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4337A -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4337A
CN115944337A CN202310097724.1A CN202310097724A CN115944337A CN 115944337 A CN115944337 A CN 115944337A CN 202310097724 A CN202310097724 A CN 202310097724A CN 115944337 A CN115944337 A CN 115944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ump
fixing plate
repairing
damaged tissu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77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午
葛立
王鹏
王远强
赖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77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4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4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4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该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包括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这种方式整体增强效果好,力学强度高;还完美解决残端下垂问题,告别鼓眼畸形、手术创伤小,并且固定板经过改良设计、解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关节内组织,例如前交叉韧带(ACL),在破裂后不愈合。此外,人体关节中的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在损伤后也经常不能愈合。关节外发现的组织通过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而愈合,该凝块连接破裂的组织端部,随后再成形以形成瘢痕,该瘢痕愈合组织。在滑膜关节内,纤维蛋白凝块在膝盖损伤后不能形成或迅速溶解,从而防止关节的关节病和轻微损伤后的僵硬。关节包含滑液,该滑液作为正常关节活动的一部分,自然地防止关节中的凝块形成。该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导致纤维蛋白凝块支架的过早丢失和关节内或关节内组织的愈合过程的中断。
用于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修复的治疗方法包括去除断裂的扇形韧带并用点对点肌腱移植物(ACL重建)替换它。虽然该方法可在大多数患者中最初恢复时稳定性,但较长时间的跟踪显示许多术后患者具有异常的结构松弛,提示重建可能不能承受随时间施加的生理力。
前交叉韧带重建目前需要使用如肌腱移植物等移植物,该肌腱移植物从患者腿部的其它地方收获,或者从供体收获。放置这种移植物需要除去大量撕裂的前交叉韧带,从而除去韧带功能,但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是最重要的,但这却破坏了其动态稳定性。移植物的放置也被推荐在最初的前交叉韧带的插入位置内,因此这些专门组织的区域也被移除以产生用于移植物的通道。
由于在重建手术中使用的腱移植物通常大于它所替换的前交叉韧带的中段或未段宽度,因此切口成形术通常作为辅助手术过程来执行,以加宽髁间切口空间,以避免移植物撞击。
Arthrex,Inc(锐适医疗器械)在US13109390提到一种交叉引脚ACL重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用逆行切割器从胫骨的关节表面钻入胫骨以逆行方式在胫骨中形成胫骨承窝,承窝具有与关节空间和侧壁连通的入口;将导向销穿过导向构件,导向构件定向成大致平行于胫骨平台,并穿过骨胫骨承窝的侧壁,以便横向地与胫骨承窝相交;使用导向销横向地拉动柔性股线穿过导向构件并穿过胫骨窝;用逆行切割器将柔性股线推入关节腔内,在柔性股线内形成环,并通过胫骨窝的入口将柔性股线内的环拉出;使关节关节空间中的移植物与从胫骨窝入口拉出的柔性股线中的环接合;沿横向于胫骨窝的方向拉动柔性股线,以便将与之接合的移植物拉入胫骨窝中;使植入物横向通过在胫骨窝中的移植物中形成的环;以及通过将移植物附接到固定装置而将移植物固定在股骨窝中。固定装置是过盈螺钉或缝合线/钮扣环结构,其具有带至少一个小孔的钮扣和连接到小孔的连续缝合线环。
上述是一种ACL修补技术,其ACL修补技术一直层出不穷,研究者聚焦线带的固定。但是大量报道说明,存在临床转化应用不佳等问题。比如,残端如何有效固定,缺乏相关技术和对应装置,一旦残端脱垂,可能造成鼓眼畸形,由此产生各种症状,进而容易导致二次手术,同时也容易引发潜在的纠纷。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至少包括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组织,另一端用于通过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上;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并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进行拉紧固定;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残端下垂。
较佳地,固定板用于设置在残端的近端隧道附近骨面上,牵引线孔和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固定板与近端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近端隧道的尺寸与直径为R1的圆相适。
较佳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部用于拉紧固定于位于远端侧附近的远端隧道内的骨面上。
较佳地,两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应为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
较佳地,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中间支撑部、中间悬挂拉紧部、第二中间支撑部和第二端部;中间悬挂拉紧部位于桥部,柔性支撑件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中间悬挂拉紧部上,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
本发明提供第二方面为: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至少包括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上;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可以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减少移植物植入及附接,整体增强效果好,力学强度高(天然人体ACL的3.66倍);
2.本发明可以完美解决残端下垂问题,告别鼓眼畸形;
3.手术中不需要开设能让移植物植入大小的隧道空间,只需要能让柔性柔性支撑件通过的隧道空间,手术创伤小,隧道截面积甚至可以仅为重建的1/4,手术后症状2周内可有效缓解,重返运动8周可以达到(慢跑);
4.固定板经过改良设计,通过控制孔径间距,完美解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消除了术后牵引线卡压、钢板翘边、甚至固定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图1C为分别为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中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的原理结构实施示例图;
图2为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使用截面示例图;
图3为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原理使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描述中,“近端”为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为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虽然本申请中所述的方法和系统可用于修复撕裂的前交叉韧带(ACL),这些方法和系统不限于ACL修复,而是通常可应用于修复组织,特别是修复身体收缩区域(包括关节)内的组织,所述收缩区域将受益于与骨的连接。因此,尽管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说明了ACL修复,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这些方法和系统修复任何组织,移植物或植入物。例如,肩,髋,脊柱等中撕裂韧带的修复。
