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32014U - 一种填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填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32014U
CN215232014U CN202023076413.8U CN202023076413U CN215232014U CN 215232014 U CN215232014 U CN 215232014U CN 202023076413 U CN202023076413 U CN 202023076413U CN 215232014 U CN215232014 U CN 215232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upport
conveying support
channe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64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梓安
郝泽辰
黄煜锋
周展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30764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32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32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32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弹装置;包括连接支座、第一驱动机构和供料机构;连接支座设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两连接支座转动;供料机构包括储料装置、第一输料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上端输送支架转动;这样上端输送支架能相对下端输料支架进行转动;且当上端输料支架转动时,不会影响第二输送装置进行供料;当多个发射装置围绕上端输料支架设置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端输料支架转动;这样上端输料支架的供料方向发生改变;进而上端输料支架能为不同的发射装置供料。同时上端输料通道、下端输料通道与物料间隙配合;这样上端输料通道、下端输料通道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能为物料提供导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填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填弹装置。
背景技术
球体发射装置已经广泛用于娱乐和训练,但现有球体发射装置在球体发射过程中容易卡球,尤其是存在大量球体时,还会导致发射装置的堵塞、球体卡死,不仅影响了正常使用,而且还会对发射装置造成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中国申请号为201810848986.6;公布日为2018.12.25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种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的射击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底盘部分,包括底板;云台部分,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弹射装置,固定设在云台部分上;若干麦克纳姆轮部分,设在所述底盘部分边缘,驱动整个射击机器人全向移动;控制部分,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通过电路分别控制连接云台部分、弹射装置和麦克纳姆轮部分。
该机器人通过拨盘转动将子弹拨动;使得子弹进入到发射管道;但是弹舱的容量有一定限制;同时该机器人没有在弹舱与发射炮管之间设置供弹通道;这样该机器人的子弹储存容量小;进而在使用时需要频繁补充子弹;同时该弹舱是固定在云台上的;当云台进行活动时;弹舱会跟随云台进行活动;同时该弹舱没有设置限制子弹掉落的限位结构;这样当弹舱活动时,子弹会从弹舱中掉落。同时该机器人只定向供料的;不能与多个发射炮管配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与多个发射装置配合的填弹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弹装置,与发射装置配合使用;发射装置设有入料端;包括连接支座、第一驱动机构和供料机构;连接支座设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两连接支座转动;供料机构包括第一输料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
第一输料装置设有出料通道;第二输送装置位于发射装置和出料通道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与出料通道连通,第二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与入料端连通。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上端输送支架和下端输送支架;上端输送支架靠近入料端设置;且上端输送支架与两连接支座连接;下端输送支架靠近出料通道设置;下端输送支架与第一输料装置连接。
下端输送支架包括第一输送支架、第二输送支架和第三输送支架;第二输送支架设有两个;第一输送支架和第三输送支架设置在两第二输送支架之间;第一输送支架位于下端输送支架远离出料通道的一端;第三输送支架位于下端输送支架靠近出料通道的一端;第一输送支架、第三输送支架和两第二输送支架的一端与出料通道连接;第一输送支架、第三输送支架和两第二输送支架之间成形下端输料通道。
