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1590U -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1590U
CN215171590U CN202120673183.9U CN202120673183U CN215171590U CN 215171590 U CN215171590 U CN 215171590U CN 202120673183 U CN202120673183 U CN 202120673183U CN 215171590 U CN215171590 U CN 215171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nnular main
bearing
bearing retain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31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广会
赵培振
温春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olden Empire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31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1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1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1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包括环状主体,环状主体设有兜孔,环状主体外表面包覆有塑层,还包括工艺孔和过渡部,工艺孔设置于环状主体,且位于相邻的兜孔之间部分,塑层包覆于成型有兜孔和工艺孔的环状主体的外表面;过渡部设置于工艺孔的轴向两端的边缘,使工艺孔两端和环状主体相交处形成过渡面,过渡面对应的塑层部分从环状主体侧壁向工艺孔内壁弯折设置。在环状主体上加工出工艺孔以平衡整体强度,避免保持架在受到离心力、冲击和震动后因强度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保持架、轴承滚动体和轴承内外圈之间出现结构性磨损的现象,进而避免了塑层开裂导致的保持架耐磨性出现失衡,保持架工作效果锐减,甚至出现断裂的不良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风电产品表面处理主要有氮化、磷化、喷砂产品,氮化和磷化因环保问题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并且这两种工艺存在很大的缺点,如果保持架采用磷化、喷砂处理,因材料硬度较低,保持架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磨损的零件;如果保持架做硬化处理(氮化),轴承套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磨损的零件,并且随着保持架硬度的提高使得本身变脆,降低了产品韧性。而塑化产品因工艺优点决定了环保因数,并且具有耐磨和防锈的特点,兼顾了氮化和磷化的优点,使得塑化工艺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
现有技术的风电轴承平常在运行过程中,轴承保持架的耐磨性是主要的考量指标,现有的塑化工艺制作的轴承保持架基本都是将基板加工后弯折连接成环状,然后在环状板料上加工兜孔,兜孔加工后再进行浸塑工序,使环状板料的外壁附着塑层,在保持架保证支撑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耐磨性,但是当环状板料加工出兜孔后,兜孔位置的结构强度相比兜孔之前大大降低,而相邻的兜孔之间的板料部分的强度依旧保持原有环状板料的强度,这就导致兜孔附近的板料部分强度小于相邻兜孔之间部分的板料强度,使整个保持架的强度出现不平衡的问题,而轴承在转动动作时,当保持架承受较大的离心力、冲击和振动后,强度不平衡的问题容易导致塑层发生开裂,使保持架的耐磨性出现失衡,导致保持架的使用寿命和效果锐减,塑层发生开裂脱落也会影响轴承的内部结构,加剧转动过程中的磨损,也容易导致保持架的主体出现断裂等故障,是限制保持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在环状主体上加工出工艺孔以平衡整体强度,使得滚动轴承转动时,保持架受到的离心力、惯性力平衡地分布于整体结构,避免保持架在受到较大的离心力、冲击和震动后因强度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保持架、轴承滚动体和轴承内外圈之间出现结构性磨损的现象,进而避免了塑层开裂导致的保持架耐磨性出现失衡,保持架寿命和工作效果锐减,甚至保持架出现断裂的不良现象,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阐述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塑层后环状主体和工艺孔交接处的塑层易因磨损或其他原因被掀起或破裂的问题。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包括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设有兜孔,所述环状主体外表面包覆有塑层,还包括:
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置于所述环状主体,且位于相邻的所述兜孔之间部分,所述塑层包覆于成型有兜孔和工艺孔的所述环状主体的外表面;
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于所述工艺孔的轴向两端的边缘,使所述工艺孔两端和环状主体相交处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对应的塑层部分从所述环状主体侧壁向所述工艺孔内壁弯折设置。
