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2519U -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2519U
CN215172519U CN202120255229.5U CN202120255229U CN215172519U CN 215172519 U CN215172519 U CN 215172519U CN 202120255229 U CN202120255229 U CN 202120255229U CN 215172519 U CN215172519 U CN 215172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copy forest
forest
connec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52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越彪
吴柏呈
张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inzheng Ec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inzheng Ec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inzheng Ec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inzheng Ec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52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2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2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2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设有左阀体、右阀体、阀板、阀套、阀芯和定位弹簧;左阀体的外端形成有左拷贝林接头,右阀体的外端形成有右拷贝林接头,左阀体和右阀体之间旋接后形成阀腔;阀板处于阀腔的内部,阀套连接在阀板的侧部;阀芯连接在右阀体的中心,阀芯处于阀腔内部,阀芯的一端插入阀套内的空心;定位弹簧套在配合后的阀套和阀芯外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连接方式简单、耐压等级高,完全满足高度集成化的设备,尤其在水处理行业;缩小的体积可以腾出多余的空间,使管路与管路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凑,进而缩小整个系统的尺寸;简单的连接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检修的时间;更高的耐压等级可以使止回阀使用范围更宽广。

Description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回阀,特别是涉及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止回阀通常体积大,连接方式复杂,且具有耐压等级低的特点。止回阀在设备中占用的空间大,影响紧凑型设备的结构。复杂的连接方式拆卸难,尤其是高压的设备,如果用法兰连接需要拆卸至少16个螺母。而连接简单的止回阀又多是低压止回阀,压力一般不超过10bar。
随着目前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对系统中的每个零部件的占用空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水处理行业,现有的止回阀使整个系统的管路走向不流畅,整个系统的占地面积大,较大体积的止回阀无法腾出多余的空间,使管路与管路之间的距离更加松散,进而无法缩小整个系统的尺寸,复杂的连接方式需要耗费较多检修时间,耐压等级低使止回阀使用范围受限。亟需一种新的止回阀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解决现有的止回阀体积大,连接方式复杂,耐压等级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包括左阀体、右阀体、阀板、阀套、阀芯和定位弹簧;所述左阀体的外端形成有左拷贝林接头,所述右阀体的外端形成有右拷贝林接头,左阀体和右阀体之间旋接后形成阀腔;所述阀板处于所述阀腔的内部,所述阀套连接在所述阀板的侧部;所述阀芯连接在所述右阀体的中心,阀芯处于所述阀腔内部,阀芯的一端插入所述阀套内的空心;所述定位弹簧套在配合后的所述阀套和阀芯外围。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左拷贝林接头的内部形成有导通所述阀腔的左通口,所述阀板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之间硬密封。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阀板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之间的密封面呈锥状。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右拷贝林接头的内部形成有右通口,所述右通口和阀腔之间设有导流孔。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孔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右阀体的内端。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左阀体和右阀体的接触端面上填充有O型密封圈。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阀芯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弹簧处于所述定位环和阀板之间。
作为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环和阀板上均设有弹簧卡槽,所述定位弹簧的端部处于所述弹簧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左阀体、右阀体、阀板、阀套、阀芯和定位弹簧;左阀体的外端形成有左拷贝林接头,右阀体的外端形成有右拷贝林接头,左阀体和右阀体之间旋接后形成阀腔;阀板处于阀腔的内部,阀套连接在阀板的侧部;阀芯连接在右阀体的中心,阀芯处于阀腔内部,阀芯的一端插入阀套内的空心;定位弹簧套在配合后的阀套和阀芯外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连接方式简单、耐压等级高,完全满足高度集成化的设备,尤其在水处理行业;缩小的体积可以腾出多余的空间,使管路与管路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凑,进而缩小整个系统的尺寸;简单的连接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检修的时间;更高的耐压等级可以使止回阀使用范围更宽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阀体;2、右阀体;3、阀板;4、阀套;5、阀芯;6、定位弹簧;7、左拷贝林接头;8、右拷贝林接头;9、阀腔;10、左通口;11、右通口;12、导流孔;13、O型密封圈;14、定位环;15、弹簧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和图2,提供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包括左阀体1、右阀体2、阀板3、阀套4、阀芯5和定位弹簧6;所述左阀体1的外端形成有左拷贝林接头7,所述右阀体2的外端形成有右拷贝林接头8,左阀体1和右阀体2之间旋接后形成阀腔9;所述阀板3处于所述阀腔9的内部,所述阀套4连接在所述阀板3的侧部;所述阀芯5连接在所述右阀体2的中心,阀芯5处于所述阀腔9内部,阀芯5的一端插入所述阀套4内的空心;所述定位弹簧6套在配合后的所述阀套4和阀芯5外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拷贝林接头7的内部形成有导通所述阀腔9的左通口10,所述阀板3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10之间硬密封。左拷贝林接头7和右拷贝林接头8实现整个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在管路中的连接,从左通口10进入的流体对阀板3施加压力,从而使阀板3侧部的阀套4与阀芯5之间相对移动,定位弹簧6压缩,左通口10与阀腔9导通。由于阀板3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10之间可以配合,当从阀板3靠近阀腔9的一侧施加力时,阀板3的边缘与左通口10之间硬密封,左通口10与阀腔9之间隔离,起到止回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拷贝林接头8的内部形成有右通口11,所述右通口11和阀腔9之间设有导流孔12。从左通口10进入阀腔9的流体通过导流孔12进入右通口11,进而从右通口11流出。