上端输送支架包括第四输送支架、第五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第五输送支架设有两个;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都与两连接支座连接;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设置在两第五输送支架之间;第四输送支架靠近第一输送支架设置;第六输送支架靠近第三输送支架设置;两第五输送支架靠近两第二输送支架设置;第四输送支架远离第一输送支架的一端与发射装置活动连接;第六输送支架远离第三输送支架的一端与发射装置活动连接;第四输送支架、第六输送支架和两第五输送支架之间成形上端输料通道;上端输料通道与下端输料通道、入料端连通;上端输料通道、下端输料通道与物料间隙配合。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组件、转动组件和转动连接座;两连接支座与转动连接座连接;两第五输送支架与转动连接座。
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链条;第一驱动链轮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第一从动链轮连接转动组件和转动连接座;所述连接支座安装在转动连接座上;第一链条套接在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所述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与两连接支座连接;所述两第五输送支架与转动连接座连接。
以上设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两连接支座转动;同时上端输送支架与两连接支座连接;上端输送支架跟随连接支座进行转动;这样上端输送支架能相对下端输料支架进行转动;且当上端输料支架转动时,不会影响第二输送装置进行供料;当多个发射装置围绕上端输料支架设置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端输料支架转动;这样上端输料支架的供料方向发生改变;进而上端输料支架能为不同的发射装置供料。同时上端输料通道、下端输料通道与物料间隙配合;这样上端输料通道、下端输料通道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能为物料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储料机构还包括储料装置;储料装置与第一输料装置连接;储料装置包括储料箱体、开合装置和储料盖板;储料箱体位于第一输料装置上方且与第一输料装置连通;开合装置包括开合舵机;开合舵机的固定端与储料箱体连接;开合舵机的输出端与储料盖板连接。
通过设置开合舵机连接储料箱体和储料盖板;实现储料盖板相对储料箱体进行活动;当需要补充物料时,开合舵机控制储料盖板打开;这样物料能进入到储料箱体内;当不需要补充物料时,开合舵机控制储料盖板关闭;这样储料盖板与储料箱体闭合;物料被限制在储料箱体内,物料不会从储料箱体掉落。
进一步的,第一输料装置包括拨盘、拨盘电机和拨盘安装座;拨盘安装座包括拨盘底盘和拨盘支架;拨盘支架与拨盘底盘连接;拨盘电机安装在拨盘安装座内且位于拨盘支架内;拨盘底盘与拨盘支架之间成形有储料空间和所述出料通道;拨盘与拨盘电机连接且位于储料空间内;出料通道与储料空间连通;拨盘包括一个以上的拨动件;拨动件上安装有拨动轴承;相邻拨动件之间成形与物料配合的拨动槽;拨动槽用于带动物料进入出料通道。
以上设置,通过在成形有储料空间进一步提高物料的储存容量;出料通道与储料空间连通;这样在拨动槽的作用下,拨盘能带动物料进入到出料通道;进而多个物料在下端输料通道和上端输料通道内叠加;进而使得物料能到达发生装置的入料端。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体包括储料底板和储料侧板;储料侧板设有两个;储料底板位于两储料侧板之间且位于两储料侧板下方;储料底板与拨盘支架连接;两储料侧板与储料底板连接;开合舵机安装在储料侧板上;储料底板设有储料开口;储料开口与储料空间连通;两储料侧板与储料开口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储料斜板。
以上设置,通过设置储料开口,使得储料箱体与储料空间连通;这样物料能从储料箱体进入到储料空间内;同时通过设置倾斜的储料斜板连接储料底板和储料侧板,且储料侧板位于储料底板上方;这样储料斜板的作用下,物料能更好的穿过储料开口进入到储料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端输料通道弧形设置。延长了下端输料通道长度,提升储存容量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输料通道弧形设置。延长了上端输料通道的长度,提升储存容量。
进一步的,转动连接座包括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都设有两个;两固定部一设置在转动连接座外壁面;两固定部二设置在转动连接座内壁面;两第五输送支架与两固定部二连接;两连接支座与两固定部一连接。这样连接支座、上端输料支架和转动连接座之间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第五输送支架远离发射装置的一端设有输送固定部。
进一步的,输送固定部与固定部二连接。
进一步的,上端输送支架还包括输送轴承;输送轴承设有一个以上;输送轴承安装在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上;输送轴承设置在上端输料通道内。这样上端输料通道在输送物料时,能减少物料与上端输送支架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去除连接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中储料箱体、开合装置与第一输料装置连接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中第一输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中第一输料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本方案中上端输送支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中下端输送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方案中连接支座与上端输料支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去除去除转动支板的分解图。