滚动轴承在工作时,内部的滚动体位于轴承保持架内,轴承保持架将滚动体等距离地分隔在兜孔内,使其均匀分布在滚动轴承的周边,由此轴承保持架能够引导滚动体在正确的轨道上转动,并将其保持在滚动轴承内,使其承受均匀的负荷并且安静、等速的运行。滚动体和轴承保持架在滚动轴承工作过程中都会受到朝向滚动轴承外侧的离心力、惯性力的作用,此时若轴承保持架各部位强度不平衡,将会带来轴承保持架上不同部位受到的离心力、惯性力分布不均衡,导致轴承保持架在轴承内偏移、晃动,与轴承内外圈发生碰撞、摩擦磨损与发热,进而造成滚动体发生颤动、负荷不均,造成轴承内的零件互相之间发生破坏性的滑动、摩擦和震动,严重时会造成零件烧伤和断损,致使滚动轴承不能正常使用。
在保持架因强度不平衡导致与滚动体、轴承内外圈发生破坏性摩擦时,塑层会发生开裂,尤其是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塑层还会因磨损而断裂、脱落,使得保持架的耐磨性出现失衡,影响保持架的寿命和工作效果,进而影响轴承的寿命。塑层脱落时还会造成异物堆积,加剧轴承转动过程中保持架的磨损、发热,造成恶循环,导致保持架的主体断裂。环状主体和工艺孔交接处的塑层还容易因磨损或其他原因被掀起或破裂,影响轴承工作的可靠性。
由上,本方案使得轴承保持架的环状主体上具有容纳滚动体的兜孔和平衡强度的工艺孔,使得轴承保持架整体结构强度分布平衡,还在保持架上设置过渡部,塑层后,过渡部上的形成的塑层可以起到保护保持架上的塑层不易被掀起或者出现毛边或者毛刺。在滚动轴承工作时,轴承保持架受到的离心力、惯性力均匀分布在各个部位,避免了上述的不良反应,能够保证塑层稳定存在,为保持架提供良好的耐磨性,使得滚动轴承能够稳定地正常运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和维修,使得设备能够正常、长期的使用。
过渡部的设置还扩大了油脂的流动空间,同时为油脂流向和流出工艺孔导向,使油脂在轴承工作时流动的顺滑流畅,提高轴承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设为倒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设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设为沉台孔。
进一步的,所述倒角的角度范围在30°~70°。
进一步的,同一个所述环状主体对应设有多个所述工艺孔,多个所述工艺孔沿所述环状主体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兜孔之间具有沿平行于所述环状主体轴线方向的中心线,所述工艺孔沿所述中心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线上具有距离两个相邻所述兜孔的圆心最近的O点,所述中心线上具有和环状主体边缘相交的A点和B点,所述A点和B点具有相同的第一强度,所述O点具有第二强度,所述第一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强度所述A点至O点至B点能够形成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之和的一半设为第三强度,在所述强度变化曲线中,所述第三强度对应有P1点和P2点,所述P1点位于A点和O点之间,所述P2点位于B点和O点之间,所述工艺孔孔对应设置于所述P1点和/或P2点。
进一步的,所述沉台孔的深度≥所述工艺孔轴向尺寸的1/5。
进一步的,所述沉台孔和所述环状主体相交的边缘设为倒角或圆角结构。
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使得浸塑轴承保持架的环状主体上具有容纳滚动体的兜孔和平衡强度的工艺孔,使得轴承保持架整体结构强度分布平衡,在滚动轴承工作时,轴承保持架受到的离心力、惯性力均匀分布在各个部位,避免了上述的不良反应,能够保证塑层稳定存在,为保持架提供良好的耐磨性,使得滚动轴承能够稳定地正常运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和维修,使得设备能够正常、长期的使用。
2.在保持架上设置过渡部,塑层后,过渡部上的形成的塑层可以起到保护保持架上的塑层不易被掀起或者出现毛边或者毛刺。
3.过渡部的设置还扩大了油脂的流动空间,同时为油脂流向和流出工艺孔导向,使油脂在轴承工作时流动的顺滑流畅,提高轴承工作的稳定性。
4.工艺孔设置在上述P1和/或P2点,精确有效地定位了工艺孔地位置,利于使得轴承保持架的环状主体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强度分布均匀平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的俯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的过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的过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的工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的浸塑轴承保持架在工艺孔所在中心线上的强度变化曲线;
1.环状主体;2.兜孔;3.塑层;4.工艺孔;5.过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包括环状主体1,环状主体1设有兜孔2,环状主体1外表面包覆有塑层3,还包括:
工艺孔4,工艺孔4设置于环状主体1,且位于相邻的兜孔2之间部分,塑层3包覆于成型有兜孔2和工艺孔4的环状主体1的外表面;
过渡部5,过渡部5设置于工艺孔4的轴向两端的边缘,使工艺孔4两端和环状主体1相交处形成过渡面,过渡面对应的塑层3部分从环状主体1侧壁向工艺孔4内壁弯折设置。
