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7974U -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7974U
CN215257974U CN202121356157.XU CN202121356157U CN215257974U CN 215257974 U CN215257974 U CN 215257974U CN 202121356157 U CN202121356157 U CN 202121356157U CN 215257974 U CN215257974 U CN 215257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ssage
piston
sealing
communicate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61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永斌
陈浙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61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7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7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7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该四通阀包括阀体、活塞和密封件,活塞可活动的设置于阀腔内,密封件设置于活塞上,且至少部分密封件与阀腔的腔壁贴合;活塞将阀腔分隔成互不相通的高压腔和低压腔,活塞上开设有连通至密封件的气道结构,且气道结构与高压腔相连通,高压腔内的介质通过气道结构与密封件相接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四通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活塞上靠近高压腔一侧开设与密封件连通的气道结构,从而使得高压腔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气道结构与密封件接触,进而提供密封件朝向阀体贴合的压力,减少了泄漏通道,提高了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容量交叉式电磁四通换向阀通常采用活塞实现换向功能。具体地,活塞在阀体内转动,以实现换向功能。在电磁四通换向阀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高低压侧发生内泄漏,活塞和阀体之间采用高精度间隙配合。
现有的四通阀中,弹性件不能有效迅速的确保密封件回弹,使得密封件无法紧密贴合阀体内壁,增加了内漏的风险,从而影响四通阀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降低内漏的四通阀。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通阀,包括阀体、活塞和密封件,所述阀体内具有阀腔,所述活塞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活塞上,且至少部分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阀腔的腔壁贴合;所述活塞将所述阀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活塞上开设有气道结构,且所述气道结构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密封件,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高压腔;所述高压腔内的高压介质通过所述气道结构将所述密封件压抵于所述阀腔的腔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在所述活塞上靠近所述高压腔一侧开设与所述密封件连通的所述气道结构,从而使得所述高压腔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所述气道结构与所述密封件接触,进而提供所述密封件朝向所述阀体贴合的压力,减少了泄漏通道,提高了密封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结构和所述密封件设置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件对称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两侧,所述气道结构分别连通至对应设置于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密封件,且两个所述气道结构相对所述活塞的轴线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两个所述气道结构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两侧,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因为压力不平衡而导致应力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气道结构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两侧,所述高压腔内的高压介质分别通过每个所述气道结构将所述密封件压抵于所述阀腔的腔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结构包括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气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高压腔;所述第二气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道,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结构包括第一气道,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活塞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沿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活塞之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间隙互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气道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气道结构互相连通,所述高压腔内的介质通过所述气道结构与所述密封件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结构包括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另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密封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第二气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密封件,从而使得所述高压腔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气道流入所述第二气道中并分别流向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密封件,实现对所述密封件施加压力以紧密贴合所述阀体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结构包括第一气道,