图9为本方案与多个发射装置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一种填弹装置,包括连接支座13、第一驱动机构11和供料机构;连接支座13设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11用于带动两连接支座13转动;供料机构包括储料装置21、第一输料装置22和第二输送装置。本方案与发射装置配合使用;发射装置1设有入料端。
如图1-2所示;储料装置21与第一输料装置22连接;第一输料装置22设有出料通道2234;第二输送装置位于发射装置和出料通道2234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与出料通道2234连通,第二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与入料端连通。
如图1-4所示;第一输料装置22包括拨盘222、拨盘电机221和拨盘安装座223;拨盘安装座223包括拨盘底盘2231和拨盘支架2232;拨盘支架2232与拨盘底盘2231连接;拨盘电机221安装在拨盘安装座223内且位于拨盘支架2232内;拨盘底盘2231与拨盘支架2232之间成形有储料空间2233和所述出料通道2234;拨盘电机221通过电机安装件2211安装在拨盘底盘2231上;拨盘222通过拨盘固定件2221安装在拨盘电机221上;拨盘固定件2221与拨盘电机221连接;拨盘222、拨盘固定件2221位于储料空间2233内。
出料通道2234与储料空间2233连通;拨盘222包括一个以上的拨动件2211a;拨动件2211a上安装有拨动轴承2212;相邻拨动件2211a之间成形与物料配合的拨动槽2213;拨动槽2213用于带动物料进入出料通道2234。通过在成形有储料空间2233进一步提高物料的储存容量;出料通道2234与储料空间2233连通;这样在拨动槽的作用下,拨盘222能带动物料进入到出料通道2234;进而多个物料在下端输料通道2314和上端输料通道2324内叠加;进而使得物料能到达发生装置的入料端。
如图2-4所示;储料箱体211包括储料底板2111和储料侧板2112;储料侧板2112设有两个;储料底板2111位于两储料侧板2112之间且位于两储料侧板2112下方;储料底板2111与拨盘支架2232连接;两储料侧板2112与储料底板2111连接;开合舵机2121安装在储料侧板2112上;储料底板2111设有储料开口(图中未示出);储料开口与储料空间2233连通;两储料侧板2112与储料开口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储料斜板2113。通过设置储料开口,使得储料箱体211与储料空间2233连通;这样物料能从储料箱体211进入到储料空间2233内;同时通过设置倾斜的储料斜板2113连接储料底板2111和储料侧板2112,且储料侧板2112位于储料底板2111上方;这样储料斜板2113的作用下,物料能更好的穿过储料开口进入到储料空间2233内。
如图1所示;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上端输送支架232和下端输送支架231;上端输送支架232靠近入料端设置;且上端输送支架232与两连接支座13和第一驱动机构11连接;下端输送支架231靠近出料通道2234设置;下端输送支架231与第一输料装置22连接。
下端输送支架231包括第一输送支架2311、第二输送支架2312、第三输送支架2313、下端第一固定件2315和下端第二固定件2316。第二输送支架2312设有两个。
第一输送支架2311和第三输送支架2313穿设在下端第一固定件2315和下端第二固定件2316内;下端第一固定件2315与第一输送支架2311、第三输送支架2313的一端连接;下端第二固定件2316与第一输送支架2311、第三输送支架2313的另一端连接;两第二输送支架2312与下端第一固定件2315和下端第二固定件2316连接;且下端第一固定件2315和下端第二固定件2316都位于两第二输送支架2312之间。这样下端输送支架231结构稳定。下端第二固定件2316与出料通道2234连接。第一输送支架2311、第三输送支架2313和两第二输送支架2312之间成形下端输料通道2314;下端输料通道2314弧形设置。
如图5、7所示;上端输送支架232包括第四输送支架2321、第五输送支架2322和第六输送支架2323;第五输送支架2322设有两个;第四输送支架2321和第六输送支架2323都与两连接支座13连接。第四输送支架2321和第六输送支架2323设置在两第五输送支架2322之间;第四输送支架2321靠近第一输送支架2311设置;第六输送支架2323靠近第三输送支架2313设置;两第五输送支架2322靠近两第二输送支架2312设置;所述第四输送支架2321和第六输送支架2323与两连接支座13连接;所述两第五输送支架2322靠近下端输送支架231的一端设有输送固定部2326;输送固定部2326与第一驱动机构11连接。第四输送支架2321、第六输送支架2333和两第五输送支架2322之间成形上端输料通道2324;上端输料通道2324与下端输料通道2314、入料端连通;上端输料通道2324弧形设置;上端输料通道2324、下端输料通道2314与物料间隙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输送支架2321和第六输送支架2323安装有输送轴承2235;输送轴承2235设有一个以上;输送轴承2235设置在上端输料通道2324内。这样上端输料通道2324在输送物料时,能减少物料与上端输送支架232之间的摩擦。