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12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右阀体2的内端。环状分布的导流孔12使阀腔9和右通口11之间的流体流通更加的顺畅。
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板3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10之间的密封面呈锥状。阀板3的边缘靠近左通口10的位置较细,阀板3的边缘靠近阀腔9的位置较粗,从而实现阀板3的边缘与左通口10之间的硬密封。
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阀体1和右阀体2的接触端面上填充有O型密封圈13。O型密封圈13提高左阀体1和右阀体2的接触端面的密封性,避免泄漏。
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5上设有定位环14,所述定位弹簧6处于所述定位环14和阀板3之间。所述定位环14和阀板3上均设有弹簧卡槽15,所述定位弹簧6的端部处于所述弹簧卡槽15中。从而使定位弹簧6稳定的套在配合后的阀套4和阀芯5外围,当没有流体对阀板3冲击时,在定位弹簧6的复位作用力下,阀板3的边缘与左通口10之间自动硬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左阀体1、右阀体2、阀板3、阀套4、阀芯5和定位弹簧6;左阀体1的外端形成有左拷贝林接头7,右阀体2的外端形成有右拷贝林接头8,左阀体1和右阀体2之间旋接后形成阀腔9;阀板3处于阀腔9的内部,阀套4连接在阀板3的侧部;阀芯5连接在右阀体2的中心,阀芯5处于阀腔9内部,阀芯5的一端插入阀套4内的空心;定位弹簧6套在配合后的阀套4和阀芯5外围。左拷贝林接头7和右拷贝林接头8实现整个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在管路中的连接,从左通口10进入的流体对阀板3施加压力,从而使阀板3侧部的阀套4与阀芯5之间相对移动,定位弹簧6压缩,左通口10与阀腔9导通。由于阀板3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10之间可以配合,当从阀板3靠近阀腔9的一侧施加力时,阀板3的边缘与左通口10之间硬密封,左通口10与阀腔9之间隔离,起到止回作用。从左通口10进入阀腔9的流体通过导流孔12进入右通口11,进而从右通口11流出。环状分布的导流孔12使阀腔9和右通口11之间的流体流通更加的顺畅。阀板3的边缘靠近左通口10的位置较细,阀板3的边缘靠近阀腔9的位置较粗,从而实现阀板3的边缘与左通口10之间的硬密封。O型密封圈13提高左阀体1和右阀体2的接触端面的密封性,避免泄漏。定位弹簧6稳定的套在配合后的阀套4和阀芯5外围,当没有流体对阀板3冲击时,在定位弹簧6的复位作用力下,阀板3的边缘与左通口10之间自动硬密封。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连接方式简单、耐压等级高,完全满足高度集成化的设备,尤其在水处理行业;缩小的体积可以腾出多余的空间,使管路与管路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凑,进而缩小整个系统的尺寸;简单的连接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检修的时间;更高的耐压等级可以使止回阀使用范围更宽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阀体(1)、右阀体(2)、阀板(3)、阀套(4)、阀芯(5)和定位弹簧(6);所述左阀体(1)的外端形成有左拷贝林接头(7),所述右阀体(2)的外端形成有右拷贝林接头(8),左阀体(1)和右阀体(2)之间旋接后形成阀腔(9);所述阀板(3)处于所述阀腔(9)的内部,所述阀套(4)连接在所述阀板(3)的侧部;所述阀芯(5)连接在所述右阀体(2)的中心,阀芯(5)处于所述阀腔(9)内部,阀芯(5)的一端插入所述阀套(4)内的空心;所述定位弹簧(6)套在配合后的所述阀套(4)和阀芯(5)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拷贝林接头(7)的内部形成有导通所述阀腔(9)的左通口(10),所述阀板(3)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10)之间硬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3)的边缘与所述左通口(10)之间的密封面呈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拷贝林接头(8)的内部形成有右通口(11),所述右通口(11)和阀腔(9)之间设有导流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2)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右阀体(2)的内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体(1)和右阀体(2)的接触端面上填充有O型密封圈(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上设有定位环(14),所述定位弹簧(6)处于所述定位环(14)和阀板(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14)和阀板(3)上均设有弹簧卡槽(15),所述定位弹簧(6)的端部处于所述弹簧卡槽(15)中。
CN202120255229.5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Active CN215172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5229.5U CN215172519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5229.5U CN215172519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2519U true CN21517251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5229.5U Active CN215172519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2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8523U (zh) 一种输送泵及其泄压阀
CN109296861A (zh) 一种盲插浮动流体连接器
CN211550631U (zh) 一种带螺纹压紧密封的六通球阀装置
CN215172519U (zh) 一种拷贝林连接方式止回阀
CN201434173Y (zh) 超高压快速接头
CN106051232B (zh) 一种适用于大流量工作范围的单向阀及其工作方法
CN107917297B (zh) 一种低漏率高寿命双向带压插拔快速断接器
CN210106673U (zh) 一种超大流量高压流体汇通装置
CN211550653U (zh) 一种管道系统安全超压保护阀
CN206860968U (zh) 轴流式止回阀
CN114060574A (zh) 一种单向阀、火箭发动机增压系统及火箭发动机
CN112728167A (zh) 一种可以对流体进行增压的单向阀
CN215371122U (zh) 一种双密封结构高压单向阀
CN210716069U (zh) 一种单向活塞双重密封的球阀
CN217030083U (zh) 一种高压控制液控单向阀
CN211779160U (zh) 分向阀改良结构
CN213361218U (zh) 一种用于集成减压器中的安全阀
CN213017028U (zh) 一种压差可调式防爆阀
CN219529432U (zh) 一种先导控制的二通螺纹插装电磁阀
CN212407766U (zh) 一种泄放阀与测试工装壳体的组合结构
CN214889110U (zh) 一种h型单向阀
CN212774991U (zh) 一种特殊导压比的先导式液控单向阀
CN220168635U (zh) 一种二进多出的分水阀及电坐便器
CN211835807U (zh) 医用密封性过滤器导管装置
CN212564544U (zh) 一种止回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