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密封件均与所述活塞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沿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活塞之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间隙互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间隙互相连通,从而使得所述高压腔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气道直接流向所述活塞的两侧所述密封件,进而实现对所述密封件施加压力以紧密贴合所述阀体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的两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件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活塞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弹性件能够向所述密封件提供朝向所述阀体内壁运动的弹性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让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阀体内壁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也降低了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要求,避免所述阀体变形导致抱死活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活塞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弹性件能够向所述密封件提供朝向所述阀体内壁运动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以及四通阀,所述压缩机连接于所述四通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四通阀,通过在所述活塞上靠近所述高压腔一侧开设与所述密封件连通的所述气道结构,从而使得所述高压腔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所述气道结构与所述密封件接触,进而提供所述密封件朝向所述阀体贴合的压力,减少了泄漏通道,提高了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通阀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道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道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道结构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道结构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四通阀;10、阀体;11、阀腔;111、高压腔;112、低压腔;12、第一阀管;13、第二阀管;14、第三阀管;15、第四阀管;20、活塞;21、气道结构;211、第一气道;212、第二气道;22、间隙;23、安装槽;30、密封件;4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四通阀100,该四通阀100应用于空调系统中,通过切换介质的流通路径,来实现制冷、制热以及化霜模式的切换。本实施例中,四通阀100采用大容量交叉式四通阀100,在其他实施例中,四通阀100还可为其他类型的四通阀100。
现有的四通阀中,弹性件不能有效迅速的确保密封件回弹,使得密封件无法紧密贴合阀体内壁,增加了内漏的风险,从而影响四通阀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现有的四通阀中存在的密封件无法紧密贴合阀体内壁而导致内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通阀100,包括阀体10、活塞20和密封件30,阀体10内具有阀腔11,活塞20可活动的设置于阀腔11内,密封件30设置于活塞20上,且至少部分密封件30与阀腔11的腔壁贴合;活塞20将阀腔11分隔成互不相通的高压腔111和低压腔112,活塞20上开设有连通至密封件30的气道结构21,且气道结构21与高压腔111相连通,高压腔111内的高压介质通过气道结构21与密封件30相接触。
本申请通过在活塞20上靠近高压腔111一侧开设与密封件30连通的气道结构21,从而使得高压腔111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气道结构21与密封件30接触,进而提供密封件30朝向阀体10贴合的压力,减少了泄漏通道,提高了密封性能。
如图1所示,所述四通阀100还包括第一阀管12、第二阀管13、第三阀管14及第四阀管15。第一阀管12、第二阀管13、第三阀管14及第四阀管15均设置在阀体10的外表面上且均与阀腔11相连通。第一阀管12、第二阀管13、第三阀管14及第四阀管15均用于将四通阀100与空调系统中的管路相连通,以使得介质流入/流出四通阀100,从而实现四通阀100的换向。
具体地,在活塞20相对于阀体10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一阀管12与第二阀管13连通时,活塞20上的其中一侧密封件30位于第一阀管12与第三阀管14之间,另一侧的密封件30位于第二阀管13与第四阀管15之间;当第一阀管12与第三阀管14连通时,活塞20上的其中一侧密封件30位于第一阀管12与第二阀管13之间,一侧的密封件30位于第三阀管14与第四阀管1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管12连接压缩机吸气口,第二阀管13连接冷凝器,第三阀管14连接蒸发器,第四阀管15连接压缩机排气口,当然,当四通阀换向时,第二阀管13连接蒸发器,第三阀管14连接冷凝器。当第一阀管12和第二阀管13连通、第三阀管14和第四阀管15连通时,第一阀管12和第二阀管13在阀腔11中形成的空间为低压腔112,第三阀管14和第四阀管15在阀腔11中形成的空间为高压腔111;当第一阀管12和第三阀管14连通、第二阀管13和第四阀管15连通时,第一阀管12和第三阀管14在阀腔11中形成的空间为低压腔112,第二阀管13和第四阀管15在阀腔11中形成的空间为高压腔1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根阀管与空调系统中的管路相连接的位置可按照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阀体10整体呈圆筒状;相对应的,活塞20大致为可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圆柱状结构。具体地,活塞20的两端呈圆盘状,且能够与圆筒状的阀体10内壁紧密配合,活塞20的中部呈长板状,长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圆盘。活塞20可在阀腔11内绕阀体10的轴线转动,随着活塞20的转动来改变介质的流向。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体10并不局限于呈圆筒状,活塞20的两端并不局限于呈圆盘状,活塞20的中部并不局限于呈长板状;阀体10和活塞20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活塞20的两侧开设有安装槽23。且安装槽23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密封件30可活动的嵌于安装槽23内,密封件30用于阻断高压腔111和低压腔112中的介质互通,以实现四通阀100的内泄漏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件30相对活塞20的轴线对称的设置于活塞20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30的数量还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设置三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只要能够实现密封即可,在此对密封件30的具体设置数量不作限定。
