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0459U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60459U CN215260459U CN202121742373.8U CN202121742373U CN215260459U CN 215260459 U CN215260459 U CN 215260459U CN 202121742373 U CN202121742373 U CN 202121742373U CN 215260459 U CN215260459 U CN 2152604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eflector
- wind
- air deflector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和驱动组件,导风板具有沿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导风板的枢转轴线,在导风板的横截面上,导风板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宽度基线,导风板包括沿导风板的厚度方向分置在宽度基线两侧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从宽度基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先分别朝向远离宽度基线的方向延伸,至获得导风板的最大厚度,再分别朝向靠近宽度基线的方向延伸,导风板的最大厚度小于宽度基线的长度,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导风板绕枢转轴线转动,以及用于驱动导风板带动枢转轴线沿设定轨迹往复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部件,结构简单,可呈现多种不同的导风出风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风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柜机,左右扫风采用多个竖百叶,竖百叶的数量较多,安装复杂,装配效率低,且只能实现左右摆风,导风效果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的结构简单、装配效率较高,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导风出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部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导风板的枢转轴线,在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上,所述导风板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宽度基线,所述导风板包括沿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分置在所述宽度基线两侧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从所述宽度基线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先分别朝向远离所述宽度基线的方向延伸,至获得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厚度,再分别朝向靠近所述宽度基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厚度小于所述宽度基线的长度;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导风板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带动所述枢转轴线沿设定轨迹往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导风板,绕枢转轴线旋转和沿设定轨迹移动这两项移动的组合,并结合导风板的横截面形状特点,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导风出风效果,从而满足更多的出风需求。而且,导风部件所需的导风板的数量较少,可以降低导风部件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关于所述宽度基线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为菱形,所述菱形的长对角线为所述宽度基线,所述菱形的短对角线对应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厚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菱形的邻边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和/或,所述枢转轴线穿过所述菱形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内设有沿所述设定轨迹延伸的导轨;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与所述导轨配合;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且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轨滑移;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滑动件以跟随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轨滑移,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导风板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啮合传动的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条与所述滑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限定出走线通道,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线穿设于所述走线通道,且沿所述走线通道的延伸方向可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盒体和盒盖,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盒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枢转连接至所述驱动盒,和/或,所述走线通道形成为曲线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集线器,所述集线器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且用于收卷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长度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驱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具有出风口,所述空调本体内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且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沿所述设定轨迹往复移动;开关门部件,所述开关门部件包括用于开关所述出风口的开关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从而丰富了空调器的整体出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处设置一个所述导风板,且当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设定轨迹的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时,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宽度两侧之间分别具有出风