滚动轴承在工作时,内部的滚动体位于轴承保持架内,轴承保持架将滚动体等距离地分隔在兜孔2内,使其均匀分布在滚动轴承的周边,由此轴承保持架能够引导滚动体在正确的轨道上转动,并将其保持在滚动轴承内,使其承受均匀的负荷并且安静、等速的运行。滚动体和轴承保持架在滚动轴承工作过程中都会受到朝向滚动轴承外侧的离心力、惯性力的作用,此时若轴承保持架各部位强度不平衡,将会带来轴承保持架上不同部位受到的离心力、惯性力分布不均衡,导致轴承保持架在轴承内偏移、晃动,与轴承内外圈发生碰撞、摩擦磨损与发热,进而造成滚动体发生颤动、负荷不均,造成轴承内的零件互相之间发生破坏性的滑动、摩擦和震动,严重时会造成零件烧伤和断损,致使滚动轴承不能正常使用。
在保持架因强度不平衡导致与滚动体、轴承内外圈发生破坏性摩擦时,塑层3会发生开裂,尤其是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塑层3还会因磨损而断裂、脱落,使得保持架的耐磨性出现失衡,影响保持架的寿命和工作效果,进而影响轴承的寿命。塑层3脱落时还会造成异物堆积,加剧轴承转动过程中保持架的磨损、发热,造成恶循环,导致保持架的主体断裂。环状主体1和工艺孔4交接处的塑层3还容易因磨损或其他原因被掀起或破裂,影响轴承工作的可靠性。
由上,本方案使得浸塑轴承保持架的环状主体1上具有容纳滚动体的兜孔2和平衡强度的工艺孔4,使得轴承保持架整体结构强度分布平衡,还在保持架上设置过渡部5,塑层3后,过渡部5上的形成的塑层3可以起到保护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被掀起或者出现毛边或者毛刺。在滚动轴承工作时,轴承保持架受到的离心力、惯性力均匀分布在各个部位,避免了上述的不良反应,能够保证塑层3稳定存在,为保持架提供良好的耐磨性,使得滚动轴承能够稳定地正常运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和维修,使得设备能够正常、长期的使用。
当滚动轴承转动时,在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轴承保持架与轴承内外圈发生不同程度的挤压,油脂具有朝向轴承外圈的运动趋势,并且因受挤压而会在轴承保持架与轴承内外圈之间循环流动,由此,过渡部5的设置还扩大了油脂的流动空间,同时为油脂流向和流出工艺孔4导向,使油脂在轴承工作时流动的顺滑流畅,提高轴承工作的稳定性。
参照图3,过渡部5设为倒角结构。倒角结构方便加工制造,并且有效地使过渡面对应的塑层3部分从环状主体1侧壁向工艺孔4内壁弯折,保护了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从工艺孔4处被掀起或者磨损,避免了塑层3后保持架与工艺孔4处的塑层3出现毛边或者毛刺,避免了后续的打磨等加工工序。
作为对过渡部5的进一步的优化选择,过渡部5设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方便加工制造,并且有效地使过渡面对应的塑层3部分从环状主体1侧壁向工艺孔4内壁弯折,保护了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从工艺孔4处被掀起或者磨损,避免了塑层3后保持架与工艺孔4处的塑层3出现毛边或者毛刺,避免了后续的打磨等加工工序。
参照图4,过渡部5设为沉台孔。沉台孔方便加工制造,并且有效地使过渡面对应的塑层3部分从环状主体1侧壁向工艺孔4内壁弯折,保护了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从工艺孔4处被掀起或者磨损,避免了塑层3后保持架与工艺孔4处的塑层3出现毛边或者毛刺,避免了后续的打磨等加工工序。
参照图3,倒角的角度范围在30°~70°。在此区间内,倒角的设置更有利于保护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从工艺孔4处被掀起或者磨损。
参照图1,同一个环状主体1对应设有多个工艺孔4,多个工艺孔4沿环状主体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工艺孔4的均匀设置有效地保证了环状主体1的强度分布平衡,从而在滚动轴承转动时,环状主体1各部分负荷均衡,避免塑层3与轴承内其他零件间发生结构性磨损。
参照图5,相邻兜孔2之间具有沿平行于环状主体1轴线方向的中心线,工艺孔4沿中心线设置。由此,规定了工艺孔4的位置,保障了工艺孔4能够平衡环状主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塑层3与轴承内其他零件间发生结构性磨损。
参照图5和图6,中心线上具有距离两个相邻兜孔2的圆心最近的O点,中心线上具有和环状主体1边缘相交的A点和B点,A点和B点具有相同的第一强度,O点具有第二强度,第一强度大于第二强度A点至O点至B点能够形成如图6所示的强度变化曲线,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之和的一半设为第三强度,在强度变化曲线中,第三强度对应有P1点和P2点,P1点位于A点和O点之间,P2点位于B点和O点之间,工艺孔4孔对应设置于P1点和/或P2点。
由此,使得工艺孔4的位置(P1点和/或P2点)的强度(第三强度)均衡环状主体1在兜孔2之间的部分的强度,进一步使得环状主体1各个部分强度分布均匀平衡,避免了上述所提及的不良现象,避免塑层3与轴承内其他零件间发生破坏性磨损,提高了轴承的工作可靠性。
参照图4,沉台孔的深度≥工艺孔4轴向尺寸的1/5。由此,沉台孔的设置更有利于保护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从工艺孔4处被掀起或者磨损,避免沉台孔的沉台结构过浅导致塑层3后沉台孔被塑层3填充进而影响沉台孔的保护效果。
对于沉台孔的设置,进一步的优化为,沉台孔和环状主体1相交的边缘设为倒角或圆角结构。由此,沉台孔的设置进一步地保护了保持架上的塑层3不易从工艺孔4处被掀起或者磨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包括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设有兜孔,所述环状主体外表面包覆有塑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置于所述环状主体,且位于相邻的所述兜孔之间部分,所述塑层包覆于成型有兜孔和工艺孔的所述环状主体的外表面;
