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6406U - 食品盒 - Google Patents

食品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46406U
CN215246406U CN202121699149.5U CN202121699149U CN215246406U CN 215246406 U CN215246406 U CN 215246406U CN 202121699149 U CN202121699149 U CN 202121699149U CN 215246406 U CN215246406 U CN 215246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bag
port
side edg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91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茂顺
杨虎
唐相伟
邓雁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991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46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46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46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盒,所述食品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储物腔,所述储物腔具有敞开端;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盒体,且所述盖体用于封闭所述敞开端;增压排气袋,所述增压排气袋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储物腔内,且所述增压排气袋具有撕裂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增压排气袋内适于在所述储物腔内进行加热且由所述排气口排气,或所述增压排气袋内食物适于由所述撕裂口倒至所述储物腔内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通过将食物直接置于盒体内,将整个盒体放入微波炉中进行加热,不需要加入开水即可实现食物的加热,且在加热完成后,取出盒体即可食用,降低了烫伤的可能性,提高了食用过程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食品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食品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要具有两种快速面条类包装食用方法,一种为泡面类型,需要加料加水,闷3分钟,开盖即食用;另一种为拌面,加入开水泡软,并将开水倒出,再加料搅拌即食,两种方式都需要加入开水进行浸泡加热,由于包装结构通常较薄,容易烫到手,且在拌面去水过程中,容易将面一起倒出,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品盒,不需要加入热水即可实现食物的加热,加热过程便捷高效,便于食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储物腔,所述储物腔具有敞开端;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盒体,且所述盖体用于封闭所述敞开端;增压排气袋,所述增压排气袋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储物腔内,且所述增压排气袋具有撕裂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增压排气袋内适于在所述储物腔内进行加热且由所述排气口排气,或所述增压排气袋内食物适于由所述撕裂口倒至所述储物腔内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通过将食物直接置于盒体内,将整个盒体放入微波炉中进行加热,不需要加入开水即可实现食物的加热,且在加热完成后,取出盒体即可食用,降低了烫伤的可能性,提高了食用过程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增压排气袋构造为矩形袋,所述撕裂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设于所述增压排气袋的不同侧边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增压排气袋包括沿周向依次相连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撕裂口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撕裂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第二侧边或第四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两个所述撕裂口中的一个撕裂口设于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位置处,且另一个所述撕裂口设于所述第三侧边靠近所述第四侧边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排气口包括敞开形子口和直线形子口,所述敞开形子口与所述增压排气袋的内腔连通,所述直线形子口与所述增压排气袋的外部连通,且所述敞开形子口和所述直线形子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敞开形子口包括扩口段和平行段,所述扩口段与所述增压排气袋的内腔连通,且所述平行段与所述扩口段连通,且所述平行段与所述密封条相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平行段的宽度与所述直线形子口的宽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敞开形子口背离所述直线形子口的一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直线形子口的宽度的三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所述储物腔的上端敞开,且所述增压排气袋适于平铺于所述储物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食品盒,还包括:食具和料包,所述食具和所述料包适于放置于所述增压排气袋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中增压排气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食品盒100,