如图1、5、8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11、驱动组件、转动组件、转动连接座114和转动支板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11为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链轮112、第一从动链轮113和第一链条(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装置111穿过转动支板115与第一驱动链轮112连接;第一从动链轮113连接转动组件和转动连接座114;所述连接支座13安装在转动连接座114上;所述输送固定部2326与转动连接座114连接。第一链条套接在第一驱动链轮112和第一从动链轮113之间。
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一116、转动件二117和转动支座118;转动件二117安装在转动支座118上;转动支座118安装在转动支板115上;第一从动链轮113安装在转动件一116上;转动件二117套设在转动件一116内壁;转动件一116与转动件二117相对活动设置;所述上端输送支架232和下端输送支架231穿设在转动支板115、转动支座118、转动件二117、第一从动链轮113和转动连接座114上。所述下端第一固定件2315与转动支板115底端连接。
所述转动连接座114包括固定部一1141和固定部二1142;固定部一1141和固定部二1142都设有两个;两固定部一1141设置在转动连接座114外壁面;两固定部二1142设置在转动连接座114内壁面;两输送固定部2326与两固定部二1142连接;两连接支座13与两固定部一1141连接。
通过第一链条传动;实现第一驱动链轮112带动第一从动链轮113转动;同时第一从动链轮113连接转动件一116和转动连接座114;又因为转动件一116与转动件二117相对活动设置;当第一从动链轮113转动时,第一从动链轮113转动会带动转动连接座114和安装在转动连接上的连接支座13转动;同时两第五输送支架2322与转动连接座114连接;使得第一驱动装置111驱动上端输送支架232转动。当多个发射装置围绕上端输料支架设置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端输料支架转动;这样上端输料支架的供料方向发生改变;进而上端输料支架能为不同的发射装置供料。

Claims (10)

1.一种填弹装置,与发射装置配合使用;发射装置设有入料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座、第一驱动机构和供料机构;连接支座设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两连接支座转动;供料机构包括第一输料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
第一输料装置设有出料通道;第二输送装置位于发射装置和出料通道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与出料通道连通,第二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与入料端连通;
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上端输送支架和下端输送支架;上端输送支架靠近入料端设置;且上端输送支架与两连接支座连接;下端输送支架靠近出料通道设置;下端输送支架与第一输料装置连接;
下端输送支架包括第一输送支架、第二输送支架和第三输送支架;第二输送支架设有两个;第一输送支架和第三输送支架设置在两第二输送支架之间;第一输送支架位于下端输送支架远离出料通道的一端;第三输送支架位于下端输送支架靠近出料通道的一端;第一输送支架、第三输送支架和两第二输送支架的一端与出料通道连接;第一输送支架、第三输送支架和两第二输送支架之间成形下端输料通道;
上端输送支架包括第四输送支架、第五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第五输送支架设有两个;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都与两连接支座连接;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设置在两第五输送支架之间;第四输送支架靠近第一输送支架设置;第六输送支架靠近第三输送支架设置;两第五输送支架靠近两第二输送支架设置;第四输送支架远离第一输送支架的一端与发射装置活动连接;第六输送支架远离第三输送支架的一端与发射装置活动连接;第四输送支架、第六输送支架和两第五输送支架之间成形上端输料通道;上端输料通道与下端输料通道、入料端连通;上端输料通道、下端输料通道与物料间隙配合;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组件、转动组件和转动连接座;两连接支座与转动连接座连接;两第五输送支架与转动连接座;
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链条;第一驱动链轮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第一从动链轮连接转动组件和转动连接座;所述连接支座安装在转动连接座上;第一链条套接在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所述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与两连接支座连接;所述两第五输送支架与转动连接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料机构还包括储料装置;储料装置与第一输料装置连接;储料装置包括储料箱体、开合装置和储料盖板;储料箱体位于第一输料装置上方且与第一输料装置连通;开合装置包括开合舵机;开合舵机的固定端与储料箱体连接;开合舵机的输出端与储料盖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输料装置包括拨盘、拨盘电机和拨盘安装座;拨盘安装座包括拨盘底盘和拨盘支架;拨盘支架与拨盘底盘连接;拨盘电机安装在拨盘安装座内且位于拨盘支架内;拨盘底盘与拨盘支架之间成形有储料空间和所述出料通道;拨盘与拨盘电机连接且位于储料空间内;出料通道与储料空间连通;拨盘包括一个以上的拨动件;拨动件上安装有拨动轴承;相邻拨动件之间成形与物料配合的拨动槽;拨动槽用于带动物料进入出