优选地,密封件30呈长条状,且密封件30的长度与活塞20的长度一致。具体地,密封件30的上述长度设置需确保密封件30能够对介质进行充分的截流。如此进一步的避免了四通阀100内发生介质泄漏而影响四通阀100的正常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30的形状还可以呈圆柱状等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密封件30具有较好的刚性,一般采用具有一定密封功能的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来使得密封件30满足有一定的刚性和一定的强度及耐磨性,当然也可以选择硬度偏软的金属材料如金属铜质或铝质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密封件30和活塞2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0,弹性件40设置于安装槽23内,且弹性件40能够向密封件30提供朝向阀体10内壁运动的弹性力。通过弹性件40提供的弹性力让密封件30和阀体10内壁紧密贴合,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四通阀100内发生介质内泄漏,提升了密封件30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活塞20与阀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22要求,避免阀体10变形导致抱死活塞20。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0为弹簧,且设置为多个。如此设置降低了弹性件40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了四通阀100的整体加工成本。同时,弹性件40朝向安装槽23的槽壁凸出,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与密封件30和活塞20接触,并且向密封件30施加弹性力,以使密封件30与阀腔11的内腔壁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0还可以设置为弹性刮片等其他弹性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气道结构21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气道结构21分别连通至对应设置于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且两个气道结构21相对活塞20的轴线对称的设置于活塞20的两侧。通过将两个气道结构21对称的设置于活塞20的两侧,从而使得活塞20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因为压力不平衡而导致应力集中。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3,两个气道结构21间隔的设置于活塞20的两侧。每个气道结构21均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且两个气道结构21之间相互独立,即两个气道结构21之间不能互相连通。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均沿垂直于活塞20的轴线方向设置,且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呈角度设置。第一气道211一端连接第二气道212,另一端连通于高压腔111,第二气道212一端连接第一气道211,另一端连通至密封件30。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气道结构21虽间隔的设置于活塞20的两侧,但却都位于高压腔111一侧,即,两个气道结构21均与高压腔111相连通。
优选地,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互相垂直。如此使得第二气道212垂直于密封件30的轴线设置,以对密封件30施加垂直方向的力,使得密封件30更好的贴合于阀体10内壁,而不会造成受力不均等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还可以呈三十度角、六十度角等其他角度的夹角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高压腔111内的高压介质能够分别通过活塞20两侧的第一气道211进入第二气道212中。高压介质通过第一气道211朝向活塞20的径向方向流入后,在从第一气道211流入第二气道212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呈直角设置,因此高压介质会在第一气道211中转过九十度进入第二气道212中。由于将密封件30朝向阀体10内壁挤压的力以垂直方向的力最大,因此第二气道212朝向密封件30垂直方向布设,正好使得高压介质从第二气道212流向密封件30的过程中对密封件30施加了一个垂直方向的力。而此时活塞20上另一侧的密封件30也被施加同样大小的垂直方向的力,如此便使得高压介质将密封件30紧密贴合于阀体10内壁的同时,还能实现活塞20两侧密封件30所受到压力均等,不仅能够防止内漏,还能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高压介质在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中的具体压力情况,此处假设高压腔111内的高压介质的压力为P1。高压介质进入第一气道211后,第一气道211中介质的压力与高压腔111中的压力均等,因此也为P1。当介质通过第一气道211转向进入第二气道212后,因为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存在一个拐点,因此高压介质从第一气道211中转到第二气道212经过这个拐点时会产生部分压力损失,那么此时第二气道212中介质的压力变为P2。由于密封件30朝向阀体10内壁存在挤压力,参考相互作用的原理,因此阀体10内壁对密封件30也会存在一个反作用的挤压力,为P3。相对应的,假设低压腔112中的低压介质的压力为P4。此时P1、P2、P3和P4之间会存在关系式:P1≈P2>P3>P4。假设高压介质对密封件30起到有益于密封的力为F,F满足关系式:F=(P2-P3)×S;其中,S为密封件30的底面面积。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一致,其相同部分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0两侧气道结构21互不相通。且每个气道结构21包括第一气道211。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第一气道211与实施例一中的方向相同,也为垂直于活塞20的轴线设置,但第一气道211设置于密封件30与活塞20的连接位置。密封件30和活塞20之间具有间隙22,第一气道211与间隙22互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23为开设于活塞20两侧能够容纳密封件30的槽体。由于密封件30呈长条状,因此安装槽23也呈与密封件尺寸一致的长条状槽体。而当密封件30对应的安装于安装槽23中时,密封件30与安装槽23的槽壁之间将会设有一定的间隙22。即,密封件30与安装槽23的槽壁之间具有沿密封件30长度方向上的间隙22;且该间隙22与第一气道211相连通。当高压介质进入第一气道211中时,将会渗透至间隙22中,如此可以对密封件30的任意一处施加压力,以实现密封件30上的压力处处均等,避免在密封件30的某个位置,例如与第一气道接通的位置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引发密封件30结构的损坏。