盒体1,盖体2,增压排气袋3,撕裂口31,排气口32,敞开形子口321,扩口段322,平行段323,直线形子口324,密封条325,食具4,料包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1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100,包括:盒体1、盖体2和增压排气袋3。
盒体1具有储物腔,储物腔具有敞开端。其中,如图1所示,盒体1具有矩形底座,底座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有朝向上侧延伸且朝向外侧倾斜的侧壁,四个侧壁依次相连,以构造朝上敞开的方形储物腔,储物腔用于存放食品以及其它配用物品,且储物腔的敞开端具有较大面积,以便于客户从敞开端伸入储物腔中,从而在储物腔中存取物品。
盒体1的上侧设有盖板,盖板相对盒体1的敞开端随形设计,以将盖板构造为矩形结构,盖板的外周边沿处连接有朝下延伸的翻边结构,由此,可在盖板的翻边结构处构造出卡接结构,通过将盖板从上侧卡接至盒体1的上端,使得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盒体1的敞开端,以用于从敞开端封闭储物腔,从而避免杂质进入盒体1内,并避免储物腔内的物品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工过程中,当食品以及其它配用物品放入储物腔后,将盖板卡接至盒体1的上侧,以封闭储物腔,此时,在食品盒100的外侧包裹一层热缩膜,通过设置热缩膜以压紧盖板,防止盖板破损、散落,并避免在食用前拆装食品盒100的情况,以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提高了客户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增压排气袋3构造为具有内腔的密封袋,增压排气袋3的材料选用食品级塑料,食物腔用于存放食物,主要为面条、拌面和意面等不需要加水的食物,通过将食物密封在内腔内,以避免食物氧化变质,使得食物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增压排气袋3通过敞开端可存取地放置在储物腔内,且增压排气袋3具有排气口32和撕裂口31,其中,排气口32用于选择性地将内腔与外界连通,即当内腔内气压过高时,内腔通过排气口32与外界连通,以避免增压排气袋3破裂导致食品溅射,撕裂口31则用于在增压排气袋3构造出应力集中区域,使得客户可以通过撕裂口31轻松撕开增压排气袋3,以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增压排气袋3直接放入储物腔中,以进行加热,并由排气口32排气,或将增压排气袋3内的食物由撕裂口31倒至储物腔内进行加热。
具体地,先将食品盒100外的热缩膜撕掉,打开盖板以取出储物腔内的杂物,将装有增压排气袋3的盒体1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利用最大火力加热,此时,内腔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口32排出,以避免增压排气袋3炸开,在盒体1加热30秒~60秒后取出,使得食品温度处于人体可以食用的最佳温度,将增压排气袋3从撕裂口31处撕开,将食物倒入盒体1内,即可食用。
或者,先将食品盒100外的热缩膜撕掉,打开盖板以取出储物腔内的杂物,将增压排气袋3从撕裂口31处撕开,将食物倒入盒体1内,将装有食物的盒体1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利用最大火力加热30秒~60秒后取出,使得食品温度处于人体可以食用的最佳温度,即可直接食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100,通过将食物直接置于盒体1内,将整个盒体1放入微波炉中进行加热,不需要加入开水即可实现食物的加热,且在加热完成后,取出盒体1即可食用,降低了烫伤的可能性,提高了食用过程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压排气袋3构造为矩形袋,排气口32和撕裂口31分别设于增压排气袋3的不同侧边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增压排气袋3构造为具有矩形内腔的矩形袋,其中,通过将食品放置在两片矩形塑料片的中部,将两片相同的矩形塑料片进行压合,使得两个矩形塑料片的侧边贴合,即可构造出具有排气口32的增压排气袋3,此时,在增压排气袋3远离排气口32的侧边剪出撕裂口31,即可完成增压排气袋3的加工,加工过程简单,加工成本较低。其中撕裂口31可以设置为锯齿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排气口32与撕裂口31分别设置在增压排气袋3的不同侧边处,以避免增压排气袋3单一侧边的应力过于集中,避免单一侧边的结构强度过低,保证了在足够外力作用之前,增压排气袋3不会产生破裂,提高了产品的品控,以避免食物与空气接触导致变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压排气袋3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沿周向依次相连,撕裂口31为两个,且两个撕裂口31分别设于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排气口32设于第二侧边或第四侧边。具体地,如图2所示,增压排气袋3的上侧边为第一侧边,增压排气袋3的右侧边为第二侧边,增压排气袋3的下侧边为第三侧边,增压排气袋3的左侧边为第四侧边。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两个撕裂口31,并将两个撕裂口31分别设置在增压排气袋3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处,当客户需要将增压排气袋3撕开时,至多通过单次换边即可找到撕裂口31,提高了食物加工过程的效率,且在单个撕裂口31失效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个撕裂口31撕开增压排气袋3,实现了保险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其中,排气口32可以取为单个,单个排气口32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边处,或者设置在第四侧边处,从而与两个撕裂口31错开设置,通过设置单个排气口32,即可在加热过程中实现内腔与外界的连通,进一步降低了增压排气袋3的加工难度,节约了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撕裂口31中的一个撕裂口31设于第一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位置处,且另一个撕裂口31设于第三侧边靠近第四侧边的位置处。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设置在第一侧边处的撕裂口31设置在靠近第二侧边的位置处,撕裂口31向下延伸设置,且撕裂口31正对内腔的右侧,客户可以沿撕裂口31向下用力,以将第二侧边撕下,从而将内腔打开,将食物从撕裂口31处倒出,同时,设置在第三侧边处的撕裂口31设置在靠近第四侧边的位置处,撕裂口31向上延伸设置,且撕裂口31正对内腔的左侧,客户可以沿撕裂口31向上用力,以将第四侧边撕下,从而将内腔打开,将食物从撕裂口31处倒出。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撕裂口31中的一个失效时,可将增压排气袋3翻转180°,对另一个撕裂口31进行撕裂操作,即两个撕裂口31可互为备用,从而使得增压排气袋3的使用更加满足用户的需求。