本申请可以包括形成隧道的步骤,通道、隧道、或类似物(为了方便起见,其可以被称作“隧道”)穿过骨头(例如股骨头、胫骨头)从骨的第一侧(有残端的为第一侧)到骨的第二侧,以及使柔性支撑件从第一侧或第二侧穿过隧道,并一直穿过骨通道到达相对侧,在那里拉紧固定就位。
本申请文所述的是用于经皮修复组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形成穿过骨的隧道,使得隧道从骨的第一侧延伸到骨的第二侧;使柔性支撑件从骨的第一侧穿过隧道,穿过隧道并邻近骨的第二侧;将柔性支撑件固定在邻近骨的第二侧的隧道内;并将所述组织的撕开端缝合。
通常,在将撕裂的组织(例如韧带)收紧并固定在骨中或骨上之后,可以填充和/或关闭穿过骨的通道。例如,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可以包括在柔性支撑件固定后填充通过骨的隧道的步骤。隧道可以用骨水泥(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或骨碎片等填充。
本申请的核心在于,该方法和系统可允许撕裂组织的微创修复,即使在诸如骨关节的非常狭窄或受限的空间中,也不必如目前在许多组织修复中所要求的那样扩张或以其它方式打开该空间并潜在地损伤周围组织。最重要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可以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减少移植物植入及附接,整体增强效果好,力学强度高(天然人体ACL的3.66倍);2.可以完美解决残端下垂问题,告别鼓眼畸形;3.手术中不需要开设能让移植物植入大小的隧道空间,只需要能让柔性支撑件通过的隧道空间,手术创伤小,隧道截面积甚至可以仅为重建的1/4,手术后症状2周内可有效缓解,重返运动8周可以达到(慢跑);4.固定板经过改良设计,通过控制孔径间距,完美解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消除了术后牵引线卡压、钢板翘边、甚至固定失效问题。
例如,本申请描述了用于修复患者的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和系统。这些方法(以及用于执行它们的系统)允许修复,而不是仅仅替换ACL。如上所述,尽管ACL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但是这些系统(设备和系统)也可以与许多其它组织一起使用,并且不限于ACL组织的修复和/或替换。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A-图1C,其为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的原理实施示例图。请参阅图2,其为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使用截面示例图。请参阅图3,其为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原理使用图。它至少包括固定板11、柔性支撑件12、若干牵引线13、14。
固定板11上设置与牵引线13、14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111、112和用于柔性支撑件12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113、114,牵引线12、14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21的近端组织,另一端用于通过牵引线孔111、112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11上。牵引线12、14分别穿过各自的牵引线孔111、112后可以交叉打结固定,初期也可以先打个活动结,当损伤组织修复的柔性支撑件12的端部固定后,还可以将牵引线12重新打结固定,便于固定板与骨面的紧密固定。当然,上述仅是一种举例说明,不是用于限定本方案。
固定板11用于设置在残端的近端隧道附近骨面上,牵引线孔111、112和增强孔113、114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牵引线孔111、112的孔径外缘和增强孔113、114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固定板11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固定板11与近端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近端隧道的尺寸与直径为R1的圆相适。设置近端隧道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形状,但是一般选择圆形或椭圆形或类似形状。固定板11的尺寸近端隧道截面类似,如设置为直径为R1的圆。两增强孔113、114以固定板的11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113、114之间的桥部115应为柔性支撑件12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柔性支撑件12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
柔性支撑件12可以用医用缝线制成,或部分用医用缝线制成。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121、第一中间支撑部122、中间悬挂拉紧部123、第二中间支撑部124和第二端部125;中间悬挂拉紧部123位于桥部115,柔性支撑件12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中间悬挂拉紧部123上,第一中间支撑部122和第二中间支撑部124至少部分位于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21内,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残端下垂的问题。柔性支撑件12的柔性主要是指可以以中间悬挂拉紧部123的某一点进行柔性折叠,可以以桥部115是对应的某个点或某部分为支撑点,方便后续柔性支撑件12的端部固定。还有,第一端部121、第一中间支撑部122、中间悬挂拉紧部123、第二中间支撑部124和第二端部125可以一体制成,也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拼接而成。还有,中间悬挂拉紧部123可以略细于第一中间支撑部122和第二中间支撑部124,为了便于固定,第一端部和121第二端部125也可以略细开一中间支撑部122和第二中间支撑部124。
柔性支撑件12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113、114后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21内,并固定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15;柔性支撑12以两增强孔113、114之间的桥部115支撑点拉紧固定,用于给残端222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
近端隧道和远端隧道可以为同一骨的一个通道内,如果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开设一通道,固定板11固定在近端隧道的骨面上,而柔性支撑件12的两端部固定在远端隧道内的骨面上。
近端隧道和远端隧道可以不同骨的两个通道,如果这种情况下,需要开设两通道,固定板11固定在近端隧道的骨面上,而柔性支撑件12的两端部固定在远端隧道内的骨面上。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牵引线的一端被配置牵引残端的近端组织;
在靠近损伤组织的残端附近形成穿过骨的隧道,使得隧道从骨的第一侧延伸到骨的第二侧,固定板通过所述隧道固定在骨面上;
牵引线的另一端被配置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上;
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被配置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并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进行拉紧固定;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所述残端下垂。
两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应为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
