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4846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4846U
CN215184846U CN202121344772.9U CN202121344772U CN215184846U CN 215184846 U CN215184846 U CN 215184846U CN 202121344772 U CN202121344772 U CN 202121344772U CN 215184846 U CN215184846 U CN 215184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terminal module
groove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47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荣哲
程恒山
陈宏基
贺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47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4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4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4846U/zh
Priority to TW111204344U priority patent/TWM632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壳体、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端子模组、与所述端子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均包括绝缘块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块的若干端子组,所述端子组由若干差分讯号端子对及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之间的接地端子组成。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连接器以及对接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固定于金属壳体上的端子模组、与端子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因端子数量较多且间隔较小,传输质量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信号传输质量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端子模组、与所述端子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均包括绝缘块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块且与线缆电连接的若干端子组,所述端子组由若干差分讯号端子对及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之间的接地端子组成。
优选地,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及所述接地端子均具有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绝缘块内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一端延伸的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延伸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并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接地端子还具有自所述对接部进一步延伸并埋设于所述绝缘块内的搭接部,每根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搭接部通过搭接桥串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凸出所述主体部的屏蔽板,所述屏蔽板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板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包括与所述屏蔽板相对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对接部暴露于所述第二端面。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还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面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凹陷而成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若干间隔槽。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还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凸出并位于相邻两根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若干凸块,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一个凹槽,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的所述固定部埋设于所述凸块内,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固定部部分暴露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若干所述凹槽组成一个波浪形的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还包括接地片,所述接地片的形状与所述安装槽的形状对应,所述接地片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包覆若干所述凸块及若干暴露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还包括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凹陷且与每个所述对接部的位置对应的若干连通槽,每个所述对接部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连通槽内。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的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间隔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的第二容纳槽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的隔板。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还包括自所述屏蔽板延伸凸出所述屏蔽板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尺寸不相同的定位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的端子组的相邻两对差分讯号端子对之间设置接地端子,能够降低信号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同时在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之间设有与金属壳体一体设置的屏蔽片,实现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之间信号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且便于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及缩减生产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插接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非插接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其中接地片与绝缘块分离。
图10是图9去除接地片及一个绝缘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金属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100以及与所述连接器100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100为线缆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为用以安装于电路板300的板端连接器。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以实现数据传输。
为了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涉及连接器组件的方向的描述一律以图3为参照,其中X轴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并约定X轴正向为右;Y轴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并约定Y轴正向为后;Z轴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并约定Z轴正向为上。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沿上下方向相对接。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1、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端子模组2、安装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活动部件3、用以抵接所述活动部件3的弹性件4、与所述端子模组2电性连接的线缆5、扣持于所述金属壳体1且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线缆5的盖板6、以及与所述活动部件3相连的拉带7。所述拉带7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部件3克服所述弹性件4的作用力,使所述活动部件3沿前后方向运动。
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主体部11、自所述主体部11向下延伸凸出所述主体部11的屏蔽板12以及自所述屏蔽板12向下延伸凸出所述屏蔽板12的定位板1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所述主体部11的尺寸、所述屏蔽板12的尺寸以及所述定位板13的尺寸依次变小,因此,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观察时,所述金属壳体1大致呈台阶状。