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板的一个应用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板的另一个应用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部件拆去盒盖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部件拆去盒体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B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关机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图8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工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图8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在一个工作状态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导风部件100;枢转轴线L1;设定轨迹L2;宽度基线L3;
导风板1;第一导风面11;第一导风段111;第二导风段112;
第二导风面12;第三导风段121;第四导风段122;
驱动组件2;
驱动盒21;导轨211;盒体212;盒盖213;
滑动件22;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24;
传动机构25;齿轮251;齿条252;
限位件26;集线器27;
空调本体200;出风口201;出风通道202;
左侧的出风间隙203;右侧的出风间隙204;
通风部件205;换热部件206;
开关门部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部件100可以包括:导风板1和驱动组件2。导风板1具有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导风板1的枢转轴线L1,即导风板1具有枢转轴线L1,枢转轴线L1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枢转轴线L1穿过导风板1。驱动组件2与导风板1相连,且用于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转动,以及用于驱动组件2还驱动导风板1带动枢转轴线L1一起沿设定轨迹L2往复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驱动组件2,驱动导风板1沿设定轨迹L2移动的同时,使得枢转轴线L1也跟随导风板1一起沿设定轨迹L2移动,以使得导风板1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实现绕枢转轴线L1的转动,从而呈现更多不同的导风调节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设定轨迹L2的具体形态不限,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具体设计,例如可以为直线轨迹或者曲线轨迹等,这里不作限制。
结合图2,在导风板1的横截面上,导风板1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宽度基线L3,导风板1包括沿导风板1的厚度方向分置在宽度基线L3两侧的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从宽度基线L3的一端到另一端,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先分别朝向远离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至获得导风板1的最大厚度a,再分别朝向靠近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导风板1的最大厚度a小于宽度基线L3的长度b。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通过驱动组件2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旋转和沿设定轨迹L2移动这两项运动的组合,并结合导风板1的横截面形状特点,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导风出风效果,从而满足更多的出风需求。而且,导风部件100所需的导风板1的数量较少,可以降低导风部件100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结合图1和图2,当将导风板1设置于出风通道202时,假设出风通道202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出风通道202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设定轨迹L2在左右方向上沿直线和/或曲线延伸,枢转轴线L1沿上下方向延伸,将出风通道202的设置有导风板1处的宽度c设置为大于导风板1的宽度基线L3的长度b,从而导风板1可以将出风通道202分流为位于导风板1左右两侧的两个出风间隙,分别为左侧的出风间隙203和右侧的出风间隙204。
当导风板1沿设定轨迹L2左右移动时,可以改变导风板1左右两侧的出风间隙的大小,如导风板1向左移动,则左侧的出风间隙203减小,右侧的出风间隙204增大,导风板1向右移动,则左侧的出风间隙203增大,而右侧的出风间隙204减小。
当导风板1沿枢转轴线L1转动时,可以进一步微调导风板1左右两侧的出风间隙的大小,并调节各侧出风间隙的出风方向,使得出风朝前实现强劲远距离送风,还是使得出风朝向两侧实现近距离柔和送风,从而满足不同实际需求。
如导风板1从图2所示位置按照顺时针的方向逐渐转动,可以使得左侧的出风间隙203逐渐减小,并使得左侧的出风间隙203的出风逐渐朝向左侧,近距离位置处的出风感受逐渐柔和。如导风板1从图2所示位置按照逆时针的方向逐渐转动,可以使得右侧的出风间隙204逐渐减小,并使得右侧的出风间隙204的出风逐渐朝向右侧,近距离位置处的出风感受逐渐柔和。
并且,由于从宽度基线L3的一端到另一端,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先分别朝向远离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再分别朝向靠近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导风板1引起的出风阻力,提高导风板1的分流效果,无论导风板1按照什么方向、转动多少角度,都可以呈现较好的分流及导风效果。
例如,参照图2,从宽度基线L3的一端到另一端,第一导风面11包括朝向远离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风段111和朝向靠近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导风段112,第二导风面12包括朝向远离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导风段121和朝向靠近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导风段122,也就是说,从宽度基线L3的一端到另一端,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三导风段121分别朝向远离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第二导风段112和第四导风段122分别朝向远离宽度基线L3的方向延伸,这样,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二导风段112的衔接处与第三导风段121和第四导风段122的衔接处的连线即为导风板1的最大厚度。
例如图2所示,当导风板1的宽度基线L3大体平行于出风通道202的气流方向时,当气流从出风通道202向外流动时,可以被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三导风段121顺利分流向两侧引导;假设导风板1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动90度,转动至导风板1的宽度基线L3大体垂直于出风通道202的气流方向时,例如图3所示,当气流从出风通道202向外流动时,可以被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二导风段112顺利分流向两侧引导,以此类推。由此,无论导风板1的转动角度如何,都可以实现较好的分流和气流引导效果。