柔性支撑件可以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减少移植物植入及附接,整体增强效果好,力学强度高。
第二实施例
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至少包括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
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上;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
请参阅图3,固定板用于设置在股骨隧道的股骨骨面上,牵引线孔和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固定板与股骨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股骨隧道的尺寸与直径为R1的圆相适。开设的股骨隧道大小不大于4.5mm。
两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用于为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桥部呈上翘、下凹或平滑过滤结构方式。
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中间支撑部、中间悬挂拉紧部、第二中间支撑部和第二端部;中间悬挂拉紧部位于桥部上,柔性支撑件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中间悬挂拉紧部上,第一中间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中间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
中间悬挂拉紧部的厚度为1mm,其宽度不大于1mm,所述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的宽度应不大于1.2mm。
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的宽度不大3mm,柔性支撑件的整体断裂强度大于7686N。
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包括:
提供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
至少两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
被配置开设股骨隧道,将固定板固定于股骨上;
至少两牵引线的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牵引线孔并通过套扎缝合固定在固定板上;
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21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22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特别有利用于神经组织26和血管组织25的生成,以利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
两端部拉紧通过固定于柔性支撑件固定件,柔性支撑件固定件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骨面上。特别利用后交叉韧带23和前交叉韧带24的修复。
应用例
利用上述系统进行的ACL修复方法,包括:
1、评估ACL残端结构与质地,确认ACL股骨止点撕脱;
2、处理ACL残端,清理失活组织,尽最大可能保留天然结构;
3、ACL残端固定牵引线2根,套扎缝合,均匀水平分布于残端近端;
4、ACL股骨足部区制备股骨隧道,直径4.5MM;
5、Beath针经AM辅助入路穿过股骨外侧皮肤;
6、沿Beath针出针点切开皮肤,使用三套管分离肌肉组织至骨面;
7、沿Beath针将残端固定牵引线引出股骨隧道,穿过固定板的牵引线孔;
8、制备胫骨隧道,直径4.5mm;
9、将支撑件对拆悬吊于固定板的增强孔,经Beath针引入关节,经胫骨隧道引出;
10、支撑件的端部固定;
11、收紧牵引线,将牵引线相互打结,固定于股骨固定板表面。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与所述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组织,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并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进行拉紧固定;所述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所述残端下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用于设置在所述残端的近端隧道附近骨面上,所述牵引线孔和所述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所述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所述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近端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所述近端隧道的尺寸与所述直径为R1的圆相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部用于拉紧固定于位于远端侧附近的远端隧道内的骨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应为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中间支撑部、中间悬挂拉紧部、第二中间支撑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位于所述桥部,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上,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中间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件为柔性医用缝线,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略细于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
7.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与所述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所述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所述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用于设置在股骨隧道的股骨骨面上,所述牵引线孔和所述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所述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所述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股骨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所述股骨隧道的尺寸与所述直径为R1的圆相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开设的股骨隧道大小不大于4.5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用于为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所述桥部呈上翘、下凹或平滑过滤结构方式。
11.如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中间支撑部、中间悬挂拉紧部、第二中间支撑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位于所述桥部上,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上,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中间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件为柔性医用缝线,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略细于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的厚度为1mm,其宽度不大于1mm,所述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的宽度应不大于1.2mm。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的宽度不大3mm,所述柔性支撑件的整体断裂强度大于7686N。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部的柔性支撑件固定件。