结合图6所示,所述主体部11包括底壁111、与所述底壁111相对设置的顶壁112、前壁113、与所述前壁113相对设置的后壁114、连接在所述顶壁112与所述底壁111之间的两侧壁115、连接在两所述侧壁115之间的隔挡壁116、位于所述隔挡壁116前方并贯穿所述前壁113的收容空间113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31左右两侧的第一收容槽118和第二收容槽119、位于所述隔挡壁116的后方并向后贯穿所述后壁114的连接槽1141、向上贯穿所述顶壁112的容纳空间1121及自所述连接槽1141向下贯穿所述底壁111的容纳槽1111。
所述屏蔽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以及第二表面122。
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板13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定位片13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片13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定位片131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片1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片131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定位片131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片133。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定位片13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片132的尺寸,所述第一定位片131的尺寸也大于所述第三定位片133的尺寸。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片131、所述第二定位片132及所述第三定位片133的尺寸不完全相同,且所述第一定位片131与所述第二定位片13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定位片131与所述第三定位片133之间的间距不同。如此设置,能够起到防呆作用,能够防止所述连接器100以错误的角度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
参照图8至图10所示,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子模组21和第二端子模组22,具体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设置于所述屏蔽板12的所述第一表面121、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设置于所述屏蔽板12的所述第二表面122。更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111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的第一容纳槽1125、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25间隔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的第二容纳槽112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25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126之间的隔板1127。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仅对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包括绝缘块211、设置于所述绝缘块211的若干端子组212及接地片213。所述端子组212由若干差分讯号端子对214及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之间的接地端子215组成。在相邻的两对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之间设置所述接地端子215,能够更好的提高传输质量。
每一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及所述接地端子215均具有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绝缘块211内的固定部216、自所述固定部216一端延伸的延伸部217、自所述延伸部217延伸的对接部218及自所述固定部216另一端延伸并与所述线缆5电性连接的连接部219,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部分暴露于所述绝缘块211。所述接地端子215还具有自所述对接部218进一步延伸并埋设于所述绝缘块211内的搭接部210,每根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搭接部210通过搭接桥23串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所述绝缘块211包括与所述屏蔽板12相邻的第一端面2112、与所述第一端面211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2113,所述对接部218暴露于所述第二端面2113。所述绝缘块21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面2113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面2112的方向凹陷而成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延伸部217之间的若干间隔槽2114、自所述第二端面2113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面2112的方向凸出并位于相邻两根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之间的若干凸块2115及自所述第一端面2112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面2113的方向凹陷且与每个所述对接部218的位置对应的若干连通槽2116,每个所述对接部218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连通槽2116内。
相邻两个所述凸块2115之间形成一个凹槽2117,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的所述固定部216埋设于所述凸块2115内,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部分暴露于所述凹槽2117内,若干所述凹槽2117组成一个波浪形的安装槽。所述接地片213的形状为长条形的波浪,其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包覆若干所述凸块2115及若干暴露于所述凹槽2117内的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从而实现接地端子215之间的连接,进而能够使信号更加稳定的传输。
请参照图3至图6所示,所述活动部件3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1中。具体地,所述活动部件3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31中的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的一侧延伸且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8中的第一顶杆32、以及自所述基部31的另一侧延伸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19中的第二顶杆33。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为安装在所述基部31和所述主体部11的所述隔挡壁116之间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为两个且左右并排布置,以提高所述活动部件3移动时的平稳性。另外,为了更好地定位压缩弹簧,所述基部31还设有至少部分插入压缩弹簧中的定位柱311。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缆5沿前后方向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11并穿过所述连接槽1141与所述端子模组2电性连接。
所述盖板6收容且固定在所述主体部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21中,所述拉带7延伸出所述盖板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6压住所述线缆5和所述端子模组2的连接处,以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对接金属壳体81、固定于所述对接金属壳体81上的若干对接端子82以及包覆所述对接金属壳体81的金属外壳83。
所述对接金属壳体81包括下壁811以及垂直于所述下壁811的若干连接壁812。若干所述连接壁812及所述底壁811围成了用以收容所述屏蔽板12的对接插槽810,所述下壁811设有收容所述定位板13的定位槽813,所述定位槽813与所述对接插槽810连通。具体地,所述定位槽813包括收容所述第一定位片131的第一定位槽815、收容所述第二定位片132的第二定位槽816以及收容所述第三定位片133的第三定位槽817。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槽815、所述第二定位槽816以及所述第三定位槽817贯穿所述下壁811。
在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100的所述定位板13设置三个定位片131、132、133,相应的,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所述定位槽813亦设置为三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片131、132、133和所述定位槽813的数量可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只要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且不同尺寸的定位片和对应的定位槽配合,即可起到防呆的作用。
所述对接端子82呈两排布置,所述对接端子82包括弹性对接臂821以及用以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00的安装尾部822。弹性所述对接臂821延伸入所述对接插槽810中且用以与所述对接部218相接触。
