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193U -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193U
CN215175193U CN202121390104.XU CN202121390104U CN215175193U CN 215175193 U CN215175193 U CN 215175193U CN 202121390104 U CN202121390104 U CN 202121390104U CN 215175193 U CN215175193 U CN 215175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iler
tube
water pipe
chimn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01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lectric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lectric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lectric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lectric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01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节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锅炉和烟囱,烟囱内设有多层相互连通的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的上端连接穿设于烟囱上端侧壁的第一水管,第一水管另一端连接冷水塔内的第一水泵,蛇形换热管的下端连接穿设于烟囱下端侧壁的第二水管,第二水管另一端连接储水箱,储水箱连接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连接第三水管,第三水管连接锅炉风道上的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设有第三水泵的第四水管连接冷水塔,管壳式换热器的进风侧连接鼓风机、出风侧连接锅炉进风口。本实用新型将余热直接返回锅炉中,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有助于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电站锅炉燃料以煤为主,由于我国的动力煤中硫含量比较高,因此,锅炉烟气中SO2的含量也相对较高,为了保证设备不受酸露腐蚀,锅炉排烟温度就需控制在酸露点温度以上,通常在130~150℃,但这样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能量浪费。为此,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可高效回收利用烟气中蕴含热能的装置,以降低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将余热直接返回锅炉中,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锅炉和烟囱,所述烟囱内设有多层相互连通的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上端连接穿设于烟囱上端侧壁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连接设于冷水塔内的第一水泵,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下端连接穿设于烟囱下端侧壁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连接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连接设于锅炉风道上的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水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设有第三水泵的第四水管连接冷水塔,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进风侧连接有鼓风机、出风侧连接锅炉的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第一水阀,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第二水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及第三水泵的进水侧均设有Y型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蛇形换热管为蛇形翅片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烟囱内设置多层相互连通的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上端通过管道连接外部冷水塔,冷水流经蛇形换热管充分吸收烟囱内高温烟气的热量后自蛇形换热管下端流出经管道收集于储水箱内,储水箱内的高温水通过第二水泵输送至锅炉风道上的管壳式换热器中、与经由管壳式换热器的空气换热,实现利用高温水预热进入锅炉的空气,将余热直接返回锅炉中,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有助于降低能耗,且高温水与空气换热后通过第三水泵又回到冷水塔中,进入下一个循环,节约了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示意图;
图中:锅炉1、烟囱2、蛇形换热管3、第一水管4、第一水阀41、冷水塔5、第一水泵6、第二水管7、第二水阀71、储水箱8、第二水泵9、第三水管10、管壳式换热器11、第三水泵12、第四水管13、鼓风机14。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相互连接的锅炉1和烟囱2(图中未示出烟道),烟囱的内壁上通过支架固定有多层相互连通的蛇形换热管3,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上端连接穿设于烟囱2上端侧壁的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另一端连接设于冷水塔5内的第一水泵6,所述蛇形换热管3的下端连接穿设于烟囱2下端侧壁的第二水管7,所述第二水管7另一端连接储水箱8,所述储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9,所述第二水泵连接第三水管10,所述第三水管连接设于锅炉风道上的管壳式换热器11的进水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11的出水口通过设有第三水泵12的第四水管13连接冷水塔5,所述管壳式换热器11的进风侧连接有鼓风机14、出风侧连接锅炉1的进风口。如此,通过第一水泵6将冷水塔5内的冷水通过第一水管4输送至蛇形换热管3内,冷水经过多层相互连通的蛇形换热管3充分吸收烟囱2内高温烟气的热量后自蛇形换热管下端流出经第二水管7收集于储水箱8内,储水箱内的高温水通过第二水泵9输送至锅炉风道上的管壳式换热器11中、与经由管壳式换热器的空气换热,实现利用高温水预热进入锅炉1的空气,将余热直接返回锅炉中,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有助于降低能耗,且高温水与空气换热后通过第三水泵12又回到冷水塔5中,进入下一个循环,节约了水资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4上设有第一水阀41,第二水管7上设有第二水阀71。如此,便于通过第一水阀与第二水阀控制水的流动,使水充分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为防止杂质进入水泵,在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9及第三水泵12的进水侧均装有Y型过滤器(图未示)。为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蛇形换热管3优选采用蛇形翅片管(图未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锅炉和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内设有多层相互连通的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上端连接穿设于烟囱上端侧壁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连接设于冷水塔内的第一水泵,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下端连接穿设于烟囱下端侧壁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连接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连接设于锅炉风道上的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水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设有第三水泵的第四水管连接冷水塔,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进风侧连接有鼓风机、出风侧连接锅炉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第一水阀,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第二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及第三水泵的进水侧均设有Y型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换热管为蛇形翅片管。
CN202121390104.XU 2021-06-22 2021-06-22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5175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0104.XU CN215175193U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0104.XU CN215175193U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193U true CN21517519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5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0104.XU Active CN215175193U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84080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
CN102022145A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
CN202470536U (zh) 双高发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5593402U (zh) 一种开-闭联合式循环冷却系统
CN215175193U (zh)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0946914Y (zh) 一种烟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1129867Y (zh) 烟气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12692611U (zh) 一种带压空气余热回收系统及其空气换热器
CN209819646U (zh) 大温差升温换热器及应用其的换热系统和热电供暖系统
CN209116822U (zh) 一种电厂余热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7048854U (zh) 天然气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7726878B (zh)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206338852U (zh) 养殖场热风回收系统
CN206531317U (zh) 一种高效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17816971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与燃气炉组合的双热源采暖设备
CN104236162A (zh) 一种机车制冷/制热装置
CN2893618Y (zh) 拖拉机尾气余热利用换热器
CN219141075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热水炉
CN205279514U (zh) 采暖常温排烟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系统
CN219550770U (zh)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CN215892309U (zh) 一种尾气发电利用系统
CN212361988U (zh)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13166468U (zh)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用流涎机空气节能预热装置
CN219588977U (zh) 适用于天然气燃烧烟气的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CN219265019U (zh) 一种机械助力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