可选地,驱动组件2可以构造为能够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正向(如顺时针方向)和反向(如逆时针方向)分别至少能够转动90度,例如使得导风板1可以在宽度基线L3与出风通道202的出风方向垂直的角度位置,与宽度基线L3和出风通道202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角度位置之间可转动,从而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导风效果调节。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驱动组件2设置为能够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仅单向转动,例如仅正向(如顺时针方向)转动、或仅反向(如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还可以将驱动组件2设置为能够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转动其他角度,例如可转动角度范围可以为30-°360度等,从而满足不同的出风效果调节和不同的实际设计要求,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风面11与第二导风面12关于宽度基线L3对称。例如,当第一导风面11包括上述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二导风段112,第二导风面12包括上述第三导风段121和第四导风段122时,当第一导风面11与第二导风面12关于宽度基线L3对称时,可以是第一导风段111与第三导风段121关于宽度基线L3对称,同时第二导风段112与第四导风段122关于宽度基线L3对称。
由此,方便加工,且调节时,当导风板1正向和反向转动基本相同的角度时,导风板1两侧的可导风角度调节范围可以大体相同。例如,导风板1从图2所示位置顺时针转动设定角度后,左侧的出风角度,与导风板1从图2所示位置逆时针转动设定角度后,右侧的出风角度基本相同,从而有利于两侧的风向调节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导风板1的横截面可以为菱形,菱形的长对角线为宽度基线L3,菱形的短对角线对应导风板1的最大厚度a的位置。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示例中,当第一导风面11包括上述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二导风段112,第二导风面12包括上述第三导风段121和第四导风段122时,第一导风段111的长度、第二导风段112的长度、第三导风段121的长度、第四导风段122的长度均相等,从而使得导风板1的横截面可以为菱形。
由此,当导风板1仅能绕枢转轴线L1沿同一方向转动,例如仅正向(如顺时针)转动、或仅反向(如逆时针)转动,可以通过较小的转动角度达到所需的导风要求。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当导风板1仅能正向转动,导风板1的转动角度在0度-90度,可以调节导风板1左侧的出风间隙203的出风角度,导风板1的转动角度在90度-180度,可以调节导风板1右侧的出风间隙204的出风角度,且左侧和右侧的调节效果可以相同。并且,导风板1的加工和安装方便,无方向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当导风板1的横截面为菱形时,菱形的邻边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例如当第一导风面11包括上述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二导风段112,第二导风面12包括上述第三导风段121和第四导风段122时,第一导风段111和第二导风段112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第二导风段112和第四导风段122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第四导风段122和第三导风段121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第三导风段121和第一导风段111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由此,可以降低尖角处形成凝露的问题,提高产品性能。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导风板1的横截面还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还可以将菱形的四个边中的至少一个变形为外凸曲线,或者将菱形的四个边中的至少一个变形为内凹曲线等,以形成为其他的截面形状。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当导风板1的横截面为菱形时,枢转轴线L1可以穿过菱形的中心,即菱形的短对角线和长对角线的交点,从而方便转动角度设计和控制。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枢转轴线L1也可以偏离菱形的中心,以满足其他设计要求,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为空心导风板1,例如导风板1可以由若干导风面板拼接而成,其内部形成为空心结构,导风板1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造,其内部形成为空心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导风板1的重量,并且起到有效的隔热效果,提升导风板1的防凝露效果。当然,也可以在导风板1的空心结构中,填充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提升导风板1的保温、防凝露效果,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驱动组件2可以包括:驱动盒21、滑动件22、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24,驱动盒21内设有沿设定轨迹L2延伸的导轨211,滑动件22设于驱动盒21内且与导轨211配合,第一电机23安装于驱动盒21且通过传动机构25驱动滑动件22沿导轨211滑移,第二电机24安装于滑动件22以跟随滑动件22沿导轨211滑移,第二电机24与导风板1相连,以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转动。
由此,驱动组件2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转动,且还驱动导风板1和枢转轴线L1一起沿设定轨迹L2往复移动。更为具体地说,通过设置第一电机23和滑动件22,可以驱动导风板1和第二电机24一起沿设定轨迹L2移动,同时通过设置第二电机24与导风板1一起移动,第二电机24可以驱动导风板1在任意位置绕枢转轴线L1转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驱动组件2可以包括齿轮251齿条252机构,齿轮251齿条252机构设于驱动盒21内,且包括啮合传动的齿轮251和齿条252,第一电机23与齿轮251相连,以驱动齿轮251转动,齿条252与滑动件22相连,以驱动滑动件22移动。由此,通过设置齿轮251齿条252机构,可以简单且有效地驱动导风板1沿设定轨迹L2往复移动。并且,由于齿轮251齿条252机构设于驱动盒21内,可以获得驱动盒21的保护,提高驱动可靠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凸轮、连杆等机构等,推动滑动件22移动,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齿条252与滑动件22相连的方式不限,例如,齿条252与滑动件22可以为分体件且装配或者,或者齿条252与滑动件2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等,从而方便加工且结构可靠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23与齿轮251相连的方式不限,例如,第一电机23可以与齿轮251直接相连,以由第一电机23直驱齿轮251转动,从而可以简化结构。当然,不限于此,第一电机23还可以通过其他传动机构25驱动齿轮251转动,以满足不同的转速要求。可选地,第一电机23为步进电机,从而方便移动位置控制。可选地,第一电机23的本体设置于驱动盒21外,且第一电机23的驱动轴伸入驱动盒21内,与驱动盒21内的齿轮251连接,从而方便第一电机23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机24与导风板1相连的方式不限,例如,第二电机24可以与导风板1直接相连,以由第二电机24直驱导风板1转动,从而可以简化结构。当然,不限于此,第二电机24还可以通过其他传动机构25驱动导风板1转动,以满足不同的转速要求。可选地,第二电机24为步进电机,从而方便转动角度控制。