具体地,高压腔111内的高压介质能够通过每个气道结构21中的第一气道211进入密封件30和活塞20之间的间隙22中。由于第一气道211的开设位置与间隙22交叠,因此当高压介质从第一气道211中流入后,便能够通过间隙22渗透至密封件30的任意位置,从而分别对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施加任意位置同样大小的力,以使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均受到同等大小朝向阀体10内壁挤压的力,从而使得密封件30在紧密贴合阀体10内壁的同时,还能实现活塞20两端压力均等,不仅能够防止内漏,还能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一致,其相同部分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0两侧的气道结构21互相连通。每个气道结构21包括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其中,第一气道211设置数量为1个,第二气道212从活塞20的一侧密封件30延伸至另一侧密封件30,第一气道211开设于活塞20两侧气道结构21的中间位置,第一气道211一端连通于第二气道21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与高压腔111相连通,第二气道212的两端分别连通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
具体地,第一气道211的设置方向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第二气道212的设置方向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中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的方向互相垂直。当高压腔111中的高压介质流入中间位置的第一气道211中后,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存在往活塞20两侧密封件30延伸的两个方向的垂直拐点,当高压介质流到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之间的分支处时,高压介质分成两个支路分别流向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并分别对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施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力,以使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均受到同等大小朝向阀体10内壁挤压的力,从而使得密封件30在紧密贴合阀体10内壁的同时,还能实现活塞20两端压力均等,不仅能够防止内漏,还能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实施例四的结构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一致,其相同部分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0两侧的气道结构21互相连通。每个气道结构21包括第一气道211,且第一气道211从活塞20的一侧密封件30延伸至另一侧密封件30。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实施例三中的第二气道212开设于活塞20的内部,即需要将高压介质通过第一气道211引入活塞20的内部后,才能流入第二气道212中,以使得高压介质分别流向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211直接开设于活塞20中间长板部分的侧面位置,即高压介质可以直接流入第一气道211中。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均与活塞20之间具有间隙22,第一气道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间隙22互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23为开设于活塞20两侧能够容纳密封件30的槽体。由于密封件30呈长条状,因此安装槽23也呈与密封件尺寸一致的长条状槽体。而当密封件30对应的安装于安装槽23中时,密封件30与安装槽23的槽壁之间将会存在间隙22。即,间隙22为密封件30安装于安装槽23中与安装槽23的槽壁之间所有的间隙22。因此当高压介质进入第一气道211中时,将会渗透至间隙22中,如此可以对密封件30的任意一处施加压力,以实现密封件30上的压力处处均等,避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引发结构的损坏。
具体地,当高压腔111中的高压介质直接通过接触活塞20的侧壁流入第一气道211中时,高压介质可以直接分成两个支路分别流向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便能够通过间隙22渗透至密封件30的任意位置,从而分别对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施加任意位置同样大小的力,以使活塞20两侧的密封件30均受到同等大小朝向阀体10内壁挤压的力,从而使得密封件30在紧密贴合阀体10内壁的同时,还能实现活塞20两端压力均等,不仅能够防止内漏,还能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可以为气态的冷媒、液态的冷媒以及气液两相混合的冷媒,在此对介质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通阀100,通过在活塞20上靠近高压腔111一侧开设与密封件30连通的气道结构21,从而使得高压腔111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气道结构21与密封件30接触,进而提供密封件30朝向阀体10贴合的压力,减少了泄漏通道,提高了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图未示),包括压缩机(图未示)以及四通阀100,压缩机连接于四通阀100。
该空调系统也具有上述四通阀100同样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四通阀,包括阀体(10)、活塞(20)和密封件(30),所述阀体(10)内具有阀腔(11),所述活塞(20)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阀腔(11)内,所述密封件(30)设置于所述活塞(20)上,且至少部分所述密封件(30)与所述阀腔(11)的腔壁贴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将所述阀腔(11)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高压腔(111)和低压腔(112);
