的作用下,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本实用新型装置收获机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式,常规复合种植为两侧玉米中间大豆方式,两侧玉米为两行玉米,玉米行距45cm~60cm之间。本两对所述摘穗辊各自对准一行玉米收获,根据玉米行距的不同,可以调整两组摘穗装置12之间的中心距,中心距可调范围为40cm~56cm,可以在收获时满足45cm~60cm玉米行距的收获需求。实用新型收获机所述摘穗装置12中包含4个摘穗辊17两两一组,一组摘穗辊17对准收获一行玉米,在拨禾装置13的作用下,玉米穗株进入到两个摘穗辊17之间,在摘穗辊17的作用下,玉米穗从玉米秸秆上摘下。
如图10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16包括挂接座21、液压缸22、割台挂接臂23、割台挂接加强臂24和割台挂接座25,所述割台挂接座25与所述割台挂接臂23和割台挂接加强臂24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割台挂接臂23与所述挂接座21转轴连接,所述液压缸22与所述挂接座21转轴连接,所述液压缸22的自由端与割台挂接臂23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22起到支撑割台10的作用,所述割台10挂接到割台挂接座25上,在割台挂接臂23的作用下,可以沿挂接座21上下转动,在需要上升或下降时,只需要控制所述液压缸22的自由端伸长或者缩短,就可以带动割台10上升和下降。
所述升运装置20为加长型升运装置,所述升运装置20宽度为375mm。
如图1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剥皮装置30包含剥皮机34和苞叶排杂装置31,所述苞叶排杂装置31设置在所述剥皮机34的下方。所述苞叶排杂装置31上设有侧排筛板32和苞叶搅龙33,所述苞叶搅龙33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剥皮装置可为16辊或者20辊的加长型平辊剥皮机,保证果穗剥皮率,降低玉米掉子率,本实用新型的剥皮装置30结构可靠,作业效率高。经过剥皮机剥皮后的玉米穗被传输到粮仓40中,剥皮后的玉米苞叶,由侧排筛板32的作用下滑落到苞叶搅龙33中,在苞叶搅龙33的带动下,从收获机装置一侧排出。
如图11所示,所述粮仓40两侧各设有粮仓支架42,所述粮仓40与所述粮仓支架42铰链连接,所述粮仓支架42与所述车架51固定连接,所述粮仓40两侧各设有粮仓液压缸41,所述粮仓液压缸41的底座与所述车架51固定连接,所述粮仓液压缸41的自由端与粮仓40转轴连接,所述粮仓40在所述粮仓液压缸41作用下以所述粮仓支架42上端为中心翻转。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过程:在玉米收获作业开始时,根据玉米行距调整两侧割台10的中心距,确保两侧割台中心分别位于两侧玉米带的中心。底盘50前轮中心距与两侧割台中心距相同。本实用新型收获机底盘50为高地隙底盘,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1米,大于大豆带的高度,在收获机收获作业行进过程中不会对大豆带造成影响。在玉米收获机割台对准玉米行中心后,启动发动机60,通过驾驶室70内的一杆操作系统,本实用新型收获机开始运转,在玉米收获机前进的过程中,在拨禾装置13的拨禾作用下,把玉米穗株输送到摘穗装置12,摘穗装置12在每组摘穗辊17旋转方向相反作用下,使玉米果穗与玉米秸秆分离,玉米秸秆在切碎装置11的作用下,玉米秸秆被切碎成小段,排放田地完成秸秆还田。摘穗装置12对玉米果穗进行摘收,摘穗后的玉米果穗,在螺旋输送搅龙15集中后,输送到升运装置20的输送带上,在升运装置20后端出口处设有剥皮装置30,剥皮机34为16辊或20辊加长型平辊式剥皮机,在剥皮机34剥皮后,玉米果穗与玉米苞叶分离,剥皮后的玉米果穗输送到粮仓40进行储存,剥皮后的苞叶通过苞叶排杂装置31从收获机装置单侧排出。在粮仓40储存满玉米果穗后,通过粮仓液压缸41的提升下翻转,把粮仓40中的玉米果穗卸到运输车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割台(10)、升运装置(20)、剥皮装置(30)、粮仓(40)、底盘(50)、发动机(60)和驾驶室(7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50)为高地隙底盘,所述驾驶室(70)固定在所述底盘(50)的前端,所述驾驶室(70)两侧设有升运装置(20),所述升运装置(20)后端出口处设有剥皮装置(30),所述剥皮装置(30)出口后方设有粮仓(40);所述驾驶室(70)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两个割台(10),所述割台(10)后端设有输送搅龙(15),所述输送搅龙(15)出口对准所述升运装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50)包括车架(51)、前桥(52)和后桥(53),所述底盘(50)为前桥(52)驱动方式,所述底盘(50)为后桥(53)转向方式;所述前桥(52)包括齿轮箱(55)和前管梁(56),所述齿轮箱(55)分为左右两个齿轮箱,所述前管梁(56)中部固定设有变速箱(54),所述齿轮箱(55)与前管梁(5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54)与所述齿轮箱(55)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55)外侧设有前轮(59),所述前轮(59)与所述齿轮箱(55)联轴器连接,左右所述前轮(59)之间中心距为2.2~2.6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箱(54)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所述齿轮箱(55)内侧横向距离不小于1米,所述车架(51)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桥(53)包括后管梁(57)和支撑臂(58),所述支撑臂(58)与所述后管梁(57)转轴连接,所述支撑臂(58)与所述后管梁(57)成92度~97度夹角,所述