可选地,第二电机24可以设置于驱动盒21内,从而提高驱动组件2的结构的紧凑性,避免在驱动盒21上开设避让第二电机24移动的避让宽封,提高驱动盒21的密闭性。当第二电机24可以设置于驱动盒21内,且第二电机24与导风板1直连时,可以在齿条252上设置避让穿孔,同时在驱动盒21上设置避让滑槽,第二电机24的本体固定在滑动件22上,第二电机24的驱动轴穿过避让穿孔和避让滑槽,与导风板1直接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非圆型面的轴孔插接配合,从而驱动导风板1转动。在滑动件22沿导轨211滑动时,第二电机24的驱动轴通过与避让穿孔的配合,使得第二电机24跟随滑动件22移动,同时第二电机24的驱动轴沿避让滑槽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电机24设于驱动盒21内,且驱动组件2还包括:限位件26,限位件26设于驱动盒21内,且限定出走线通道,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穿设于走线通道,且沿走线通道的延伸方向可移动,例如,随着第二电机24的移动,电机线可以从走线通道拉出或伸入。由此,通过设置限位件26,可以起到捋线的效果,降低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与传动机构25,如齿轮251齿条252机构之间的干涉影响,提高第二电机24与传动机构25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走线通道可以由限位件26单独限定出,走线通道也可以由限位件26与驱动盒21配合限定出。可选地,走线通道可以形成为曲线通道,从而降低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在移动过程中受走线通道引发的弯折,提高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的使用寿命,提高第二电机24的工作可靠性。可选地,限位件26可以枢转连接至驱动盒21,从而降低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在移动过程中受走线通道引发的弯折,提高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的使用寿命,提高第二电机24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1所示,驱动盒21包括相对设置的盒体212和盒盖213,结合图5和图7,传动机构25设于盒体212内,限位件26设于盒盖213上,由此,当盒盖213位于盒体212上方时,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可以在限位件26的限位作用下,悬置在传动机构25的上方,从而更加有效地降低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与传动机构25,如齿轮251齿条252机构之间的干涉影响,提高第二电机24与传动机构25的工作可靠性。此外,由于驱动盒21包括盒体212和盒盖213,将盒体212与盒盖213设置为可拆卸相连,可以方便其内部传动机构25、滑动件22等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还可以包括:集线器27,集线器27安装于驱动盒21,且用于收卷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由此,在滑动件22带动第二电机24移动至与集线器27较远的位置时,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可以从集线器27中抽出,而当滑动件22带动第二电机24移动至与集线器27较近的位置时,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可以缩回到集线器27中,从而降低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的自由活动余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与传动机构25,如齿轮251齿条252机构之间的干涉影响,提高第二电机24与传动机构25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集线器27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集线器27可以包括集线盒、绕线盘和卷簧,集线盒固定于驱动盒21,绕线盘和卷簧均设于集线盒内,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的一端固定于绕线盘,卷簧连接在绕线盘与集线盒之间,以向所述绕线盘施加,将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向绕线盘上收卷的驱动力,当滑动件22带动第二电机24移动时,可以克服就卷簧的弹性力,使得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从绕线盘上绕脱一部分,从而通过设置集线器27,可以将第二电机24多余的电机线收纳起来。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二电机24的本体设于驱动盒21外,从而避免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与驱动盒21内的齿轮251齿条252机构等,发生相互干涉影响,提高驱动组件2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风板1的长度两端分别连接有驱动组件2。由此,可以降低每个驱动组件2的施力,提高每个驱动组件2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导风板1的长度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组件2,可以提高导风板1的运动稳定性。此外,通过将驱动组件2设于导风板1的长度端部,而非设于导风板1的中部,可以降低驱动组件2产生的风阻,提高通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的长度两端的两个驱动组件2的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对导风板1相同动作的驱动即可,这里不作赘述。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如图8和图9所示,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空调本体200、导风部件100和开关门部件300,空调本体200上具有出风口201,空调本体200内具有与出风口201连通的出风通道202。例如,空调本体200还可以包括通风部件205和换热部件206,出风通道202可以由通风部件205限定出,换热器可以位于通风部件205的进风侧。
导风部件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导风部件100的导风板1设于出风通道202,且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与出风口201的长度方向相同,驱动组件2驱动导风板1在出风口201的宽度方向上沿设定轨迹L2往复移动。由此,通过驱动组件2驱动导风板1,绕枢转轴线L1旋转(结合图11)和沿设定轨迹L2移动(结合图10)这两项运动的组合(结合图12),并结合导风板1的横截面形状特点,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导风出风效果,从而满足更多的出风需求。而且,导风部件100所需的导风板1的数量较少,可以降低导风部件100和空调器1000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开关门部件300包括用于开关出风口201的开关门,在开关门关闭出风口201时,如图9所示,导风板1位于开关门的内侧,而在开关门打开出风口201时,如图10-图12所示,开关门打开出风口201,导风板1显露出来。由此,通过设置能够开关出风口201的开关门,从而无需利用导风板1开关出风口201,从而可以将导风板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出风口201的宽度,这两,有利于在导风板1的两侧分别形成通风间隙。
