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35118U -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35118U
CN215235118U CN202120122673.XU CN202120122673U CN215235118U CN 215235118 U CN215235118 U CN 215235118U CN 202120122673 U CN202120122673 U CN 202120122673U CN 215235118 U CN215235118 U CN 215235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delivery
delivery channel
channel
membran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26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传奇
曹延新
訾蓬
赵小玻
徐金昌
李小安
玄真武
杨子萱
王艳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Sinoma Intraocular L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Intraocular L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Shandong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Intraocular L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Shandong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Intraocular L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226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35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35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35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包括水箱、喷杆、第一输水通道、第二输水通道;所述第一输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水箱,第二端连接喷杆;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上设有水泵;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水箱,第二端连接第一输水管道;所述第二输水通道上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出水通道、位于出水通道内的金刚石膜阳极和排气通道;还包括防倒流装置,所述防倒流装置防止水从第一输水通道流向第二输水通道。本实用新型可低电压电解水产生臭氧并排出氢气,且能喷洒出浓度稳定的水雾。

Description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洒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消毒高效广谱且无残留,随着低压电解水制备臭氧技术的发展,各种臭氧消毒装置成为研究热点,喷洒装置是常用的消毒装置。
臭氧易分解,更易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低压电解水制备臭氧时,把阴极产生的氢气排放,使之不与臭氧混合,是目前产生高浓度臭氧水的一种方法,但是采用此方法将臭氧发生器安装在臭氧喷洒装置上时仍存在以下问题:
若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水箱中,会导致一开始臭氧水浓度过低,随着喷洒水量的消耗,臭氧水浓度又会逐渐增大,无法控制臭氧水的浓度;
若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喷洒的喷杆或者喷头上,由于很多喷洒装置都是利用泵压出液体并赋予液体一定的压力和流速,放置臭氧发生器后,一方面阻碍液体流动,另一方面排放阴极产生的氢气时,不可避免的会与外界联通,进而对液压造成损失。
如何利用喷洒装置喷出浓度较高且浓度稳定的臭氧水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可低电压电解水产生臭氧并排出氢气,且能喷洒出浓度稳定的水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包括水箱、喷杆、第一输水通道、第二输水通道;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水箱,第二端连接喷杆;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上设有水泵;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水箱,第二端连接第一输水管道;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上设有臭氧发生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出水通道、位于出水通道内的金刚石膜阳极和排气通道;
还包括防倒流装置,所述防倒流装置防止水从第一输水通道流向第二输水通道。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臭氧发生器的阳极采用金刚石膜电极,可以低电压电解水产生臭氧水,不生成其他有害气体,并设有排气通道可以排出阴极产生的氢气,避免臭氧被还原,安全绿色且得到的臭氧水浓度高;
将臭氧发生器安装在第二输水通道上,并将产生的臭氧水与第一输水通道内带有一定流速和液压的水混合:一方面,在输水通道流量确定时,喷洒出的水雾中臭氧浓度稳定,另一方面,由于臭氧发生器不设置在第一输水通道上,且第一输水通道内水不直接与外界相通,不会降低水的流速和液压,不会降低喷洒时的雾化质量;
由于泵出的水压强较高,设置防倒流装置,可以防止水从第一输水通道流向第二输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器还包括阴极,所述阴极和金刚石膜阳极之间设有质子交换膜,所述质子交换膜将出水通道分隔为阴极腔和阳极腔,所述阴极腔与排气通道连接。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质子交换膜减少电解产生的臭氧与氢气的接触,阴极产生的氢气直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避免臭氧被还原,使得获得的臭氧水浓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防倒流装置为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上。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文丘里管设置在第一输水通道上,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二端通过文丘里管与第一输水通道相连,第一输水通道内水流速较快,在文丘里管收缩处形成负压,使得第二输水通道内的臭氧水能顺利进入第一输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防倒流装置包括挡块、活动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内壁,所述活动块悬挂地设置在挡块与第一输水通道之间。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挡块与活动块相配合,活动块可以在第二输水通道内相对于挡块移动,若水流方向是从第二输水通道流向第一输水通道,活动块远离挡块,水可以从两者之间的间隔处流过,若水流方向是从第一输水通道流向第二输水通道时,活动块紧靠挡块,两者之间不留间隔,使得水流无法通过。
优选的,所述挡块上设有通水口,所述活动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水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横截面积。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挡块上设有通水口,使得挡块不与活动块配合时,不会阻碍水流,活动块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输水通道的横截面积,使得活动块不与挡块配合时,不会阻碍水流,活动块的痕迹面积大于通水口的痕迹面积,使得两者紧靠在一起时更好地阻断水流。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朝向挡块的一面为凸面。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面使得从通水口流出的水更容易流过活动块,流向第一输水通道,而不会在活动块上累积,同时也能减小水流对活动块的冲击。