后桥(53)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0.9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两侧所述割台(10)中心距为2.2~2.6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割台(10)下端设有切碎装置(11),所述切碎装置(11)上方设有两组摘穗装置(12),所述摘穗装置(12)前端设置有拨禾装置(13),所述拨禾装置(13)上侧设有护罩(14),所述护罩(14)后端设有输送搅龙(15),所述割台(10)后端连接设有升降装置(16),所述升降装置(16)与底盘(5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摘穗装置(12)包含摘穗辊(17)、摘穗板(28)和摘穗架(26),所述摘穗板(28)固定在所述摘穗架(26)上,所述摘穗辊(17)为两组转动方向相反的板式摘穗辊,所述摘穗辊(17)上设有拉茎板(27),所述摘穗辊(17)后端连接设有分动箱(18),所述摘穗辊(17)前端连接设有调整螺杆(19),两组所述穗装置(12)之间中心距离为40~56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16)包括挂接座(21)、液压缸(22)、割台挂接臂(23)、割台挂接加强臂(24)和割台挂接座(25),所述割台挂接座(25)与所述割台挂接臂(23)和割台挂接加强臂(24)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割台挂接臂(23)与所述挂接座(21)转轴连接,所述液压缸(22)与所述挂接座(21)转轴连接,所述液压缸(22)的自由端与割台挂接臂(23)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运装置(20)为加长型升运装置,所述升运装置(20)宽度为37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皮装置(30)包含剥皮机(34)和苞叶排杂装置(31),所述苞叶排杂装置(31)设置在所述剥皮机(34)的下方,所述剥皮机(34)为16辊或20辊加长型平辊式剥皮机,所述苞叶排杂装置(31)上设有侧排筛板(32)和苞叶搅龙(33),所述苞叶搅龙(33)与发动机(60)传动连接。
CN202121301192.1U 2021-06-09 2021-06-09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Active CN215269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1192.1U CN215269535U (zh) 2021-06-09 2021-06-09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1192.1U CN215269535U (zh) 2021-06-09 2021-06-09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9535U true CN215269535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1192.1U Active CN215269535U (zh) 2021-06-09 2021-06-09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9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08783A (en) Soybean harvesting header
CN113228931A (zh)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作物收获机
CN101695236B (zh) 穗茎兼收型玉米收割机
CN209861623U (zh) 具有二级分禾器的高效率玉米割台摘穗机构
US5960618A (en) Row unit crop guide for harvesting multiple rows
CN106717518B (zh) 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
US11805735B2 (en) Stalky crop harvesting system and process
US8276356B2 (en) Tractor mounted cotton harvester
US3298162A (en) Forage harvester and corn picker
CN211406872U (zh) 穗茎兼收智能玉米收获机
CN105830638A (zh) 多功能玉米收获机
CN212278898U (zh) 一种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CN106717517A (zh) 自走式鲜食玉米穗茎联合收获机
US4438619A (en) Corn harvester combine with means for picking up loose ears
CN215269535U (zh) 高地隙玉米联合收获机
CN101647342B (zh) 一种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CN112616432A (zh) 一种履带式玉米收获机
CN201563386U (zh) 穗茎兼收型玉米收割机
US3096604A (en) Row crop harvesting apparatus
CN113348857B (zh) 带状复合种植作物专用收获机的收获方法
CN211090700U (zh) 一种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CN208029482U (zh) 乱垄或无垄喂入玉米机割台
CN201601982U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
CN219087834U (zh) 一种玉米收割机
CN201270670Y (zh) 一种悬挂式玉米果穗剥皮脱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