由此,将两个撕裂口31设置在增压排气袋3的对角位置处,进一步提高了客户打开增压排气袋3的效率,且在撕开任一撕裂口31后,剩余的内腔敞开以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始终具有足够的容积,以容纳内腔中所有的食物,避免食物在撕裂过程中因容积不足而直接倒出,避免食物溅射导致的卫生问题,且避免出现加热后的食物烫伤客户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排气口32包括敞开形子口321和直线形子口324,敞开形子口321用于与增压排气袋3的内腔连通,直线形子口324用于与增压排气袋3的外部连通,且敞开形子口321和直线形子口32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325。需要说明的是,当排气口32设置在第二侧边时,排气口32的左侧为内侧,且排气口32的右侧为外侧。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敞开形子口321的内端朝向增压排气袋3的内腔敞开,且敞开形子口321的外端与直线形子口324的内端连通,直线形子口324的外端直接与外界连通,以构造出内腔与外界之间的出流通道。
其中,敞开形子口321构造为从外到内逐渐增大的结构,使得排气口32在内腔的敞开端处具有较大的导流口,当内腔中气体膨胀时,使得更多气体能够流入敞开形子口321,并流经直线形子口324以流向外界,从而提高了气体的排放效率,降低了食物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增压排气袋3膨胀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敞开形子口321和直线形子口324之间设置密封条325,以隔绝敞开形子口321和直线形子口324的连通,当增压排气袋3未进行加热时,内腔中的气压较低,密封条325所受的压力较小,密封条325能够完全密封排气口32,以避免食物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进行保鲜防变质,而当增压排气袋3置于盒体1且进行加热时,内腔中的气压升高,密封条325所受压力超过了密封条325承压能力,内腔中的气体冲破密封条325,使得内腔中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口32流至外界,以降低了内腔中的压强,避免增压排气袋3受压破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敞开形子口321包括扩口段322和平行段323,扩口段322的内侧与增压排气袋3的内腔连通,且平行段323的内侧与扩口段322连通,且排气口32在平行段323位置处与密封条325相接。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扩口段322构造为从内到外逐渐缩小的喇叭状结构,平行段323构造为宽度不变的腔体,扩口段322的外侧与平行段323的内侧正对相连,且平行段323的外侧与直线形子口324的内侧相连,以构造出连接内腔和外界的出流通道,且在扩口段322构造有导流口,使得气体能够快速流出内腔,以提高了气体的排放效率,降低增压排气袋3膨胀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设置,当增压排气袋3开始加热后,内腔中大量的气流流入扩口段322,并经过扩口段322的导流压缩以流入平行段323中,从而快速提高平行段323处的气压,使得密封条325能够快速破裂,以实现扩口段322和直线形子口324的连通,使得内腔中的气体可以流通至外界,以实现内腔的降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线形子口324的宽度与平行段323的宽度相同。通过上述设置,在增压排气袋3加热导致密封条325破裂后,平行段323与直线形子口324连通,平行段323与直线形子口324共同构造出平滑的腔体结构,内腔中的气体流经腔体结构以流向外界,以避免气体在排气口32中形成紊流,进一步提高了气体的排放效率,降低了增压排气袋3膨胀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敞开形子口321背离直线形子口324的一端的宽度大等于直线形子口324的宽度,且宽度比至少为三倍。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内腔中的气体可以更多地流入敞开形子口321中,并经过导流压缩以流向密封条325,以提高密封条325处的气压,使得密封条325可以快速破裂,以保证增压排气袋3内的气体可以快速排出,提高了加热过程中的安全。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增压排气袋3和直线形子口324的大小,以确定扩口段322朝向内腔的敞开宽度,如增压排气袋3较大且直线形子口324较小时,可以提高扩口段322的宽度,以确保密封条325能够快速破裂;或者当增压排气袋3较小且直线形子口324较大时,将扩口段322的宽度取为直线形子口324的三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客户从盒体1上侧将盖板取下后,储物腔的上端敞开,使得客户可以从盒体1的上侧伸入储物腔中,以利于客户对储物腔的物品进行处理,如将配用物品取出,且在将食物倒入储物腔后,可以避免食物从储物腔中掉落,以保证客户具有良好的用餐体验。
其中,增压排气袋3的尺寸与储物腔的尺寸相近,尤其是内腔的尺寸小于储物腔的尺寸,使得内腔存有食物的增压排气袋3可以平铺于储物腔内,以在加热导致内腔膨胀时,增压排气袋3能够始终在储物腔内保持稳定,使得盒体1保持稳定,以避免盒体1侧翻导致食物泄露在微波炉内,保证了微波炉的整洁性,提高了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品盒100,还包括:食具4和料包5,食具4和料包5适于放置于增压排气袋3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食具4和料包5均容纳在储物腔中,当客户需要食用食品盒中的食物时,通过食具4和料包5等配用物品即可完成整个过程,由此,使得客户无需自备餐具调料,实现了便捷食用。
其中,食具4可以选用折叠筷或是折叠叉子等物品,使得食具4在折叠后能够放入储物腔内,且在将食具4在展开后,食具4具有足够的长度,以避免客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适,提高了客户的食用体验。
同时,料包5构造为具有腔体的密封包装袋,料包5的腔体内存有调料,且料包5的侧边设有裂口,以便于撕开,料包5可以根据不同的加热方式以适时加入食物中。如采用将装有增压排气袋3的盒体1直接放入微波炉中进行加热的方式,可以在加热后的食物倒入盒体1内时,将料包5撕开以将调料放入食物,并用食具4进行均匀搅拌,即可进行食用。
或者,将增压排气袋3从撕裂口31处撕开,将食物倒入盒体1内,此时,将料包5撕开以将调料放入食物,并用食具4进行均匀搅拌,将装有食物的盒体1直接放入微波炉中,以对调料和食物进行同步加热,加热完成后即可直接食用,更具风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所述盒体(1)具有储物腔,所述储物腔具有敞开端;