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于所述工艺孔的轴向两端的边缘,使所述工艺孔两端和环状主体相交处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对应的塑层部分从所述环状主体侧壁向所述工艺孔内壁弯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设为倒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设为圆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设为沉台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的角度范围在3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环状主体对应设有多个所述工艺孔,多个所述工艺孔沿所述环状主体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兜孔之间具有沿平行于所述环状主体轴线方向的中心线,所述工艺孔沿所述中心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线上具有距离两个相邻所述兜孔的圆心最近的O点,所述中心线上具有和环状主体边缘相交的A点和B点,所述A点和B点具有相同的第一强度,所述O点具有第二强度,所述第一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强度所述A点至O点至B点能够形成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强度和第二强度之和的一半设为第三强度,在所述强度变化曲线中,所述第三强度对应有P1点和P2点,所述P1点位于A点和O点之间,所述P2点位于B点和O点之间,所述工艺孔孔对应设置于所述P1点和/或P2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孔的深度≥所述工艺孔轴向尺寸的1/5。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孔和所述环状主体相交的边缘设为倒角或圆角结构。
CN202120673183.9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Active CN215171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3183.9U CN21517159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3183.9U CN21517159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1590U true CN21517159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3183.9U Active CN21517159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1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9039B2 (en) Briquetting ro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61588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rolling elements of a ball roller bearing
CN215171590U (zh)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CN103174757A (zh) 轴承单元和使用其的悠悠球,以及滚珠轴承和使用其的悠悠球
CN108843689A (zh) 一种带润滑油道的冲压保持架及加工方法
CN101555907B (zh) 不对称滚道的球式回转支承及其加工方法
TWI666390B (zh) 斜角滾珠軸承
TW201533339A (zh) 斜角滾珠軸承
JP6556454B2 (ja) 玉軸受用保持器
CN101504037A (zh) 低噪音精密微型钢球制造工艺
CN201836223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
CN113090664B (zh) 一种浸塑轴承保持器
CN201843908U (zh) 一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
CN204564875U (zh) 多元微合金表面涂层强化成型模具
CN203979158U (zh) 鼓形滚道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
JPH11344029A (ja)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
CN206054543U (zh) 带14兜孔保持架的轴承
CN216064855U (zh) 一种镶嵌式轧辊
KR102412141B1 (ko) 초경 센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801365B (zh) 直径小于2000mm圆锥制砂机碾压制砂腔总成及方法
CN218134467U (zh) 一种防裂模具
CN209294253U (zh) 一种精密轴承用球基面油穴圆锥滚子
CN201487042U (zh) 不对称滚道的球式回转支承
CN201836213U (zh) 一种推力关节轴承座圈
CN210461364U (zh) 一种精加工高同轴度高承载芯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