优选的,所述挡块设置在臭氧发生器与第一输水通道之间。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挡块更靠近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二端,可以更好更及时地防止水从第一输水通道流向第二输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一端与水箱连通处位于水箱底部。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水箱内的水始终能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输水通道流至臭氧发生器,以免水箱的水未喷洒完,但臭氧发生器却不产生臭氧。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水通道的横截面积。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水流经臭氧发生器时,流速降低,一方面降低水流对臭氧发生器的冲击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避免流速过高时,压强降低,使得氢气无法顺利排出,甚至大气压将空气压入臭氧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水通道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阀门可以控制第二输水通道内水的通断,避免关闭水泵后,水依然通过第二输水管道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在臭氧发生器和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二端之间。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打开水泵却忘记打开阀门时,由于文丘里管处的负压作用,使得第二输水通道内压强降低,进而外界空气通过排气管道对质子交换膜产生压力,降低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单向阀。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向阀使得氢气逸出臭氧发生器,避免氢气再回到臭氧发生器。
优选的,还包括显示灯,所述显示灯与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采用此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泵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水流监测,但是臭氧发生器是否工作却难以监测,所以要通过显示灯监测臭氧发生器的工作状态,一方面可提醒臭氧发生器内是否通水通电,另一方面可监测臭氧发生器是否发生故障。
优选的,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向所述水泵和臭氧发生器供电。
采用本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池供电可以使得喷洒装置无需外接电源,方便移动,使用灵活。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水泵、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采用此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源开关可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同时控制臭氧发生器,一方面以免忘记打开或关闭臭氧发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防倒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1为水箱,2为排气通道,3位第二输水通道,4为臭氧发生器,
5为第一阀门,6为文丘里管,7为喷杆,8为第一输水通道,9为水泵,10为挡块,11为活动块,12为单向阀,13为阴极腔,14为阳极腔,15为质子交换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包括水箱1、喷杆7、第一输水通道8、第二输水通道3;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的第一端连接水箱1,第二端连接喷杆7;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上设有水泵9;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一端连接水箱1,第二端连接第一输水管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一端与水箱1连通处位于水箱1底部,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上还设有第一阀门5;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上设有臭氧发生器4,
所述臭氧发生器4包括出水通道、位于出水通道内的金刚石膜阳极(图中未示出)和排气通道2,所述排气通道2内设有单向阀12;
所述臭氧发生器4还包括阴极(图中未示出),所述阴极和金刚石膜阳极之间设有质子交换膜15,所述质子交换膜15将出水通道分隔为阴极腔13和阳极腔14,所述阴极腔13与排气通道2连接;
还包括显示灯(图中未示出),所述显示灯与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
还包括防倒流装置,所述防倒流装置防止水从第一输水通道8流向第二输水通道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倒流装置为文丘里管6,所述文丘里管6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倒流装置包括挡块10、活动块11,所述挡块10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内壁,所述活动块11悬挂地设置在挡块10与第一输水通道8之间,所述挡块10上设有通水口,所述活动块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水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横截面积,所述活动块11朝向挡块10的一面为凸面。
本实施例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打开电源开关(图中未示出)和第一阀门5,水泵9泵出水的同时,臭氧发生器4开始工作,喷洒出臭氧水;用完之后先关闭电源开关,水泵9和臭氧发生器4停止工作,过一会再关闭第一阀门5,使得第二输水通道3内的臭氧水流出,以免臭氧的存在加快喷洒装置的损耗。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包括水箱1、喷杆7、第一输水通道8、第二输水通道3;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的第一端连接水箱1,第二端连接喷杆7;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上设有水泵9、文丘里管6;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一端连接水箱1,第二端连接文丘里管6;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一端与水箱1连通处位于水箱1底部;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上设有臭氧发生器4;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臭氧发生器4的出水通道的横截面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上还设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一阀门5控制第二输水通道3内水流的通断;所述第一阀门5在臭氧发生器4和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臭氧发生器4包括出水通道、位于出水通道内的金刚石膜阳极和排气通道2;
所述排气通道2内设有单向阀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臭氧发生器4还包括阴极,所述阴极和金刚石膜阳极之间设有质子交换膜15,所述质子交换膜15将出水通道分隔为阴极腔13和阳极腔14,所述阴极腔13与排气通道2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还包括电池、电源开关、显示灯,所述电池向所述水泵9和臭氧发生器4供电;所述电源开关与水泵9、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所述显示灯与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
实施例3