盖体(2),所述盖体(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盒体(1),且所述盖体(2)用于封闭所述敞开端;
增压排气袋(3),所述增压排气袋(3)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储物腔内,且所述增压排气袋(3)具有撕裂口(31)和排气口(32);其中,
所述增压排气袋(3)内适于在所述储物腔内进行加热且由所述排气口(32)排气,或所述增压排气袋(3)内食物适于由所述撕裂口(31)倒至所述储物腔内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排气袋(3)构造为矩形袋,所述撕裂口(31)和所述排气口(32)分别设于所述增压排气袋(3)的不同侧边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排气袋(3)包括沿周向依次相连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撕裂口(31)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撕裂口(31)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所述排气口(32)设于所述第二侧边或第四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撕裂口(31)中的一个撕裂口(31)设于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位置处,且另一个所述撕裂口(31)设于所述第三侧边靠近所述第四侧边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32)包括敞开形子口(321)和直线形子口(324),所述敞开形子口(321)与所述增压排气袋(3)的内腔连通,所述直线形子口(324)与所述增压排气袋(3)的外部连通,且所述敞开形子口(321)和所述直线形子口(32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3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形子口(321)包括扩口段(322)和平行段(323),所述扩口段(322)与所述增压排气袋(3)的内腔连通,且所述平行段(323)与所述扩口段(322)连通,且所述平行段(323)与所述密封条(325)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段(323)的宽度与所述直线形子口(324)的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形子口(321)背离所述直线形子口(324)的一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直线形子口(324)的宽度的三倍。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腔的上端敞开,且所述增压排气袋(3)适于平铺于所述储物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品盒(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食具(4)和料包(5),所述食具(4)和所述料包(5)适于放置于所述增压排气袋(3)的上方。
CN202121699149.5U 2021-07-23 2021-07-23 食品盒 Active CN215246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9149.5U CN215246406U (zh) 2021-07-23 2021-07-23 食品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9149.5U CN215246406U (zh) 2021-07-23 2021-07-23 食品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46406U true CN215246406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4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9149.5U Active CN215246406U (zh) 2021-07-23 2021-07-23 食品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46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4262B2 (en) Coo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307861B2 (en) Contour fit pan liner for a food service pan
JP6944749B2 (ja) 食品用可食容器及び可食容器の半身の焼成用加熱モールド
MX2014000786A (es) Metodo para preparar una bandeja de alimentos lista para el consumo.
CN208876093U (zh) 一种自热便当火锅装置
CN215246406U (zh) 食品盒
WO2023213126A1 (zh) 一种冲泡快餐套餐及其烹饪方法
CN208616549U (zh) 一种保鲜食品容器
US20230159258A1 (en) Coo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133066U (ja) 食品容器
CN207341354U (zh) 一种分隔式自热餐盒
CN212149953U (zh) 一种一次性安全卫生食品盒
CN213832943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吸塑盒
EP2484604B1 (en) Package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cooking of food products and method of its use
WO2006093316A1 (ja) 脱気包装冷凍寿司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調理方法
CN208199317U (zh) 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
CN216660945U (zh) 微波炉烹饪用食品袋
CN214877127U (zh) 一种速食黄焖鸡的包装结构
CN211443524U (zh) 一种内含面盖的桶面包装
CN220997660U (zh) 一种即泡式方便食品包装袋
CN210627380U (zh) 一种适用于无人煮面售卖机的碗容器
CN218318025U (zh) 一种双层面碗
DK2512953T3 (en) BOILING BAG
CN212423980U (zh) 一种便于方便食品冲泡的包装袋
CN209739828U (zh) 面汤分离式泡面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