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体包括储料底板和储料侧板;储料侧板设有两个;储料底板位于两储料侧板之间且位于两储料侧板下方;储料底板与拨盘支架连接;两储料侧板与储料底板连接;开合舵机安装在储料侧板上;储料底板设有储料开口;储料开口与储料空间连通;两储料侧板与储料开口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储料斜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输料通道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输料通道弧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连接座包括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都设有两个;两固定部一设置在转动连接座外壁面;两固定部二设置在转动连接座内壁面;两第五输送支架与两固定部二连接;两连接支座与两固定部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五输送支架远离发射装置的一端设有输送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固定部与固定部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弹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输送支架还包括输送轴承;输送轴承设有一个以上;输送轴承安装在第四输送支架和第六输送支架上;输送轴承设置在上端输料通道内。
CN202023076413.8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填弹装置 Active CN215232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6413.8U CN215232014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填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6413.8U CN215232014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填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32014U true CN215232014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6413.8U Active CN215232014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填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320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6643A (zh) * 2020-12-18 2021-07-23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一种供料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6643A (zh) * 2020-12-18 2021-07-23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一种供料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32014U (zh) 一种填弹装置
US4313363A (en) Device for feeding of ammunition for a top mounted gun
US4619181A (en) Ammunition and magazine for an automatic loading arrangement
CN109661258B (zh) 供弹机构及发射装置
CN108747352A (zh) 一种转子轴承组装机构
CN212082164U (zh) 射击机器人
US5811721A (en) Ammunition feeder
CN214238215U (zh) 一种输料通道
CN214772069U (zh) 一种连续攻击装置
CN214232702U (zh) 一种入料角度可变的设备
CN113146643A (zh) 一种供料设备
ZA200408183B (en) Firing module
CN111336859A (zh) 一种机器人用空间连杆输送装置
CN112473112B (zh) 一种发射设备的工作方法
US5684265A (en) Turret for a wheel-mounted or tracked vehicle
US20070113732A1 (en) Propellant charge feed or supply means
CN112497183A (zh) 一种输料支架
CN112518775A (zh) 一种发射设备
KR100702939B1 (ko) 포탄 이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포탄 이송 방법
EP4048973A1 (en) Automated apparatus for storing, transporting, dispensing and assembling initiation devices configurable for initiating explosive material compositions
CN112571434A (zh) 一种摆动角度大的射击机器人
US2573749A (en) Machine gun ammunition feed
KR20020020105A (ko) 포탄 운반 차량
US5070762A (en) Dual ammunition transfer mechanism
CN111689150A (zh) 自动装配装置及其检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