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1782U -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71782U CN215171782U CN202121295543.2U CN202121295543U CN215171782U CN 215171782 U CN215171782 U CN 215171782U CN 202121295543 U CN202121295543 U CN 202121295543U CN 215171782 U CN215171782 U CN 215171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fixedly connected
- viscous damper
- internal pressure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外缸,所述外缸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内缸,所述外缸与内缸之间设置有多个泄压缸,所述内缸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外缸的外侧,所述活塞杆的延伸处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头,所述外缸的外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缸和外缸之间设置泄压缸,当内缸与外缸之间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从阀体进入压上阀头,使得弹簧收缩,当阀头脱离阀体时,压力进入到泄压缸的缸体中,以此方式来保证阻尼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粘滞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将外界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阻尼器温度大幅上升。阻尼介质通常采用高粘度二甲基硅油,硅油的比热容较小且热膨胀系数较大。硅油由于温升产生体积膨胀,而其被密闭在缸体内,这会导致缸筒内压急剧上升,使缸筒产生变形膨胀影响阻尼器性能。
此外,粘滞阻尼器内部阻尼介质体积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阻尼介质体积缩小,原本充满缸体的阻尼介质发生空缺,粘滞阻尼器在位移较小的时候,产生不了阻尼力,阻尼器失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阻尼器内压无法自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外缸,所述外缸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内缸,所述外缸与内缸之间设置有多个泄压缸,所述内缸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外缸的外侧,所述活塞杆的延伸处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头,所述外缸的外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头;
所述泄压缸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阀头,所述阀头背离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阀杆的周侧套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在泄压缸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内缸的两端周侧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阀头、阀杆、弹簧、阀体组合成一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泄压缸的两端,两端所述单向阀的朝向相同,压力过大时用于泄压,压力小时,内部压力外泄用于增压。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在与阀杆的滑动连接处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阀杆在背离阀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座在限位块的对应处设置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在限位座与阀头之间,通过弹簧来控制压力的吸收和释放。
优选的,多个所述泄压缸一共设置有五个,五个所述泄压缸固定连接在内缸、外缸之间,多泄压缸,增强安全阈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缸和外缸之间设置泄压缸,当内缸与外缸之间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从阀体进入压上阀头,使得弹簧收缩,当阀头脱离阀体时,压力进入到泄压缸的缸体中,以此方式来保证阻尼器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泄压缸内设置两个同向的单向阀,当外部压力小于泄压阀的内压时,压力可自然外泄,保证整个阻尼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缸通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活动连接头;2、活塞杆;3、活塞;4、内缸;5、外缸;6、固定杆;7、泄压缸;8、限位座;9、阀头;10、阀杆;11、弹簧;12、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外缸5,外缸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内缸4,外缸5与内缸4之间设置有多个泄压缸7,内缸4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活塞3,活塞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一端延伸至外缸5的外侧,活塞杆2的延伸处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头1,外缸5的外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头6;
如图3所示,泄压缸7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阀体12,阀体12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阀头9,阀头9背离阀体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杆10,阀杆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座8,阀杆10的周侧套接有弹簧11。
如图3所示,限位座8固定连接在泄压缸7的内部,限位座8在与阀杆10的滑动连接处设置有通孔。阀杆10在背离阀头9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座8在限位块的对应处设置有限位槽。弹簧11设置在限位座8与阀头9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内缸4的两端周侧设置有通孔,多个泄压缸7一共设置有五个,五个泄压缸7固定连接在内缸4、外缸5之间,增强自调节的阈值。
如图1和图3所示,限位座8、阀头9、阀杆10、弹簧11、阀体12组合成一个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泄压缸7的两端,两端单向阀的朝向相同,压力过大时用于泄压,压力小时,内部压力外泄用于增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活塞杆2推动活塞3运动,内部粘滞液从内缸4流向外缸5,通过粘滞液本身的粘稠性质和小孔流动的方式来进行缓冲,粘滞液受压,温度升高,内压增大,当内缸4与外缸5之间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从阀体12进入压上阀头9,使得弹簧11收缩,当阀头9脱离阀体12时,压力进入到泄压缸7的缸体中,以此方式来保证阻尼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5),所述外缸(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内缸(4),所述外缸(5)与内缸(4)之间设置有多个泄压缸(7),所述内缸(4)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活塞(3),所述活塞(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一端延伸至外缸(5)的外侧,所述活塞杆(2)的延伸处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头(1),所述外缸(5)的外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头(6);
所述泄压缸(7)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阀体(12),所述阀体(12)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阀头(9),所述阀头(9)背离阀体(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杆(10),所述阀杆(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座(8),所述阀杆(10)的周侧套接有弹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8)固定连接在泄压缸(7)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4)的两端周侧设置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8)、阀头(9)、阀杆(10)、弹簧(11)、阀体(12)组合成一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泄压缸(7)的两端,两端所述单向阀的朝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8)在与阀杆(10)的滑动连接处设置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10)在背离阀头(9)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座(8)在限位块的对应处设置有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设置在限位座(8)与阀头(9)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泄压缸(7)一共设置有五个,五个所述泄压缸(7)固定连接在内缸(4)、外缸(5)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95543.2U CN215171782U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95543.2U CN215171782U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71782U true CN215171782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89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95543.2U Active CN215171782U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71782U (zh) |
-
2021
- 2021-06-10 CN CN202121295543.2U patent/CN2151717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127191A (en) | Viscous spring damper | |
EP1947362B1 (en) | Single cylinder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 |
US8746661B2 (en) | Hydro-pneumatic piston accumulator | |
US9926918B2 (en) | Energy-recuperating fluid vibration damper | |
KR101653475B1 (ko) | 댐퍼 | |
US8695765B2 (en) | Shock absorber having resilient device in rebound chamber | |
CN202867681U (zh) | 叶片式减震器 | |
US6108987A (en) | Damping device for elements of a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 |
CN106763414A (zh) | 一种气液二相式油气弹簧 | |
KR20050067002A (ko) | 댐퍼 | |
CN215171782U (zh) |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 |
CN111441494A (zh) | 一种孔隙式黏滞阻尼器 | |
RU186333U1 (ru) | Амортизатор | |
CN107923469B (zh) | 缓冲器的阀构造 | |
CN107906160B (zh) | 一种新型杆式粘滞阻尼器 | |
CN212248758U (zh) | 一种孔隙式黏滞阻尼器 | |
CN211574129U (zh) |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 |
CN103952969B (zh) | 智能速度锁定装置 | |
JP4999712B2 (ja)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 |
CN207569137U (zh) | 一种新型杆式粘滞阻尼器 | |
CN101857036B (zh) | 铁道车辆用线性减震器 | |
JP3886071B2 (ja) | 油圧緩衝器 | |
CN104653939A (zh) | 液压阻尼器 | |
WO2010125856A1 (ja) | 複筒型液圧緩衝器 | |
CN210423547U (zh) | 缓冲平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