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0186U -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0186U
CN215250186U CN202120291827.8U CN202120291827U CN215250186U CN 215250186 U CN215250186 U CN 215250186U CN 202120291827 U CN202120291827 U CN 202120291827U CN 215250186 U CN215250186 U CN 215250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electrolytic
gas
liquid separator
decompo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18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青
何琴
冯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diya Zheji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diya Zheji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diya Zheji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diya Zheji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918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0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0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0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冷却装置、斜板过滤器、加热装置、电解分解器、气液分离器、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斜板过滤器连接;所述斜板过滤器包括斜过滤板;所述斜板过滤器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解分解器连接;所述电解分解器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冷却装置和斜板过滤器组合,可以充分过滤已有和冷却析出的固体颗粒,保护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加热装置防止有机物冷凝,使分解净化过程更加彻底;使用可拆卸的收集装置和透水单向阀阻挡固体颗粒回流,有效处理了固体颗粒并减少了过滤板的拆卸次数,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带来许多污染问题,比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混合物。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可以通过简单过滤去除,留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等各类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无法生长,进而破坏生态影响环境,因此在污水排放前必须单独进行有机物质处理。
污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通过污水净化装置分解、变性或过滤,其中以电解含有有机物污水的方式,使有机物分解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公布号为“CN112079493A”,包括电解分解器、气液分离器、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电解分解器的进水口相接,所述进水管与电解分解器之间设置水泵与颗粒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与电解分解器的出水口相接,所述气液分离器安装在出水管上,且气液分离器与出水管的内部联通。发明通过电解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的组合使用,实现了电解分解后液体与气体的分离,避免了废气排放到环境中。
该发明在通电分解有机物的基础上实现了电解分解后的气液分离净化,然而方案中使用的颗粒过滤器设置在水泵之后,该段是管路中水压最高的部分,水流冲击力容易对过滤器造成损伤,导致过滤能力下降;颗粒过滤器只能过滤一些污水中已有的固体有机颗粒,对于经过过滤器后,污水中因流速减缓降温或相互反应析出的固体有机颗粒,没有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装置中的充分过滤和固体颗粒析出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上述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冷却装置和斜板过滤器过滤固体颗粒,并利用加热装置防止固体有机颗粒冷凝,使分解净化过程更加彻底的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冷却装置、斜板过滤器、加热装置、电解分解器、气液分离器、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斜板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斜板过滤器包括斜过滤板;所述斜板过滤器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解分解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解分解器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斜过滤板的倾斜角度在30至45度之间;合适的倾斜角既能充分利用斜过滤板的大部分面积,也能保证固体颗粒由于水流的冲击和自身重力落到斜过滤板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斜板过滤器还包括外壳、旋转喷淋装置、固体收集蜗壳、透水单向阀,所述旋转喷淋装置的喷口可开闭,起到水阀的作用;透水单向阀的阀瓣内含透水层,可以在含有固体颗粒的污水涌入后使污水流回斜板过滤器,并阻挡固体颗粒回流。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收集蜗壳可拆卸,固体收集蜗壳的开口位置不低于斜过滤板的最低处;可拆卸的收集装置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处理固体颗粒,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斜板过滤器和加热装置之间设有水泵和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的个数与电解分解器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电解分解器至少为两个,电解分解器的出水口设有流量传感器;当电解分解器或管路堵塞时,流量传感器感应并发出信号,以关闭对应一路的手动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包含加热器和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材料包含内部导热层和外部隔热层;加热器靠近电解分解器,可以保证电解分解器进水口的温度最高,固体颗粒最少,双层导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水口设有稳压阀,所述稳压阀的额定压力可调;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设有空气过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水口,所述水泵和手动阀门之间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当管路未完全堵塞但压力明显升高时,压力传感器可根据压差发出信号,有助于及时做出故障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装置、斜板过滤器、水泵、加热装置、电解分解器和气液分离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冷却装置和斜板过滤器组合,可以充分地过滤掉已有的和冷却析出的固体有机颗粒,保护污水处理装置。(2)利用加热装置防止有机物冷凝,使分解净化过程更加彻底。(3)使用可拆卸的收集装置和透水单向阀阻挡固体颗粒回流,有效处理了固体颗粒并减少了过滤板的拆卸次数,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例结合附图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斜板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冷却装置,3-斜板过滤器,31-外壳,32-旋转喷淋装置,33-斜过滤板,34-固体收集蜗壳,35-透水单向阀,4-水泵,5-手动阀门,6-加热装置,61-加热器,62-导热材料,7-电解分解器,8-稳压阀,9-气液分离器,10-空气过滤器,11-出水管,12-压力传感器,13-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冷却装置2、斜板过滤器3、加热装置6、电解分解器7、气液分离器9、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1与冷却装置2连接;所述冷却装置2与斜板过滤器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斜板过滤器3包括斜过滤板33;所述斜板过滤器3与加热装置6连接;所述加热装置6与电解分解器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解分解器7与气液分离器9连接;所述出水管11与气液分离器9的出水口连接。