如图2、3、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包括水箱1、喷杆7、第一输水通道8、第二输水通道3;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的第一端连接水箱1,第二端连接喷杆7;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8上设有水泵9;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一端连接水箱1,第二端连接第一输水管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一端与水箱1连通处位于水箱1底部;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上设有臭氧发生器4;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臭氧发生器4的出水通道的横截面积;
所述臭氧发生器4包括出水通道、位于出水通道内的金刚石膜阳极和排气通道2;
所述排气通道2内设有单向阀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臭氧发生器4还包括阴极,所述阴极和金刚石膜阳极之间设有质子交换膜15,所述质子交换膜15将出水通道分隔为阴极腔13和阳极腔14,所述阴极腔13与排气通道2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上还设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一阀门5控制第二输水通道3内水流的通断;所述第一阀门5在臭氧发生器4和第二输水通道3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二通道内壁设有挡块10,所述挡块10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内壁,所挡块10与第一输水通道8之间悬挂地设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可以相对挡块10移动,所述挡块10上设有通水口,所述活动块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水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二输水通道3的横截面积;所述活动块11朝向挡块10的一面为凸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还包括电池、电源开关、显示灯,所述电池向所述水泵9和臭氧发生器4供电;所述电源开关与水泵9、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所述显示灯与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喷杆、第一输水通道、第二输水通道;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水箱,第二端连接喷杆;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上设有水泵;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水箱,第二端连接第一输水管道;
所述第二输水通道上设有臭氧发生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出水通道、位于出水通道内的金刚石膜阳极和排气通道;
还包括防倒流装置,所述防倒流装置防止水从第一输水通道流向第二输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还包括阴极,所述阴极和金刚石膜阳极之间设有质子交换膜,所述质子交换膜将出水通道分隔为阴极腔和阳极腔,所述阴极腔与排气通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流装置为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流装置包括挡块、活动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内壁,所述活动块悬挂地设置在挡块与第一输水通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设有通水口,所述活动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水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朝向挡块的一面为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通道的第一端与水箱连通处位于水箱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通道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单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灯,所述显示灯与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CN202120122673.XU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Active CN215235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2673.XU CN215235118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2673.XU CN215235118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35118U true CN215235118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8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2673.XU Active CN215235118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35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038768A1 (en) Acidic liquid atomizer
CN104548168B (zh) 电解灭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5235118U (zh) 一种配置有金刚石膜电极的喷洒装置
CN210562485U (zh) 一种智能马桶的部件排布结构
CN108342745A (zh) 一种电解水供氧潜水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2790402U (zh) 乙醛肟生产车间废气回收处理装置
JP2021024605A (ja) オゾン水噴出器
CN210683958U (zh) 大气量氢氧呼吸机
CN212439786U (zh) 一种煤矿井下简易高倍数泡沫发生器
CN212220559U (zh) 一种液体喷洒用无人机
CN201333202Y (zh) 喷雾式臭氧消毒器
CN2504267Y (zh) 一种臭氧水装置
CN210752004U (zh) 一种氯气电解还原装置
CN113694221B (zh) 畜禽舍微酸性电解水制备喷施一体机
KR101493741B1 (ko) 전극 교체형 전해수 제조장치
CN216125883U (zh) 一种内置臭氧发生器的水枪
CN111530654A (zh) 一种电解装置及含有该电解装置的喷枪
CN111451026A (zh) 一种双柄双喷头喷枪
JP2021038120A (ja) オゾン水噴出器1
CN219149097U (zh) 一种用于细水雾灭火装置的供水系统
CN217950441U (zh) 一种煤矿用风水联动喷雾装置
CN205628380U (zh) 一种酸洗喷涂设备
CN217569227U (zh) 一种二流体喷头
CN2496858Y (zh) 一种家用臭氧水装置
CN213314293U (zh) 一种腐蚀性气体氧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30

Address after: 344600 Ceramic Industrial Park, Lichuan County,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inoma intraocular l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200 crystal building A15, shuangchuang base, 7888 Jingshi East Road, Shuangshan street, Zhangqiu Ci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Xin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inoma intraocular l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