所述活塞(20)上开设有气道结构(21),且所述气道结构(2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密封件(3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高压腔(111);所述高压腔(111)内的高压介质通过所述气道结构(21)将所述密封件(30)压抵于所述阀腔的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结构(21)和所述密封件(30)设置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件(30)对称设置于所述活塞(20)的两侧,所述气道结构(21)分别连通至对应设置于所述活塞(20)两侧的所述密封件(30),且两个所述气道结构(21)相对所述活塞(20)的轴线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活塞(2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道结构(21)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活塞(20)的两侧,所述高压腔(111)内的高压介质分别通过每个所述气道结构(21)将所述密封件(30)压抵于所述阀腔的腔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结构(21)包括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所述第一气道(211)和所述第二气道(212)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气道(21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道(212),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高压腔(111);所述第二气道(21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道(211),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密封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结构(21)包括第一气道(211),所述密封件(30)和所述活塞(20)之间具有间隙(22),所述间隙(22)沿所述密封件(30)和所述活塞(20)之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气道(211)与所述间隙(22)互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道结构(21)设置于所述活塞(20)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气道结构(21)互相连通,所述高压腔(111)内的介质通过所述气道结构(21)与所述密封件(30)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结构(21)包括第一气道(211)和第二气道(212),所述第一气道(21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212),另一端与所述高压腔(111)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212)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活塞(20)两侧的所述密封件(3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结构(21)包括第一气道(211),所述活塞(20)两侧的所述密封件(30)均与所述活塞(20)之间具有间隙(22),所述间隙(22)沿所述密封件(30)和所述活塞(20)之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气道(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间隙(22)互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的两侧开设有安装槽(23),所述密封件(30)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0)和所述活塞(2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3)内,且所述弹性件(40)能够向所述密封件(30)提供朝向所述阀体(10)内壁运动的弹性力。
1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四通阀,所述压缩机连接于所述四通阀。
CN202121356157.XU 2021-06-17 2021-06-17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215257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6157.XU CN215257974U (zh) 2021-06-17 2021-06-17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6157.XU CN215257974U (zh) 2021-06-17 2021-06-17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7974U true CN215257974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0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6157.XU Active CN215257974U (zh) 2021-06-17 2021-06-17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79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638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638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9432B1 (en) Reversing valve and cooling system having same
CN215257974U (zh)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JP6261008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1981001183A1 (en) Refrigerant flow reversing valve
MX2011002404A (es) Valvula de expansion con igualacion de fuerza.
JP4818668B2 (ja) 流路切換弁
CN2706644Y (zh) 四通电磁换向阀
CN115492962A (zh) 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14704670B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及其主阀
CN109695738B (zh)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6378114B2 (ja) スライド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110566689A (zh) 阀结构、管路系统及空调器
EP3754234B1 (en) Channel switching valve
CN210510379U (zh) 一种空调用四通阀
CN210890222U (zh) 阀结构、管路系统及空调器
CN218582330U (zh) 切换阀
CN221780057U (zh) 组合式多通阀及空调系统
CN218582333U (zh) 切换阀
CN221800687U (zh) 组合式多通阀及空调系统
CN107166060A (zh)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8582331U (zh) 切换阀
CN221525643U (zh) 一种控制阀及一种储能系统
CN218670750U (zh) 六通换向阀及空调装置
CN117662794A (zh) 切换阀
CN221121027U (zh) 阀芯、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