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92136U - 一种带袢钛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袢钛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92136U
CN215192136U CN202023235540.8U CN202023235540U CN215192136U CN 215192136 U CN215192136 U CN 215192136U CN 202023235540 U CN202023235540 U CN 202023235540U CN 215192136 U CN215192136 U CN 215192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enetrating
titanium plate
interlude
braided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355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柄志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u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u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u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u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355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92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92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92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袢钛板,其包括钛板和固定线圈,固定线圈由编织绳编制形成,编织绳为中空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段E、第一穿插段A、第二穿插段B、嵌套段D、嵌套段d、第二穿插段b、第一穿插段a、过渡段e,嵌套段D与第二穿插段B和嵌套段d与第二穿插段b之间分别为穿插点F和穿插点f;过渡段e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进入嵌套段D中空内部后自穿插点f穿出,过渡段E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进入嵌套段d的中空内部后自穿插点F穿出,形成固定线圈。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线圈采用编织成型的方式取代了缝线打结、粘接的处理,提高了线圈的力学性能,避免绳结或粘接处对患者机体组织的压迫。

Description

一种带袢钛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袢钛板。
背景技术
带袢钛板固定方法是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一种手术方法。此方法不需附加外髁侧切口,利用内置带袢钛板就能够将两端不带骨块的韧带移植物上端牢固地固定在股骨侧骨道内,是目前利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等不带骨块移植物重建ACL技术中较为成熟、有效的一种方法。在人体膝关节的韧带重建手术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带袢钛板中的线圈(即袢环)与韧带移植物形成十字交叉并拉紧。但是现有的单根医用缝合线的2个自由端接头形成医用缝合线环,通常直接使用粘合剂粘合或打结等结构固定,打结会导致医用缝合线力学性能的大幅下降,容易造成固定不牢、固定处膨大、力学性能降低易疲劳断裂、同时打结处对人体组织产生较大压力作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带袢钛板,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袢钛板,包括钛板和固定线圈,所述钛板上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牵引孔、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第二牵引孔,所述固定线圈为由编织绳编制形成的闭合连续环,所述编织绳为中空弹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段E、第一穿插段A、第二穿插段B、嵌套段D、嵌套段d、第二穿插段b、第一穿插段a、过渡段e,所述嵌套段D与第二穿插段B之间为穿插点F,嵌套段d与第二穿插段b之间为穿插点f;所述过渡段e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进入嵌套段D的中空内部后,经过嵌套段d自穿插点f穿出,所述过渡段E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进入嵌套段d的中空内部后,经过嵌套段D自穿插点F穿出,形成固定线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编织绳为空心型医用缝线,该缝线由多股医用纤维包覆编织形成,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编织绳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编织绳以嵌套段D和嵌套段d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对称结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编织绳的第一穿插段A和第二穿插段B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编织绳的过渡段E和过渡段e的长度为1mm至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固定线圈采用编织成型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缝线打结、粘接的处理,固定线圈表面无接头、无接缝,大大提高了线圈的力学性能,避免绳结或粘接处对患者机体组织的压迫,编织工艺简单、手术操作简单且所需时间短,便于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编织绳穿过钛板未形成线圈时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编织绳编制为线圈时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A向截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编织工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袢钛板,包括钛板10和固定线圈,所述钛板10上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牵引孔11、第一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13及第二牵引孔14,所述固定线圈为由编织绳20编制形成的闭合连续环,所述编织绳20为中空弹性结构,优选地,编织绳20为空心型医用缝线,该缝线由多股医用纤维包覆编织形成,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编织绳20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编织绳20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段E24、第一穿插段A23、第二穿插段B22、嵌套段D21、嵌套段d25、第二穿插段b26、第一穿插段a27、过渡段e28。编织绳20以嵌套段D21和嵌套段d25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对称结构,编织绳20的第一穿插段A23和第二穿插段B22长度相等。所述嵌套段D21与第二穿插段B22之间为穿插点F31,嵌套段d25与第二穿插段b26之间为穿插点f32。