具体地,所述斜过滤板33的倾斜角度在30至45度之间。
具体地,所述斜板过滤器3还包括外壳31、旋转喷淋装置32、固体收集蜗壳34、透水单向阀35,所述旋转喷淋装置32的喷口可开闭,起到水阀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固体收集蜗壳34可拆卸,固体收集蜗壳34的开口位置不低于斜过滤板33的最低处。
具体地,所述斜板过滤器3和加热装置6之间设有水泵4和手动阀门5,所述手动阀门5的个数与电解分解器7相同。
具体地,所述电解分解器7至少为两个,电解分解器7的出水口设有流量传感器13。
具体地,所述加热装置6包含加热器61和导热材料62,所述导热材料62包含内部导热层和外部隔热层。
具体地,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进水口设有稳压阀8,所述稳压阀8的额定压力可调;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顶部设有空气过滤器10。
具体地,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进水口,所述水泵4和手动阀门5之间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2。
具体地,所述冷却装置2、斜板过滤器3、水泵4、加热装置6、电解分解器7和气液分离器9均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装置使用时,打开所有手动阀门并开启增压泵,将污水从进水管通入;污水经过冷却装置冷凝析出部分固体颗粒,通过旋转喷淋装置均匀洒向斜过滤板。固体颗粒由于自身重力和水流冲刷流入斜过滤板底部并进入固体收集蜗壳。剩余污水经水泵增压后流经加热装置,经加热装置溶解冷凝有机物后流向电解分解器。电解后的污水经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并汇流,经稳压阀流入气液分离器;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液体直接从出水管排出,分离出的气体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从上方通入大气。
以上实施例中,当某一管路发生部分堵塞但流量还未明显变化时,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差发送信号,有助于及时做出故障处理;当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流量急剧下降时发出信号,之后关闭对应的手动阀门做故障处理,此时可以在装置继续运行的同时,对对应管路开展维修工作。维修完成时,打开手动阀门即可使该路继续运行。
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工作过程。我们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等效修改、改进和替换。这些等效修改、改进和替换均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冷却装置(2)、斜板过滤器(3)、加热装置(6)、电解分解器(7)、气液分离器(9)、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1)与冷却装置(2)连接;所述冷却装置(2)与斜板过滤器(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斜板过滤器(3)包括斜过滤板(33);所述斜板过滤器(3)与加热装置(6)连接;所述加热装置(6)与电解分解器(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解分解器(7)与气液分离器(9)连接;所述出水管(11)与气液分离器(9)的出水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过滤板(33)的倾斜角度在30至45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过滤器(3)还包括外壳(31)、旋转喷淋装置(32)、固体收集蜗壳(34)、透水单向阀(35),所述旋转喷淋装置(32)的喷口可开闭,起到水阀的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收集蜗壳(34)可拆卸,固体收集蜗壳(34)的开口位置不低于斜过滤板(33)的最低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过滤器(3)和加热装置(6)之间设有水泵(4)和手动阀门(5),所述手动阀门(5)的个数与电解分解器(7)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分解器(7)至少为两个,电解分解器(7)的出水口设有流量传感器(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6)包含加热器(61)和导热材料(62),所述导热材料(62)包含内部导热层和外部隔热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进水口设有稳压阀(8),所述稳压阀(8)的额定压力可调;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顶部设有空气过滤器(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进水口,水泵(4)和手动阀门(5)之间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斜板过滤器(3)、水泵(4)、加热装置(6)、电解分解器(7)和气液分离器(9)均与控制器连接。
CN202120291827.8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5250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1827.8U CN21525018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1827.8U CN21525018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0186U true CN215250186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1827.8U Active CN21525018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01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0257A (zh) * 2022-04-12 2022-05-10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污染在线分析检测系统及其去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0257A (zh) * 2022-04-12 2022-05-10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污染在线分析检测系统及其去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9680B (zh) 百洁布废气的治理方法
CN201223759Y (zh) 再生胶生产废气处理设备
CN215250186U (zh) 一种防堵污水处理装置
CN115304162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1144182Y (zh) 生活污水再生处理及回用装置
CN207645964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多相催化臭氧化装置
CN21015089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零排放处理装置
CN102963961B (zh) 水处理装置
CN102847351A (zh) 一种新型石英砂过滤器
CN110467330A (zh) 一种循环水养鱼鱼粪污水浓缩装置及循环水养鱼粪污水浓缩回用系统
CN205933563U (zh) 新型微动力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CN213680158U (zh) 一种火电厂含油废水高效处理回用系统
CN201746354U (zh) 无压式水体净污活化装置
CN213060332U (zh) 重力驱动光催化超滤净水装置
CN210163300U (zh) 适用于有机污染土壤间接热脱附的撬装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4138377U (zh) 一体化活性炭粉废水处理装置
CN201325910Y (zh) 卡带式多级饮用水净化装置
CN206886897U (zh) 一种高氨氮污水处理系统
CN101786718B (zh) 一种地埋式渗滤水处理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水处理方法
CN220951492U (zh) 一种矿井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9835889U (zh) 一种采用多级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20579024U (zh) 一种排污环保节能装置
CN220766733U (zh) 一种智能化有机废水再生水净化槽
CN110054354B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厌氧处理装置
CN109502923A (zh)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废水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