当所述连接器100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时,所述定位板13对应插入所述定位槽813内,所述屏蔽板12对应插入所述对接插槽810内,所述端子模组2的所述对接部218与所述对接端子82的所述对接臂821对接。当需要将所述连接器100拔出时,施加外力拉动所述拉带7,所述拉带7产生沿前后方向的分力,该方向的分力克服所述弹性件4的作用力,使所述活动部件3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连接器100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器100的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具有多个定位片131、132、133的所述定位板13,多个定位片131、132、133的尺寸不完全相同,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所述对接金属壳体81设有与所述定位板13对应的所述定位槽813,所述定位槽813包括多个与定位片131、132、133对应的所述定位槽815、816、817,在插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防止所述连接器100以错误的角度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器100的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1的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采用所述金属壳体1将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间隔开,能够减少信号干扰、提高传输质量;在相邻的两对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之间设置所述接地端子215,能够更好的提高传输质量;所述接地端子215还具有自所述对接部218进一步延伸并埋设于所述绝缘块211内的所述搭接部210,所述搭接部210通过所述搭接桥23串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所述绝缘块211具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延伸部217之间的若干所述间隔槽2114、位于相邻两根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之间的若干所述凸块2115及与每个所述对接部218的位置对应的若干所述连通槽2116,每个所述对接部218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连通槽2116内,相邻两个所述凸块2115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凹槽2117,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的所述固定部216埋设于所述凸块2115内,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部分暴露于所述凹槽2117内,所述接地片213包覆若干所述凸块2115及若干暴露于所述凹槽2117内的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从而能够使信号更加稳定的传输。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1)、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端子模组(2)、与所述端子模组(2)电性连接的线缆(5),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子模组(21)和第二端子模组(2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均包括绝缘块(211)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块(211)且与线缆(5)电连接的若干端子组(212),所述端子组(212)由若干差分讯号端子对(214)及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之间的接地端子(215)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及所述接地端子(215)均具有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绝缘块(211)内的固定部(216)、自所述固定部(216)一端延伸的延伸部(217)、自所述延伸部(217)延伸的对接部(218)及自所述固定部(216)另一端延伸并与所述线缆(5)电性连接的连接部(219),所述接地端子(215)还具有自所述对接部(218)进一步延伸并埋设于所述绝缘块(211)内的搭接部(210),每根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搭接部(210)通过搭接桥(23)串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主体部(11)及自所述主体部(11)延伸凸出所述主体部(11)的屏蔽板(12),所述屏蔽板(12)与所述主体部(11)一体设置,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板(12)的相对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211)包括与所述屏蔽板(12)相对的第一端面(2112)、与所述第一端面(211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2113),所述对接部(218)暴露于所述第二端面(21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21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面(2113)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面(2112)的方向凹陷而成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延伸部(217)之间的若干间隔槽(21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21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面(2113)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面(2112)的方向凸出并位于相邻两根所述接地端子(215)之间的若干凸块(2115),相邻两个所述凸块(2115)之间形成一个凹槽(2117),所述差分讯号端子对(214)的所述固定部(216)埋设于所述凸块(2115)内,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部分暴露于所述凹槽(2117)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凹槽(2117)组成一个波浪形的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还包括接地片(213),所述接地片(213)的形状与所述安装槽的形状对应,所述接地片(213)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包覆若干所述凸块(2115)及若干暴露于所述凹槽(2117)内的所述接地端子(215)的所述固定部(21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211)还包括自所述第一端面(2112)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面(2113)的方向凹陷且与每个所述对接部(218)的位置对应的若干连通槽(2116),每个所述对接部(218)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连通槽(2116)内。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的第一容纳槽(1125)、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25)间隔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的第二容纳槽(112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25)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126)之间的隔板(1127)。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211)还包括自所述屏蔽板(12)延伸凸出所述屏蔽板(12)的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尺寸不相同的定位片。
CN202121344772.9U 2021-06-16 2021-06-16 连接器 Active CN215184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4772.9U CN215184846U (zh) 2021-06-16 2021-06-16 连接器
TW111204344U TWM632621U (zh) 2021-06-16 2022-04-27 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4772.9U CN215184846U (zh) 2021-06-16 2021-06-16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4846U true CN21518484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4772.9U Active CN215184846U (zh) 2021-06-16 2021-06-1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4846U (zh)
TW (1) TWM63262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621U (zh)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1157U (zh) 电路板以及背板连接器组件
USRE49901E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CN1925235B (zh) 连接器、连接器用插座、及连接器用插头
TWI416809B (zh) 連接器
CN104183962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201703529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CN110854572B (zh) 连接器
CN1122600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0190461B (zh) 插头连接器
CN114024160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CN113437556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US20040259395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CN214505831U (zh) 电连接器
CN112072403B (zh) 电连接器
CN215184846U (zh) 连接器
CN215645307U (zh) 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4100121U (zh) 电连接器
CN212412251U (zh) 电连接器
CN219892465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4013245U (zh) 电连接器
CN21564513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