所述过渡段e28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31进入嵌套段D21的中空内部后,经过嵌套段d25自穿插点f32穿出,所述过渡段E24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32进入嵌套段d25的中空内部后,经过嵌套段D21自穿插点F31穿出,形成固定线圈,形成后线圈内横截面结构如图3所示,线圈为三层结构,两侧线圈由外至内依次为嵌套段D21、第二穿插段b26、第一穿插段A23和嵌套段d25、第二穿插段B22、第一穿插段a27,由于编织绳20的空心结构特性,编织绳20拉长时直径减小,因此可以容纳多层嵌套结构,同时由于多层嵌套,内部中空结构被充满,多层编织绳20之间紧密贴合,在摩擦力以及线束拉紧环抱的作用下难以相互松脱,即完成固定线圈的编织。
为了方便编织,编织过程中采用如图4所示的工具,操作时使用该工具一端的钩针与过渡段自由端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相对侧穿插点,并带动过渡段连接的穿插段穿过嵌套段,当钩针带动自由端穿过另一穿插点后,将钩针与过渡段脱离,完成该侧的嵌套编织。根据固定线圈的长度不同,编织绳20的过渡段E24和过渡段e28的长度为1mm至10mm,使编织绳20在牵拉过程中受力更均匀、编织结构更加稳定。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带袢钛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钛板(10)和固定线圈,所述钛板(10)上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牵引孔(11)、第一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13)及第二牵引孔(14),所述固定线圈为由编织绳(20)编制形成的闭合连续环,所述编织绳(20)为中空弹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段E(24)、第一穿插段A(23)、第二穿插段B(22)、嵌套段D(21)、嵌套段d(25)、第二穿插段b(26)、第一穿插段a(27)、过渡段e(28),所述嵌套段D(21)与第二穿插段B(22)之间为穿插点F(31),嵌套段d(25)与第二穿插段b(26)之间为穿插点f(32);所述过渡段e(28)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31)进入嵌套段D(21)的中空内部后,经过嵌套段d(25)自穿插点f(32)穿出,所述过渡段E(24)的自由端通过穿插点f(32)进入嵌套段d(25)的中空内部后,经过嵌套段D(21)自穿插点F(31)穿出,形成固定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袢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绳(20)为空心型医用缝线,该缝线由多股医用纤维包覆编织形成,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袢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绳(20)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袢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绳(20)以嵌套段D(21)和嵌套段d(25)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袢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绳(20)的第一穿插段A(23)和第二穿插段B(22)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袢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绳(20)的过渡段E(24)和过渡段e(28)的长度为1mm至10mm。
CN202023235540.8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带袢钛板 Active CN215192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5540.8U CN215192136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带袢钛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5540.8U CN215192136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带袢钛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92136U true CN215192136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35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35540.8U Active CN215192136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带袢钛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92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6475B2 (en) Implant having adjustable filament coils
US9060768B2 (en) Tissue fixator
US10898178B2 (en) Implant having adjustable filament coils
JP4123526B2 (ja) 人工靭帯取付器
EP2777613B1 (en) Method of making reinforced soft tissue graft with suture loop/needle construct
US5628756A (en) Knotted cable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med of braided polymeric fibers
US9277918B2 (en) Knotless suture system
US20120150203A1 (en)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fixation using suture button contstruct with dog bone-shaped button
CN108392235B (zh) 一种用于带袢钛板中的袢环及袢环的编织工艺
US4971075A (en) Surgical kit and method for tendon repair
JP2016016330A (ja) 靭帯移植片の調製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809268B1 (en) Implantable biologic holder
CN208693352U (zh) 一种用于带袢钛板中的袢环
CN102625680A (zh) 用于横向固定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66529A (zh) 一种带袢钛板
CN215192136U (zh) 一种带袢钛板
CN210673419U (zh) 一种韧带重建固定系统
CN211704937U (zh) 一种带袢钛板
KR20180126014A (ko) 고강도 동종이식편 힘줄 구조물
CN111888050A (zh) 人工韧带移植物及其植入方法
CN115944337A (zh)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