可选地,开关门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开关门移动的驱动装置,从而可以实现开关门的自动化开关,无需手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开关门的数量、移动方式、以及与空调本体20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可以为在空调本体200外侧滑移,或者在空调本体200内侧滑移等,这里不作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201设置的导风板1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定。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出风口201处设置一个导风板1,且当导风板1在设定轨迹L2的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时,导风板1与出风通道202的宽度两侧之间分别具有出风间隙,例如,图中所示的左侧的出风间隙203和右侧的出风间隙204。由此,可以呈现多种出风效果调节。
例如图8和图10所示,出风通道202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出风通道202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设定轨迹L2在左右方向上沿曲线延伸,枢转轴线L1沿上下方向延伸,当导风板1沿设定轨迹L2左右移动时,可以改变导风板1左右两侧的出风间隙的大小,结合图11,当导风板1沿枢转轴线L1转动时,可以进一步微调导风板1左右两侧的出风间隙的大小,并调节各侧出风间隙的出风方向,使得出风朝前实现强劲远距离送风,还是使得出风朝向两侧实现近距离柔和送风,从而满足不同实际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范围具体占据设定轨迹L2的比例不限,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定,例如预定范围可以占据设定轨迹L2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或者设定轨迹L2延伸方向上的全部均可以为预定范围,这里不作赘述。
下面,参照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为分体落地式空调,且包括空调本体200、导风部件100和开关门部件300。空调本体200的后侧具有向后方凸出的圆弧状进风口,空调本体200内部设置有通风部件205,通风部件205包括风道件和风轮,空调本体200内部还设置有换热部件206,换热部件206可以包括换热器和电辅热等。
空调本体200的前侧设置有出风口201,出风口201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空调本体200内具有与出风口201连通的出风通道202,开关门部件300包括用于开关出风口201的开关门,在开关门关闭出风口201时,开关门遮挡出风口201且位于导风部件100的外侧,在开关门打开出风口201时,开关门收纳隐藏于空调本体200内,且导风部件100的导风板1可以由出风口201处显露。
导风部件100包括设于出风通道202处的导风板1,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也为上下方向,且导风板1的横截面为菱形,导风部件100还包括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驱动导风板1在左右方向上沿设定轨迹L2往复移动,且驱动组件2还驱动导风板1沿枢转轴线L1转动,枢转轴线L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穿过导风板1的中心。
导风板1可沿设定轨迹L2左右移动,摆动扫风,并且,导风板1可绕自身枢转轴线L1转动,当导风板1转动到90度时(例如图11所示),出风面积相对较小,出风风速变大,实现超远距离送风,当导风板1转动到0度(例如图10所示),出风面积相对较大,出风风速较低,出风柔和,风量大。
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宽出风口201和出风通道202,并在较宽的空间配合菱形横截面的导风板1进行扫风,使用更加舒适。导风板1,在出风通道202处,可以实现分流效果。实现多股出风,环抱出风等特定送风模式。简言之,导风板1可左右摆动扫风及沿自身枢转轴线L1转动,通过导风板1在出风通道202的不同位置实现导风,引导风向室内不同区域送风,可以实现两侧环抱送风,全域无死角送风,冷风防直吹等多种送风模式,实现空调器1000快速降温及舒适的送风体验感。例如,可以实现常规送风、环抱柔和送风、远距离强劲送风、阵风(即模拟自然界的一阵阵的微风)等多种送风模式,满足各种使用需求。
导风板1的横截面为菱形,且导风板1为空心结构,即菱形的导风板1内部为夹层设计,内部可以设置有保温材料,对菱形的导风板1实现保温,起到防凝露的效果,而且,菱形的导风板1的外壁可以为无尖角设计,例如可以采用圆角设计,起到防止尖角处产生凝露的问题。
在导风板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驱动盒21,驱动盒21内安装有滑动件22、传动机构25、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24、限位件26和集线器27等,传动机构25可以包括齿轮251和齿条252,第一电机23驱动齿轮251转动,齿轮251啮合传动齿条252,齿条252与滑动件22为一体件,带动滑动件22一起移动,第二电机24设置在滑动件22上,以跟随滑动件22一起移动,第二电机24的输出轴穿过驱动盒21与导风板1通过非圆型面插接配合,实现对导风板1的枢转驱动,以及带动导风板1随滑动件22一起移动,从而实现对导风板1的驱动。
限位件26和集线器27对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进行理线、限位和收纳,避免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缠绕在齿轮251齿条252机构中。集线器27中设置有绕线盘,绕线盘将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绕在绕线盘上,电机线经过限位件26引导走线到第二电机24,在齿条252带动第二电机24移动的过程中,限位件26和集线器27保证第二电机24的电机线不会绕在齿轮251齿条252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不限于应用于空调器1000,例如,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出风功能的其他设备,例如空气净化器等,这里不作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具体类型不限,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中的室内机,如落地柜机、壁挂机等,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如移动空调、窗式空调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包括: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导风板的枢转轴线,在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上,所述导风板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宽度基线,所述导风板包括沿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分置在所述宽度基线两侧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从所述宽度基线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先分别朝向远离所述宽度基线的方向延伸,至获得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厚度,再分别朝向靠近所述宽度基