16.一种如权项7至15所述的系统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板。
17.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牵引线的一端被配置牵引残端的近端组织;
在靠近损伤组织的残端附近形成穿过骨的隧道,使得隧道从骨的第一侧延伸到骨的第二侧,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隧道固定在骨面上;
牵引线的另一端被配置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被配置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并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进行拉紧固定;所述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所述残端下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应为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
19.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与所述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
至少两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
被配置开设股骨隧道,将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股骨上;
所述至少两牵引线的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通过套扎缝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所述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所述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
20.如权项19所述的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部拉紧通过固定于柔性支撑件固定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残端相对的胫骨骨面上。
CN202310097724.1A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5944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7724.1A CN115944337A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7724.1A CN115944337A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4337A true CN115944337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7724.1A Pending CN115944337A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43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37672A1 (en) Internal brace for tissue repairs and reinforcements
US10285801B2 (en) Adjustable suture-button construct for knotless stabilization of cranial cruciate deficient ligament stifle
US7896901B2 (en) Tissue fixation device
Lambert Vascularized patellar tendon graft with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sufficiency
US8162997B2 (e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s
EP3287098B1 (en) Implant having adjustable filament coils
US11918454B2 (en) Tissue fixation device
US115174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reinforced graft constructs
US202001712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ve tissue repair using scaffolds
JP6968572B2 (ja) 組織固定装置の送達の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RU2725971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разрыва передней крестообразной связки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US112132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uble loop stitching
EP4091551B1 (en) Loo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5944337A (zh)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RU2731423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й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ередне-ротационных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капсульно-связоч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с разрывом передней крестообразной связки
US8414599B1 (en) Dynamic suture tens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Abdel-Aziz et al. Technique for fixation of semitendinosus to the patella in patellar tendon reconstruction
RU2655446C1 (ru) Способ пластики передней крестообразной связки
US11969313B1 (en)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repairing and stabilizing an injured cranial cruciate ligament in the canine stifle joint
RU2761965C1 (ru) Способ артроскопической рефиксации разрывов менисков при сочетанном повреждении связок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US202401226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O2014053800A1 (en) Method for conducting a meniscal repair and an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the same
RU2303411C2 (ru) Способ пластики поврежденных связок и сухожилий
Gobbi Fastlok Device for Tibial Fixation of a Tripled or Quadrupled Semitendinosus Autograft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