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厚度小于所述宽度基线的长度;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导风板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带动所述枢转轴线沿设定轨迹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关于所述宽度基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为菱形,所述菱形的长对角线为所述宽度基线,所述菱形的短对角线对应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厚度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的邻边通过曲线光滑过渡相连,和/或,所述枢转轴线穿过所述菱形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内设有沿所述设定轨迹延伸的导轨;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与所述导轨配合;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且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轨滑移;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滑动件以跟随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轨滑移,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导风板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啮合传动的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条与所述滑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驱动盒内,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驱动盒内,且限定出走线通道,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线穿设于所述走线通道,且沿所述走线通道的延伸方向可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盒体和盒盖,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盒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枢转连接至所述驱动盒,和/或,所述走线通道形成为曲线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集线器,所述集线器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且用于收卷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长度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驱动组件。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具有出风口,所述空调本体内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
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且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沿所述设定轨迹往复移动;
开关门部件,所述开关门部件包括用于开关所述出风口的开关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一个所述导风板,且当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设定轨迹的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时,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宽度两侧之间分别具有出风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42373.8U CN215260459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42373.8U CN215260459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60459U true CN215260459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9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42373.8U Active CN215260459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60459U (zh) |
-
2021
- 2021-07-27 CN CN202121742373.8U patent/CN2152604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32287A (zh)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3623850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63753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68846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20238107A1 (zh) | 导风装置、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2481480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8626783B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260459U (zh)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951723U (zh) |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 | |
CN215951719U (zh) | 导风件、空调室内机 | |
CN216203798U (zh) |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5951726U (zh) | 轨道板、驱动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111322678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KR102697363B1 (ko) | 플로어 스탠딩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 |
CN204853863U (zh) | 可旋转导风柱、出风口切换结构及风管机 | |
CN220624353U (zh) | 驱动组件及室内机 | |
CN220871104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0852325U (zh) | 室内机 | |
CN217031563U (zh) | 导风板和空调器 | |
CN215951727U (zh) | 用于双导风板的运动组件和空调器 | |
CN110486798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624352U (zh) | 驱动组件及室内机 | |
CN21630798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0852525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187079U (zh) | 一种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